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90节

  苏轼和二程聊不到一块儿,可这位新结识的贵公子爽快诚挚,毫无骄矜之气,颇合大苏的脾性,不禁心生好感。

  他略整衣冠,叉手行礼道:“小生眉州苏轼,还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狄咏亦正衣回礼,自报家门。

  话音未落,六人皆是一惊。

  二苏虽是初次进京,却也知道京中狄姓的大户只那一家!

  林希赞叹道:“久闻枢密使家的小官人仪表堂堂,有乃父风范,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众人亦交口称赞,赞美狄咏的同时免不了要带上狄青。

  六人尚未入仕,此时对狄青只有钦佩,没有提防,更不存在利益冲突。

  狄咏正色道:“诸君过誉了。狄某在家时,是父亲的儿郎;离了家门立于此间,便和诸位一样,不过是寻一口绝妙滋味的食客罢了。”

  “说得好!”

  苏轼击掌叫好,越发觉得他率真可亲。

  林希等人同样刮目相看。对方贵为将门麟儿、枢相之子,竟如此谦和有礼,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吴铭看在眼里,想起历史上的苏轼和狄咏交情匪浅,狄青年轻时发生的“铁罗汉”事件,便是狄咏私下告诉苏轼,最后被大苏写进了《书狄武襄事》里,流传至今。

  现在看来,苏、狄二人性情相投,无怪会成为知交。

  狄咏小口小口地吃完一块,便再次向众人拱手致谢:“今日承蒙诸君款待,感激不尽!狄某有事在身,先行告退,后会有期!”

  说罢提起食盒,潇洒离去。

  这场短暂却愉快的邂逅对六人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话题很快又回到美食本身。

  不止上仙鸡块,将小酥肉、炸里脊、炸鸡柳、炸蘑菇等没吃过的菜品一一尝遍,第不知道多少次对吴掌柜的手艺赞不绝口。

  苏轼尤为满足。

  八天了!足不出户整整八天,吃斋茹素整整八天!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

  果然还得吃肉啊!

  吴铭忍俊不禁,很难相信这个无肉不欢的吃货未来竟会写诗宣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大概率只是口嗨,真让大苏十天半月不沾荤腥,他只怕要亲自去竹林里抓竹鼠来炖了。

  就在五人大饱口福之际,唯独苏辙默默放下牙签,菜味虽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忍不住问:“吴掌柜,可还有冰镇凉茶或是冰镇西瓜?”

  吴铭歉然摇头:“瓦舍摆摊,冰镇饮品和瓜果不便携带,今日未曾备下。”

  苏辙不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上回在大相国寺的遗憾,此番竟又重蹈。

  苏轼笑道:“这回我可什么都没说,看来子中兄所言同样不准……”

  他试图替自己撇清“反向预言”的名头。

  吴铭环顾摊位,见卤菜炸物均已所剩不多,接过话茬说:“待食物售罄,我等便要返回吴记川饭。店里虽无冰镇西瓜,冰镇凉茶却是管够。小苏相公若欲一饮解渴,不如在此稍待,届时随我等一同归去。”

  林希立时大笑出声:“看来我的话还是比子瞻略准三分!”

  苏轼:“……”

  苏辙喜不自禁,当即在长凳上坐下,一副不饮凉茶誓不归的模样。

  ——

  ps:新建了几张角色卡,看完顺便比个心吧~

第129章 不输鹌鹑蛋的滋味

  两辆牛车相继转入在麦秸巷中,驾车的车夫虽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却从未听说过吴记川饭。

  不凑巧的是,吴记川饭今日歇业,既无牌匾,也没挂出幌子,车夫驾着车从巷头驶至巷尾,愣是没找着。

  状元楼的一众大伯见牛车在巷口停下,只道是登门用饭的贵客,霎时一拥而上,竞相道:“客官里面请!”

  车夫趁机询问:“哪个晓得吴记川饭在哪儿?”

  空气突然安静,众人面露古怪之色。

  终是张三伸手指路:“只在此巷中,过了军巡铺,往前百余步,门宽丈余的那家便是。”

  车夫道一声多谢,牛车掉头,沿着来路折返,驶至吴记川饭那朴拙的门前稳稳停驻。

  车驾刚歇,车厢内的小人儿早已按捺不住!

  布帘一掀,王蘅抢先跃下,双丫髻上的绒花随着蹦跳颠颤。

  迎接她雀跃心情的却是一扇紧闭的门板,门内寂然无声。

  王蘅乌溜溜的大眼睛里霎时蒙上疑惑,说好的“日夜备着灶火,恭候七娘大驾”哩?

  她哒哒哒跑到门前,拍打厚实的门板,声音又脆又亮:“吴川哥哥!七娘来寻你啦!”

  王安石紧随其后,目光扫过店面,最终落到门旁一张新贴的素笺告示上。

  走近细看,上书墨字一行,字迹端正娟秀,有道是见字如见人,一看就不是吴掌柜所书,倒像是出自谢厨娘之手。

  “今日摆摊保康门瓦子,歇市一日,敬请列位贵客见谅。”

  他心下微叹,俯身揽住仍在执着拍门的女儿,不无遗憾道:“莫拍了,告示上写着,你的吴川哥哥今日外出摆摊去了。今日且去别处用饭,下个旬休日爹爹再带你来。”

  下个旬休日!还要等十天!

  “不要!”

  王蘅气鼓鼓地跺脚,回去就得念书了,说什么也不能空腹而归!

