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89节

  是他从未尝过的奇异风味,有点怪……怪好吃的。

  这酸甜酱果真不辣,可要说它甜,却不似饴糖那般甜腻,酸也不似梅子酱那般酸涩,质地绵密滑润,完美地中和了炸物的油腻,竟是越吃越香,根本停不下来!

  欧阳发伸手抓向碟中,却抓了个空。

  就没了?!

  不知不觉间,竟已将四块吃尽!

  他猛地回过神来,将碟子急急凑到摊前:“吴掌柜!再来四块,不,八块鸡块!还要一勺,不,两勺酸甜酱!”

  ……

  “爹爹,快些!快些嘛!”

  王蘅撒丫子跑至家门口,转眼发现爹爹竟没跟上,又哒哒哒跑回来,抓起爹爹的手,一边催促一边拉着他往外走。

  王安石笑容宠溺,任由小女儿拉着自己走出家门,登上门口那辆朴素的牛车。

  父女俩安坐车厢,张伯与车夫在外驾辕。

  车轮碾过东京城的大小街陌,王安石掀帘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心底略叹:若非带着女儿,他更情愿雇一辆独轮车,与张伯各坐一边,沿街缓行,任市井的烟火气扑面,好过这车厢里的闷笼。

  王蘅却兴奋得如出笼的小雀,一路叽喳不停:“爹爹,我们是去麦秸巷中寻吴川哥哥么?”

  她乌亮的大眼睛扑闪着,满是期待。

  “非也。”王安石摇摇头,“我们先去寻你韩伯伯叙话。”

  “那……那几时去寻吴川哥哥?”

  “莫急。”王安石失笑,“待到午时饭口,爹爹便带你去吴记川饭,吃你最爱的鹌鹑蛋。”

  “分明是爹爹最爱吃,上回吃了四串哩!出门前,娘亲特意嘱咐我,这回还让爹爹吃四串!”

  “……”

  随着车夫的一声轻吁,牛车稳稳停在韩绛的府邸前。

  门房早已通报,父女俩甫一入内,韩绛已闻声迎至前庭。

  “介甫贤弟!”韩绛拱手朗笑,儒雅清瘦的脸上笑容真挚,“快请快请!小七娘愈发伶俐了!”

  王安石叉手还礼:“子华兄,叨扰了。”

  王蘅规规矩矩地双手交叠,行了个万福礼,奶声奶气道:“蘅儿给伯伯问好!”

  仪态竟是分毫不差,惹得韩绛抚掌大笑。

  不多时,韩绛之弟韩维和吕公著也相继抵达。

  王蘅行礼如仪,心中却对这几位伯伯的寒暄毫无兴趣,一颗心早已飞到吴川哥哥飘香的卤锅前,巴巴地盼着午时。

  捱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听得城市上空回荡起午时的钟声。

  王蘅立时双眸放光,风一样跑到爹爹跟前,扯住爹爹衣袖急不可耐地催问:“爹爹,午时到了!我们何时动身?”

  韩绛见状,关切道:“七娘可是饿了?”

  转头吩咐下人准备午膳。

  “不劳伯伯费心!”王蘅摆动小手,“我要和爹爹去吃吴川哥哥做的菜!”

  三人皆是一怔,韩维奇道:“吴川又是何方高人?竟令七娘如此记挂?”

  王安石不禁莞尔:“诸君见笑,非是吴川,实乃朱雀门外麦秸巷中一家名为吴记川饭的食肆……”

  遂将大相国寺偶遇、小女嘴馋鹌鹑蛋、自己应允带其同往之事娓娓道来,末了不忘点评一句:“吴掌柜手艺高绝,其所卤肉菜滋味之醇厚,委实值得一尝!”

  此言一出,满座俱惊。

  三人深知王介甫不近声色、不好饮食,宴席之上,常常只夹眼前的菜,稍远些便懒得动箸。

  如今竟对一家市井食肆语出“手艺高绝”、“值得一尝”之评,实属奇闻!

  韩绛抚须笑道:“能得贤弟如此嘉许,想来绝非寻常的珍馐美馔,某不禁舌下生津呐!”

  又笑眯眯地问王蘅:“可否请七娘引路,我等叨陪末座,一道去尝尝这位‘吴川哥哥’的手艺?”

  韩维、吕公著也含笑附和,皆是被王安石罕见的评语勾起了兴致。

  “好呀!”

  王蘅跳将起来,跟个小大人似的小手一挥道:“跟我走吧!”

  当即备好数驾牛车,一行五人径往朱雀门外的麦秸巷中驶去。

  ……

  欧阳发再来一份的请求刚说出口,便惨遭吴铭拒绝:“还请小官人移步队尾,重新排过。”

  排队不过是托辞,这上仙鸡块本就备货不多,哪能让他一个独享,总得匀些给后来者。

  欧阳发目光扫过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蜿蜒人龙,只吃个鸡块的工夫,队伍竟然又长了一截!

  又瞅瞅盆底所剩不多的金黄鸡块,顿时叫苦不迭:“吴掌柜!等我再排到,怕是连骨头渣滓都不剩了!”

  吴铭手上活计不停,正色道:“规矩如此。若是因为熟络便徇私,对后头排队的客人岂非不公?”

  话音未落,一声喝彩在队伍中响起:“说得好!”

