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22节

  “可不是!进了店连菜单都不看,张口就要东坡肘子,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是组团来的吧?”

  吴铭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厨师了,什么情况没见过?

  这一看就是被安利来的,于是问:“昨天谁点东坡肘子了?应该是他们带来的客流。”

  吴建军双手一拍:“小于!指定是他!”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这时,店外响起于得水的喊声:“老板!我又来改善伙食啦!”

第32章 仙家的口味

  吴建军立刻笑脸相迎。

  这个小于不仅来店里连吃三顿,还四处向人安利帮忙引流,这样的真爱粉自然要热情接待。

  其实直到半个小时前,于得水都没打算再来消费。

  一顿饭动辄二三十块,对学生党来说,顿顿吃确实有点负担不起。

  临近月底,这个月的生活费已所剩无几,昨天那两顿更是令他本就不富裕的支付宝雪上加霜。

  他本打算等下个月再来光顾,可不知怎的,一旦开始考虑中午上哪儿吃的问题,这双腿就不由自主地走了过来。

  “一个人来的?”

  “我恰巧路过,顺道来吃个饭……”

  于得水没好意思说自己是恰巧要吃饭,顺道路个过。

  “生意也是好起来了呀老板,都有三桌客人了。”

  “多亏你帮忙宣传……”

  于得水摆摆手:“我没出什么力,昨晚我带来的两个朋友您还有印象吧?主要是他俩的功劳。”

  倒不是自谦,事实确实如此。

  好吃嘴论坛里的用户由低到高分为饭桶、吃货、名嘴、老饕和美食家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细分为五个星级。

  因为升级和发布攻略帖的数量及所受到的认可度挂钩,所以等级越高的人公信力也就越高。

  于得水在坛子里只是个一星吃货,他虽然也发了帖子安利,但影响力远远不如三星名嘴陈桂彦发的那篇攻略帖。

  他早上起来看的时候,那篇帖子已经冲上热榜,足有四五十条回复。

  别看回复数貌似不多,和其他美食论坛只出键盘的赛博饭友相比,好吃嘴的饭友是真舍得花钱来吃啊!

  进到店里,捡了张空桌坐下。

  已经连吃两顿肝腰合炒,于得水打算换个口味。

  好吧,他承认,主要还是因为囊中羞涩,必须省吃俭用,于是只要了一份最便宜也是川菜里最经典的麻婆豆腐。

  想在苍蝇馆子里吃到正宗的麻婆豆腐几乎不可能,换作别家店,于得水绝不会点这道菜,可他对这家店的掌勺师傅有信心。

  22元一份,定价倒是和陈麻婆豆腐相当,就不知道能有陈麻婆的几分味道?

  “麻婆豆腐一份!”

  吴建军推门报菜名。

  “收到!”

  前一桌客人也要了个麻婆豆腐,正好一锅烧了。

  吴铭心里想着,手上仍不慌不忙,以花刀技法在猪腰子上雕出凤尾纹,一连切了三块,头也不抬地问:“可看明白了?不明白也无妨,我再给你切两块……”

  “看明白了。”

  “???”

  吴铭刀尖悬停半空,抬眼打量徒弟,谢清欢眸光清亮不似说笑。

  不是,我就随口一问,你还真看明白了?

  “好,那你来试试。”

  吴铭让开两步,手中钢刀倒转递出,心想你最好能切出我要的形制规格,否则,且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当学徒那会儿可没少挨骂,早就想过过嘴瘾了。

  谢清欢执刀酝酿,似在回忆要领。片刻后,左手按住猪腰,右手斜刀推剞,起初稍显滞涩,待刀锋切入肌理,手腕渐如游鱼摆尾,越发的游刃有余起来。

  吴铭凝视着逐渐成型的凤尾纹路,忍不住发问:“之前是否学过此类刀法?”

  “未曾。”谢清欢刀锋轻挑收尾,细密纹路恰如凤尾舒展,“然斜刀取势、推刀定形、剞刀生纹,此三法皆刀工基础,无非稍作组合罢了。”

  这是人话?

  照她的说法,再复杂的刀工都可以拆解为基础刀法,也没见谁一看即会啊!

  难道她真是个天才?!

  吴铭暗暗吃惊,面上仍是不动声色,淡淡道:“不错,倒是有几分悟性。”

  “弟子愚钝,不及师父万一。”谢清欢刀锋流转间又添两片腰花,“师父,一份肝腰合炒须备多少腰花?”

  “把案上的切完即可。”

  见徒弟游刃有余,吴铭转身掌勺开炒。

  做过菜的都知道,备菜备料往往费时费力,烹炒却在转瞬。前后不过五分钟,两份回锅肉和一份鱼香肉丝便相继出锅。

  “走菜!”

