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08节

  “大将军应该想得到吧!二爷已经投降了汉王殿下,粮食尽绝,他带着十几万大军一起投降了。”

  贺若弼颓然坐下,他最担心的情况果然发生了。

  周剑南淡淡道:“恐怕情况比大将军担心的更严重十倍!”

  “什么情况?”

  周剑南看了看外面,取出一封贺若东的亲笔信递给贺若弼,又压低声音道:“二爷杀了齐王,把齐王的人头作为投名状交给汉王。”

  “什么?”贺若弼蓦地瞪大了眼睛。

第343章 各投明主

  周剑南走了,贺若弼还在极度的惶恐之中,兄弟竟然把三皇子杀了,尽管周剑南替贺若东开脱,说他被迫无奈才杀了皇子,可那是皇子啊!他贺若东有替长安的家人想过吗?

  贺若弼又看了看兄弟的信,贺若东在信中极力劝他投降汉王杨谅,

  贺若弼心烦意乱在大帐内踱步,他当然不想投降汉王,但眼下的情形,一旦天子知道杨筠是贺若东所杀,天子会放过自己吗?

  当今天子本来就是一个极为记仇的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肯定会杀自己和家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贺若弼的两个儿子都不在长安,孙子也不在,妻子早逝,长安只有他的十几房小妾,她们的死活贺若弼不关心,唯一可怜的就是族人,包括他的十几个叔伯兄弟和他们的子孙,天子倒不一定会杀他们,而贺若东的儿孙一定会死。

  贺若东自己都不管儿孙死活,自己又何必在意?

  就在这时,有亲兵营门外禀报道:“大帅,天子旨意来了!”

  贺若弼一惊,连忙迎出大帐,摆香案接旨,颁旨官展开圣旨宣读道:“皇帝诏曰,上柱国贺若弼有功于社稷,拟封扶风郡王,特召其回京述职,并接受封爵,军队暂由副将韩僧寿统领,钦此!”

  贺若弼一听便明白了,这是天子要杀自己了,什么封郡王都是为了稳住自己,自己何德何能何功,居然要封郡王,还是扶风郡王,简直是笑话,贺若弼原本还犹豫不决,这一刻,他反倒下定决心了,反正都是先帝的儿子,不管效忠哪一个都是效忠大隋。

  “微臣接旨!”

  颁旨官笑问道:“大将军打算什么时候返京?”

  “下午接交一下军务,今晚连夜返回长安。”

  颁旨官点点头,“那我就先回去复旨!”

  颁旨官走了,贺若弼立刻下令,召集心腹大将商议。

  虎贲将军麻厉道:“大将军,韩僧寿肯定不会投降汉王,张须陀和屈突通也不会,不如将他们召集起来,一网打尽,不肯投降则全部杀死。”

  另一名虎贲将军李茂才也道:“麻将军说得对,要成大事,不能有妇人之心,不杀他们,控制不了全部军队!”

  贺若弼缓缓点点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干了!”

  与此同时,在另一顶大帐内,副将韩僧寿也召集几名重要将领紧急议事,包括张须陀和屈突通也在其中。

  “各位,我接到天子密旨,贺若弼之弟贺若东杀了三皇子投降杨谅,贺若弼极可能也会投降,天子召贺若弼回京,若他不肯回京,便令我抓捕贺若弼,控制局势,现在形势不妙,大家回去各自控制军队,贺若弼若召集将领议事,必然是要杀我们,大家切不可上当!”

  就在这时,外面有士兵禀报,“贺若大将军让韩将军去中军大帐议事,说有重要之事。”

  韩僧寿冷笑道:“果然来了,各位立刻回去,控制好各自的军队!”

  众人纷纷告退,返回了各自大帐

  时间到了黄昏时分,形势越来越紧张,隋军内部也开始剑拔弩张,形成了两派对立。

  隋军原本有七万大军,其中一万大军守潼关,又伤亡了近一万人,目前还有五万军队,五万大军中,忠于韩僧寿的军队有三万人,占多数,而愿意跟随贺若弼投降的只有两万人。

  贺若弼已经决定投降,他也派人秘密通知了对岸的宇文述,宇文述大喜,立刻命令大将纥单贵和王聃天黑后各率一万军队进攻蒲津关。

  夜幕终于降临,贺若弼两次召集众将议事,但众人都不来,贺若弼立刻命令军队向蒲津关转移,与此同时,纥单贵和王聃的军队开始杀向蒲津关。

  蒲津关面前是黄河,对岸是河东城,两岸之间用铁索桥连接,桥上原本铺有木板,现在木板全部被破坏,进攻一方必须要铺设木板。

  此时,两千汉王军队一边铺设木板,一边举盾缓行,已经铺设木板到尽头了,但蒲津关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纥单贵大喜,喝令军队进军,两千士兵冲进了蒲津关中,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反而是守军开启大门,欢迎他们入关。

