杨昭躺下,叹口气,“这下死不了啦!”
他吃的正是兄弟萧夏给他的春雨丹,萧夏让刘文静送信,还包括一百颗春雨丹,萧夏在信中告诉他,‘如果心脏不舒服,吃一颗能保命,如果受伤,吃两颗,也能保命!’
杨昭便牢牢记住了,侍卫冲上来,给杨昭拔箭上药,包扎伤口,杨昭剧烈咳嗽,顿时血如泉涌,杨昭晕厥过去。
高颎见箭头闪着绿光,心中顿时一沉,箭头有毒。
这一箭虽然没有伤到心脏,但箭头中空,里面藏有量很大的毒液,如果没有萧夏的春雨丹,以杨昭的体质,还真不一定扛得过去。
马车急忙掉头,向宋城驶去
太子被刺,天子又不在长安,高颎也不敢把杨昭送去洛阳,只得在宋城请最好的医师调治,同时命令官府和军队搜查刺客。
洛阳,杨暕重重一拍桌子怒斥王隆道:“竟然没有行刺成功,你是怎么安排的?”
王隆不慌不忙道:“殿下,听说射中了胸口,那其实就是射中目标了,行刺完全成功,只是杨昭运气好,躲过了心脏部位,不过殿下放心,箭头有奇毒,这种毒是我们羌人的慢毒,毒性虽然不烈,但去不了根,一旦入体,它就沉积下来,一点点吞噬内脏,快则一年,迟则两年,杨昭必死无疑,那时殿下就该继任太子了。”
杨暕松了口气,点点头道:“把刺客干掉!”
王隆得意一笑,“殿下放心,刺客已经干掉了,如果官府查下去了,留下的蛛丝马迹一定是指向申家。”
第415章 故人归来
萧夏大军是走阴平古道入蜀,历经艰辛,一个多月后,终于抵达了成都县。
大军在城外驻扎休息,萧夏赶往码头,询问船只安排情况。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坐船,主要是家眷坐船,还有粮食物资以及财物需要水运,其他大军都骑马陆行。
萧夏刚到码头,蜀郡刺史崔弘峻也匆匆赶来了。
崔弘峻是崔家老三,一直在外为官,杨广登基后,崔家得势,崔弘峻被提升为蜀郡刺史,蜀郡可是上郡,刺史是从三品高官,萧夏就是托他给自己安排船只。
“三叔,好久不见!”
崔弘峻参加过萧夏的婚礼,萧夏带妻子回门时他也在。
“殿下,卑职不敢当,不知阿羽现在怎么样?”
“她很好,精神不错,胎相也稳定,三叔有时间去看看她。”
“让她多休息吧!回头我让老妻和映红去看看她,哎!走那么艰险的蜀道,她居然挺过来了,太不容易了,接下来坐船要好好休养。”
崔映红是崔弘峻的女儿,丈夫去世,目前带着一儿一女跟着父母住。
“船只情况如何?”萧夏关心问道。
崔弘峻点点头,“筹措了五百艘船,其中五艘三千石大船,其他都是一两千石的船,我已经给江陵那边说过了,到江陵后,你们换万石大船,会更舒适一些。”
“三峡那边安全吗?”
“殿下放心,这几年三峡水势稳定,比较安全,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发生沉船事故了,我会安排经验丰富的老艄公,一定会安然无恙。”
萧夏又去查看了船只,行军司马张亮已经接管,正准备将物资财物搬运上船。
巡视了码头,萧夏便返回了军营。
刚进军营,一名亲兵迎上来道:“有女客来拜访王妃!”
萧夏以为是崔弘峻的妻女,便点点头,“是母女二人吧!”
“不是,是个很年轻的女道士。”
萧夏一怔,年轻女道士,难道是.
他急忙赶回大帐,走到帐门口便看见妻子崔羽坐在厚毯上,端着茶盏,满脸笑容,她对面坐着一名年轻女道士,果然是小师姐张乔,她也端着茶盏,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
这时,崔羽一眼看见丈夫,笑道:“夫君回来了!”