  话音未落,吴铭已舀水净锅,接着做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这种经典川菜自然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只不过,以现有的条件做这道菜肯定比不了陈麻婆这种老字号,首先餐具就比不过。

  这道菜讲究一个“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诀,老字号多用石锅盛装,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锁住豆腐的烫香鲜活。

  店里只有餐盘,终究差点意思,更别说豆腐的品质也要差人家一截。

  那为什么价格还要对标呢?

  主要是因为其他菜都对标了,不好给麻婆豆腐搞特殊待遇。

  不管怎样,吴铭仍然按传统做法来做,绝不偷工减料。

  他把豆腐烧上,扭头见谢清欢已把肝腰合炒的食材全部备妥,于是说:“我教你给肝腰码味上浆。”

  宋朝厨师也会对食材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倒不是说手法简单,而是用料简单。

  事实上,许多现代常用的调味料一千年前是没有的。

  比如味精,再比如料酒,专门用于烹饪的调制酒要等到南宋才有,指望北宋的小饭店拿饮用的酒给菜调味,无异于天方夜谭。

  胡椒虽然有,但因为是“进口货”,售价非常高昂。

  精盐和淀粉也是同理,有但是贵,寻常食肆根本用不起,放眼整个东京,或许只有七十二正店和大内的尚食局敢这么奢侈。

  当然,现在又多了一家吴记川饭。

  待师父打开八宫格调料盒,看着盒子里或奇异或珍贵的调味粉,谢清欢已经见怪不怪,若是灶王爷没有秘制调料,她反而会觉得奇怪。

  真正让她瞠目结舌的是,师父竟然朝刚出锅的豆腐上狂洒川椒粉!

  看着红汤白豆腐被灰黑的椒粉簌簌覆上,谢清欢的嘴唇已经开始麻了,喉头也蓦地发紧。

  “师父,你这是……”

  吴铭正色叮嘱:“这道菜叫麻婆豆腐,若是师公进来传菜,须得多放川椒粉,若是二郎传菜,则要适当减量。”

  谢清欢默默记下,心里既惊又喜。

  师公接待的果然不是宋人,而是仙人!

  只不过,仙家的口味似乎有点重啊……

第33章 我想学这个!

  “哦?刘老师!你也来了!”

  麻婆豆腐刚端上桌,昨夜一同用餐的刘盈希也恰在此时出现,于得水抬手冲她打个招呼。

  刘盈希走过来,盯着桌上的麻婆豆腐看了几眼,心里顿时警报大作。

  万恶食为首,催胖了多少良家少女!

  她早已立志,誓与美食不共戴天,而面前这道麻婆豆腐,看起来又是一道穷凶极恶之菜,不计一切代价也要立即消灭!

  “要拼桌吗?”她问。

  “好哇!”

  拼桌大概率能蹭个荤菜,傻子才不答应呢。

  于得水刚冒出这个念头,就见刘盈希拒绝了老板递来的菜单,径直说:“来个干煸四季豆吧。”

  “……”

  “我最近在减肥。”

  于得水再次打量她两眼,愣是没看出她哪里胖了,也没看出她有半点减肥的决心。

  他不禁有点惋惜,倒不是为没蹭到肉吃而惋惜,他只是觉得来这家店不点荤菜太亏了,虽然这个师傅炒素菜也很有水平,但荤菜用的可是土猪土鸡啊!

  刘盈希习惯性地倒杯热茶烫洗餐具,随口说:“你是体院的吧?怎么不在学校食堂吃饭?”

  于得水不答反问:“你不也没在学校食堂吃饭吗?”

  “我下午没课,现在已经下班了。”

  “你教哪一科呀?”

  “我教音乐。”

  于得水一愣,中学有音乐课吗?他怎么不记得自己上过呢?

  “你尝过了吗?”刘盈希已举起筷子,“那还不赶紧,麻婆豆腐就得趁热吃。”

  两人各夹起一块,小小地咬下一口。

  “怎么样?”于得水问。

  “还不错。”刘盈希拿起勺子盛饭,“用的豆腐稍微差了点,其他都在水准以上。”

  她默默将这道菜的恶劣程度调低至需要尽快采取行动予以清剿的级别,所以她只舀了小半碗饭,绝不多吃。

  就在这时,又一张熟面孔闯进于得水的眼帘。

  “陈哥!”

  “哟!”陈桂彦扯着领带走进来,“你俩一起来的?”

  “没有,我俩是拼桌。你也加入我们吧哥!”

  于得水盛情邀请,他相信陈哥一定会点道大荤菜,昨晚不就点了道东坡肘子么?

首节 上一节 22/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