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主旋律被污名化了,拍出来的电影多被冷嘲热讽。
然后,这类题材就被资本拿来收割民众。
额外说下,公权力宣扬正面价值时,许多人嗤之以鼻,说假大空。但资本摆出一副与民共苦乐时,不少人却甘之如饴,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不过,后来,他们也割不动了!
徐争拍了个《逆行人生》,被人各种嘲讽…
他太明星,他太有钱,他太油滑,演个职场吃瘪的现代白领或小老板勉强契合,但下沉到底层的外卖员,尽管有个被裁员的人设在护体,仍然是一副扮猪吃老虎的德性,因为你无法相信这种明星会和我们底层人共呼吸!
相比之下,韩国电影,那几部经典的基本都带着左翼色彩。
至于好莱坞…
实际上好莱坞最近这些年的颓势已经很明显了,题材越来越假大空,越来越又白又专,充斥政治正确,建制派正能量泛滥,大量资本流入正能量的奇观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
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严格遵循古典主义戏剧式,标准的五幕剧、三幕剧。
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或开端、高潮、结局…
后来,衍生出了新古典主义,这一形式强调理性、客观、包容的完美道德,也就是劝人向善,当个好人。
如今中国的大多数电影都是这个样子。
不论前面多么灰暗,最后一定是坏人伏法,好人有好报,亦或是坏人良心发现,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思想。
《燃烧》可以拍…
顺便拍一部《大佛》…
呃…《大佛》不太好弄,除非把背景改成民国时期…
但改成民国时期就没有意义了!
而且民国哪有车辆监视录影?
……
早上八点,沈言准时抵达剧组。
化妆师上好妆后,《燃烧》准时开拍!
所谓的化妆,就是给沈言的脸抹上一层油腻的东西——毕竟他本人太白净了…
今天要拍…聚会的场景。
准确来说是捕捉本的不耐烦…
对于本来说,世界是无聊的,总得找点什么来感受到生命。
一个生下来就是盖茨比的人来说,锦衣玉食、奢华生活、全球旅行见得多了,有什么意思呢,不够刺激,不能够证明我是活着的。那么就烧塑料大棚吧。
他的一切太符合连环杀手的特质了。
死前认真给被害者化妆;处理完现场、尸体,留下首饰或者手表自己把玩;有事没事去抛弃尸骨的湖边独自欣赏一下…
还是没有成就感,不如做一个隐喻,告诉写小说的朋友。两个月一次,这个节奏刚刚好。
他杀人的动机是完成一次完全的自恋,凌驾于一切之上,摆布别人的命运让他感觉舒适。
他对惠美…的感情就是一场猎杀…
当惠美聊一些她的见闻,试图融入上流时候,本打了个哈欠…
他知道这是无用功!
他对惠美这类女人,早就看习惯了…
对她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感到乏味或不屑。
王凯戴着金丝眼镜,KAPITAL牛仔裤+威可多外套——服装都是各大品牌赞助的!
王凯在剧组一般不说话——演个反社会人格的变态杀人狂,总不能是话痨。
不过热芭不一样,她挺爱聊天的,现在就缠着沈言问东问西:“昨天那个女人是谁?”
“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选片委员会的选片人!”
“…那我们的电影入选了?”
“嗯…而且是开幕式影片…”
“我昨天查了今年威尼斯电影的评委,有陈崇哦!你跟她认识吗?”
沈言摇头:“不认识,不过我认识评委会主席亚历山大·德斯普拉,也认识评委之一的桑迪·鲍威尔…”
“啊?真的吗?”
沈言点头:“有电影合作!”
A24准备制作《卡罗尔》、《丹麦女孩》,这两部电影的成本都超过了1500万美元…
都找了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担任配乐,桑迪·鲍威尔则是服装设计!
“那咱应该能拿奖?”
沈言点头:“保底一个评委会奖!”
第591章 《失孤》首映(23)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对所谓的欧洲电影节、奥斯卡之类的东西祛魅了…
大家发现无论是欧洲电影节,还是北美电影奖,政治正确是一部影片入围的最大buff。
比如LGBT群体、女性主义、少数民族、边缘地区、抨击体制与政治隐喻的题材等。
咱就说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次要单元的魏书钧导演,国内舆论均奉其为“戛纳嫡系”。
其事业运却在近期急转直下,执导的三部新片均未能进入“三大”。
为啥啊?
