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僧寿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萧夏只是说不让长安落入汉王之手,那晋王呢?萧夏敢说阻止晋王拿下长安吗?
说到底还是五龙夺嫡,除了蜀王杨秀外,其他四兄弟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韩僧寿沉默片刻道:“现在我的任务是守住广通仓,长安那边不是我的职责!”
魏征微微笑道:“广通仓有三百万石粮食,汉王殿下又能取走多少?最多也就三十万石,这对广通仓又有什么影响?再说,汉王自己也携带大量后勤辎重,要不要广通仓的粮食对他也没有影响,韩大将军又何必执着于广通仓的得失?”
韩僧寿点点头,“先生说得很有道理,但我的任务就是保卫广通仓,另外,我也很原意和萧总管合作,共同击败汉王,只是仅限于此!”
韩僧寿的意思也很清楚,他不会投降萧夏,只限于合作。
魏征取出一封信,递给韩僧寿道:“这是我家总管给大将军的亲笔信,请大将军再考虑一下。”
韩僧寿笑着接过信件,派亲兵把魏征送走,韩僧寿其实还是瞧不上萧夏,他可以投降晋王杨广,但他不愿意投降萧夏。
萧夏目前只能收降山东将士,但关陇这边,他无论声望和资历都远远不足,韩僧寿不愿投降他也在情理之中了。
大将屈突通和张须陀不解问道:“大将军,和萧夏合作不是很好的方案吗?”
韩僧寿叹口气道:“萧夏的目的是吞并我们,你们看看他的信就知道了,他希望我们和他合并,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吞并我们。”
韩僧寿把萧夏的信递给二人,两人看完信,都不再说话,两人的态度都一样,合作可以,投降不行。
片刻,张须陀问道:“大将军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韩僧寿缓缓道:“这个姓魏的幕僚提醒了我,我们确实没有必要死守广通仓,我们完全可以撤回长安,保卫长安才是王道。”
“但天子的命令.”
张须陀担心道:“放弃广通仓,违抗天子旨意,恐怕天子不会饶过我们!”
“天子并不知道对方有二十几万大军,如果他知道,肯定不会让我们守广通仓了,两位将军,我们不能本末倒置,长安才是本,广通仓是末。”
屈突通点点头,“大将军说得对,守长安才是王道,事不宜迟,卑职建议我们立刻南撤!”
韩僧寿当即下令道:“传令全军向南撤退!”
韩僧寿当即率领四万大军离开了华阴县,向南撤退。
第345章 果断出击
韩僧寿率大军刚撤退到郑县,便遭到了宇文述十万大军的拦截,前方十里外,十万汉王大军旌旗招展,军容整齐,杀气连天,他们分成十个大阵,如果细看,十个大阵中又分成无数小阵。
宇文述虽然人品不端,但他军事能力却不容置疑,在名帅如云的大隋堪称出类拔萃,他手下大军几乎都是几个月前才招募的新兵,在极短时间内宇文述就把他们练成了大阵。
当然,这种大阵也只是表面光鲜,士兵的个人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还差得远,但如果不了解底细,这种大阵确实很能唬住人。
韩僧寿果然被震慑住了,迟迟下不了拼死一战的决心,他只有四万军队,对方是十万大军,十个大方阵,一旦交战,他必败无疑。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都是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比如地形,比如偷袭等等。
再比如双方实力悬殊,一方人数虽多但实力不堪,全部是乌合之众,而另一方全是骑兵,还有火器之类加持,是可以做到以少胜多,北宋时,百万宋军就经常被人数少得多的辽金军队打崩。
但在正常情况下以少对多都是必败无疑。
尤其是军阵对垒,哪怕人数只相差百分之十都非常危险,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军阵是正面对垒,它的弱点就在两侧和背后,所以一般军阵的两侧都要有侧翼护卫,背后也要有军队保护。
一旦两侧和后背被对方攻破,那军阵基本上就完了,韩僧寿有四个万人方阵,对方却有十个万人方阵,对方只要拿出四个方阵和你对阵,剩下的六个方阵集中攻打侧翼和后背,韩僧寿必败无疑,神仙来了都救不了。
所以两军如果相差太大,人数少的一方要么撤退,要么就死守大营不战,只有走投无路了才会拼死一战。
目前韩僧寿四万军队北面是槽河,南面是少华山,后面是杨谅的大军,要么只能强行渡漕河撤退,但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
宇文述并不急于进攻,他得到杨谅的命令,要逼迫对方投降,那就要以势压人,就像绳套套住对方脖子,然后慢慢收紧,在走投无路之下,对方必然会投降,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速去通知汉王殿下,我已经将对方成功拦截,双方可以合兵包围对方了!”
