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臣问道:“请问窦侍郎,前三名是指问对的前三名,还是总成绩的前三名?”
“当然是总成绩的前三名,问对有十分,今天发挥肯定会影响到最后名次,所以大家都有希望进前三。”
这时,一名官员匆匆跑来,将一张纸条递给窦俨,窦俨看了看纸条道:“题目出来了,攻打吐谷浑之对策,不许交头接耳,自己考虑!”
所有无关人员都退下了,大门关闭,十人默默坐在足足有上千平方的偏殿内,各自思考着自己的见解。
这虽然只是科举题目,但萧夏却敏锐地意识到,恐怕天子明年要攻打吐谷浑了,如果真是这样,这是自己机会啊!
半个时辰后,一声钟响,一名宦官走进偏殿道:“问对正式开始,请江都萧夏跟我来!”
第194章 承天问对
萧夏目前是总分第一名,第一个问对也是他,他深深吸一口气,起身跟随宦官前往大殿。
大殿上已经安排好,天子杨坚坐在龙榻上喝茶,但他不是主问,他只负责听,最后进行评判。
主问者是丞相高颎,另外还有晋王杨谅、相国杨素、苏威以及兵部侍郎窦彦。
萧夏被领入大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萧夏参见陛下!”
“平身!”
萧夏起身又向几名高官躬身行一礼,高颎微微笑道:“萧将军请坐!”
左边有一个座位,萧夏坐下,他的对面正是高颎,高颎缓缓道:“长安是大隋都城,它的安全关系到大隋社稷的平稳,是大隋王朝的重中之重,而陇右的得失直接影响到长安的安全。
这里面的关键势力就是吐谷浑,现在吐谷浑虽然和大隋维持着平衡,但这个平衡太脆弱,八月份和九月份连续发生两次吐谷浑军队偷袭隋军的事件,抢走了大量小麦。
朝廷就在考虑削弱吐谷浑,将目前的弱势平衡改为强势平衡,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攻打吐谷浑,这就是你的题目,给你一炷香时间,说说你的看法?”
萧夏考虑了半个时辰,他心中已有了一个轮廓,他微微欠身,不慌不忙道:“攻打吐谷浑无非就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我建议春天出兵,春天是牲畜产崽的季节,对游牧民族极为重要,无论匈奴还是突厥,从未在春天来骚扰中原,他们都是秋天出兵,如果我们春天出兵,各个部落因为牲畜大量产崽,他们没办法迅速转移,有利于隋军打击吐谷浑各个部落,所以我认为春天出兵对削弱吐谷浑实力极有好处,这是天时。
其次是地利,目前吐谷浑大量军队囤积在赤岭一线,他们对河湟谷地虎视眈眈,但我们攻打吐谷浑却有三条线,一条线是西线,从张掖郡大斗拔谷出兵,可以直接威胁伏俟城。
赤岭是中线,我建议以守为主,牵制住吐谷浑主力,另一条就是东线,走黄河进入九曲地区,那边土地肥沃,光照长,水源足,很适合种植小麦,我们必须拿下九曲,把它打造成大隋的前哨重地,将大大减轻河洮地区的军事压力。
再次为人和,吐谷浑除了大隋外,还有两大世仇,一是吐蕃,不过百年内暂时还不用考虑吐蕃,其次就是党项,今年微臣出使吐谷浑时,正好遇到党项和吐谷浑交战,如果我们能联系党项人,说动党项人配合隋军作战,这对我们打赢吐谷浑战役将起到重要作用。”
说到这,萧夏迅速瞥了一眼计时香,还有三分之一,他欠身道:“以上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微臣的答案!”
杨坚听得连连点头,回答得非常好,非常务实,尤其攻占九曲、联系党项两个建议完全是神来之笔,让人耳目一新,杨坚笑道:“朕有两个问题请小将军回答,第一,扶持党项,倘若党项人坐大怎么办?他们会威胁到西川的安稳,先回答这个问题。”
萧夏躬身道:“回禀陛下,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利没有弊,关键是看利大还是弊大,扶持党项确实会不利于西川稳定,但目前我们的目标还是吐谷浑,现在的形势就是吐谷浑强大而党项弱小,如果把党项扶植起来,同时再削弱吐谷浑,就会形成二虎争斗的均势,吐谷浑也就没有精力窥视河湟。
同样,党项也被吐谷浑敌视,也无法打西川的主意,退一步说,如果党项胆敢威胁西川,那我们在九曲的驻军就能直击党项的老巢,以围魏救赵之势逼党项人回撤。”
杨坚点点头,又道:“说得很好,均势平衡确实是对付党项和吐谷浑的良策,朕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何吐蕃百年内不用考虑?”
