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这种粗活她自然是头一回做,还挺好玩的。
“行了!”吴铭喊,“别玩了!”
送走两个车夫,接下来是教学时间:跟着二郎学推车!
独轮车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即木牛流马中的流马。
硕大的独轮居中凸起,将车身分成左右两区,后部有一实木车脚,类似于自行车的撑子,推动时须抬起后部,富有经验的老汉推起车来既快且稳,用宋人的话说便是:“登高度险,亦觉稳捷,虽羊肠之路可行。”
推独轮车的难点有二,一是掌握平衡,二是控制方向。
吴铭和谢清欢各推一车,在二郎的指点下,来回推个几次便学会了。
店内空间狭小,且有门槛阻挡,独轮车就放店外,让李二郎看着,师徒俩接着回厨房炸菜。
正好腌制的时间也够了,起油锅!
说起油炸食品,吴铭忽然想起油条的起源正是宋代,准确地说是南宋,老百姓由于痛恨秦桧,于是用面粉捏成两个小人,象征秦桧夫妇,放入锅中狠狠油炸。
“刺啦!”
生肉接连下锅,锅中冒起细密气泡。
师徒俩分别掌一个灶,同时开炸!
先用低油温炸透,再用高油温复炸,除了各种肉类,还准备了一些蘑菇。
两人将所有菜料一一炸齐。
谢清欢分装各色菜品,收拾器具,吴铭开始调上校鸡块的面糊。
往脆鳞炸粉和玉米淀粉里倒入清水搅拌成浆液,再另取适量的淀粉、黑胡椒粉、白胡椒粉和鸡粉备用。
这时,屋外传来杳杳的钟声,辰时已至。
张关索几乎是踩着钟声出现在巷陌尽头,尚未进店,便已嗅到弥漫在空气里的浓香。
“好香!”
他同李二郎打声招呼,进厨房向吴掌柜报道。
来得正好,吴铭吩咐道:“你替二郎看车,叫他进来帮忙。”
张关索依言照做,片刻后,李二郎便哒哒哒地跑进来。
将腌制好的鸡肉裹粉塑形并不难,但非常费时,李二郎很快学会,人多力量大,三人一起开工。
吴铭只准备了两百块左右的量,裹完粉放冰箱冷冻二十分钟左右,取出挂糊炸透炸脆即可。
谢清欢人都麻了,忍不住问:“这得卖多少钱一块?”
吴铭边炸鸡块边说:“上仙鸡块是要麻烦一些,咱们只做这一次,就不卖贵了,四块十五文吧——你俩尝尝,再拿一块给铁牛尝尝。”
谢、李二人拈起一块鸡块放入口中,顿时双眼生光。
仙人吃的鸡块也太香了吧!
忙活一早上,终于搞定!
四人麻利地吃完粥,将一应物什装车,出发!前往保康门瓦子摆摊!
第127章 上仙鸡块(二合一)
勾栏里不只能听曲,事实上,歌舞类表演只是其中一项演出内容,另有杂剧、说书、角抵、武术、杂手艺(魔术)、杂耍、乔影戏、傀儡戏……可谓诸戏百艺,无所不有。
节目单都是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的,大型的勾栏卯时便鸣鼓开场了,因而有“勾栏不闲,终日团圆”的说法。上至士人富商,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在勾栏里流连往返。
旬休日更是热闹。
四人辰时二刻才出发,到得保康门瓦子时,已经是人流如织,喧声鼎沸!
有张关索和李二郎在,自然不劳吴铭亲自推车,但凡看见人群簇拥处,他就凑上去瞅两眼。
这些在街头和茶肆里卖艺的人,宋人称之为路岐,表演内容同样百花齐放,只因技艺不够出众,名头不够响亮,暂时未被勾栏招揽。
如果说勾栏艺人相当于今天的一二线明星,路岐人的咖位便从三线到十八线不等。
当然,能在瓦子里占有一席之地的路岐人大都小有名气,排个三四线毫无问题。
“掌柜的。”张关索伸手指路,“前面那棵大槐树下便是了。”
王侥大、韩春春和赛关索已经在树荫下等候多时。
双方见礼罢,李二郎拿上布幌子像个猴儿一样迅捷地爬上树,将吴记川饭的布招和广告词挂在枝头,又轻巧地回落地面。
张关索由衷称赞:“哥哥好俊的身手!”
李二郎赧然道:“某只是个闲汉,哪敢在铁牛和诸位哥哥姐姐面前自称身手?”
吴铭和谢清欢将摊子摆好,其实没什么可摆的,只是挑了个阴凉处,取下长凳,将独轮车上的一应器具稍作调整。
揭开盖子的瞬间,浓郁的油脂香气随热气溢散,一旁的王侥大三人异口同声道:“好香啊!”
吴铭立刻拿碟子盛了些卤菜和炸肉,赠与三人品尝。
三人欣喜道谢,并不推辞,接过便是一通狼吞虎咽!
三碟小食转眼便见了底。
吴铭见状不禁莞尔:“三位可要再添些?”
“使不得!”王侥大将鸡翅骨“啵”地一声从嘴里吐出,“不耽误吴掌柜做买卖,我和铁牛也该去抽擂台赛的签表了。”
张关索正色道:“吴掌柜,瓦子里三教九流混杂,免不了有些泼皮撮鸟,闻着味想来捣乱占便宜,我已托二位姐姐代为照看……”
话未说完,韩春春那如铁饼般的大掌已拍在自己厚实的肚腹上,瓮声道:“吴掌柜宽心!有我和赛姐姐在此坐镇,哪个不开眼的撮鸟敢来呲牙,管保教他竖着来横着去!”
