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6节

  坐他对面那位显然是长期坐办公室的,年纪轻轻就有小肚腩了,磨出毛边的公文包斜挎在肩,一副刚从写字楼旋转门里挤出来的模样。

  两人瞧着得有三十岁出头,不像是体院的学生或职工,倒像是于得水在网上认识的网友。

  这便是吴铭找老爸帮忙的另一个原因:他看人是真准,天生就是干服务行业的料。

  吴建军猜的一点没错。

  挨着于得水坐的女人叫刘盈希,是一名中学老师;坐他对面的男人叫陈桂彦,是一个朝九晚六的上班族。

  三人的确是在网上认识的,准确地说,是在一个叫“好吃嘴”的论坛里认识的。

  这个论坛就是一个美食江湖,活跃着一批自诩老饕、舌头比米其林评委还刁的吃货,常在论坛里分享新发现的“宝藏饭馆”,交流烹饪心得。

  中午在川味饭馆这一顿给于得水吃爽了,果断拍了照分享到论坛里,洋洋洒洒写了篇五六百字的攻略将这家无名小店吹上了天。

  立刻便有饭友跃跃欲试,自发地组队来探店,其中刘盈希和陈桂彦的工作单位离这最近,于是主动请缨,甘当饭友的先头部队,下了班第一时间就来了。

  但说实话,此时的两人是有些失望的。

  店面破败老旧就不说了,这菜单一眼看下来,也没什么特色,都是些常见的家常菜。这些菜随便去一家川菜馆都能吃到,做得好的师傅虽然不多,但也没有少到值得跨区打卡的地步。

  至于于得水声称的“食材新鲜”,两人持怀疑态度,这价格相比同类小店确实偏贵,但要说拿土猪肉来炒,绝无可能!

  一定是于得水道行不够,吃不出好坏来。

第23章 这老板疯了

  于得水很干脆,仍要了份肝腰合炒。

  陈桂彦却合上菜单,抬头问:“有没有推荐的菜?”

  他探店的习惯是先点招牌菜,因这菜单平平无奇,看不出师傅的拿手菜是什么,故有此一问。

  吴建军几乎没有犹豫:“我推荐这道东坡肘子,来咱们店一定要尝一尝。”

  吴铭今早进了两个肘子,成功忽悠苏洵点了一个,现在轮到老爸来忽悠了。

  陈桂彦轻轻皱眉,作为一个资深吃货,他当然知道老板推荐的不一定是招牌菜,也可能是当天没卖出去的“剩菜”。

  尤其是东坡肘子这种菜,不可能现做,必须提前做好,而且得是当天做,若是隔夜存放,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他本来打算拒绝,转念一想,东坡肘子在川菜二十四味型中属于咸香味,相较于菜单上的其他菜算是非常清淡的了。

  换句话说,这道菜没有重口味的香辛料掩盖,其实更容易品尝出肉的本味。

  到底是不是土猪肉,是何种品质的土猪肉,正好可以用这道菜来检验。

  想到这,陈桂彦便点了点头说:“好,就来这个。”

  然后把菜单递给刘盈希。

  刘盈希接过菜单,却没翻开,而是放到一边,说:“就两个菜吧,我晚上不吃饭的,尝两口得了。”

  “一个肝腰合炒,一个东坡肘子!”

  吴建军进后厨把菜名一报,嘱咐道:“外头那桌八成是来探店的,把看家本事都抖搂出来吧,省得他们挑刺!“

  吴铭微微一笑,他的看家本事就没藏过,他也从不对客人区别对待。

  至于挑刺,别的菜不敢说,可谁要是质疑他的东坡肘子不正宗,信不信他把苏东坡请来对质。

  陈桂彦所料不错,东坡肘子的确是提前卤好、蒸好了的,只需起油锅,将佐料和配菜炒香,再用原汤勾芡调一锅汤汁,浇在猪肘上即可。

  整个过程拢共要不了五分钟,出菜太快未必是好事,所以吴铭先做肝腰合炒。

  吴建军搬了把椅子继续在店外站岗,不多会儿,他看见一辆黑色大奔拐进这条老街,这样的豪车在这一带并不多见,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看着看着便发觉不对,这车怎么在减速?怎么停在门口了?

  车窗摇下来,男人探出头来喊道:“叔!还认得我不?”

  “啊!你是……”

  很熟悉的脸,吴建军一时想不起名字。

  “张涛!以前在您家里借住过的!”

  “对对对!张涛!”

  吴建军起身迎上前,心里有点犯嘀咕,以前那个蹭吃蹭喝蹭住的穷小子,如今竟开上豪车了?

  车门相继打开,从车上下来四个人。

  从后备箱里抱出预制品,四人鱼贯入店。

  “阿姨身体可好?”

  “好得很!”吴建军盯着四人怀里的大箱小箱,“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张涛看了眼店里的客人,把到嘴边的预制品咽了回去,改口道:“新店开张的大日子,我当然要送点礼物……”

  “诶诶诶!东西放外面就行!”

  一年轻人抱着箱子径直往厨房里走,吴建军赶紧叫住他,儿子可是特意叮嘱过,绝不能让外人擅闯后厨。

  小赵一脸困惑:“这些预制品得尽快放冰箱里……”

  “你闭嘴!”张涛急忙打断,“看不见墙上贴着‘后厨重地,闲人免进’么!”

  可为时已晚。

  “预制”这两个字绝对是老饕耳朵里最刺耳的敏感词之一,陈桂彦和刘盈希对视一眼,心里对这家店的评价又降低了几分。

  小赵涨红了脸,委屈极了。

  “我来吧。”

  吴建军接过他手里的箱子,扭头对张涛等人说:“你们把东西放这,坐吧,都坐吧。”

  然后对小赵说:“你也去歇会儿,把那菜单拿着。”

  吴建军将箱子抱进厨房。

  吴铭正开猛火爆炒,外面的动静能听见一些,但听得不是很清楚。等肝腰合炒出锅装盘,他这才扭头问老爸:“刚才是谁在外面喊?”