萧夏记得比较清楚,吐蕃是在武则天时代开始强势崛起,开始东进攻打唐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成公主带去大量先进技术,促使吐蕃的国力在短短数十年内得到极大增强。
其次就是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使吐蕃获得了大量耕地,如果没有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就算有耕地也没有先进的农业技术,那么他们的崛起至少要延迟五十年。
当然,萧夏现在不能说文成公主之事,他沉吟一下道:“微臣主要考虑气候变化,从两晋以来,陇右的气候逐渐变暖,大大促进了粮食生产,也使得北周能够崛起,大隋依托关陇得到天下。
同样,吐谷浑的崛起也是因为气候变暖,但这个气候变暖是慢慢发生,才刚刚开始,微臣估计,吐谷浑南面吐蕃高原的气候也会逐渐变暖,那么吐蕃也将随之崛起,这个时间点大概在八九十年到百年左右,所以微臣才说,吐蕃百年内不用考虑。”
“气候?”
杨坚很惊讶,他第一次听说气候的影响。
萧夏点点头,“陛下,西汉的衰败和东汉迁都洛阳都是因为气候变冷,导致陇右关中的农业衰落,气候变冷还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造成了五胡乱中原的惨剧,这几十年气候又逐渐回暖,关陇势力才重新得以崛起,天下再次统一。”
高颎点点头,对杨坚道:“陛下,萧将军说得有一定道理,据微臣所知,每次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侵,确实和草原变得寒冷,羊群无法过冬有关。”
杨坚微微笑道:“朕今天长见识了!”
这时,磬声响起,萧夏时间到了。
萧夏起身慢慢退下,杨坚沉吟片刻问道:“他说的都记下来了吗?”
杨素连忙躬身道:“回禀陛下,都已记录!”
杨坚点点头,“下一个吧!”
宦官在门口高声喊道:“下一个,河东裴行俨进殿问对!”
萧夏回到府上,老道士袁守诚笑眯眯问道:“考得如何?”
萧夏点点头,“答得不错,能不能拿第一我不知道,但肯定能进前三。”
袁守诚笑道:“我今天给你算了一卦,说你最近将喜事临门。”
萧夏精神一振,连忙问道:“还算到了什么?”
“你很快将西行。”
萧夏呆了一下,苦笑道:“今天的问对题目是关于攻打吐谷浑的方案?”
袁守诚微微笑道:“这不就是给你量身打造的题目吗?”
萧夏连忙摇头,“不是这个意思,你不是算我可能要西行吗?可能和吐谷浑有关。”
袁守诚点点头,“武举之类只是锦上添花,能随军出征才是你的机会。”
萧夏挠挠头,着实担忧道:“可问题是我如果西行,最后的筑基怎么办?”
袁守诚笑眯眯道:“很简单,听说陇右羊肉不错,我可以跟你去陇右吃几个月的羊。”
萧夏大喜,“师公吃羊喝酒,我都包了!”
这时,萧夏忽然又想起一事,连忙道:“师公能否给天子算一卦,他明年是否会有大劫?”
袁守诚淡淡道:“我临行前在青城山老君顶给他卜了一课,他命中确实有一大劫,但不是明年,而是三年后,天象也有显示,三年后,有荧惑星入紫微。”
“那我呢?”
萧夏又追问道:“三年后我会怎么样?”
袁守诚摇摇头,“算大不算小,你太卑微了,我实在算不出你的命运。”
第195章 受封实职
两天后,兵部公布了最后名单,萧夏问对拿到了八分,以七十八分的总分夺取了武举第一名,第二名裴行俨七十四分,第三名杨义臣七十分。
前三名皆授虎贲中郎将实职,第一名萧夏升官阶为从四品明威将军,有五千人带兵权,第二名裴行俨授官阶为正六品昭武校尉,有三千人带兵权。
为什么裴行俨的官阶差距萧夏很大,主要是因为萧夏在巴蜀平獠战争结束后,就已经升为正五品定远将军,而裴行俨只是汉王府普通侍卫。
第三名杨义臣因为有实职在身,不再进行封官,实际上只有萧夏和裴行俨得到了实封。
萧夏另外加封为张掖军兵马使,裴行俨被任命为并州总管府兵曹参军事,杨义臣继续出任朔州总管。
其余武进士则被任命为禁军将领。
总是说宋朝的官制很复杂,实际上宋朝就是继承了隋唐的官制,萧夏的官职就十分复杂,首先他有郡公爵位,这是普通官员没有的,爵位一般是贵族的象征。
然后他还有上开府仪同三司的勋官,这表示身份地位,对一般官员很重要,但对萧夏不重要,他有爵位,勋官对他就毫无意义。
明威将军是官阶,相当于后世武官的军衔,尉官、校官、将官之类,同时也是和俸禄待遇挂钩。
然后虎贲中郎将是他现在的官职,朝廷的官职一般又分实职和虚职,如果是禁军中郎将,或者武侯卫中郎将,手中掌握有军队,或者有带兵权,这就是实职。
而萧夏之前的虎贲郎将就是虚职,更像一种头衔,几乎每个皇孙都有这个头衔,但没有带兵权,所以连二十名士兵也跟不了他。
不过萧夏在考上武举第一后,他的虎贲郎将就升为虎贲中郎将,有五千带兵权,这就变成了实职。
萧夏有了虎贲中郎将的实职,一般就要任命具体职务了,要么在禁军中任中郎将,要么去地方军府当都尉,而萧夏得到的是边疆军职,出任张掖兵马使。
御书房内,天子杨坚召集重臣商议明年对吐谷浑用兵。
正如高颎在问对考试中所言,吐谷浑对河湟谷地的虎视严重威胁陇右的安全,而陇右的安全又影响到关中乃至长安的稳定。
另外,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不断渗透也严重威胁到隋军的养马,对隋军形成了强大的战略性威胁。
所以对吐谷浑用兵,打击并削弱吐谷浑的实力一直是隋朝的国策。
只是隋军去年刚和突厥大战,军队和国力都比较疲惫,需要时间恢复,年初长孙晟出使吐谷浑也是为了破坏吐谷浑和突厥的勾结,到明年春天,军队休整了两年,朝廷的国力也开始恢复,天子杨坚便决定对吐谷浑用兵了。
杨坚看了一眼晋王杨广,笑道:“皇儿,你来说说!”
