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啊。”
陈桂彦拉开于得水旁边的座椅,目光扫过邻桌,却和邻桌食客的目光不期而遇,都笑了起来。
两人之前见过。
不止和邻桌的人认识,陈桂彦仔细一瞧,店里的三桌客人都是饭友,都和他线下约过饭。
刚坐下的陈桂彦立刻又站起来,走过去同饭友们唠两句嗑,主要是问一问食后感,菜品是否合口味,出菜是否迅速,服务是否到位之类。
给吴建军整得有点懵逼,一时不知道谁才是老板。
于、刘二人却不以为怪,“陈皮酿酒”这个账号是坛子里有名的活跃用户,凡有线下饭局,凡在周末,他基本都会参与,认识的饭友自然多。
直到干煸四季豆上桌,陈桂彦这才回到座位,一眼扫过桌上的两道菜:“哇,你们吃这么素啊?那我整个荤菜吧。老板!来个水煮肉片!”
陈哥威武!
吴建军进后厨报了菜,大声道:“昨晚那三人又来了,就是点东坡肘子那桌,我刚才问了,的确是他们在网上帮咱们宣传了一波。”
吴铭继续颠勺,头也不回地喊道:“水煮肉片是他们点的吗?那我给他们多做半份,等上菜的时候你跟他们道个谢啥的!”
“我晓得!”
吴建军就是想让儿子给菜加量才提这事,只能说父子之间心有灵犀,竟然想到一块儿去了。
一旁的谢清欢目不转瞬地盯着离锅腾跃而起的菜肴,她的心也随之提到嗓子眼,只见锅底焰舌猛地窜起半尺金红,火舌吞吐间食材又划过一道弧线稳稳落回锅里,她的心也随之落回了肚皮。
师父真乃神人也!
虽说现代中餐的烹饪技法在宋朝就已基本定型,但历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和近现代厨师的钻研,期间所创造的许多技法是北宋厨师不具备或者说用不上的。
颠勺就是其中之一。
肝腰合炒这道菜有下锅十八铲的说法,意思是下锅后用大火快速翻炒十八次就要立即出锅。
家庭小灶尚且如此,饭店里的猛火灶配上专业的颠勺手法,实际上的烹炒过程比这更快。
“走菜!”
吴铭将成菜装盘,随手拧小火力。
“师父……”
“嗯?”
“我想学这个!”
吴铭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她指的是颠勺,不禁哑然失笑,沉下脸呵斥道:“根基未稳便贪求技法?殊不知学艺最忌躁进,欲速则不达!待你火候到了,为师自会传授。”
谢清欢双颊瞬间绯红,低眉嗫嚅认错:“师父教训的是,清欢知错。”
吴铭觉得自己还是太温和了,对着小姑娘终究没好意思骂太狠。
他看了眼大弟子裸露在外的小臂,心想你这个细胳膊细腿的够呛能学,且等着吧。
今天中午的客流量明显比昨晚更大,单是好吃嘴的饭友就来了六七桌,而且全部点的单锅小炒,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业额。
端上加量版水煮肉片时,吴建军特意和陈桂彦唠了会儿嗑,聊没两句便“小陈”“小陈”的叫上了。
陈桂彦不像于、刘二人那么清闲,他下午还得回单位摸鱼,没时间细嚼慢咽,三口两口干完饭,便扫码付清了自己那部分饭钱。
起身走到店门口,忽然想起一事,又折返回来,走至前台:“叔,我要给你们提个小建议。”
不等吴建军有所回应,厨房里响起一声:“走菜!”
陈桂彦立刻伸手做请的手势:“您先忙。”
吴建军刚要转身,猛地想起厨房里有个宋朝的厨娘,他一开门,从小陈所在的位置看过去,后厨怕是要一览无遗了。
忙止住脚步,笑道:“没事,你长话短说吧。”
“???”
“走菜!”
又是一声喊。
催个锤子!
这时候再磨磨唧唧不进厨房反倒显得奇怪了。
吴建军急中生智,指着停在店门口的一辆电摩托,嘱咐道:“你帮我看着点那辆电摩,别让人骑走了!”
陈桂彦转身看向店外,点点头说:“行!”
趁此良机,吴建军赶紧开门进后厨端菜。
第34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
“有什么建议你尽管直说。”
上完菜的吴建军回到前台,继续刚才的话题。
陈桂彦收回看车的目光,笑道:“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昨晚写探店攻略时,他特意上网搜了下,结果在某团上搜到了这家店,评分很低,只有3分出头。
他也没仔细看,下意识便以为这家店的外卖一定是拿预制菜做的,不然以师傅的手艺和食材的品质,评分不可能这么低。
直到今天中午,他本来打算叫个外卖试试水,这才发现川味饭馆压根就没有开通线上业务,连团购都没有。
吴建军当即表示:“确实没开,这家店以前是我老汉儿在经营,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哪里懂这些?”