  不等老爸回答,他已经看见箱子里的预制面点:“张涛来了?箱子别拆,直接放冰柜里吧。”

  吴建军诧异:“他送你这些干嘛?”

  “送?张涛开了家预制菜厂,这些是我从他厂里进的货,卖给另一边。爸,走菜了!”

  吴建军折回来把菜端上,又打上一桶饭,一并送至客人餐桌。

  于得水早就闻到香味了,菜一落桌,便忙不迭向二人安利:“尝尝!这肝腰合炒是我近两年来吃过最好的!”

  说实话,刘盈希和陈桂彦曾有那么短短一瞬怀疑这小子是个饭托,直到两人将菜放进嘴里的那一刻,主观上的消极印象才彻底扭转。

  肝腰合炒是很见基本功的一道菜,能把这道菜炒明白,上限不好说,但下限绝不会低。

  掌勺师傅确有两把刷子!

  火候和刀工挑不出半点毛病,调味也是非常标准,和他以前在荣乐园等老字号吃的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一脉相承。

  更难的是品控,于得水中午来吃是这个味道,晚上来吃依然是这个味道,如此稳定的品质,说明掌勺师傅很可能在大饭店历练过。

  刘盈希悄悄舀了半碗饭。

  于得水瞪大了眼:“你不是说不吃饭吗?”

  刘盈希拿食指顶了顶眼镜:“半碗饭不算饭。”

  “???”

  这是哪个星球的定义?!不要抢我的腰花啊喂!

  不怪刘盈希添饭,川菜尤其是江湖菜本就是一等一的下饭菜,倘若味道一般也就罢了,可这道菜大大超出她的预期,在她的评分体系里,已经达到“不计一切代价必须立即消灭”的级别,由不得她矜持。

  吴建军给张涛那桌点完菜,进厨房里端出东坡肘子。

  “你们的菜齐了,请慢用!”

  醇厚的香气随着热气升腾,肉香裹着酱香层层递进,整只肘子浸润在浓稠的酱汁中,表皮油亮如玛瑙,泛着红润的糖色光泽。

  三人的喉头同时滚了滚,明知热量爆炸,仍馋得直咽唾沫。

  相较肝腰合炒,东坡肘子对基本功的要求没那么高,但做起来比较繁琐也很耗时,单是卤制、浸泡和蒸制就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所以这道菜卖98元陈桂彦认为是合理的……

  才怪!

  黑猪肘也卖98,这老板是疯了吧!

第24章 探店攻略

  且不论烹制这道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单是这个猪肘的成本少说也得七八十,陈桂彦简直不知道老板要怎么赚钱!

  味道更不必说,皮肉在舌尖轻抿即化,瘦肉酥烂而不柴,吸饱了酱汁的咸香;肥腴处如凝脂般滑嫩,却毫无油腻之感。

  相当地道的东坡肘子,哪怕起苏东坡于地下,也决计挑不出刺来!

  陈桂彦抄起饭勺往饭桶里一探,好家伙!十分钟前还冒尖的饭山,这会儿就剩几粒孤零零的米粒粘在桶壁上。

  抬眼一瞧,于得水正把一块肘子皮往米饭上蹭油花,刘盈希腮帮子已经鼓成仓鼠仍在往嘴里扒拉,一吃一个不吱声!

  “刘老师怎么又添了半碗饭?”陈桂彦的筷子尖指着刘盈希的碗,“刚才是谁说要控碳水来着?”

  刘盈希不紧不慢地咽下第五口饭,推了推反光的眼镜,正色道:“没有半碗,只有0.4碗,根据《夜间饮食守则》第三条,盛饭不满一碗,可以忽略不计。”

  你绝对是体育老师吧!

  “老板!再来半桶饭!”

  华灯初上时,客人逐渐多了起来,有好几桌都是中午的回头客,包括那对小情侣。

  女生一进门就把手机屏幕几乎怼到吴建军鼻子前:“老板你看!你们家在某团上被黑惨了,我替你们怼了十几条差评!不给点优惠吗?”

  “敞开了吃!”吴建军十分爽快,“今晚米饭免费!”

  小情侣中午尝了盖饭,晚上便直接点单锅小炒。

  回头客基本都是这个策略:一份盖饭卖20到25块不等,而一荤一素两个菜只六十块钱左右,价格差不了多少,单点的菜量却是盖饭的两倍。

  新来的客人却盯着价目表倒抽凉气,有的人默不作声地走了,有的人犹豫再三,最终试探性地要了份盖饭。

  于得水那桌用完饭,陈桂彦本想找掌勺师傅聊两句,问一问师承、提点建议啥的,见店里的生意突然好起来了,只能作罢。

  “三位慢走!下次再来啊小于!”

  “必须的!”

  于得水打个饱嗝,从学校走过来也就十来分钟,以后指定是要常来这家店改善伙食了。

  三人结了账出来,陈桂彦问刘盈希:“刘老师,你写还是我写?”

  他指的是探店攻略。

  为了避免用户利用分享之名行广告之实,论坛规定凡是推荐店铺,必须附带一篇攻略,要从价格、环境、味道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且要提供无滤镜的美食生图。

  “你写吧。”刘盈希剔着牙说,“我的评价体系跟你们不太一样。”

  陈桂彦点头称好。两人此前从未在线上聊过,但经过这次线下聚会,他已经发现刘老师在饮食方面的标准异于常人。

首节 上一节 16/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