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69节

  怪我咯?

  吴铭听懂了,醉翁纯粹想约二三好友饮酒作乐,随便找了个由头而已。

  仆从接着说道:“今日烦请吴掌柜备几道好菜,老爷指名要酒炊白鱼和荔枝腰子,其余菜式,便由掌柜的自行配几样,凑足一贯钱即可。”

  “小店不再卖酒炊白鱼,改卖清炊白鱼,荔枝腰子也改叫荔枝腰花,但滋味一如既往的好。是到店用饭还是带回家吃?”

  “某酉时来取,自备食盒。”

  “共有几位食客?”

  “三位或者四位。”

  “省得了。”

  吴铭点头应下,心想醉翁的家底不薄啊,天天吃香喝辣……

  转念一想,北宋也推行高薪养廉,公务员的待遇是真的高,欧阳修乃三品大员,每月单是俸禄便有好几百贯,各种补贴更是领到手软,花一两贯钱吃顿饭算得了什么?

  但对吴记川饭来说,一贯钱的餐标真不低了,一份单锅小炒不过五十文,清炊白鱼和荔枝腰花算是硬菜了,加起来才三百文。

  师徒俩一合计,决定再来两个硬菜,炒份葱爆羊肉两百文,香卤鹌鹑四只两百文。

  这便七百文了,再配两个凉菜、两个素菜、四碗羹汤,妥了!

  菜料基本都有,需要买的只有羊肉和鹌鹑,正好,缴完税回来顺道买了。

  “二郎,你可知都商税院在哪儿?距这里远么?”

  李二郎想了想说:“从这里去都商税院,和去大相国寺的路程差不多。”

  那还挺远的。

  “你去唤辆牛车吧,咱们乘车过去。”

  谢清欢立刻举手:“我也想去!”

  哪都有你……

  于是乎,吴铭带上行头和账簿,三人乘车前往都商税院。

  宋朝的三冗问题十分严重,之所以能够维持庞大的财政支出,全靠税收尤其是商税,商税占比最高时竟占到财政收入的70%以上。

  仁宗朝的税收政策还算合理,等过几十年,到了徽宗朝,那真是想方设法地搜刮民脂民膏,乱七八糟的税收名目满天飞。

  别的行政部门不好说,但都商税院收税的效率是真的高,胥吏验过账簿和行头,没二话,立刻一手交钱一手交税钞。

  也就是排队花了点时间。

  三人打道回府,顺道采买羊肉和鹌鹑。

  回到吴记川饭时,已是下午三点半。

  马不停蹄地备菜备料。

  酉时的钟声敲响不久,醉翁家的仆从便如约上门取菜,共来了六个人。

  装酒装菜收钱。

  菜钱一贯,酒钱六百文,银货两讫。

  众仆从离去时,恰同一群青衿书生擦肩而过。

  吴记川饭的晚高峰要来喽!

  吴铭回厨房继续忙活,关门时扫过门后的文字,顿时愣住。

  咦?

  万年不变的两条规则此时竟然出现了变化!

  【您有新的VIP客户,请确认。】

  “???”

  吴铭摸不着头脑,试着拿手一戳。

  新的界面立刻弹出,一行行小字随之浮现。

  【欧阳修累计消费超过五千文,自动登记为本店的VIP客户,尊享以下福利:】

  【1.上门做菜。当客户有所需求,店长应在24小时内上门做菜。不限地点,不限时间,每年限一次。】

  【2.生日礼遇。客户生日当天可获赠长寿面,并享受八折优惠。】

  【3.优先试吃。在推出新菜品时,可享免费试吃。】

  【4.优先预订。可以在任何时段优先预订包间和座位。】

  【5.节日礼遇。重要节日提供赠饮。】

  【欧阳修SVIP升级中(5040/50000)】

  【点此查看有关会员制的更多资讯】

第101章 抓贼

  吴铭点击查看更多资讯。

  界面再次跳转,大量的文字弹出。

  快速浏览一遍。

  会员制没什么稀奇,但凡大点的饭店都有办卡充钱的活动。

  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吴记川饭的会员制不只看消费金额,还挑人。

  两界门会综合考量食客当世的名望、后世的名声、历史上的贡献(文化、政治、军事)、千年后的知名度等多方面因素,说白了,光有钱不行,还得有名。

  在吴记川饭接待过的食客中,目前只有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和狄青榜上有名,其他人都没有获得会员资格,换句话说,消费的钱再多也成不了vip。

  等等,狄青?

