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拥有八万大军,足以将两万多隋军全歼。
“传我的命令,大军去曹家坝迎战官兵!”
蒙蛮一声令下,“咚!咚!咚!”鼓声敲响,一队队獠兵出发了,一共八万大军声势浩大地向十里外的曹家坝出发。
曹家坝是一片盆地,四周是低缓的丘陵矮山,中间是一片方圆数十里的平原,绵水从东面流过,原本种满水稻的丰腴之地,现在也将不可避免地被战争践踏为平地。
第171章 灭獠之战
“咚!咚!咚!咚!”
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响彻了曹家坝,两万六千隋军主力缓缓而来。
相距三里,两支大军摆下了阵型,这还是大隋建国二十余年来,第一支国内的反叛夷人和隋军对垒。
獠兵声势更加浩大,八万大军延绵十几里,一眼望不见边,但旗号杂乱,服色斑驳,兵器也是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兵器,很多甚至谈不上兵器,锄头、钉耙、木棍等等,而且只有极少数人穿皮甲,大部分人都身穿各色麻衣,以灰色为主。
相比之下,隋军却队伍整齐,骑兵、长矛兵、弓弩兵、刀盾兵,所有队伍的旗色一致,所有士兵的盔甲一致,尽管只有两万六千人,但排列整齐有序,更显得杀气腾腾,
就在这时,对面的牛角号不断吹响,“呜——呜——”
连续不断的号角声在盆地里回荡,獠兵要出击了。
这时,獠王战刀一挥,厉声喊道:“出击!”
“呜——”
随着一声低沉的号角声吹响,六万獠兵俨如万狼齐奔,铺天盖地向隋军杀来,还有两万驻阵军不动,他们负责保护獠王。
卫玄冷冷看着对方铺天盖地杀来,他准备了三套方案来对阵今天的大战,对方果然全线杀出,他也早有应对方案,当即喝令道:“左右两翼骑兵出击!”
“咚!咚!咚!“
萧夏挥舞长槊大喝道:“杀啊——”
他率领三千骑兵奔腾而出,俨如决堤的洪水,又像一支刺出的长矛,向獠兵左翼杀去。
与此同时,隋军左翼的三千骑兵也跟着杀出队伍,由骠骑将军刘建统领,迎面对方士兵杀去。
这样一来,萧夏的两千步兵和左翼的两千步兵都回归中军主力,使中军的兵力从一万六千人增加到两万人,足以应对六万敌军的冲击。
而六千骑兵则是去对付两万驻阵獠兵,只要击败驻阵獠兵,前面的大军也会随之溃败,卫玄很了解獠兵,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士气很容易崩溃。
卫玄又紧接着喝令道:“弩手出列!”
隋军部署的弩手多达六千人,这也是针对獠兵的设计,獠兵装备简陋,几乎没有防御能力,一支箭就足以将獠兵射杀,准备六千弩手,至少能歼灭一万余余人。
六千弩手部署成三排,每排两千人,杀伤射程达两百五十步,弩兵们单膝跪下,举弩斜向天空四十五度,等待着发射的命令。
首当其冲和敌军主力碰撞的是六千隋军骑兵,萧夏率领三千骑兵很快杀到獠兵眼前,萧夏大吼一声,长槊挥出,只见一道血腥的寒光闪过,七八颗獠兵人头被劈飞,他的长槊左右挥杀捅刺,前面的獠兵如野草一般倒下,后面三千骑兵跟着主将杀进了敌军人群,像劈波斩浪一般,隋军冲击的面积迅速扩大。
但獠军有六万士兵,人数太多,就算杀戮几千人意义也不大,萧夏在杀开一条血路后,便率领三千骑兵继续疾奔,向两万驻阵军杀去。
与此同时,大将刘建也率领左翼三千骑兵杀透了敌军,从左边向驻阵军杀去.
“放箭!”
卫玄一声令下,梆子声响起,第一排两千支弩箭腾空而起,俨如一片惊起的鸟群,疾速向对方人群中飞去,弩箭速度太快,不等獠兵反应过来,箭矢便如雨点般射入奔跑的人群,士兵一片片惨叫倒地。
没有中箭的獠兵还来不及庆幸,第二排的两千支箭再次射入人群,又是大片士兵惨叫倒地,獠兵太密集,躲无可躲,几乎每一支弩箭都能射倒一名獠兵。
这时,第三排的两千支弩箭再度射入密集的人群之中.
这样轮射虽然总箭数不会变,但杀伤人数会有所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六千弩手一起射箭,很可能导致一个獠兵同时被射中三箭,但实际上一箭就足够了,多出来的两箭就是浪费。
但如果分段射,就能大大减少一个人同时被射中几箭的情况,从而提高被杀伤的人数。
第一轮六千支箭射杀了三千多名獠兵,但紧接着第二轮开始了,獠兵没有骑兵,都是步兵冲击,可以让六千隋军弓弩手一共射出三轮一万八千支箭。
短短三轮箭射完,对方已经杀到五十步外,却被射杀了上万人,士气明显开始低落,獠兵奔跑的速度也开始放慢了。
卫玄高声喝令道:“弓弩手后撤,长矛军准备迎战!”