张乔连忙起身,她俏脸微红,显得有些局促,对萧夏行一礼道:“师父已知公子到来,她让公子不必去青城山了,可直接去江都!”
之前萧夏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请崔弘峻代转,看来母亲已经收到了。
“见一见都不方便吗?”
张乔叹息道:“公子不知,师父修行已到关键时刻,她说她将来会去探望你们,但现在不行,这是她修行最重要的一关,她无法出关。”
“她在闭关修行?”萧夏问道。
张乔点点头,“已经闭关三个月,我和几个师妹每三天给她送一点水米。”
这时,崔羽笑道:“夫君,阿乔会和我们一起去江都。”
萧夏眼睛一亮,“真的?”
张乔有点不好意思道:“师父说我尘缘未尽,就算苦修一百年也休想得道,让我跟你们去江都修行。”
萧夏笑道:“那太好了,我们休息三天,然后坐船出发去江都!”
三天后,船队启程,军队带双马在岸上行军,队伍离开成都,沿着岷江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萧夏一家乘坐一艘三千石的客船,有上下两层,萧夏家人住在在上层,几名女护卫住在下层,几名船工则睡在甲板上。
上层的房间也只有四间,最大的是起居室,萧夏和妻子的房间是内外套舱,崔羽带着两名贴身侍女住在里间,萧夏住在外间。
崔眉和阿楚住一间,小青和张乔住一间,白天大家都呆在起居大舱内,晚上各自回房休息。
这天天不亮,萧夏轻轻从船舱里出来,怕惊醒妻子,现在已经是六月下旬,天气很热,船舱里比较闷热,大家夜里休息都不好,萧夏尤其担心妻子的身体。
他们现在刚进犍为县,距离江陵还有十天的路程。
萧夏忽然发现二层船头盘腿坐着一人,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张乔。
萧夏走上前,在她身边盘腿坐下,柔声问道:“太热了吗?”
张乔摇摇头,“等会儿到犍为县了,船只要停泊补淡水,我准备下船,到后面的货船去。”
“好好的,去后面货船做什么?”
“有点拥挤了,公子要考虑王妃的感受,她有六个月身孕了,必须住单间,我离开,你住小青姐的船舱,王妃的两名侍女可以住外间,王妃就舒服很多。”
“不行!你不能离开。”
萧夏一口否决,他才不会让张乔去后面货船,货船上有押船士兵,还有船夫,她一个年轻女子怎么能和他们混迹在一起。
“我可以睡在起居房,船上没有医师,我就指望你了。”
张乔沉默片刻道:“那我去下层和李大姐一起吧!她当年送我回蜀,我们都一直住在一起。”
“除了不能离去,其他都可以。”
两人都沉默了,萧夏又笑道:“我知道袁师祖的下落了。”
张乔惊讶道:“师公还在尘世吗?我们都以为他飞升了。”
“他去了于阗国的昆仑绝顶修行,在那里他突破了停滞了几十年的道关,得道下山后返回了于阗国,后来又往西去了,或许是去了粟特九国。”
“那他还会回来?”
萧夏点点头,“应该会吧!”
停一下,萧夏又问道:“有你二叔的消息吗?”
张乔摇摇头,“青龙寺一别,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不过我学会了放下!”
“放下什么?”萧夏略有点紧张问道。
“放下仇恨,我杀不了宇文述,你又不愿帮我杀他,与其整天被仇恨折磨,不如暂时放下,师父说我修不了道,就因为我心中仇恨太多,情缘难断,她.她把我赶下山了。”
萧夏听到‘情缘难断’四个字,心中一荡,便轻轻搂住她肩膀,柔声问道:“其实我母亲并没有闭关对不对?”
张乔被搂住肩膀,有点害羞,但她没有挣脱,轻轻点头,“她已经彻底放下了,我却办不到,听说你要来,我偷偷给你缝了双袜子,被师父看到了,她就禀明师祖,强行让我还俗了。”
张乔还俗了,萧夏顿时大喜,他又问到:“可是你还穿着道袍啊!”
张乔幽幽道:“我身体还俗了,但内心还没有还俗,你别逼我做什么,也别赶我走,好不好?”