  蒲津关失守,贺若弼投降了汉王杨谅。

  副将韩僧寿无奈,只能率领三万军向华阴县撤退,他们任务不不仅是守住蒲津关,同时还要守住广通仓,在华阴县建立第二套防御线。

  韩僧寿在率军撤往华阴县的同时,也通知了潼关军队撤退到华阴县。

  潼关的一万守军也连夜向华阴县撤退,从二更时分开始,潼关便没有了一个守兵。

  但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在潼关外面,罗士信率领三千军队正在伺机夺取潼关。

  计划不如变化,萧夏打着勤王的旗号前往函谷关,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之前探查的情报,函谷关有三千守军,等萧夏率大军杀到函谷关时,守将王汉开城门迎接萧夏过关,这是萧夏完全没有想到的,守将王汉可是当初的东宫千牛直长,应该属于杨勇的心腹,他居然开城投降。

  萧夏询问了才知道,这个王汉的父亲是平康坊一家酒楼的东主,当初走了云家的路子,才把儿子安排进东宫做侍卫,汉王当上千牛直长基本上也是花钱买来的。

  但就在一个月前,云师德以一千贯的价格强行收购了王家的酒楼,王汉的父亲在酒楼门口阻挡对方强行进入时,被云家的武士推倒,摔断了一条腿,现在还躺在床上。

  萧夏着实有点无语,杨勇好好的一把牌打得稀烂,就是这群猪队友的助力。

  拿下了函谷关,萧夏率领十万大军继续西进。

  函谷关和潼关是一条长约五十里的谷道的东西两端,也是关中的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拿下,现在就是第二道防线潼关了。

  以潼关的险要,要想大军强行拿下潼关,至少要付出死伤数万人的代价才有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偷袭,或者等晋王军队从背后夺取潼关。

  罗士信主动请缨,他愿率三千人偷袭潼关。

  三更时分,罗士信率领百名士兵一点点接近了关城,夜色中,看不到任何巡逻的士兵,甚至连城门正上方的岗哨也没有看见。

  罗士信心中有点奇怪,但他不敢大意,还是一点点靠近城墙,最后三十步,他猫腰一阵疾奔,躲在了城墙下方。

  但城头上还是没有任何动静,或许对方士兵都已经睡着了。

  罗士信一摆手,十几名士兵也跟着跑了上来。

  按照事先的安排,十几人立刻搭建起人梯,罗士信攀着人梯很快到了城墙顶部,他慢慢探头上城,观察了片刻。

  罗士信愣住了,城墙上竟然没有一个士兵,他纵身攀上去,转身接过自己的大铁枪,直接走到城门上方,也没有看见任何人。

  罗士信心中冒出了大胆的念头,难道是一座空城,他跑到另一头,向关内探望,关城内也没有一个士兵。

  “啊!居然是空城。”

  他立刻跑回城头大喊:“立刻通知军队上城!”

  百名士兵率先通过软梯上城,他们打开了城门,点燃了三支火把,这是夺取关城门的信号,山下三千军队立刻奔了上来,大军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直接冲进了潼关城门内。

  阴差阳错之下,著名的潼关就这样兵不血刃被萧夏军队占领。

第344章 婉拒招揽

  天亮时,萧夏率领十万大军进入了潼关,罗士信上前向萧夏行礼道:“启禀总管,我们在仓库里抓住了一名士兵。”

  “人呢?带上来看看。”

  不多时,一名吓得战战兢兢的士兵被带了上来,他就是守仓库的士兵,他发现有很多粮草物资都来不及带走,他又偷偷溜了回来,企图盗窃物资,不料正好被罗士信的手下发现了。

  士兵跪下磕头道:“小人张贵,拜见总管大人!”

  “你是哪里人?”萧夏问道。

  “小人是郑县人。”

  萧夏点点头又问道:“你们军队到哪里去了?为何要放弃潼关?”

