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夏连忙行礼,“萧夏给师祖请安!”
袁妙姑笑道:“当年我见到你的时候,你才六岁,现在一晃长这么高壮了,进来再说!”
萧夏跟着众人进了道观,他在母亲带领下叩拜了三清,萧夏取出一只信封放着桌上,对袁妙姑道:“这是晚辈进献三清的三千两银子,请师祖收下!”
袁妙姑微微笑道:“无量天尊,阿宝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下修缮膳堂和宿舍的钱有着落了。”
“啊!如果不够,我再捐两千贯。”
袁妙姑笑道:“够了!够了!钱太多对修行不利,其实三千贯都用不了,剩下的就作为日常开支吧!”
“师父,我带他下去了。”
“去吧!你们母子重逢,我就不打扰了。”
萧春雨对萧夏道:“阿宝,跟我来!”
萧夏跟随母亲来到侧面一座独院,这里空气弥漫着浓浓的药味,只见院门口有块牌子,写着‘药房三’。
萧春雨笑着给儿子介绍道:“白云观一共有四座药房,三号药房就是娘修行的地方,配制药丸去山下售卖,一直是白云观的重要财源。”
“娘,我以前是不是来过白云观?”
萧春雨也知道儿子失去了记忆,但她并不在意,那些糟心的往事不记得也罢。
她笑着点点头,“你当然来过,进来喝口水吧!”
萧夏走进院子,一个眉目如画的小道姑便出现在萧夏面前,歪着头笑嘻嘻道:“大马猴师弟,还认识我吗?”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笑脸,萧夏心中一阵温馨,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仙女小姐姐,好久不见了!”
第173章 又见张乔
小道姑正是张乔,她现在拜萧春雨为师,学习配药炼丹。
她没想到萧夏在师父面前叫自己仙女小姐姐,她俏脸一红,忸怩道:“叫我出尘就行了。”
萧春雨含笑望着这对金童玉女,柔声道:“出尘,给师弟倒水去!”
“哎!我这就去!”
张乔满脸羞红地跑去倒水了。
“娘,我只是开玩笑才叫她师姐,你怎么当真了!”
萧春雨笑道:“叫师姐不对吗?你的剑法还是出尘传授给你,难道你还想叫她师父?”
萧夏无奈,只得苦笑道:“师姐就师姐吧!”
进走大堂,大堂是木地板,只有一张桌子,一尘不染。
“坐下吧!”萧春雨让儿子坐下。
她沉吟一下问道:“你回长安了?”
萧夏点点头,“皇祖父认了我这个孙子,不过我现在还姓萧。”
“我知道,独孤皇后有遗旨,这些年在江都,实在委屈你了。”
萧夏笑了笑道:“谈不上委屈,磨难是人生的财富,倒是母亲难道一直要出家?我自己在长安买了一座宅子,不用寄人篱下,母亲这次跟我一起回去吧!”
萧春雨微微笑道:“宝儿心胸豁达,娘很欣慰,但娘真不想还俗,娘很喜欢这里的安静,与世无争,你想娘了就过来看看,只要你过得好,娘就没有什么牵挂了。”
“长安也有道观,孩儿还可以买一块地给母亲修座道观。”
萧春雨还是摇头,“之前娘也给你说了,你的师祖不是娘现在才拜的师父,娘八岁时,师父来江东游历,她便收我为徒,带我到青城山学习丹道和医术,娘十四岁还俗回到了建康,师父又跟我到建康,继续传授我医术和药术,一直到我十六岁时师父才离开。
娘十九岁时和你外公翻脸,离开家去了北方,投奔堂姐萧筎,也就是晋王妃,在那里认识了晋王,娘二十一岁生了你,你现在十六岁,娘也三十七岁了,再过两三年娘就四十岁了,娘不想再折腾,跟着师父在这里安安静静过完后半辈子。”
萧夏沉默了,半晌道:“孩儿尊重母亲的选择!”
