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30节

  萧夏取出地图给他一份,又盯着他又道:“我再说一遍,羌人部落是后面大军补给的关键,你们不得惊扰,把羌人部落吓跑!”

  王君廓点点头,“请殿下放心,卑职谨记殿下之令!”

  王君廓是太行山强盗出身,追踪能力非常厉害,但萧夏担心他改变不了匪性,纵兵抢掠,坏了自己大事,萧夏还是不太放心,又派郎将李可为王君廓的副将,和王君廓一同西行。

  王君廓率领一千骑兵走了,萧夏当即下令道:“明日天亮前拿下伏俟城!”

  隋军并没有携带攻城梯,但隋军很了解伏俟城的构造,伏俟城是一座土城,坚固程度远远弱于中原的砖城,所以隋军特地携带了十架攻城梯,把它们拆散由骆驼携带。

  数百名工匠开始忙碌地装配投石机,数万大军按兵不动等待着破城的一刻。

  夜幕刚刚降临十架大型投石机便已装配完成,三千隋军推动十架投石机缓缓靠近城墙,在距离城门约一百五十里步处停住,城头上箭矢如雨点般射来,可惜都射不到一百五十步外,就算弓箭也不行,除非是弩箭。

  但军弩一直是隋朝的禁品,严禁对外销售,甚至所有制弩工匠也被朝廷严密控制,确保技术和人才不外流。

  没有了军弩,就没办法远距离进攻,城头上的吐谷浑士兵只能眼睁睁看着十架投石机准备完毕。

  “发射!”

  将领一声令下,十架大型投石机同时发射,十块百斤巨石同时向城门和城墙砸去。

  “嘭!嘭!嘭!”

  巨石狠狠砸在城墙和城门上,发出巨大而沉闷的撞击声,大片泥土扑簌簌落下,城头上出现了几条巨大裂痕,城门也被砸烂。

  紧接着第二轮投石机发射,巨大的石块狠狠砸中城头,城头出现大面积的损坏,裂痕迅速扩大,城门上方裂开几条大缝,贯通了整个城头,城楼被几块巨石砸中,变得摇摇欲坠,

  城门也被砸开了几个大洞,露出了城门背后的泥沙袋,城头守军用泥沙袋堵死了城门。

  这时,裴行俨上前对萧夏道:“卑职愿率三百士兵从北面攀上城头,开启北城门!”

  裴行俨曾经攀上过高大的洛阳城,而伏俟城没有护城河,城高比洛阳矮了足足一丈,更容易攀上去。

  罗士信也上前道:“卑职愿率五百士兵从城南攀上城头,打开南城门!”

  这些猛将几乎同时发现了伏俟城的弱点,太矮了,很容易攀上去,根本不需要用投石机砸垮城墙。

  “准!”萧夏当即批准了两人的请求。

  又补充道:“你们可另率三千士兵为登城后备军!”

  “遵令!”

  两人兴奋抱拳行一礼,转身匆匆离去。

  萧夏随即对屈突通道:“我们各率一万骑兵去南北城门,杀进城去。”

  “卑职遵令!”

  屈突通率领一万骑兵向南城门去了,萧夏安排了东西城门外的伏兵后,也率领一万骑兵赶赴北城门。

  北城上的守军也有不少,同样十分警惕,裴行俨使了一个小策略,派两千人佯攻城门西面,将城头上的守军吸引过去,他自己则率一千人奔到城门东面,城头上几乎没有守军,都被佯攻吸引过去。

  他一声令下,借助夜色掩护,数十名强壮士兵迅速搭建人梯,城墙只有两丈不到,只搭建了三层人墙,裴行俨提着长槊,踩踏人梯向上攀去,他刚刚露出半个身体,却迎面看见两名敌军士兵就站在他前方,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裴行俨一声厉喝,手中长槊闪电般刺向二人,两名士兵各自惨叫一声,倒地身亡。

