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122节

  萧夏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子这么沉溺于隋唐演义,就算是穿越,也应该适可而止,就像自己,他就从未想过要把谁改名?

  除非是他要建立一个演义的世界,萧夏心中一动,难道太子就是想打造一个隋唐演义的世界?

  这时,鼓声停止,伍云召拿到了三十二分,目前排名第一。

第192章 决赛之战(下)

  很快,裴行俨出场了,他骑一匹白马,头戴鹰棱盔,一张方脸棱廓分明,长得浓眉大眼,他手执三石弓,后背箭壶,更显得他英姿勃勃。

  鼓声响起,裴行纵马奔出,一支箭随即射出,正中一只移动靶的头部,紧接着又一支箭射出,又射中一只移动靶的咽喉。

  萧夏注视着裴行俨的骑射,他发现裴行俨和自己的思路完全一致,刚开始准备充分,尽量多射箭,这样到中部后,可以留精力对付右边的靶子。

  但让萧夏惊讶的是,裴行俨的右边竟然出现五个靶子,这是最多的一次,一般只有一两个,可裴行俨居然出现五个,这就让他拿下五分的概率大增。

  这显然有一点放水的感觉,汉王杨谅就是要让裴行俨拿到高分。

  但萧夏立刻想到了,拉高裴行俨的另一面必然是打压自己,汉王杨谅不会做得那么明显,或许他会在自己右边靶子的数量上做文章。

  萧夏隐隐猜到,轮到自己时,恐怕右边靶子只会出现一次,要么是在最开始出现,要么是在最后出现。

  最开始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一开始都是左手持弓,很容易错过右边的靶子,必须要事先准备才可能抓住机会,这个唯一的机会如果自己不抓住,那么接下来肯定没有机会了。

  萧夏需要赌一把,他心中一横,决定以最卑劣的想法来看待汉王杨谅。

  裴行俨结束了,现场响起一片掌声,裴行俨拿到了三十五分的满分,不过裴行俨脸上并没有笑容,他自己都感觉到汉王在给自己放水,居然出现了五个右边靶子。

  别人的总靶数只有二十个靶子,自己却有二十五个靶子,比别人多了五个,这个满分是作弊的满分,胜之不武。

  很快,第十九号薛万钧上场了,官员大喊道:“第二十号准备!”

  萧夏催马来到了准备区,他最后检查一下自己的弓箭和盔甲,今天的竞武,要求每个选手都身穿明光铠,这也是兵部的一点小心思,给军方将领更多一点机会,军方将领都是身穿盔甲训练,他们更习惯穿盔甲射箭,而民间武士则很少穿盔甲,穿上明光铠后,会多多少少影响他们的发挥。

  第十九号薛万钧结束了,拿下了三十分,这个分数也相当高。

  “第二十号萧夏上场!”

  官员高喊一声,萧夏抽出一支箭,咬在口中,看台上很多人立刻挺直了腰,连汉王杨谅也微微欠身,注视萧夏的骑射。

  杨昭着实很紧张,谁都看出来汉王在提拔裴行俨,那他一定也会打压自己的兄弟。

  “开始!”

  裁判官一声令下,鼓声敲响了,“咚!咚!咚!”

  萧夏一纵马奔出,天狼弓迅速换到右手,左手抽出箭矢,果然,就在他奔出的瞬间,右边出现了一只移动靶,他的预判完全正确。

  萧夏张弓引箭,一箭射出,‘啪!’一箭正中右边移动靶的头部,五分附加分到手,他紧接着换弓到左手,后背的箭壶也随之甩到右肩,他不管右边了,全身心对付左边的移动靶、

  萧夏在高速疾奔中一箭接着一箭,箭箭射中移动靶头部,距离终点还有五十步,他便全部射完,加快速度冲过了终点。

  萧夏也拿下了三十五分,四周顿时爆发出一片激烈的掌声,比裴行俨的三十五分要热烈得多,大家都不是傻子,裴行俨明显是放水,右边移动靶居然出现了五次,而萧夏右边的移动靶只出现一次,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一般人根本就把握不住这个机会。

  这明摆着是在故意打压萧夏,而偏偏被他识破了,所以萧夏的骑射是斗智斗勇,这比裴行俨的三十五分含金量高得多。

  萧夏回到大棚,裴行俨上前祝贺道:“萧公子预判十分高明,在下自愧不如!”

  萧夏笑道:“仅仅一项骑射看不出谁高谁低,裴兄不必自谦!”

  这话让裴行俨心中也舒服,他笑道:“久闻萧公子槊法高明,有机会恳请向萧公子请教!”

  萧夏笑道:“一定有这个机会!”