“这就对了,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心要放在天下,过去的事情与你无关,娘是道士,道讲随心随缘,你不要担心,娘在青城山过得很好。”
萧夏默默点头。
这时,张乔端着茶走来,她慢慢蹲下,给师父和萧夏一人献了一杯,她看了一眼萧夏,似乎想说点什么,但最后什么都没有说,低头退去了。
萧春雨望着她的背影道:“再过两三年我打算让她还俗,阿宝,你要替娘照顾好她。”
萧夏的脸蓦地红了,母亲话中有话,他怎么会听不懂?
“怎么?不愿意吗?”
萧春雨笑道:“将来可是由她帮你配制春雨丹和金刚丸。”
萧夏轻轻点头,从腰间解下一对寒霜剑,他把霜剑推给母亲,“这把霜剑原是母亲的,给她吧!”
“臭小子想得倒是周全,拿娘的剑做人情,行!娘成全你了。”
萧夏挠挠头,岔开话题问道:“娘,我要一直服用春雨丹吗?听说服用内功药会透支寿命。”
萧春雨微微笑道:“确实是如此,但你看那些练丹道的方士,又有几个短寿的?”
萧夏一怔,“什么意思?是不是还有别的配方?”
萧春雨点点头,“天王丹、龙虎丹和五行散只是基础丹药,如果只服用这三种丹药,确实是会影响寿命,所以每个炼丹士又会在这三种丹药的基础上进行双重改造。
一重是炼丹方法的改造,另一重是增加配药,两者皆不可少,改造的目的就是要把影响寿命的副作用消除,春雨丹就是娘对天王丹进行双重改造,消除了天王丹影响寿命这种副作用,所以你不用担心。”
原来如此,萧夏这才明白春雨丹真正的作用,止痛只是其中一个小功效而已,它真正的作用是去除影响寿命的因素。
“那孩儿还要服用多久?”萧夏又问道。
“你手腕给我,娘给你诊脉看看。”
萧夏拉起袖子,把手放在桌上,萧春雨望着儿子手臂上的蝴蝶胎记,目光顿时变得格外温柔,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个乖巧的小家伙现在长这么大了。
“你将破障开到最大状态!”
萧夏不断催动丹息,把破障能力运行最大,萧春雨手指搭在儿子的手腕上,眼中露出一丝惊讶,儿子的内力竟然已经达到八品了。
一转念她就明白了,一定是师伯袁守诚把他的得道之术传授给了儿子,否则不可能十六岁就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就算自己给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办不到。
“我估计半年左右你就能结丹了,但就算结丹你最好也再继续服用两到三年的春雨丹,每天一丸,不过结丹后金刚丸就不用再服用了,那个药丸服用太久对于体型影响很大,会像张觉那样。”
“金刚丸的配方娘有吗?我答应过江都萧家家主。”
萧春雨笑着点点头,“我回头给你一份就是了。”
“娘,我还想见一见袁师公,哪里能找到他?”
“我也不知道他会在哪里?你留个地址给我,等他回来,娘让他去找你。”
从客堂出来,忽然有人在他身后小声道:“大马猴,跟我来!”
萧夏一回头,只见道袍一闪,消失在旁边的走道内,他连忙跟了上去。
走廊到底是一扇小门,走出小门,外面就是道观外的一小片空地,张乔将一把木剑扔给他。
“师姐要考考你的武艺!”
整整一年未见了,萧夏发现她眉眼间的稚气消退了很多,已经不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而是微微绽放的小花,已经是个初二的女生了,脸上婴儿肥渐渐消去,肌肤开始有了少女的光泽,使她变得更加秀美,尤其一对眉眼,完全就像画出来一样,但又比绘画生动活泼,光彩流溢。
“师姐,我现在改用长兵器了!”
“别找借口,进入破障状态!”
张乔将木剑一横,顿时杀气凌厉,萧夏瞬间也进入了最高破障状态。
两人同时发动,只见两个人影一闪,又恢复到原位,张乔手中只剩下半截木剑,不可思议望着萧夏,她根本连萧夏的边都没有碰到,但萧夏却在自己身上轻轻点了两剑,最后用木剑将自己的木剑一斩而断,那可是木剑啊!他怎么可能办得到?
