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87节

第125章 曾子杀彘

  初九转眼即至,想到明天的“团建活动”,谢清欢和李二郎干起活来都有劲。

  吴铭还和上次一样,列了张单子让肉行的人送货,并告知对方明日歇业,不必送货。

  这回新添了一个品类,因此卤菜和熏菜的量可以适当减少。

  当然,鹌鹑蛋是必不可少的,仍然在现代采买,再买两包竹签。

  父子俩买完菜,顺道去复印店打印一张休业通知。

  最近没少打印资料,复印店的老板知道这对父子是开馆子的,一听说又要休业,惊讶之余,免不了要唠两句嗑。

  吴建军也是个爱唠闲嗑的,吴铭这点倒是随他。

  归来时,谢清欢已经将鸡脚等菜料卤上。

  鲲之大,一锅卤不下。

  先卤今天的菜,下午再来准备明天要卖的吃食。

  眼巴巴盼着初十的何止谢清欢和李二郎?还有王安石夫妇最宠爱的掌上明珠小七娘。

  自打在大相国寺品尝了卤鹌鹑蛋的滋味,那油润浓香的小丸子便成了她的心头好。

  可惜上回只吃得两串,远远无法满足她的胃口,念念不忘至今。

  王蘅不会别的招数,只知爹爹最宠她,便整日像只黏人的鸟雀儿,叽叽喳喳地绕着王安石的书案打转:“爹爹,咱们几时去朱雀门外的麦秸巷寻吴川哥哥?”

  对着粉团似的小女儿,拗相公的铁心石肠却也化成了春水。

  只是吴记川饭离家着实遥远,王安石只能摸摸她的发顶温言抚慰:“爹爹答应你,旬休日定带你去寻那吴川哥哥!”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王安石忙完公事一回到家,王蘅便忙不迭迎上来,仰着圆脸蛋喜滋滋地问:“爹爹!明日几时启程?”

  王安石正揉着眉心解乏,闻言微愣:“启程?去哪儿?”

  王蘅登时扁起嘴,不满道:“爹爹又哄人!明明说好了旬休日去寻吴川哥哥的!”

  王安石恍然,哭笑不得地抱起女儿:“爹爹几时哄过你?只是……”

  话音略顿,他显出几分为难,接着说:“爹爹同几位故友有约,明日谈论些经义文章,让你娘亲带你去可好?”

  一旁的吴琼淡笑着摇头:“她的娘亲已与几位夫人约好,明日去大相国寺听禅师讲经。”

  王安石只好退而求其次:“那便让张伯带你去……”

  “不要!”王蘅立时不依,“七娘要和爹爹一道去!爹爹答应过我的!曾子都能杀猪,为何爹爹不能说到做到?”

  王安石一愣,旋即放声大笑:“哈哈哈哈!说得好!你打哪儿听来的曾子杀彘?”

  “前几日听见先生给姐姐讲这个故事,就记住啦!”

  王安石顿时喜上眉梢。

  女儿刚满六岁,仅识得一些简单的文字,却能记下《韩非子》中的寓言典故,且信手拈来,学以致用,此等聪慧,教他想起了某位方姓少年。

  当即敛起笑容,正色道:“如此说来,七娘此举是为了不让爹爹失信?”

  王蘅急切地点头:“嗯嗯!”

  才不是哩,她纯粹是为了吃卤鹌鹑蛋!

  王安石心中欣喜,故意板着脸道:“好!既如此,爹爹明日便带你同去。只是回来后,你得和你姐姐一起随家塾先生念书认字,你可答应?”

  一听要念书,王蘅不禁轻轻蹙起眉头,可想到那喷香的卤鹌鹑蛋正在吴川哥哥的铺子上冲自己招手,口水便在唇齿间上打转。

  无须多想,对美食的渴望瞬间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她小鸡啄米般使劲点头:“嗯!七娘回来便去寻姐姐念书!”

  ……

  忙完午饭,闭店打烊。

  吴建军同志雷打不动地回家睡午觉,三人开始卤菜串菜。

  有上次的经验,这次的效率要高得多,一个下午便将卤菜和熏菜全部备齐。

  至于炸菜,保康门瓦子离得近,可以晚点出发,明天早上现做完全来得及。

  看一眼时间,马不停蹄地准备套餐。

  直到用晚饭时,一众学子仍然抱怨不迭,不过是歇业一天,愣是教他们吃出了最后一顿晚餐的感觉。

  “对了铁牛,”吴铭忽然想起一事,“你明日几时打擂台赛?”

  张关索如实作答:“明日下午,在八仙棚,勾栏外挂有招子,吴掌柜一看便知。”

  所谓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最初是指临时性的集市,到了宋代则专指综合性的演艺娱乐兼商业中心,老百姓多简称“瓦子”。

  瓦子里虽然也像今天的购物商场一样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卖药的、算卦的、卖旧衣服的、卖吃食的、卖杂货的、剃须理发的……但这些都属于配套设施,主角一定是勾栏。

  吴铭原以为勾栏和妓院差不多,来了东京才知道,勾栏其实是固定的演出场所,类似于今天的剧院,因为是用栏杆围起来的,实行买票入内制,故此得名。

  一个瓦子的规模有多大,正取决于有多少座勾栏,内城的三大瓦子加起来共有五十多座勾栏,保康门瓦子仅有七座,在东京只能排在第二梯队。

  张关索口中的八仙棚是保康门瓦子里最大的勾栏,听说可以容纳上千人,当然,比起内城那几座足以容纳数千人的大棚,便是小巫见大巫了。

  吴铭数出二十枚铜板给他:“明晨不卖早饭,你专心备赛,不必来店里。”

  张关索接过工钱,笑道:“俺得来,还要给哥哥姐姐带路哩!”

