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44节

  他取过一块烤好的羊肉,满嘴流油大嚼起来,韦冲始终嫌弃,没有吃羊肉,只啃了一块干饼,喝了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天子杨广一家坐一顶大帐内,他们没有烧三珍饼,而是烧木炭,除了天子杨广外,还有皇后萧后,两名皇妃,长公主杨丽华、女儿杨飞燕,以及太子妃和两个孙子。

  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袄,带着宽厚的脱浑帽,这是胡人的皮帽,特别暖和,每个人身下垫着两张羊皮和军毯。

  萧夏亲自给他们烤肉和烧煮奶茶,萧夏把煮好的奶茶先分给两个年幼的孙子,燕王杨倓和越王杨侗,另外还有一个代王杨侑因为年纪太小,才半岁,便没有一起来。

  又把奶茶分给了天子杨广、萧皇后和长公主,杨广笑着摆摆手,“先给她们吧!朕不急。”

  萧夏取了一个葫芦,给自己倒了一杯,一口喝掉,便把葫芦递给父皇,笑道:“这是河西最好的奶酒,父皇试试看。”

  杨广犹豫一下,他从不喝外面的东西,怕有人下毒,但这是儿子递给自己的酒,而且儿子还先喝了一大杯,杨广便不再怀疑,接过葫芦重重喝了一口,赞道:“好烈的酒,痛快!”

  杨丽华抱着杯子小口喝着热腾腾的奶茶,身体十分舒服,她欣慰看着侄子,考虑得很细致,自己先喝了一口酒。

  萧夏又把第二壶煮好的奶茶分给皇妃和太子妃,又给父皇和自己也倒满了一杯。

  萧夏招呼一声,侍卫们又开始添柴烤肉。

  杨广默默地看着儿子忙碌,他第一次从萧夏身上感觉到了一种支撑,能够妥善地照顾好家族的每一个人,这不就是家族的柱梁吗?

  在长子身上能看到这种支撑,但在次子身上看不到,现在又在三子身上看到了,这一刻杨广的眼角有些湿润了。

  夜渐渐深了,众人都回马车睡觉,马车也拉进了大帐,从马匹身上卸下,就仿佛大帐内一间间屋子。

  杨丽华躺在厚厚的羊毛毯上,身上盖着柔软厚实的羊绒被,萧夏还细心地给她准备了两个汤婆子,使她在温暖中沉沉睡去。

第413章 正式任命

  次日一早,队伍收拾完毕,大家吃了早饭和热汤,又吃了高原药物,又继续出发,在昨晚的强寒流中,无论是宫女宦官,还是普通士兵,没有一个人被冻死,甚至连感冒都没有。

  萧夏提前准备的防寒物资发挥了巨大作用。

  杨广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感动,要没有儿子细心周到准备,昨晚不知会冻死多少人,他将儿子召到自己的马车内,旁边还坐着皇后萧氏。

  萧夏在马车内磕了一个头,恭恭敬敬道:“儿臣参见父皇!”

  “皇儿平身!”

  萧夏在马车内跪坐着,杨广和萧后身上都盖着厚厚的毯子,旁边还燃烧着木炭,通风不错,不会出现中毒。

  汉人烧了几千年的木炭,积累了丰富的烧炭经验,不会在密闭房间里烧炭,这已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反倒是现在很多人不懂。

  “皇儿怎么知道昨晚会出现极端寒流?”

  “回禀父皇,这是大斗拔谷内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特别容易出现极端气候,儿臣得知父皇要走大斗拔谷,便从年初就开始准备了,在谷内储存大量防寒物资,哪怕用不上也没关系,就担心想要的时候没有。”

  杨广捋须赞许笑道:“这就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防患于未然,做得很好,而且你的高原药也不错,你母后这两天头痛,服下药后,很快就不痛了,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到你的个人能力,没有让朕失望!”

  “感谢父皇认可!”

  旁边萧皇后笑问道:“听说你也要当父亲了?”

  萧夏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晋王妃已怀了四个月的身孕,现在状况很好!”

  “取名没有?”杨广笑问道。

  萧夏摇摇头,“还等父皇赐名呢!”

  杨广欣然道:“等生下孩子,无论男女,朕都给他们起名!”

  “儿臣先谢父皇了。”

  杨广又笑道:“你在河西为国开疆拓土,又在危难中照顾好全家和十几万人,朕很感动,朕决定奖励你,让你自己选择一个新的去向,哪怕你想在朝中当相国,朕也会批准,除了不能取代你大哥,其他都由你选,朕不给你做限制。”

  萧夏沉思片刻道:“当年皇祖父给儿臣说了大隋的几大危机,其中就有南北信任危机,父皇也曾长期经营南方,儿臣愿意继承父皇未尽的事业,继续去经略江南道,实现南北融合,完成皇祖父的遗愿!”

  杨广缓缓点头道:“按理要朝廷讨论才行,但这一次朕就独断专行了,朕封你为江南道总管,统领江南道军政。”

  “感谢父皇信任,儿臣想从巴蜀坐船去江南,随便带王妃看看母亲,恳请父皇准许!”