  不禁有些气恼:吴川哥哥尽哄人!大人最喜欢哄骗小孩了!

  她忽然灵光一闪,追问道:“吴川哥哥去哪儿摆摊了?咱们去寻他好不好?爹爹带我去寻他嘛!”

  她扯着王安石的衣袍摇晃,像只耍赖的小猫。

  王安石眉头微蹙,肃容沉声道:“七娘,不许胡闹!”

  瓦舍勾栏他素来不喜,也不愿带女儿前往。

  爹爹大多数时候都是和蔼可亲的慈父,偶尔板起脸来端的可怕!

  王蘅吓得缩回手,小嘴一嘟,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

  韩绛捋须笑道:“介甫贤弟,保康门瓦舍距此不远,既已驱车至此,顺道去寻一圈也无不可。”

  韩维和吕公著也温言附和。

  王蘅见有人声援,立时高举双手大声道:“我也赞同!”

  眼里泪雾未散,脸上却已笑逐颜开,急急表达自己的立场。

  四人都被七娘的“光速变脸”逗乐了,连故作严肃的王安石也不禁微微扬起嘴角。

  “罢了罢了!”他无奈地摇摇头,重新牵起女儿的小手,“便依你这回,下不为例!上车罢。”

  不多时,两辆牛车再次辘辘启动,朝着保康门瓦子驶去。

  ……

  “当——”

  午时的钟声在东京上空回荡,吴记川饭的摊位前的喧嚣也渐渐平息。

  锅碗瓢盆俱已见底,连盆底的油星碎屑也被刮得干干净净。

  “收摊!”

  师徒俩麻利地归置一应器具,李二郎窜上树梢摘取布幌子。

  久候多时的苏辙早已迫不及待,搓着手欲上前帮忙:“吴掌柜,我来搭把手……”

  吴铭失笑道:“些许杂务,岂敢劳动小苏相公?请安坐稍待。”

  苏轼打趣道:“子由,你莫要给吴掌柜添乱,当心绊了桌腿溅你满脸酱汁!”

  众人尽皆莞尔。

  吴铭再次谢过韩春春和赛关索,有“哼哈二将”护卫左右,今日的摆摊不仅没碰上泼皮撮鸟,就连组织众人排队时,也没听见什么抱怨。

  吴铭虽做不到宋江那般仗义疏财,逢人便送十两银子,但三五十文的工钱还是给得起的,总不能教人白站一上午岗。

  韩、赛二人本不愿收,她俩是受铁牛所托,没打算要钱。

  怎奈架不住吴掌柜盛情,终究收下,心里均想:吴掌柜真够义气!倒和寻常的市井商贩不同!

  约好未正时分在八仙棚外碰头,双方就此别过。

  吴铭和李二郎推起独轮车,一行九人浩浩荡荡奔赴麦秸巷。

  刚拐入巷口没几步,迎面驶来两驾青幄牛车。

  但见车辕精雕细琢,车厢垂帘质地厚实考究,拉车的健牛亦强壮有力,远胜吴铭上回乘坐的经济型牛车。

  乘车之人显然非富即贵。

  吴铭一行当即靠边让行。

  交错而过之际,忽闻车中传来一声稚气的轻咦!

  抬头看去,只见厢帘被人撩起,探出一颗扎着双丫髻的小脑袋,不是王蘅又是何人?

  “吴川哥哥!”

  王蘅惊喜高呼,又掀起车帘喊道:“停车!”

  车夫闻声忙“吁”地控住健牛。

  待张伯放下脚凳,王蘅立刻两段跳落地,小跑几步冲到吴铭跟前,叉腰控诉道:“哼!吴川哥哥说话不作数!说好了日夜备着灶火恭候七娘大驾,却关着门,教七娘扑了个空!”

  吴铭哈哈一笑,随后敛起笑容朝相继下车的王安石等人叉手行礼。

  苏轼六人虽不识得这四位长辈,然观其衣冠清雅、气度雍容(不包含王安石),心知必是名流雅士,当下不敢怠慢,纷纷行礼如仪。

  王蘅却不管这些虚礼,她今早连饭都没怎么吃,就指望着在吴川哥哥处大快朵颐,早已饿得腹中擂鼓。

  当即说道:“吴川哥哥!我想吃卤鹌鹑蛋!要吃十串!”

  眼大肚皮小,十串莫说撑死,腻也腻死了……

  吴铭心里吐槽,蹲下身,平视小丫头的眼睛,歉然道:“今日小摊的生意着实火红,所有卤味皆已售罄……”

  王蘅的小脸登时晴转多云,眼看就要云转多雨了,吴铭换上轻快的语气话锋一转道:

  “鹌鹑蛋虽然没有,但哥哥可以给你做别的吃食,准保不输鹌鹑蛋的滋味!七娘可愿移步,随哥哥去铺中一尝?”

  小丫头也是个表情怪,前一刻还泫然欲泣,下一刻便粲然一笑,雀跃道:“好!这便去!吴川哥哥这回莫要再哄人!”

  一旁的寄应六子闻听此言,喉头也不觉滚了滚,腹内馋虫蠢蠢欲动。

  苏轼故意模仿王蘅的口吻,冲吴铭挤眉笑道:“吴川哥哥既允了小娘子,也顺带照拂照拂老书生可好?”

  众人都笑了起来。

  连素来端严的王安石和韩绛也忍俊不禁。

首节 上一节 90/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