  裴行俨一跃跳上城头,挥槊向十几名士兵杀去,他身后两名也上了城,他们的任务不是协助裴行俨,而是将两挂软梯挂在城垛,将软梯扔了下去。

  人梯只是第一步,攀爬软梯上城才是主要进攻方式,人梯解散了,后面士兵源源不断攀着软梯爬上了城头。

  杀上城头的士兵越来越多,北城守将这才意识到上当了,西北是佯攻,东北才是真正敌军上城,但已经晚了,一千士兵攀着十架软梯攀上城头,在裴行俨的率领下,向城门守军发动猛烈攻势。

  西北方向佯攻的两千士兵也奔到北城的东北处,跟随攀爬软梯上城,上城的隋军越来越多,城门守不住了,随着守北城的吐谷浑大将被裴行俨用槊刃斩掉脑袋,北城的三千守军全线溃败。

  两千隋军士兵冲下城头,开始搬开堵城门的泥沙袋,城门缓缓开启。

  与此同时,罗士信的三千军队也同样攻下了南城,几乎是同时打开了南城门。

  萧夏大喊一声,“杀进城去!”

  一万骑兵发动了,向一里外的北城门冲去,萧夏一马当先,率先冲进了伏俟城,屈突通也同样率领一万骑兵从南城冲进了伏俟城。

  此时,下令用泥沙袋堵城门的命令就像抱着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吐谷浑贵族们出不了城,不少人跑上城头,企图跳下城,纷纷摔断了腿,却一样逃不掉,被埋伏在城外的隋军士兵当场斩杀。

  上一次隋军士兵没有进城,用谈判解决了战争,这一次隋军杀进伏俟城,城内鲜卑人面临灭顶之灾。

  吐谷浑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类似印度的格局,数千名纯种鲜卑人高高在上,成为统治阶级,王族、贵族、高官、祭司、部落首领以及大量不劳而获的寄生阶层。

  而鲜卑和羌人的混血成为中产阶层,店主、商人、中下级官吏和低层将领等等。

  占总人数九成以上羌人则成为吐谷浑的社会低层,无论是城内平民、士兵、还是牧民,都属于被剥削的阶层。

  这次萧夏主导攻打吐谷浑,他要彻底消灭吐谷浑的鲜卑势力,将吐谷浑灭国,推行河西模式,简单说就是建立四郡,河源郡、西海郡、且末郡和鄯善郡,和历史的走势契合,但不同的是,绝不允许再出现吐谷浑的反攻复辟。

  大军进城,开始大量抓捕城内的鲜卑人。

第386章 长老会制

  天渐渐亮了,城内的清肃已经渐渐完成,一队队鲜卑王族、部落首领、官员、将领被隋军押出城处死,足足杀了数千人,几乎将吐谷浑东部的鲜卑人斩杀殆尽。

  这就是萧夏提前出兵的原因,趁机各鲜卑部落在西海过冬的时机,把他们聚而杀之。

  鲜卑妇女和孩童则被单独关押起来,年轻鲜卑女人送往河西,嫁给守卫河西的士兵,而上千孩童则送往长安,交给朝廷安排。

  所有被俘的羌人士兵经过训话后都释放了,让他们各自回部落,并传达楚王的命令,要求各部落选出长老来伏俟城议事,商议各部落的未来。

  这时,萧夏接到了东部军队的消息,李景和张须陀率领五万大军在西海南部夜袭吐谷浑东路军,吐谷浑东路军大败,隋军杀敌四千,俘虏三万五千人,主将慕容孝隽阵亡,跟随慕容孝隽一同作战的七名名王也全部阵亡。

  张须陀率领一万骑兵在西面埋伏,截住了向西逃亡的一千余人,一千余人被包围,包括主将慕容孝隽在内的数十名鲜卑贵族一个都没有逃掉,全部死在隋军的乱箭之下。

  上午时分,萧夏来到了王宫金库,吐谷浑立国三百年,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主要包括王宫财富、皇族和贵族的私人财富,吐谷浑的官方财富。

  这种财富又由两种方式组成,一种是财宝物资,另一种便是牛羊杂畜。

  当然,最后怎么分配这些财富也是一个大问题,不过萧夏战前早有想法,铜钱和布帛分给士兵,金银绸缎和其他贵重品分给将领,杂畜和物资留给朝廷。

  可别小看这些物资杂畜,光羊皮就有五百万张,马匹以及其他杂畜百万头,还有皮革、帐篷、肉干、药材、茶饼、盐、酒、奶制品等等不计其数,当然还有堆积如山的牛粪饼,这些就和茶饼、盐、奶制品等等一起留给羌人。