赛关索也叉起水桶粗的腰,慨然道:“正是!来一个掀一个,来两个压一双!吴掌柜只管安心做买卖!”
吴铭心想别看铁牛长得五大三粗的,心思倒是细腻。
看着韩、赛二人小山般的身形,心下顿时踏实几分,叉手笑道:“如此,便有劳二位了。”
张关索和王侥大走后,李二郎深吸一口气,扯着嗓子吆喝起来:
“吴记川饭开卖了,走过路过瞧一瞧!
卤猪耳,卤鸡脚,文火慢煨三更灶!
熏板鸭,熏肉条,买回家去下酒妙!
串豆皮,串鸡腰,鹌鹑蛋香滋味好!
一串提神醒脑,两串金枪不倒,三串永不疲劳!”
词儿倒是没改,也不必改,效果已足够拔群。
上回在大相国寺摆摊属于冷启动。
这回不同,保康门瓦子离麦秸巷不远,算是吴记川饭的半个主场,吆喝声刚落,便有几个熟客拨开人群挤将过来。
“我道是谁,原是吴掌柜!吴掌柜放着川饭店的正经营生不做,竟也来瓦子里摆摊?”
吴铭笑答:“铺面生意要做,这瓦子里的热闹也要凑!顺带卖些吃食,诸位可要尝尝?”
“吴掌柜卖的吃食自是非尝不可的!”
喜欢凑热闹的何止吴铭?
瓦子里本就是看热闹的地方,来往的游人被这抑扬顿挫的吆喝和摊前的食客吸引,也纷纷围过来探看。
不看则已,一看那浓油赤酱的卤肉、金黄喷香的炸鸡块、玲珑润泽的卤鹌鹑蛋,再被那浓香的气味一撞,霎时走不动道了。
又见那几个熟客吃得极香,无暇怀疑是不是店家请来的托,立刻咽着口水竞相抢购!
人气越聚越旺,不多时,摊前已围得好似铁桶一般,乱作一团。
不等吴铭亲自出面维持秩序,排头的几个熟客是懂规矩的,自发地组织起来:
“诸位!吴记川饭不同别家,讲究个先来后到!诸位莫挤,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吴铭朗声道:“说得极是!吃食多着哩,人人都有份,不必争抢!”
人群很快排成蜿蜒长龙,惊叹声此起彼伏。
“好极!这卤肉真个入口即化,酱香都沁到里头去了!”老丈捧着香卤猪头肉乐得合不拢嘴,嘴里已不剩几颗好牙。
“绝了!这小酥肉外头酥脆,里头竟嫩得如豆腐一般!”壮汉吮着手指高声评价。
“当家的!”小娘子拿着两串鹌鹑蛋哒哒哒跑回自家相公身旁,“快尝尝这卤鹌鹑蛋!弹牙得紧!”
“妙极!这炸蘑菇赛过肉的滋味!”书生忙不迭掏钱,“再给我包两份带走!”
摊前正热火朝天,一声拔高的呼喊忽然自人群后传来:
“吴掌柜!”
吴铭循声看去,只见欧阳发垫着脚伸着脖子,望着摊前长龙,一副不想排队试图走后门的表情。
见吴掌柜轻轻摇头,只好乖乖排到了队尾。
好不容易排拢,盆里各色菜品看得他眼花缭乱,一时难以决断。
吴铭推荐道:“小官人何不尝尝这上仙鸡块?”
“上仙鸡块?”
不等师父开口,谢清欢抢先道:“这道菜乃仙人所创,滋味远非寻常菜肴可比!幸亏小官人来得及时,再来迟些,怕是已经卖完哩!”
欧阳发哑然失笑,这番说辞他自是不信的,但吴掌柜的手艺毋庸置疑,当即应声道:“那便拿一份!”
又在菜盆间指指点点,豪气道:“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凡是我没吃过的菜,每样给我来一份!”
李二郎替他打包。
吴铭夹出四块饱满酥黄的鸡块,提议道:“上仙鸡块便不打包了吧,在此间食用附送酱料一碟。”
“善!”
吴铭取出一只小盅,挖了一小勺色泽鲜红的粘稠酱料到碟子里。
番茄酱,并非KFC原装,而是在超市里随便买的。
“小店新制的酸甜酱,与此物最配。此酱不辣,小官人尽可享用。”
上校鸡块配的不是番茄酱,但这是上仙鸡块,配什么酱当然由他这位上仙说了算。
接过尚余热气的美食,欧阳发迫不及待地拈起一块鸡块,先不蘸酱,径直送入口中。
齿尖轻触,“咔嚓”一声脆响,霎时油香四溢!
紧跟着,极其丰富的复合香气在舌尖上绽开!
欧阳发料定吴掌柜又添了多种香料——吴掌柜做菜素来追求极致的美味,丝毫不计成本——但他能尝出来的只有胡椒粉。
光是用料便已物超所值,更别说这鸡肉本身同样令人叫绝:外皮炸得酥脆爽口,内里却嫩滑多汁,没有小酥肉的椒麻感,只有温和饱满的咸鲜基调,混合着层次丰富的香气,竟然有点上瘾!
“好一个上仙鸡块!”
他眨眼便咽下一块,随即又拈起一块,好奇地轻蘸那殷红的酸甜酱,送入口中。
欧阳发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