几名传令骑兵冲过浮桥,沿着北岸向东面疾奔而去,汉王的十五万大军就在东面八里外,距离隋军约四五里左右。
两支军队需要协调同步行动,下一步就是彻底包围对方。
就在这时,宇文述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低沉的号角声,他回头望去,顿时瞪大了眼睛,只见他们身后数里外出现一支大军,足有七八万人。
宇文述的军队也发现了身后出现的军队,十万大军顿时一阵骚乱,宇文述当即立断道:“传令军阵北撤,改靠漕河列阵。”
两军对垒,他绝不能把后背交给敌军,命令传达下去,一座座方阵开始迅速向北移动。
隋军此时正处于进退两难之时,宇文述的大军忽然出现了异动,大军号角声不断,大军纷纷向北撤退。
张须陀惊讶对韩僧寿道:“大将军,难道是朝廷援军到了?”
屈突通也骑马奔来大喊:“大将军,敌军背后出现一支大军,至少有七八万之多!”
韩僧寿精神大振,果然是朝廷军队杀来了,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敢冒然进攻,毕竟他的背后还有十几万汉王杨谅的大军。
宇文述确实没有料到背后出现一支大军,这可是两军作战的大忌,被前后夹击,宇文述顾不上拦截韩僧寿大军,立刻命令大军北撤,从原本的东西向列阵,变成了南北向列阵,把后背交给漕河,但也并不是背水一战,后面漕河上有十座浮桥,足以让他们在危急时及时撤退到北岸。
韩僧寿见南面已经没有敌军,他当即喝令道:“大军向东南进军!”
“呜——”
隋军号角声吹响,四万大军迅速向南奔跑,奔跑出数里后,又折道向西,果然,在西面十里外,矗立着一支大军。
韩僧寿做梦也想不到,这支大军并不是朝廷军队,而是上洛郡过来的八万晋王军队,他们原本是前来夺取潼关,没想到正好遇到了杨谅大军围剿四万隋军。
晋王杨广当即下令道:“接应对面的军队,准备防备宇文述军队突然发难!”
杨广又对杨素道:“烦请杨公去看看,对方主将何人?”
杨素答应,立刻带着数百骑兵向对面奔去.
此时韩僧寿已经发现救援自己的军队不是朝廷援军,而是晋王的军队,着实让他始料不及,但现在不是考虑敌我关系的时候,稍一迟疑,就会被宇文述抓住机会。
这时,杨素奔上前大喊道:“对方主将是何人?”
有人认出杨素,连忙去禀报韩僧寿,韩僧寿不敢怠慢,催马上前抱拳道:“卑职韩僧寿,参见杨相国!”
“原来是韩大将军,烦请整顿军队,和我们联手迎敌!”
“卑职遵令!”
韩僧寿大喊道:“传令军队列阵!”
“呜——”
号角声吹响,四万大军停止奔跑,迅速列阵,他们也是呈南北方面,面朝敌军列阵,而晋王的八万大军在两里外呈东西方向列阵。
这个阵型对宇文述相当于不利,很容易被对方前后夹击。
宇文述正在犹豫之时,忽然东面传来急促的号角声,“呜—呜—呜—”
这是杨谅大军求援的信号,宇文述大吃一惊,喝令道:“大军撤退到漕河北岸!”
他的十个大阵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花架子,士兵几乎都是新兵,没有什么训练,只要一奔跑,就会露出破绽。
宇文述不敢直接率军奔跑,必须先撤军到漕河北岸,十个方阵借助十座浮桥迅速向北撤退,速度非常快。
此时,杨谅大军遭到了萧夏的军队从后面袭击,萧夏亲自率领一万骑兵进攻黄罗伞盖所在的中军,那里就是主帅杨谅所在位置,精准杀敌七寸。
萧夏率军杀开一条血路,直扑数百步的杨谅,杨谅亲卫拼死抵抗,但他们根本顶不住精锐骑兵的冲击,数千亲卫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萧夏胯下赤兔马,身披鱼鳞甲,头顶铁盔,挥舞撼天槊,脸上戴着青铜鬼脸面具,看起来格外狰狞,使敌军士兵望而胆寒。
他一口气连杀死百人,将亲卫人墙冲开一个缺口,纵马冲了过去,后面数百骑兵紧紧跟随。
在快速疾奔中,萧夏摘下强弓,张弓搭箭,一箭射向黄罗伞盖下的金盔主将,眼看这一箭即将射中杨谅额头,他的贴身八品侍卫猛地一推杨谅后背,杨谅头本能一低头,躲过额头,一箭正中头盔,金盔被射飞,箭尖擦过杨谅头皮,出现一条血痕。
杨谅只觉头顶火辣辣疼痛,他吓得魂飞魄散,掉头便逃,数千亲卫紧跟随他奔跑,主帅奔逃使杨谅大军士气崩溃,兵败如山倒,十几万大军如山崩地裂一般,裹挟着向漕河奔去,萧夏率领大军在后面追杀,跪地投降士兵不计其数。
漕河不宽,只有二十余丈,水也不深,在水中行走可以露出口鼻,尽管如此,在河中淹死的士兵依旧不计其数,数千具尸体甚至填满了河道,后面的逃亡大军直接踩踏着尸体逃过漕河。