  萧夏成立了善后制置使,刘文静、裴文安和张云秋三人负责,他们手下还有大批幕僚和文吏以及一千名士兵。

  王宫金库内金银和珠宝等易携带品都没有了,只剩下六十万贯铜钱和二十万匹绸缎,其他就是羊皮、布匹以及其他物资,这些无法带走。

  萧夏眉头一皱,他不想再细看,转身离开了王宫,

  这时,一名文吏来报,“启禀殿下,第一批各部落的长者来了,在城外军营。”

  “有多少人?”

  “大概两百人左右!”

  萧夏点点头吩咐道:“去通知刘文静先生和屈突将军一起来。”

  萧夏骑马来到城外军营,近两百名各部落长者已经等候多时,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赶到,剩下的他交给刘文静和屈突通。

  大帐内济济一堂,两百余人都很激动,他们都意识到,羌人当家做主的时代要回来了。

  萧夏走进大帐,有军士喊道:“楚王殿下驾到!”

  大帐内顿时安静下来,萧夏走到前面,摆摆手笑道:“大家都请坐!”

  大帐内铺着地毯,众人都席地而坐,萧夏也坐下,对众人缓缓道:“大隋的国策一向是扶助羌人,消灭鲜卑人,原因很简单,羌人追求和平安宁,珍惜自己的土地,没有鲜卑人那样的野心和入侵,看看河西走廊就知道了,羌人和汉人相处融洽,羌人放牧,汉人种田,没有竞争,只有互补。

  以后西海、河源也是一样,我们会筑城建县,汉人生活在城内,羌人生活在草原,大家都是大隋子民,朝廷会派官员来治理,但不会向大家收税,至少三年内不会,即使将来收税也会远远低于鲜卑人,比如你今年新增一百只羊,鲜卑人要拿走二十只,但朝廷只要一只或者两只,只是一种象征。”

  吐谷浑人基本上都会汉语,即使个别人不会,问问旁边人也就明白了。

  萧夏说得很清楚,只有三年的免税期,三年后就要纳税了,税代表统治,羌人可以少交,但不能不交,其实朝廷对羌人的剥削主要在劳役上,比如河西,所有的牧民都要替朝廷养马、养羊、养牛,就像汉人租种官田一样,只不过汉人和官府是五五开,而牧民和官府是三七开,官府拿走大头。

  另外,牧民要出售牛羊马,也只能卖给官府,按照官府给的价格售卖,汉人牲畜商人只能向官府购买牲畜,而不允许直接向牧民购买牲畜,官府要赚中间的差价。

  将来河湟羌人也是一样,当然,就算这样,也比鲜卑人残酷剥削羌人要好得多。

  萧夏又道:“你们各个部落原来的首领是鲜卑人,现在鲜卑人首领没有,哪谁来做首领?张三想做,李四也想做,搞不好最后会发生内战,我再三考虑,我建议成立长老会,不需要首领,长老会就是首领,你们代表了部落所有人的利益,部落大事不再由某一个人决定,而是长老会一起商量决定,以后羌人部落也会一样实施长老会制度,河西那边也一样。”

  萧夏的建议让所有人喜形于色,这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与其部落权力被一个人独占,还不如大家一起分享。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萧夏笑着点点头,长老会制度其实就是议会制度,看似民主,实际是拖沓扯皮,大家互相牵制,休想做成大事,用制度的方式来避免政治强人出现。

  萧夏又高声道:“还有一件事要给大家说清楚,牧民的牛羊我们不要,但鲜卑首领的私人牛羊是我们战利品,必须要交给官府,当然,为表示朝廷对大家的善意,你们可以留一半,另一半必须如数上交,一只羊也不能少!”

  当天晚上,萧夏便亲自率领两万骑兵,配三万头骆驼和六万匹战马,满载军队补给离开了伏俟城,向西追击而去。

  李景和张须陀率领大军正向伏俟城而来,距离伏俟城还有一百多里,一队送信骑兵疾奔而至,为首校尉在马上抱拳道:“奉楚王之令给大将军送信!”