  萧夏和裴行俨惺惺相惜,但看台上却闹翻了。

  杨昭极为不满地瞪了汉王杨谅一眼,居然故意打压自己兄弟,简直太过分了。

  连窦彦也坐不住了,怒视兵部郎中郑羽,质问道:“郑郎中,怎么回事?右边靶位怎么只出现一次,而且是一开始出现,我早就说过不准出现这种情况,你就是在故意打压萧夏,是不是?”

  郑羽吓得脸色惨白,看了杨谅一眼,低头道:“卑职也不知道!”

  杨昭也怒道:“郑郎中,这件事我要向太子禀报,弹劾你故意打压我兄弟!”

  杨昭的声音很大,故意说给杨谅听,杨谅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上前一记耳光将郑羽打翻,指着他大骂道:“你这个混蛋,故意破坏武举,来人,把他拖下去重打一百棍!”

  窦彦虽然也恼火郑羽,但郑羽毕竟是他的下属,打一百棍对方就活不了,他连忙制止道:“请殿下息怒!杖责五品官员需要天子同意,否则会被御史弹劾,恐怕对殿下不利。”

  杨谅也不想被太子抓住把柄,便点点头道:“窦侍郎说得有理,那就革去他的官职,赶出演武场!”

  郑羽吓得浑身发抖,也没有用,直接被几名武士拖了下去。

  杨谅狠狠瞪了杨昭一眼,起身走了。

  望着杨谅的身影消失,窦彦派人出去把郑羽找回来,安抚他道:“你是正五品郎中,除了天子外,没有谁能随口罢免你,你不要太担心!”

  郑羽叹口气道:“我是鬼迷了心窍,有人许诺我升为兵部侍郎,我就信以为真,却忘记了裴文安的下场。”

  窦彦点点头道:“好在没有出现严重后果,郑郎中要吸取教训,在后天的文试要做到公平公正!”

  郑羽心中感动,连忙保证道:“卑职哪怕得罪某人,丢了官职,也一定会公平公正!”

  骑射比赛在下午全部结束,萧夏和裴行俨都以满分三十五分并列第一,但如果加上优选赛的成绩,萧夏的总分就是六十分,位于总榜第一,裴行俨只落后一分,以五十九分排第二名。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萧夏在骑射中被打压之事传到了太子杨勇耳中。

  杨勇大喜,准备拿这件事作文章,在父皇面前告杨谅的状。

  但谋士张云秋劝住了杨勇,张云秋笑道:“这种小事就不用殿下亲自出面,请杨约在天子面前嘀咕两句,效果会更好,以免天子认为殿下是在报复汉王。”

  杨勇点点头,“先生说得对,我确实不宜出面!”

第193章 武举文试

  武举乙榜率先结束了考试,录取了一百人,绝大部分参加乙榜考试考生都是军队低级军官,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出生贫寒,不识字,几乎没有晋升的机会。

  但为了安抚军中低级将领们,给他们一线希望,于是便设立了武举乙榜。

  被录取的一百名乙榜武士都将被认定为武举人,至少得到校尉的官职,如果原本就是校尉,那么官职保持不变,只升官阶。

  很多武举人原本就是校尉,虽然官职上没有提拔,但官阶上都普遍提了两级,而且得到了功名,意味着将来能优先提拔。

  这对能考上武举人的将领们都是极大的鼓舞。

  一般而言,能来参加武举的民间武士大部分都是家境优越,练武的同时也学文,所以他们主要报名甲榜,三百名甲榜考生中,来自军队的选手不到一成,其他都是民间武士。

  按照规定,前一百名考生继续参加文试,其余两百名甲榜考生,如果骑射得分在十分以上,将同样被授予武举人的功名。

  两天后,一百名甲榜考生来到了太学主殿,参加兵部在这里举行了文试,将录取二十人为武进士。

  人数不多,很快便发完了试卷,主考官窦彦高声道:“请大家先写上姓名和考号,里面有三对同名同姓的考生,所以大家最好把籍贯也写上。”

  很快,一声钟声,文试开始了。

  文试有两个内容,一个笔试考贴经,就是靠背诵默写,给你一段上下文,要求你把缺的补上,一共二十道题,看起来好像不多,但实际上每道题都要写两三百字,总量有五千多字。

  当然,这毕竟是武举,所以对书法要求不高,只要工整、干净都算书法合格。

  众人提笔疾速飞写,大殿内只听见沙沙声作响。

  萧夏匆匆看一遍,题目涉及《六韬》、《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所有答案他都已背熟。

  第一道题就是孙子兵法的《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要求接续整篇默写,萧夏提笔写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考生们都在全神贯注答题,其实都很简单,基本上每个考生都复习到了,最多就是熟练程度不一样,所以得分差距也不是很大。

  然后笔试成绩加上武试成绩,取前二十名为进士,最后前十名参加问策,由天子亲自问对。

  下午时分,钟声敲响,文试结束时间到,所有考生都放下了笔。

  务本坊的一家酒楼内,萧祝融请萧夏喝酒吃午饭。

  “考得如何?”萧祝融问道。

  萧夏点点头,“倒是全部写完了,但只检查完一半,我就怕有错别字,会扣分。”

  “那你检查完的一半时发现错别字了吗?”