  吴铭和欧阳发循声看去,但见开口之人身姿颀长挺拔如竹,面庞俊美如琢,眉宇间却有几分英气。

  欧阳发并不识得,吴铭却不禁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来人正是狄咏。

  狄咏行事从不逾矩,也从不倚仗门第身份,上回在大相国寺,他便老老实实排了三轮长队,此番亦是如此。

  有上回的经验,他这回索性拎了个精巧的双层食盒来,尽管这个食盒原本就是吴记川饭的:“吴掌柜,先给我来一贯钱的!上仙鸡块来二十块!”

  周遭看客无不侧目惊诧!

  这位小爷出手忒也豪阔!

  欧阳发瞬间瞪大了眼:二十块!你这是成心不给我留啊!

  更可气的是,对方竟还略带得意地拍拍他的肩头,笑呵呵道:“兄台,赶紧排队去吧!再磨蹭,莫说鸡块,连这酸甜酱都要售罄喽!”

  欧阳发拳头硬了!

  忽听吴掌柜平静的声音响起:“抱歉,小店规矩:上仙鸡块每人一次限买四块。”

  “啊?!”

  狄咏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俊目圆睁,满是愕然。

  “说得好!噗哈哈哈……”

  欧阳发立时转怒为喜,笑得前仰后合!

  忽然惊觉:一人限买四块,等他再排一轮,说不定还能剩点!

  立时脚下生风,几乎是蹦跳着冲向队尾:“借过借过!”

  转眼又到队尾排上了。

  ——

  ps:本章不好断章,索性合二为一,一章更比两章强!

第128章 性情相投

  狄咏刚蘸着酸甜酱吃下第一块上仙鸡块,立刻脚步一转,和欧阳发一样风风火火扎回了队尾,巴巴地等着下一轮。

  但排在他前头的并非欧阳发,而是六个青衿书生。

  紧挨着他的那位面颊瘦长,说话带着些许蜀地腔调,正与同伴轻声笑谈:“不知吴掌柜这回又做了什么新花样,定要多尝几串……”

  余者也纷纷附和,显然皆是吴记川饭的常客。

  狄咏只道是慕名而来的太学生,并未在意。

  队伍越排越长,出手阔绰的“大款”也越来越多,有的“食客”甚至连尝也不尝,一开口便是:来个百文钱的打包带走。

  李二郎笑道:“掌柜的,那几人不是食客,是某的同行。”

  逛瓦子图个啥?不就图个吃喝玩乐么!

  勾栏周遭卖市食小吃的食肆和摊贩比比皆是,品类更是多种多样:鹌鹑馉飿儿(鹌鹑馅油炸面食)、肝脏夹子(宋版肉夹馍)、香药灌肺、灌肠、羊脂韭饼、窝丝姜豉(猪肉冻)、旋炙羓儿(烤羊肉)、炙鸡鸭、煎白肠……

  对有钱有闲的宋人来说,进场看演出前买点吃食属于标配,正如看电影配爆米花。

  常来勾栏的风流公子深谙此道,哪家店的哪种吃食滋味最美,心里门清。

  今日却不同:邻座手里的食物明显更香!

  一打听才知道新来了家吴记川饭,赶紧唤来勾栏里听候差遣的闲汉,令其跑腿代买。

  吴记川饭摆摊的位置不算最佳,起初食客以路人为主,随着名声渐渐传开,替人跑腿代买的闲汉也渐渐多起来,外卖小哥自然无权品尝顾客的食物。

  眼见着盆中的菜量正在飞速下降,欧阳发等得心急火燎,终于又排到摊前,忙不迭点走四块鸡块,眨眼功夫便下了肚,仍然意犹未尽。

  可瞥见盆底零星几点金黄,心知再排队亦是徒劳,只得作罢。

  他咂咂嘴问:“吴掌柜,这上仙鸡块今后是否也像卤菜一样日日供应?”

  吴铭摇头道:“此物制工繁复,日日供应,小店力有未逮。”

  心想:本彦祖可是正儿八经的中餐厨师,哪能天天给你们做开封菜?

  欧阳发连道几声“可惜”,终是无奈作别,揣着荷叶包自寻勾栏听曲去了。

  排在他后面的是六张熟面孔,正是寄应六子。

  欧阳发前脚刚走,苏轼后脚便凑上来同吴掌柜寒暄。

  排在苏轼后头的狄咏见六人同吴掌柜聊个没完,实在忍不住了,插话道:“掌柜的,可否先给我来一份上仙鸡块?”

  吴铭歉然道:“还望小官人稍待。”

  说罢转向六人:“诸君可要尝尝这新制的上仙鸡块?”

  苏轼笑道:“我等正是为此而来!”

  六人当即将所剩无几的鸡块一扫而净。

  吴铭扬声宣告:“上仙鸡块售罄!”

  狄咏:“……”

  苏轼见状,热情相邀:“这位兄台若是不嫌,不如与我等同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林希等人见他衣着不俗,气度不凡,也纷纷出言邀请。

  狄咏立时眼中生辉,难掩惊喜之色,抱拳致谢:“诸君盛情,某却之不恭!”

  当即拈起一块鸡块蘸足了殷红的酸甜酱,向六人力荐道:“快试试吴掌柜秘制的酱料,与这上仙鸡块端的绝配!”

  六人依言蘸酱尝试,但觉鸡块外酥里嫩,肉香四溢,酱料酸甜盈口,解腻增鲜,果真妙不可言!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首节 上一节 89/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