“咚!咚!咚!”
战鼓声敲响,令旗挥舞,六千弩手迅速后撤,一万四千长矛士兵列队上前,弓弩手也随即化身为刀盾军,护卫着长矛士兵的两侧。
獠兵轰然撞上了隋军军阵,犀利的长矛刺穿了无数獠兵的身体,到处是一片绝望的惨叫声。
与此同时,两支骑兵正和一左一右猛攻獠兵的驻阵军,两万驻阵军是獠王的直属军,大部分都有皮甲,直属军并不是指精兵,而是獠王本部落的军队,战斗力和其他獠兵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他们得到了獠王的特别关照,一半以上士兵都穿有皮甲,这又无形中提高了士兵的防护力,也等于变相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獠兵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几乎是各自为战,六千骑兵分成一支支百人小队在獠兵群中穿插分割,将两万獠兵切割得七零八落,也导致獠兵一片混乱。
骑兵们从四面八方对混乱中的獠兵进行无情斩杀。
但无论萧夏还是刘建,两人的目标都不约而同指向獠王。
獠王被一千士兵严密护卫,萧夏杀透力极强,渐渐靠近了獠王。
这时,獠王座下第一猛将昆云挥舞一支长柄锤向萧夏迎面杀来,他大吼一声,挥动大锤向萧夏头顶狠狠砸来,萧夏侧身躲过了大锤,两马交错,萧夏抽出钢鞭向他后背狠狠抽去。
‘啪!’一声脆响,后背铁鳞甲被打得四散飞溅,昆云惨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
萧夏收了钢鞭,又从侧面一槊劈来,昆云想再举锤已经举不起来,只见一道寒光闪过,“噗!”槊刃斩断了他的脖子,鲜血迸射,一颗斗大的人头飞了出去。
萧夏的手下骑兵抢到了首级,萧夏有调转马头又向獠王杀去,獠王蒙蛮大惊失色,他见对方来势凶猛,勇不可当,他心中一阵胆寒,催马便逃,数百护卫簇拥着他向南逃跑。
萧夏冷笑一声,取下弓箭,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箭如闪电,‘噗!’一箭正中獠王后颈,带血的箭尖从喉头透出,獠王蒙蛮身体一歪,翻身落马。
萧夏大喊一声,率领二十名心腹骑兵追了上去,獠王的心腹士兵都是步兵,眼看对方杀到眼前,只得丢下獠王尸体各自逃命。
萧夏一挥槊斩断了獠王的脖子,命令士兵用长矛挑起獠王首级,奔跑大喊:“獠王死了!獠王死了!”
萧夏在内江之战就发现了獠兵一个特点,情绪化很严重,容易被鼓动起来,但也容易士气崩溃,尤其他们首领一死,大军士气就会迅速崩溃。
果然,当獠王的人头在战场上飞奔,隋军骑兵欢声如雷,一万多驻阵军率领崩溃,他们无心恋战,丢盔弃甲向南逃命。
六千骑兵在后面追杀,他们根本逃不了,不到五里便被斩杀殆尽。
驻阵军的崩溃和獠王被杀的消息也传遍了正在厮杀中的数万主力獠兵,绝望的情绪开始弥漫,军心迅速崩溃,右翼的数千军队率先带头逃命。
正是这数千人的抢先逃命瞬间引发了数万獠兵的雪崩,数万獠兵争先恐后奔逃,卫玄喝令道:“全军追杀,投降者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隋军主力在后面掩杀,无数獠兵跪地投降,这些是比较聪明的獠兵,知道前方面还有一支隋军骑兵,杀戮更狠。
六千骑兵杀回来了,切断了獠兵的退路,数万獠兵无路可退,全部跪地投降。
这一战,八万獠兵全军覆灭。
第172章 青城探亲
獠王阵亡,獠兵惨败,獠人的命运便重新掌握在隋军手中,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怎么重新整合獠人各部落,选出新獠王,但这些已经和萧夏无关,他准备离开了。
离开之前,萧夏拜见了主帅卫玄,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部属,卫玄会不会剥夺原本属于他们的奖励?