晋王杨广怎么也没有想到父皇竟然让自己为主帅,统军十万征伐吐谷浑,这让晋王杨广受宠若惊,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有带兵出征的机会。
杨广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军权,太子都得不到的军权,父皇竟给了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权,自己还有机会争夺太子之位。
杨广按耐住内心的激动,站出来躬身道:“父皇,各位重臣,出击吐谷浑的时机是明年春天,现在已是十月份,大军抵达陇右最快也是十一月了,隆冬时节到来,大雪断路,战争是不可能了,所以明年春天才是最好的时机,而且吐谷浑人忙于照顾刚出生的牲畜幼崽,无瑕作战,这同样也是我们大军的机会。”
高颎也问道:“晋王殿下有没有考虑过大军调动方案和后勤保障方案?”
杨广不慌不忙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向陇右运送粮食物资,如果决定三线进攻,那么河西和临洮也需要立刻运送物资粮草,十万大军可以等到明年开春再前往陇右,至于具体方案兵部还在草拟,我这里只能泛泛而谈。”
杨坚点点头,对高颎道:“三线进攻已经定下来了,明天正式成立征西元帅府,由晋王出任征西元帅,裴矩出任元帅府长史,长孙晟任后军都督,主管后勤支援。
中线主将为史万岁,南线主将为卫玄,西线主将为薛世雄,一共出兵十七万,南线两万,西线两万,中线十三万,我们还需要再向陇右增兵十万,后勤粮草物资督办就交给高相国来安排。”
高颎躬身道:“微臣一定尽快安排粮草物资!”
杨坚随即又对长孙晟道:“联络党项人参战就由爱卿负责,明年开春后立刻着手实施!”
“微臣遵旨!”
联络党项人参战的方案由萧夏提出,天子杨坚和高颎等重臣讨论后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
萧夏被任命为张掖兵马使,兵部要求他在三天之内动身,时间比较仓促,他需要处理很多事情。
首先是安置好下人,萧夏的下人只有五个人,不多,老田夫妇继续看门,阿楚母女三人则负责宅子清扫保洁以及花卉树木保养,萧夏给他们预支了一年的工钱和日常开支,他们遇到什么事情,可以去找自己的大哥杨昭。
其次是万户侯酒楼,萧夏交给了阿姐杨飞燕,萧夏承诺分给她三成的份子,相信她一定很积极地参与酒楼的管理。
下午时分,萧夏来到了姑母杨丽华的府上。
杨丽华非常欣赏和喜爱这个侄儿,还不到十七岁,已经升为四品明威将军,出任张掖兵马使,独当一方。
“什么时候出发?”杨丽华笑问道。
“回禀姑母,侄儿明天一早就出发!”
“这么急?”
萧夏欠身笑道:“今天已经是十月初九,侄儿必须在十一月大雪封路前抵达张掖,时间很紧张。”
“这倒也是!”
杨丽华点点头,“有什么困难遇到我帮忙解决吗?”
“侄儿暂时没有困难,但侄儿担心四儿的身体,特询问了师公袁守诚仙长,他说可服用春雨丹,可保她身体无恙!”
四儿就是李敏的第四女李静训,李敏和宇文娥英生的孩子都先后夭折,唯有四女儿李静训活下来,今年四岁了,但身体十分羸弱,恐怕也活不到成年,历史上,李静训九岁时不幸病死,让外婆杨丽华痛心万分。
所以萧夏特地问了袁守诚,袁守诚便建议李静训服用春雨丹。
萧夏取出一盒春雨丹递给杨丽华,“这是我母亲用天王丹为药基炼成的春雨丹,能增加体质,对四儿有大用。”
杨丽华接过盒子问道:“天王丹不是内功药吗?据说长期服用会影响寿命!”
萧夏笑道:“天王丹是影响寿命,但我母亲去粕取精,重新炼制的春雨丹已经不影响寿命,相反,能够大大增强体质,我能有今天,完全拜它所赐。”
杨丽华当然知道孙女身体羸弱,很容易生病夭折,为此她也焦虑万分,到处寻医问药,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之前她也想让孙女尝试内功药,但内功药对寿命的影响又使她踌躇。
不过春雨丹居然不影响寿命,而且还是袁守诚推荐,杨丽华心中大喜,点点头问道:“我可以让孩子尝试一段时间,怎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