  这倒是,三人谁也不知道铁牛平时卖艺的场所在哪儿。

  吴铭想了想说:“那你辰时来吧。”

  张关索点头称好,告辞而去。

  吴记川饭的晚高峰已过,师徒俩继续忙活川味饭馆的晚高峰。

  吴建军已经提前进入放假的状态,最后一桌客人前脚刚走,他后脚便迫不及待地关门打烊,三口两口扒拉完晚饭,兴冲冲离去。

  走之前不忘叮嘱儿子:“我听说李师师就是勾栏里的露台妓……我知道这个时间点她还没有出生,我的意思是,勾栏虽好,切勿沉溺,尤其不要和那边的妓女有染。”

  吴铭没好气道:“你想多了,勾栏里有名有姓的歌伎大多卖艺不卖身,就算卖身也是天文数字,我哪怕想染也染不起。”

  “说明你还是想染。”

  “……再见!”

第126章 摆摊保康门瓦子

  算完账,吴铭的身家涨至54000余文,给小谢和二郎发了工钱,三人各自回家歇息不提。

  第二天到店后,师徒俩先将供给国子监的及第粥煮上,顺便多煮几碗当作早饭。

  “小谢,过来写个告示。”

  吴铭备好笔墨,仍然让徒弟写了张“今日歇业”的告示,并在告示里说明缘由,贴于门外。

  倘若有食客来店里用饭,如果不想吃闭门羹,就可以来保康门瓦子找他们。

  布幌子还用上次那幅,因为此行的目的是引流,所以让徒弟在地址后面再加上一句:“国子监指定供膳商,用最好的食材,做最美味的菜肴”。

  写完广告词,师徒俩着手烹制炸菜。

  以肉类为主:小酥肉、炸里脊、炸鸡柳、上仙鸡块、香酥鸡翅……

  “等等——”

  谢清欢连忙叫停,怎么混进来一个奇怪的东西?

  “上仙鸡块是什么?”

  “这个嘛……”

  其实就是上校鸡块自制版,只不过把名字本土化了,上仙明显更有逼格。

  吴铭信口胡诌:“这道菜相传是一位上仙所创,故此得名。”

  谢清欢恍然,很丝滑地接受了这套说辞。

  同时窃喜不已:又是一个铁证!

  师父若不是仙人,如何知晓上仙所创菜式的做法?

  她甚至怀疑,那位上仙便是师父本人,毕竟,仙人中最会做菜的正是灶王爷!

  吴铭只是随便编了个噱头,没指望她真的相信。

  既然要让开封府的老百姓品尝现代的开封菜,当然要做最具有代表性的上校鸡块。

  配方早就被神通广大的网友扒出来了,吴铭以前没做过,今天正好试做一番。

  本质上仍然是炸鸡块,只是稍微多几步工序。

  先用搅拌机将鸡肉搅成碎粒状。

  谢清欢看在眼里,第不知道多少次惊叹仙家法宝的便利,这些宝贝她每一件都馋,也不知师父将来传给她哪一件。

  接着腌制,加入适量的芹菜籽粉、黑胡椒粉、白胡椒粉、洋葱粉、大蒜粉、盐、糖、小苏打、鸡粉、淀粉和鸡肉香精。

  谢清欢看得眼晕。

  上仙炸个鸡肉未免太过奢侈!这种腌制方法,即便是炸草鞋也不会难吃吧!

  吴铭将鸡肉和调料搅拌均匀,放冰箱里冷藏,现在是凌晨四点,腌三个小时七点开炸。

  再把其他肉类也腌上,寻常的炸肉下料没这么猛,腌半个小时足够了。

  这边刚弄完,国子监的人便驾着太平车来取餐了。

  “天色晴明——”

  头陀打着五更沿街循门报晓,东京城里回荡起卯时的钟声。

  今天确实是个好天气,东方未白,天幕低垂,星月璀璨,看样子应该不会再下雨了。

  国子监的太平车刚走不久,又听见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吱呀声响,前日租的独轮车被两个车夫如约送至。

  吴铭正同两个车夫唠嗑,并缴付租金,谢清欢已经握住前端的推把,抬起,使劲往前推动。

  “哦哦哦!”

  岂料用力过猛,巷陌又有些许坡度,她立刻惊叫着随车往前冲去。

  吴铭觉得好笑,一时也分不清是她在推车,还是车在拉着她跑。

  “吴掌柜!”

  一条人影从巷道另一头飞奔而来,李二郎恰在此时赶到,见谢铛头推着车朝自己冲过来,赶紧往右侧躲闪,不料谢铛头忽然转了个向,直奔右侧而来!

  “???”

  “我不会控制方向!”

  眼见着就要撞个正着,李二郎忽然纵身一跃,跳上车头,稳稳将车刹停。

  谢清欢松一口气,随即嘿嘿笑起来。

首节 上一节 87/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