  杨广看了一眼萧后,萧后点点头,杨广当即道:“朕准了!”

  黄昏时分,队伍经过两天一夜的行军,终于从大斗拔谷内走了出来,进入茫茫的草原,所有人都一片欢呼,就仿佛从死亡地狱中走出来,重新回到了人间。

  队伍越向北走,海拔越低,身体就越舒服,气候也变得暖和起来,到了张掖城,海拔只有一千多米,夜里气温也在十度以上,全军终于摆脱了高原和严峻气候的考验。

  此时,从西域各地赶来朝觐大隋天子的小国国王、部落酋长等等达数千人之多,齐聚张掖。

  在相国的杨素的主持下,张掖城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千邦朝觐仪式。

  王隆从河源郡金蝉脱壳后,在元家的帮助之下,带着三百亲兵和长安的几个儿子逃到了洛阳,投奔女婿齐王杨暕。

  杨暕此时正好缺人,像王隆这样既能带兵打仗,又能统治一方,还能出谋划策的高端人才,杨暕怎么能不欢迎,何况还是他的老丈人,杨暕当即封王隆为齐王卫长史,掌管他的三万私军。

  王隆原本是羌人,姓支,他有一半汉人血统,改汉姓为王。

  王隆的女儿原本是秦王杨俊的宠妾,秦王倒下后,为了讨好杨暕,秦王杨俊便把王隆女儿送给了齐王杨暕,虽然叔侄,但并不影响他们共享一个女人,王隆女儿不光长得美貌,而且极善媚术,很快便将杨暕迷得神魂颠倒,将她纳为小妾,极为宠爱。

  杨暕的齐王妃是韦冲的女儿,比较正统,又稍显木讷,杨暕很不喜欢王妃,相反,王隆的女儿有胡人血统,长得妖媚,尤其在床上放荡狂野,很符合杨暕的口味,加上她又善于揣摩心思,很快便成为杨暕独宠的女人。

  王隆靠着女儿受宠,也深得杨暕信任,不光他自己挤进了杨暕的决策圈,掌控杨暕的财权,同时他的六个儿子也被齐王杨暕重用,分别掌握军权,尤其是五子王世充颇有才学,字写得漂亮,而且能说会道,极有眼力,更是被杨暕看重,成为杨暕的记室参军。

  王隆的新府宅位于洛阳南城思顺坊,是一座占地三十亩的大宅。

  这天傍晚,一辆马车缓缓在王隆府宅前停下,下来一名年约三十岁出头的官员,王隆亲自在门口迎接。

  “欢迎元长史光临寒舍。”

  这名官员正是河南府长史元文都。

  王隆小女儿成为秦王宠妾是三年前的事情,在秦王之前,王隆实际上是元家提拔起来,他是元家的人。

  这次从浇河郡逃亡洛阳,也得到了元家的帮助,否则他率领的三百亲兵怎么过得了潼关和函谷关。

  王隆为人狡猾,他不会只抱杨暕的大腿,他同时还继续背靠元家,他便成为关陇贵族和齐王杨暕的桥梁。

  当然,杨暕并不知道王隆和元家的关系,他一直以为王隆是秦王提拔起来。

  王隆请元文都来到贵客堂就坐,元文都取出一个盒子递给王隆笑道:“这是我二叔送给王司马的贺喜之礼,恭喜王司马出任要职。”

  元文都的二叔便是元氏家主元孝矩,王隆连忙道:“感谢元氏家主的厚爱!”

  元文都沉吟一下又道:“齐王有没有想过再向上走一步?”

  王隆呵呵一笑,“他怎么可能不想,做梦都想当太子,他在我们面前直接称呼太子为肥猪,极尽羞辱,不加掩饰。”

  元文都点点头,“你转告齐王,关陇贵族愿意支持他为太子,条件只有一个,他登基后迁都回长安。”

  “这个条件应该问题不大,我去告诉他。”

  元文都又递了一张纸条给王隆,“上面这个人就是齐王立为太子的关键。”

第414章 宋城刺杀

  元文都告辞走了,王隆回来打开纸条,上面写着‘谷熟县申家’,王隆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他看不懂纸条的意思,又打开盒子,里面竟然一块美玉雕的印,上面是虎钮,但印上什么都没有刻,是一方空印。

  他还是有点不明白元家是什么意思,就在这时,儿子王世充回府了,在堂下给父亲打了个招呼。

  王隆连忙招手道:“五郎回来得正好,你来帮为父看看!”

  王世充走上前接过玉印,看了看笑道:“这是谁给父亲的?”

  王隆叹了口气道:“这是元氏家主元孝矩给我的,今天元文都来了,给我出了两个谜题,一个是这个玉印,一个是一张纸条,把我搞糊涂了!”

  王隆便把元文都来拜访自己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对儿子道:“你脑子灵,替我想想是什么意思?”