因为他不搞命题作文了!
首次入围戛纳的《延边少年》,主角是农村的朝鲜族少年,这种选题与创作很容易获得戛纳的青睐。
但后来,他开始拍别的题材了!
《青春梦》、《白鹤亮翅》还有《阳光俱乐部》…
一听名字就知道跟政治正确不沾边…
相对而言,亚洲电影在欧洲三大并不占主流…
其实东亚三国的创作人也深知这个道理。
这些年,咱们的上海与北京国际电影节、日苯的东京国际电影节、韩国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一直有种“互帮互助”的趋势,互相提名并褒奖了对方的很多电影,希望建立起一个属于亚洲人的电影审美体系。
奈何在外的整体声量都一般。
因为好坏的标准在他们手里!
至于获奖标准,三大的评委为10人左右,小规模投票,评委主席决定评票规则,所以评委的权力很大。其中有没有本国评委或者是对该国有好感的评委非常重要。
张艺某算是最牛逼的——《香魂女》、《喜宴》共同拿了金熊奖。
张艺某是那年评委会主席,他说了如果两部电影一起获奖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有意义,提议两部电影一起拿金熊——柏林墙倒塌的地方,两岸一家。
当年的柏林电影节更讲政治,这番话成功打动评委。
所以,江闻的《太阳照常升起》入围威尼斯电影节,江闻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谋’——那年评委会主席就是张艺某,不过张艺某把金狮奖颁给了《色戒》,《太阳照常升起》一奖未拿!
有个图,关于华语电影人做评委…
最后一个是王颖导演——做过柏林电影节评委,那届《梅兰芳》入围,声势浩大,一奖未拿!
人家是美籍华裔导演…
沈言这届想拿奖,还得从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桑迪·鲍威尔身上下功夫…
陈崇大概率是不会替沈言说话的,要知道她担任金马奖评委,直接把巩利的奖项‘黑’掉了…
……
原时空,邓朝凭借《分手大师》一战成名,是因为他拿了暑期档票房冠军——华语片。
这次也差不多。
截止7月17号,《魔幻时刻》上映21天,累计票房7.85亿,暂列暑期档票房第二名,仅次于《变形金刚4》的18.21亿…
甚至《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单日票房也比不上它…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电影不咋地,但宣传曲《小苹果》是真的很红——年度神曲!
原时空,这破电影票房破两亿!
这回大概率到不了两亿了…
估计最终报收1.8亿左右。
对了,17号,《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首日票房1.07亿,加上午夜场的704万,首日票房就是1.14亿!
不过,次日直接降到了7097万,到了周六周日,干脆6894万、6228万…
首周四天票房3.16亿。
没错,纯粉丝电影!
没记错的话,《小时代3》的总票房是5.2亿,然后首周四天票房3.16亿…
首周票房占比超过50%…
呃,批评的声音依然很多。
但咱实话实说,相比较去年《小时代》横空出世的时候,骂《小时代3》的,还真不算太多…
大多都是些蹭热度的影评人——骂《小时代3》有流量啊!
没看周黎明、史航都跟着走向幕前了嘛,做了好几个节目,类似《人间电影大炮》、《四味毒叔》,电影频道还给史航做了个《鹦鹉话外音》——脱口秀节目,点评电影的!
很多人想效仿…
但这次,《小时代3》没引发多大讨论——普遍认为:郭景明没有进步,剧情依然幼稚、狗血,只是在卖弄奢华…
你看,连骂人都骂不到新意!
哦,沈言已经回了BJ——带着拍摄的素材,跟剪辑师一起剪《燃烧》…
没错,《燃烧》拍完了…
16天结束所有拍摄!
几乎全是实拍,包括放火烧大塑料大棚,沈言把衣服脱光离开…
整部电影没有啥特别难拍摄,基本都是手持镜头跟拍模式。
以一个长镜头跟拍主人公开始,再以跟拍结束…
最大的难题就是…床戏…
里面有一段钟秀跟惠美的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