  “没有发现!”

  “那不就行了!”

  萧祝融笑道:“另外一半也肯定不会有。”

  萧夏摇摇头,“不一定,反正也无所谓了,错了也没办法修改。”

  萧祝融给他斟满一杯酒笑道:“老六还记得吗?”

  萧夏忽然想起了那个嘴不牢的好友,他连忙问道:“他怎么样?”

  “他混得不错,我昨天接到一封信,是二哥萧宏业写来的,里面提到了老六,说老六被提拔为仓库小管事,还成亲了,新娘就是丫丫。”

  萧夏笑道:“那他应该心满意足了。”

  萧祝融叹息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说他,他和你同岁,你还在为前途奋斗,但他已经成家立业了,我发现越是低层百姓,成家越早。”

  萧夏凝神着酒杯道:“应该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人生一世不容易,总要做点什么?”

  萧祝融笑道:“以前你可不是这样想的,以前你什么都无所谓,道法自然,现在也开始追求前程了?”

  萧夏摇摇头,“不是我想追求前程,是被眼前的局势逼的,如果我不想办法自保,一旦太子登基,我必死无疑!”

  萧祝融沉默了,半晌道:“我父亲也是这样说的,皇家争位太残酷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最好能想办法拿到军权,只有军权才能自保!”

  萧夏点了点头,“我也在往这方面努力,希望二十岁前能有所建树。”

  下午,成绩就出来了,笔试一共四人满分,萧夏、裴行俨、杨义臣和魏文通,这里的魏文通并非太子改名,而且和隋唐演义中魏文通同名同姓,或许是一个巧合,也或许他就是演义中魏文通的原形,他是北周御史大夫魏冲之孙,父亲是金吾卫将军魏群。

  这样,前十名就出来了,萧夏、裴行俨、杨义臣、魏文通、伍云召、谢映登、尧君素、宋老生、薛万均、皇甫无逸,这里面年级最大的是杨义臣,三十八岁,年纪最小便是萧夏,只有十六岁。

  职务最高的也是杨义臣,他已出任朔州总管,他和萧夏一样,正在接受凌烟阁的考核,考上武进士前三名便是他的第三个任务。

  杨义臣的压力很大,他只比魏文通高两分,就看他最后问对的发挥,如果发挥欠佳,进不了武举前三,那么他的第三个任务也就失败了,明年还得重新做任务。

  明天上午,前十名将在承天门问对,由天子亲自考核。

  次日天刚亮,萧夏乘坐大哥杨昭的马车前往承天门。

  “你知道吗?兵部郎中郑羽被革职了。”

  “是因为骑射竞武之事?”

  杨昭点点头,“这件事被太子知道了,他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通过宦官告诉了天子,这还是父亲告诉我的,皇祖父当即将汉王一顿臭骂,便将郑羽直接革职。”

  萧夏笑了笑道:“这些小动作真没有意思,我不知道汉王会有这个念头。”

  “他就是对你记仇在心,有机会就想搞你,我算是看透了,以前我还会忍,现在我不忍了,他们敢乱来,我立刻向皇祖父告状,让他们得不偿失。”

  马车抵达了朱雀门,已经有兵部官员在这里等候了,其他九人昨晚都没有回去,萧夏要回去修炼,走了窦彦的关系,让他破例回府。

  “萧公子请随我来!”

  两名兵部官员带着萧夏乘坐宫内马车前往承天门。

  萧夏沐浴更衣,又被带到一间大房内,其他九人都在这里等候了。

  窦俨让萧夏坐下,缓缓道:“大家都到齐了,听我说一下规则,今天是问对,由天子亲自考核,主问官是高相国,每个人有一炷香时间,会有敲钟提醒,至于问对的内容,等会儿会提前告诉大家,让大家有所准备。

  不过请大家不用担心,现在大家都已经是武进士了,拥有两千人的带兵权力,问对的前三名将授虎贲中郎将,同时获得三千人的带兵权,另外,第一名还有额外奖励。”

首节 上一节 122/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