  “军队都去华阴县了,听说贺若大将军投降了汉王,韩大将军率领一部分军队撤到华阴县,潼关军队也跟着撤退。”

  贺若弼居然投降汉王了,这倒让萧夏没有想到,关键是萧夏不知道贺若东杀了杨筠,如果知道这一点,那么贺若弼投降就能理解了。

  “韩大将军是谁?”

  士兵战战兢兢道:“是韩僧寿!”

  “华阴县那边有多少军队?”萧夏又追问道。

  “具体多少军队小人也不清楚。”

  萧夏又问了一些潼关守军的情况,便让士兵把他带下去,暂时囚禁几天后再释放他。

  萧夏沉思片刻,现在他的优势就是,他知道对方,而对方不知道他,把这个优势利用起来,便能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萧夏当即下令,十万大军重新退回到潼关之外,他亲自率领三千军队守潼关,由王汉暂时出任潼关主将。

  这样就会给宇文述一个错觉,守潼关的军队是从函谷关撤回来的三千人。

  中午时分,一支五千人的汉王军杀到了潼关,主将叫李弘泰,是贺若弼手下的大将。

  他原本以为潼关军队已经撤走,便过来接管潼关,没想到潼关上依旧旌旗招展,站满了守城士兵。

  李弘泰着实愕然,连忙催马到城下问道:“城上守将是何人?”

  片刻,王汉探身出来笑道:“原来是李将军,李将军不在蒲津关,怎么来潼关了?”

  李弘泰愣住了,他也不解问道:“王将军不是在函谷关吗?”

  “我昨天接到调令,让我率军回来守潼关!”

  “那函谷关怎么办?”

  “我留了一千军队驻守,应该问题不大。”

  李弘泰眨眨眼笑道:“不如我来替王将军守潼关吗?王将军还是回函谷关,一千军队恐怕守不住关隘!”

  王汉摇摇头,“虽然我和李将军关系不错,但大家各为其主,我不会效忠汉王,请回吧!”

  王汉一摆手,城上数百支弓弩对准了李弘泰。

  李弘泰吓得连忙调转马头便走,他没有任何攻城武器,无法攻打潼关,只得率军返回,在半路上,正好遇到汉王杨谅亲自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汉王杨谅在雀鼠谷全歼杨筠的十几万大军后,声势大振,原本一直观望的河北、河东的府兵纷纷表示效忠,使他的大军迅速增加到三十万之众。

  这次攻打关中,汉王杨谅调动了二十五万大军,对长安势在必得。

  当然,他们的第一步是拿下广通仓,广通仓的几百万石粮食,足以使他们在长安长期对峙下去。

  杨谅听完了李弘泰的汇报,不屑哼了一声,“他既然想守潼关就让他替我守下去,不用去管。”

  杨谅又高声喝令道:“传令大军继续行军,天黑之前必须抵达华阴县。”

  杨谅对两千潼关守兵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潼关目前对他也不重要,现在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夺取广通仓,抢在秦王杨俊之前拿下长安。

  宇文述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从西面切断了韩僧寿的退路,随着杨谅大军的到来,二十五万大军从两面将广通仓和华阴县合围了。

  广通仓虽然位于华阴县境内,但它距离华阴县城还有十几里的路程,这就导致韩僧寿陷入两难的境地,华阴县虽然城池高大坚固,他可以守住,但他无法顾及广通仓,只能眼睁睁看着敌军将广通仓的粮食运走,这就违背了天子令他保卫广通仓的意义。

  可如果守卫广通仓,他只有四万军队,他怎么抵得住二十几万大军?

  不过虽然有点左右为难,但杨谅并没有将他全部围死,而是把南面放开,允许韩僧寿的四万大军从南面撤退。

  这是却宇文述的建议,全部包围会让四万朝廷军队无路可退,从而背水一战,反而会让汉王军伤亡惨重,不如放一个口子,让朝廷士兵有了生路,再进行半路截杀,就可以将对方彻底击溃。

  不得不说,宇文述确实是经验丰富,他很了解隋军,隋军被逼入绝境,战斗力会倍增,但如果有逃命的机会,隋军士兵首先就选择逃命。

  就在韩僧寿两难之时,一个叫魏征的使者前来拜见他。

  “萧总管的十万大军就在潼关?”韩僧寿大吃一惊。

  魏征点点头,“我家总管是前来勤王,很愿意和韩大将军合作,联手保卫长安,不让长安落入汉王杨谅之手。”

首节 上一节 208/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