卫玄已经得到天子的口谕,自然不会为难萧夏,他一口答应萧夏的请求,承诺不会查封将士们已经得到的奖励,并且他也不会歧视萧夏的手下,他接下来发放的奖赏将一视同仁。
当天晚上,萧夏将主帅的承诺转告给了手下众将,安抚住了他们焦虑的情绪。
次日天不亮,萧夏便率领二十名手下离开了大营,转道内江县,取了财物便向成都而去。
卫玄也很快履行了承诺,把萧夏手下的钱财都还给了他们,关键还是天子的口谕起了作用,卫玄得给萧夏这个面子。
三天后,萧夏一行抵达了成都,他们在成都的高升客栈住下,在附近的柜坊存了钱,萧夏让手下在成都休息等候,把自己兵器也交给他们看管,他一个人轻装独自去了青城山。
这次来巴蜀除了参与剿灭獠人叛乱,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去青城山见母亲,萧夏既然接受杨广为父亲,那么在青山城出家的母亲他也必须认可。
不管他的灵魂来自何方,但他的血肉之躯是隋朝母亲给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萧春雨又确确实实是他的母亲。
另外,萧夏还想找到袁守诚,他最近的修炼遇到一些瓶颈,他希望能得到袁守诚的指点。
黄昏时分,萧夏抵达了青城山脚下,天子杨坚虽然笃信佛教,但他出于对巩固社稷的考虑,杨坚对道教也同样大力扶持,这二十几年佛道两教都发展得十分兴盛,光青城山就有四五十座道观。
萧夏在青城山下就感受很深,山脚下有一座小镇,小镇上客栈酒楼很多,尤其到处是各家道观的接待点,满大街到处可见道士们来去匆匆,很多都是下山来买日用品的道士,还有各种香客。
萧夏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寄存了战马,他问伙计道:“请问,去白云观怎么走?”
伙计笑道:“白云观的药很有名气,但白云观却比较偏僻,不过你可以去镇上白云观的接待点,说你是香客,她们就会带你去了。”
“接待点在哪里?”
伙计带萧夏来到大门口,指着百步外一座红顶的房子道:“公子看见没有,那座红顶的房子就是!”
“多谢了!”
萧夏快步来到红顶房子前,这里挂着好几块牌子,其中一扇大门前挂着的牌子就是‘白云观善缘处’,但门锁着,没有人。
萧夏只得回去休息一夜,次日天刚亮,他再次来到白云观善缘处,却见两个中年女道姑正锁门要走,萧夏连忙上前道:“请问两位可是白云观仙姑?”
两名女道姑看了看萧夏,点点头道:“公子找白云观有什么事?”
萧夏笑道:“我有个家人在白云出家,我想去探望一下,顺便给白云观捐一笔香火钱。”
“无量天尊,不知公子打算捐多少钱?”
“一百两银子吧!”
一百两银子可是大数目,两名女道姑顿时大喜,“我们正好要上山,请公子跟我们走!”
两名女道姑都有武艺,各背负着二十斤盐在山道上健步如飞,萧夏几次要帮她们背盐都被她们婉拒了。
“公子的家人是谁?”
“俗家姓萧,年纪和两位仙姑差不多。”
两名女道姑摇摇头,“公子说俗家姓名我们就不知道了,只有袁住持知道,公子可以问袁住持。”
“袁妙姑吗?”
“正是!”
青城山占地广阔,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最高峰叫老君阁,山上白雾萦绕,时有仙鹤飞过,仿佛神仙之所,难怪叫做青城天下幽。
白云观位于后山,三人上山疾速,也不停下休息,下午时分便渐渐抵达了白云观,前面已经看见了白云观的红墙黑瓦。
这时,他们来到一处山道岔路口,两名道姑笑道:“公子沿主道上去,上面就是山门,我们去后面厨房了。”
“多谢两位仙姑带路!”
两名中年道姑背着盐走了,萧夏继续沿着主道而行,走了三十几步就到了平地,这里其实是山腰,有很大一块平地,约二三十亩,平地上修建了一座道观,便是白云观,虽然距离山脚远了点,但这里环境很好,开阔而幽静,四周都是参天大树。
一名女道姑正在门口扫地,穿一身半旧道袍,容颜清秀,神情宁静,她一眼看见萧夏,顿时愣住了,萧夏从她身边,心中涌起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
他停住脚步怔怔望着女道姑,女道姑的泪水忽然涌了出来,“阿宝,你不认识娘了吗?”
萧夏心中猛地一抽,一种强烈的情感从内心涌出,他鼻子一阵酸楚,眼睛也红了,上前一步双膝跪下道:“娘!”
阔别五年的儿子到来,萧春雨原本宁静的内心失控了,她一把抱住儿子便失声痛哭起来。
萧夏前世的生母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就病世了,后来父亲找了一个继母,继母对他比较冷淡,虽然没有虐待,但也没有半点母爱,不久继母也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和继母的慈爱全部给了小儿子。
萧夏在孤独中长大,常常怀念去世的母亲。
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他想到自己去世的母亲,仿佛她也跟随自己一起轮回到了隋朝,让他的泪水流满了脸庞。
道观内走出十几名道姑,为首是名鹤发童颜的老道姑,她柔声问道:“春成子,是阿宝来了吗?”
萧春雨连忙拉着萧夏上前道:“阿宝,这是娘的师父,娘很小就拜她为师了,你叫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