第346章 紧急避难
萧夏在大军追到漕河边便下令停止追击,西面宇文述的大军正向这边杀来,萧夏喝令军队缓缓后撤,到距离河边约一里处,大军列阵,严阵以待。
此时杨谅也无心恋战,命令大军向北撤退,渐渐消失在远方。
这一战,杨谅的十五万大军损失近半,梁州军俘获了近六万战俘,杀敌一万余人。
而韩僧寿在拜见晋王杨广后,便带着张须陀和屈突通投降了晋王,杨广大喜,当即封韩僧寿为上柱国、陈国公,封张须陀和屈突通皆为柱国,升职大将军。
这便使杨广的兵力从八万增加到十二万,加上萧夏的十六万大军,晋王派系的军队猛增到近三十万人,这个兵力远远超过了汉王系和秦王系。
晋王并没有急于向长安进军,而是在华阴县休整整了两天,萧夏命令尤俊达和王伯当各率一万军守广通仓,同时负责整编六万战俘。
他率领八万大军和父亲的军队合兵一处,从渭河南部向长安进发。
与此同时,杨谅也不甘落后,率领十七万大军从渭河北部向长安进发,而秦王杨俊则率领六万军队进入关中,也同时向长安进发。
此时,长安内一片混乱,东路军全军覆灭,主帅杨筠惨死,迫使天子杨勇召回了西路军,此时长安还有约十五万大军,分别由云定兴、史万岁和元寿三人统领。
尤其当晋王、汉王和秦王同时统领大军杀进关中的消息传来后,长安朝野顿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天子杨勇登基才几个月,就面临下台的危机,杨勇自然不甘失去皇位,他一面下令在全城征兵,另一方面派大军上城,积极防御。
杨勇又任命长子杨俨为武侯卫大将军,统领两万武侯卫军队,在城内严格巡逻,防止奸细入城。
另外,杨勇下旨革除了晋王杨广的爵位,同时宣布其为叛逆,任命次子杨裕为长安内务使,开始清肃和三王有关的人员,包括家人、联姻以及下属等等。
首先被杀的是贺若弼的族人,一共五十六人,在朱雀门大街上搭建刑场,开刀问斩,这是天子杨勇在报复贺若东杀死杨筠,同时报复贺若弼投降汉王。
长安城内表面上很平静,但平静中透出一丝紧张,上街的人明显减少了很多,到处是武侯卫巡逻士兵,遇到可疑之人,立刻上前盘问。
但贺若弼家族被杀后,引起了很多官员的恐慌,这天中午,崔弘升偷偷来到了兄弟崔弘舟的府上。
崔家也在整肃名单上,崔家不光涉及晋王,还涉及到秦王,秦王妃就是崔弘升的妹妹,不过崔家是天下名门,影响极大,杨勇对崔家也不敢过分,只是将家主崔弘度请去谈话,同时罢免了崔弘升和崔弘舟的职务。
崔弘舟把兄长请到自己书房,崔弘舟紧张问道:“天子把大哥找去谈了什么?”
崔弘升叹口气道:“天子对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要求崔家公开发表声明,断绝和秦王以及晋王的关系;第三,不准崔家给予秦王和晋王有任何帮助,也就是不得勾结二王;第三,要求崔府每家送一名子弟进宫为人质,大哥说,这只是朝廷第一步。”
崔弘舟惊愕道:“什么叫这只是第一步?难道还要进一步行动?”
崔弘升点点头,“现在危机还没有真正到来,一旦兵临城下,大哥认为天子就抓人了,或者派兵把我们软禁起来,大哥让我想办法把崔羽送走!”
“羽儿?”
崔弘舟愣住了,“为什么?”
“天子特地点了她的名,天子最怕的人是萧夏,所以他特别关注萧夏,昨天已经下旨要求西海商行下属店铺全部停业,羽儿和萧夏定了亲,自然也会被天子所关注。”
“把羽儿送到哪里去?”崔弘舟担忧问道。
崔弘升缓缓道:“我今天上午已经和长公主府联系过了,长公主很欢迎崔羽去她府中暂住,这件事一定要保密,目前只有我们兄弟三人知晓,等会儿让崔羽和我一起走,小眉也可以一起去。”
崔弘舟连忙派人把崔羽和崔眉找来,不多时,姐妹二人来到父亲书房。
崔弘舟对二人道:“你们赶紧收拾一下,等会儿坐二伯的马车去长公主府。”
“为什么?”崔羽不解道。
旁边崔弘升道:“萧夏率领大军逼近长安,天子很不安,昨天他召见你大伯,提到了你,我们一致决定,让你去公主暂时避一避,在那里你们会比较安全,你们快去收拾吧!小眉也一起去,记住,不要告诉任何人。”
崔羽点点头,便拉了妹妹一下,姐妹二人连忙走了。
崔弘舟沉思片刻又道:“二哥觉得天子皇位保得住吗?”
崔弘升摇摇头,“这次有点危险了,长安已经成为孤岛,已经和大隋各地隔离了,除非能在军事上击败三家亲王,大哥说朝廷的实力很难做到,现在只能观望,看三家亲王内斗,如果三败俱伤,那朝廷还有一线希望,否则,一定是新皇登基。”
“会不会是晋王?”崔弘舟小心翼翼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