“那可能是被平台误收录了,你们可以找某团某评的客服申诉,把你们的店从平台上撤了。如果你们要开通线上业务,那我建议你们只做团购,不要做外卖,尤其是不要拿预制菜来充数,咱做生意口碑才是最重要的,您说是吧?”
陈桂彦言辞恳切。
“你放心,我们绝对不卖预制菜!”吴建军斩钉截铁,“至于网上的东西,我也搞不明白,回头让我儿子去弄。”
说到这,老吴忽然叹了口气:“小陈啊,如今餐饮行业不好做,我们又是新店开业,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还要麻烦你们多帮忙宣传。”
“义不容辞!”
陈桂彦将胸脯拍得啪啪响。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宝藏饭馆,以后上班就指着中午这顿饭续命呢!公司周边多的是价贵物廉的餐饮店,再怎么着也轮不到川味饭馆倒闭!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一想到又要回去坐牢,血糖突然就高了,困得不行。
陈桂彦打着呵欠走出川味饭馆。
忽然从斜刺里冲出来一个小年轻,二话不说径直跨坐上电摩。
好哇!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当着我的面偷车!
高涨的血糖瞬间化作汹涌的热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你站住!是你的车吗你就骑!”
小年轻吓得一哆嗦,扭头瞪他一眼:“神经病啊!不是我的车难道是你的车啊!”
说罢电门一拧,嗖一下窜出去五米远,独留陈桂彦在烈日下凌乱。
“嗝~”
饭馆里,刘盈希捂着嘴连打两个饱嗝。
于得水眼睁睁看着她从最开始的半碗饭,加至一碗,又加一碗,最后愣是干了三碗饭!
“刘老师,说好的减肥呢?”
刘盈希指了指惨遭扫荡一空的水煮肉片,叹气道:“不是我想吃,是老板给的太多了,现在提倡光盘行动,咱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是?”
她也很无奈,这道水煮肉片的性质之恶劣,哪怕不计一切代价也要立即消灭,所幸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全歼敌军!
米饭只是顺带的,水煮肉片不配饭怎么吃?
于得水忍住了没有吐槽。
他吃得也不少,属实没资格说她,陈哥点的菜自己却没吃几口,最后都进了他俩的肚子。
爽!
……
最后一道菜出锅装盘,吴铭看一眼时间,差一刻两点,心知用餐高峰期已过,于是熄火歇灶。
今天中午的出菜量远超昨天,得亏有个徒弟帮忙备菜,他一个人真忙不过来。
忙碌不算什么,挣钱嘛,天底下哪有躺着挣钱的工作?
难耐的是闷热。
毕竟是苍蝇馆子,后厨的硬件条件没法跟大饭店比,空调就别指望了,排烟换气也很凑合。
吴铭仍穿着宋朝的粗布衣裤,透气性极差,给他闷出一身汗。
再看徒弟——
吴铭好歹穿的是短衫,她却是宽袖长裙锦缎加身,除了衣袖被襻膊束起露出一小截手臂,周身都被织物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时看她,一张小脸热得通红,额头鬓角直往下淌汗,脊背处的衣料洇出深色汗渍,用于拭汗的手帕,竟教她拧出水来!
谢清欢不曾有过半句怨言。
授她刀工的厨娘一早便告诫过她,说打火做饭是天底下最苦最累的活计,并劝她趁早歇了心思。
她偏不肯!
但能研习厨艺,她又岂畏艰苦,何惧炎暑?
幸而师父不嫌她愚钝,仍倾囊相授,此番所得颇丰,淌几滴汗水又算得了什么?
吴铭寓教于实践,客人点了菜,只要不是太忙,他便会教她食材的处理方法。先从热门菜品教起,一个中午下来共教了七八道,而且教得毫不费力,基本都是一点即通,一看即会。
当然,教的当下是会了,但想熟记并熟练掌握,之后仍需多练。
“你可有换洗的衣裳?”吴铭递一张干毛巾给她。
谢清欢摇头称否,接过毛巾擦拭满头大汗。
“我把今明两日的工钱支给你,眼下得空,你且去买一身换洗的衣物,再添置些家什。”
吴铭取出四串钱给她。
区区四百文锦缎华服就甭想了,买套布衣布裤得了。
说起来,他这徒弟衣着不俗且识文断字,定是大户人家出身。
吴铭大致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北宋沿袭唐时风气,女子亦多学技艺,所谓“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
嗓音条件好的就学唱歌,形象形体出众的就学跳舞,机灵的可学演戏,手巧的可学针线,性子沉稳的可学棋学琴,倘若女儿调皮好动别所无长,那就只能学女子相扑了(bushi)。
而在所有艺业中,“就中厨娘,最为下色。”
学厨是最下等的,莫说大户人家,就连平民百姓也不愿把自家女儿朝厨娘的方向培养。
在吴铭看来,谢清欢多半是想学厨却遭父母反对,愤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
他倒是懒得过问,不问尚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了就没法装不知道了。
从情感上讲,谢清欢有这个天赋,吴铭打心底里支持她学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