萧夏笑了起来,“我在王府中给你修一座道堂,等你有一天内心还俗了,我一定娶你。”
张乔轻轻点头,俏脸上出现一丝娇羞之色。
这时,远处出现了一座城池的轮廓,犍为县到了。
第416章 抵达江都
船只停泊在犍为县,萧夏扶起妻子下船走一走,其他四人则结伴去县城逛街去了。
“刚才出尘告诉我,她搬去下层和李大姐一起住,说你同意了。”
萧夏点点头,“她其实是考虑你太挤了,不方便,她搬走,我住小青那里,你的侍女就可以住外间。”
“哦!原来是这样,其实两个侍女也不是很拥挤。”
“你由她吧!她还想去货船,被我制止了,就这样了,她和李大姐关系很好。”
崔羽便不再坚持,点点头道:“等到了江陵,换了大船就好了。”
或许是关系越来越融洽的缘故,张乔也渐渐开朗起来,也和众人有说有笑,有时也给大家说起青城山的故事。
船队终于出了长江三峡,这天下午,船队抵达了江陵,江陵这里已经停泊了十艘万石大船,其中最大的一艘足有两万石,是西梁皇室的龙舟,已经被江陵官府修葺一新。
龙舟有四层,实际上就是在船只中间修建四层阁楼,面积很大,一层阁楼便有几十个房间,后来的天子南巡船队中的龙舟就是来源于此。
有了充足了房间,侍女和仆妇们也搬到大船居住,包括崔羽的产婆也一起搬上来了。
船队继续出发,带着三万军队浩浩荡荡向东而去
由于太子遇刺,天子不得不中断巡视,赶回了长安,太子杨昭也送回长安救治。
七月中旬,天子杨广宣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把天下划为十道二府,分别是陇右道、河西道、关中道、剑南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江南道、两湖道、岭南道,另外还有京兆府和东都府。
每个道设立三使司,都观察使司、都转运使司和都团练使司,由朝廷派三使,分别负责监察、转运和府兵训练。
八月初,天子宣布开始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包括皇宫和官员搬家,物资粮食搬运,文书档案搬运,至少到年底才能初步搬完。
天子杨广又任命萧夏为南方运河开凿使,负责完善邗沟和疏浚江南运河。
隋朝的江南道就是将唐朝的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合三为一,北起淮河,南到建安郡、西止九江郡,东到大海,建安郡就是今天的福建,隋朝还没有怎么开发,只有闽县、建安、南安和龙溪四县。
江南道地方很大,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福建、安徽和江西以及上海,但隋朝的江南道核心地区,还是从前的南朝富庶之地。
江南道总管府所在地还是在江都县,这里一直是隋朝统治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物资转运中心。
对于萧夏而言,却是衣锦还乡。
八月上旬,萧夏的大军和船队艰难跋涉数千里,终于抵达了江都县,军队驻进了江都大营,修整十天。
其次是确定官署,原来的扬州大都督府已经被拆除,后来在大都督府原址上修建了江都行宫。
两个月前,天子旨意到达江都,同意把将江都行宫改造为江南道总管府和晋王府。
江都行宫位于北城外的瘦西湖湖畔,是由百官官署和后宫两部分组成,总占地二百五十亩,四周修建了高高的宫墙,有一条笔直专门通道直通城内,通道两侧都有围墙,道路两侧种满了桃树和李树。
改造主要是新修建一座很高的夹墙,将总管府和晋王府一分为二,又各自修建了进出的大门。
原来的官署部分已修缮一新,挂牌为江南道总管府,和别的道不一样,江南道是晋王坐镇,属于军政统管,下设尚书行台、监察司、转运司和团练司、提刑复核司等等四司一台,下面再细设各署。
萧夏随即任命刘文静为尚书行台通判,张云秋为监察司通判,裴文安为转运司通判,张亮和魏征分别为团练司和提刑复核司通判。
通判是北宋才有的官职,萧夏采用它就是考虑北宋的做法,主官为正,通判为副,主官主管文书,通判主管实务,一道政令必须有主司和通判的两个印章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