  “信在哪里?”

  校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了李景,随即退下。

  李景看完信,沉吟片刻,吩咐亲兵道:“速去把张将军找来!”

  不多时,张须陀骑马奔来,抱拳道:”大将军找我何事?”

  李景缓缓道:“楚王殿下有令,除鲜卑人外,其余羌人一律释放,另外,我要立刻率军返回西海城暂驻,你率一万军队押送战利品前往伏俟城。”

  张须陀不解道:“这是为何?”

  李景苦笑一声道:“楚王率军追击伏允去了,伏俟城是由屈突通和他的幕僚刘文静做主,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我懂他的意思,他担心我去了让他手下不好办事,会影响他的部署。”

  张须陀迟疑一下又道:“战利品都给他们,那我们弟兄呢?”

  李景又道:“楚王殿下在信中给阐述战利品分配方案,金银珠宝和绸缎归将领所有,铜钱和布匹给士兵,杂畜及物资给朝廷。”

  张须陀吓了一跳,“金银珠宝归将领,朝廷那边会不会?”

  “所以我也不想去伏俟城,一切由他做主吧!否则朝廷追责起来我无法承担,你只是去协助,不是让你做主,有些权力千万不要争,明白了吗?”

  张须陀立刻明白了李景要撤军回去真正的原因,李景不想被萧夏的各种决定牵扯进去。

  他点了点头,“卑职明白,一切由楚王殿下做主!”

第387章 千里追踪

  从伏俟城向西,便进入延绵数千里的无人区,要么是荒漠戈壁,要么是高原草甸,远处都是莽莽雪山,高山河流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俨如珍珠般串在高原上。

  河流普遍短而急促,也不深,骑马便可以淌水过河。

  王君廓率领一千骑兵追踪吐谷浑王伏允的队伍,每个骑兵配三匹马,又配了两千头骆驼,满载补给。

  隋军比吐谷浑的队伍晚走了半天,王君廓一点都不急,带着队伍慢慢悠悠而行,不时停下来欣赏壮丽的风景,拉长和吐谷军的距离,保持在一百五十里左右。

  但一百五十里对于两千多里的路程而言,实在不值一提。

  王君廓今年三十余岁,他十六岁就在恒山一带当了盗贼,十年前他刚二十岁出头时便渐渐出名了,他出名是因为他的绰号,白狼。

  他皮肤很白,但浑身肌肉发达,像豹子一样凶猛矫健,他更愿意别人叫他白豹,但没有人叫他白豹,都叫他白狼,因为他狡滑、凶残,像狼一样善于追踪,他曾经追踪一个仇家七天七夜,就靠草根树皮熬过了七天,最终斩下了仇人的头颅。

  没人天生愿做强盗,他被楚王萧夏赏识,成为隋军高级将领,他也颇为满足,也很谨慎小心,不要弄丢好容易才得到的前途。

  王君廓派出一支十人的斥候小队远远跟随吐谷浑大军,每隔一天,就有一人回来向他汇报情况,十天后再派一支斥候小队。

  这天中午,王君廓率军队沿着一条小河而行,他们很快要抵达地图上的第一个淡水湖,哈拉湖,此时他们距离伏俟城已经有五百里,已经从之前荒漠地带进入高原草甸地带。

  一路绿草茵茵,格外令人赏心悦目,向导叫王德,这是他的汉名,他其实是一名羌商,年约四十岁,常年在外奔波,经常去长安,也去过很多趟鄯善,羌语、汉语、鲜卑语和粟特语都说得非常流利。

  王德对王君廓和副将李可笑道:“你们应该发现这个特点了,草原地区的湖泊是淡水湖,荒漠戈壁地区的湖泊便是咸水湖。”

  王君廓不解道:“但我们一路上遇到不少小河,都是淡水啊!”

  王德笑道:“河流是淡水,但湖泊就是咸水湖了,这一带下雨很少,基本上都靠高山冰雪融水,不过河流密集的话,就会形成一片片草原,湖泊中汇入的淡水多,自然就是淡水湖了。”

首节 上一节 23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