  王世充想了想道:“我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元家是想对太子下手,但他们自己不动手,而是怂恿杨暕下手,父亲就是中间人,这个玉印的言外之意,就是看父亲做出多大的贡献,上到宰相,下到县尉,父亲想当宰相,想封国公,就得给关陇贵族好好卖命。”

  “原来如此!”

  王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鱼钩,那张纸条又是什么意思?”

  王世充打开纸条看了看,沉思片刻道:“我们可以派人去谷熟县打听一下,这个申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杨广结束了对河西的巡视,终于要离去了,这次河西之行,杨广对武威郡总管樊子盖颇为欣赏,樊子盖负责组织十三个河西羌人部落首领朝觐,这些首领无论谈吐、秩序和礼节都表现得非常好,杨广询问之下,才知道是樊子盖的功劳,他足足训练这些羌人首领三个月,付出了大量心血。

  而且樊子盖不光会说羌语,还会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语,令天子杨广十分赏识,当即提升樊子盖为礼部左侍郎,跟随天子北上朔方。

  临行前,又按照萧夏的推荐,封阴世师为河西经略使,同时将河西、陇右各郡总管恢复为刺史,阴世师兼任武威郡刺史。

  杨广同时宣布了晋王的最后任命,任命萧夏为江南道总管,统管江南军政。

  天子的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北上,这时,萧夏也接到了蜀郡成都县传来的消息,船队已经准备就绪。

  三天后,萧夏率领三万大军,携带六万匹战马以及一千头骆驼浩浩荡荡出发了,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洛阳,齐王府内书房内,王隆对齐王杨暕道:“申家是谷熟县的第一豪门,家里有几百条船,他们在汴渠上挖了一座水塘,作为停泊家族货船所用,这次疏浚汴渠需要填平申家的水塘,申家一直在闹事,严重阻碍汴渠疏浚,太子恼火了,下令将为首闹事者,也就是申家长子申奎抓进牢中,结果在和官府对抗中,申奎被军队打死了,父亲申发也上吊自杀了。”

  杨暕忽然听懂了,“你是说利用申家刺杀太子?”

  王隆摇摇头道:“殿下,打死申家也不敢刺杀太子,他们只是喊喊而已,卑职的意思,冒充申家收买刺客!”

  杨暕这才明白,负手来回走了几步道:“事关重大,让我再想想。”

  王隆冷冷道:“在皇位面前从来没有兄弟、父子之情,你父亲和几个叔父、还有太子是怎么争夺皇位,殿下没有看到吗?如果殿下不方便出面,可以交给卑职来安排,将来出什么事,卑职来顶!”

  杨暕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

  运河疏浚署放在梁郡宋城县,正好利用原来萧夏的梁州总管府,挂牌为运河疏浚署。

  清晨,一辆马车在一百名骑马侍卫保护下离开宋城县,前往谷熟县,马车里坐着太子杨昭和工部尚书高颎。

  高颎之前接到了晋王萧夏的快信,萧夏在信中指出太子心脏不好,不能受累,建议不要让他外出,尽量呆在官衙内。

  高颎听取了萧夏的建议,坚决不准太子杨昭巡视运河,就坐镇官署内指挥,由他来巡视。

  不过今天特殊,太子杨昭要去谷熟县安抚申家,申奎被士兵打死,申发自杀,让杨昭心中颇为歉疚,他需要去安抚一下申家。

  天气有点闷热,他们开着窗,凉风习习吹入车内,杨昭怕热,有风吹,他舒服了很多。

  “殿下明天就回京吧!天子外巡,殿下是太子,应该坐镇京城。”

  杨昭点点头,“我明天就出发回京,今天把谷熟县的工程安排好,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要不然我放心不下。”

  既然太子确定明天回京,高颎便不催促他了,高颎忽然又想到一事。

  “殿下,听说晋王要出任江南总管,消息确切吗?”

  杨昭点点头,“之前老三写信给我说,他想经略江南,这次他在河西表现不错,父皇应该会答应他。”

  高颎笑道:“如果晋王出任江南道总管,那么南方段的运河就可以交给他疏浚了。”

  杨昭小眼睛一亮,“这倒是真的,我来看看图纸!”

  他伸手去拿图纸,刚一侧身,只听‘嗖!’一支冷箭从外面射入,正中杨昭的右胸,他侧身拿图纸,稍稍偏了一点,躲过了致命的一箭,这一箭没有射中心脏。

  “啊!”杨昭惨叫一声,捂住胸口倒下。

  高颎大惊,厉声喊道:“有刺客!有刺客!”

  外面侍卫一阵大乱,有侍卫喊道:“在河里,刺客跳河了!”

  高颎急忙上前扶住杨昭大喊:“殿下!殿下!”

  杨昭吃力指指胸前,“我有.救命药,给我给我两粒!”

  高颎从他怀中摸出一个药葫芦,倒出两颗绿色药丸,捏碎了塞进杨昭口中,又用水壶给他灌水喝下。

首节 上一节 244/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