张乔忽然意识到,萧夏的内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无论速度和力量都是自己根本无法比肩了。
张乔既有点失落,但心中又很高兴,她为萧夏的突飞猛进而欢欣鼓舞。
“不错!进步很大,值得表扬!”
张乔笑问道:“师弟什么时候回去?”
“明天或者后天吧!”
“那就后天走,我明天带你去采药,有几样药我.我采不到,你得帮我!”
萧夏点点头笑道:“明天我跟你去!”
这时,钟声敲响,张乔笑道:“吃晚饭了,我带你去膳堂!”
“这里除了我,还有别的男子吗?”
张乔摇摇头,“一共四十余人,都是道姑,现在除了你,没有别的男子!”
萧夏迟疑一下,“那我就不去膳堂了吧!”
“也行!你在药房等着,我去给你端饭菜。”
第174章 采药事件
入夜,萧夏躺在药房主堂的木地板上,青城山的夜晚格外寂静,静得耳膜都有点疼痛,萧夏身下铺着几张狍子皮,身上盖着粗布薄被褥,虽然现在已是初夏时节,但山中的夜里还是有几分寒意。
萧夏在熟睡之中,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松,在母亲身边,他心中充满了宁静和温馨,丢弃所有戒备,睡得从未有过的香甜。
这时,萧春雨悄悄走到儿子身边,将一张毯子给他盖上,她疼爱地摸摸儿子蓬乱的头发,望着儿子充满阳刚之气的脸庞,她轻轻叹息一声,起身走了。
萧春雨走到自己房门处,却见一个黑影蹑手蹑脚靠近儿子,她心中一惊,不由自主握紧了腰间的匕首。
不多时,黑影走到月光下,萧春雨顿时松了口气,握住刀柄的手也松了,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暗骂一声,“这个死丫头!”
月光下,黑影竟然是阿乔,她也拿着一张薄毯子,悄悄替萧夏盖上,又东张西望,生怕被人发现,这时,萧春雨轻轻咳嗽一声,张乔吓得花容失色,一溜烟便跑了。
萧春雨笑着摇摇头,去年她第一眼看见张乔,立刻喜欢上了这个美貌机灵的小道姑,把她视为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并收她为徒,又把自己的炼丹配药之术传授给她,尤其让她继承了自己的春雨丹炼制。
这小丫头喜欢自己儿子,这倒是好事,萧春雨唯一担心就是杨家不会接受自己的选择,但这又不是她能控制,只希望儿子也喜欢阿乔,那就有一丝可能了。
次日天不亮,萧夏便跟着张乔出发采药去了,青城山的清晨白雾弥漫,前方二十步外便看不见路。
两人在没有路的山坡上艰难跋涉,萧夏身穿一件道袍,小腿上也裹了绑腿,穿一双厚底靴,这是防止毒虫和蛇的偷袭,在山上经常会遇到十几厘米的蜈蚣,拳头的大蝎子,还有色彩迷幻的小毒蛇,这些都是采药人的大敌,当然也是采药人的宝贝。
所以研究各种解毒之术也是白云观女道士们的必修之课,萧春雨得到了袁妙姑的真传,成为名满洛阳和长安的毒娘子,现在张乔接过了萧春雨的衣钵,才短短一年时间,她就已经能独立配制白云观久负盛名的解毒药,避鳞丹。
“师姐小心!”
萧夏手疾眼快,一棍子将一条藏在树叶中的碧绿小蛇打出去一丈多远。
他进入破障状态,周围的毒虫小蛇都休想逃过他的感知。
“哎呀!这竹叶青可是宝贝。”
张乔连忙跑过去,戴上鹿皮手套,一把捏住了小蛇的七寸,把它放进一只皮袋里,又将袋子口扎紧。
“咦!这里还有一株贝母。”
张乔眼睛一亮,她发现一株很大的贝母,她连忙蹲下,取出挖药锄,小心翼翼挖掘。
萧夏走上前笑问道:“什么样子的贝母?”
张乔将一个很大的褐色鳞茎挖出来,托在手上,足有三四斤重,像个扁圆形的南瓜。
张乔笑逐颜开道:“今天收获真不错,这颗贝母至少三十年了。”
“这种常用药其实可以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