  面涅将军未曾到店用过饭,但听狄咏的意思,应该品尝过吴记川饭的美食,看来间接接待也包含在内。

  会员福利同样有详细的说明,后四项没什么可说的,促进到店消费、提高用户粘性的常规举措。

  关键是第一项——

  【完成上门做菜订单可获得丰厚奖励,奖励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竟然有奖励,还很丰厚,这下不得不做了。

  只不过,要求是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也就是说,哪怕醉翁以后离开京城、出知地方,每年仍然享有一次上门服务的福利。至于如何实现,两界门连一千年的时光都能穿越,异地传送算得了什么。

  “师父,你在看什么?”

  谢清欢见师父在门后驻足许久,也好奇地凑过来探看,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吴铭不答反问:“西瓜切好了?”

  “这便切!”

  谢清欢连忙重回岗位继续切西瓜。

  吴铭连戳两下返回键,退回到主界面,屏幕正中仍是那两条基本规则,但底部多了一个“会员”的选项。

  下午五点,川味饭馆刚开张,吴记川饭已有客人陆续登门。

  自从改卖二十五文一份的套餐后,到店用饭的市井百姓便少了许多,有的人是不再来了,有的人是从之前的饭点必至,改作偶尔来改善一下伙食。

  比如那个三句不离狄公的虬髯汉子,在吴记川饭涨价后,依然常来光顾。

  每次见着他,吴铭便会同他唠两句。一来二去的,也算熟识了,知道他名唤张关索,家住城南曲院街,原是一名角抵艺人,因家和卖艺场所被淹,没了生计,如今在五岳观避难,靠应召排涝的饷钱过活。

  张关索今日又来了,并在吴铭和李二郎支摊儿时,成功抢到排头。

  “吴记套餐开卖了,走过路过瞧一瞧——”

  李二郎扯开嗓子吆喝之际,张关索已递上自备的大碗:“俺要这个鸡肉和那个菘菜。”

  他倒没抱怨过涨价,反倒是以前卖盒饭时,他经常抱怨肉太少。

  改成套餐后,肉量显著增多不说,饭菜也更加可口,还赠送一块冰甜多汁的西瓜,在张关索看来,二十五文一份真不贵,自备碗筷还可减免两文!

  打饭时,吴铭问他城南水患的情况,这两日没下雨,应是缓解了不少。

  张关索咧着嘴笑道:“俺在保康门瓦子寻了个活计,往后不去排涝了。”

  “可是角抵艺人?”

  “正是,俺也只会这个。”

  角抵即摔跤,张关索这体格确实是当摔跤手的好料子。

  吴铭打完饭菜,挑了块较大的西瓜给他。

  张关索数出二十三枚铜板扔进钱盒,接过饭碗和西瓜,仍蹲路边大快朵颐。

  队伍里还有个人特别扎眼,形容丰神俊朗,眉眼英气逼人,混在一堆文弱书生里宛若鹤立鸡群。

  “吴掌柜,我来归还食盒了。”

  轮到狄咏时,他递上食盒,笑道:“今日仍需借食盒一用,请吴掌柜再备五百文卤味,我拿回去给爹爹下酒。”

  又说:“也给我来一份套餐尝尝!”

  “好嘞!”

  吴铭麻利地给狄咏打上饭菜,附赠一块冰西瓜。

  狄咏付了钱,端着碗筷进屋。

  这时,三个身着寻常布衣的年轻人凑到摊前,也不排队,朝菜盆里探看两眼,其中一人扬声问:“掌柜的,听说你家卖冷淘?”

  吴铭点头称是:“十文一份,请店内稍坐。二郎,你回厨房报菜,把食盒也带上。”

  李二郎则立刻拎着食盒回后厨向谢铛头报菜。

  那三人也大步走进店堂,目光一扫,见店里已无空桌,属角落那张桌子人最少,只坐了个气宇轩昂的小官人,便相互使了个眼色,走过去坐下。

  狄咏抬眸扫了三人一眼,接着埋头干饭。

  市井小店里,拼桌再正常不过了,他并不在意。

  很快,李二郎便呈上三份豆芽冷淘和三碟粘稠深亮的酱汁,仍和中午一样介绍吴掌柜秘制的辣油。

  三人各自添加辣油拌面。

  狄咏吸了吸鼻子,单是弥漫在空气里的辛香气息,便辣得他吐舌头。

  那三人却面不改色,拌好后迫不及待吸溜一大口。

  “嘶哈——”

  “嚯啊——”

  方才的从容淡定荡然无存,三人的脸几乎同步地红涨起来,眼睛圆瞪,嘴张着不断哈气,拍着桌子嘶声道:“凉茶!快上凉茶!要冰的!”

  “客官,小店有免费茶水,冰镇凉茶卖十文一杯……”

  李二郎是好心,看这三人的衣着不似有钱人,先把价钱说清楚,省得结账时嫌贵。

首节 上一节 69/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