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用了比较‘流行’的方式,过审用的是钟秀的视角,压根没有两人的过程,但参加电影节用的是比较常规的镜头…
没有露点。
沈言特讨厌过分赤果的镜头…
当然,他知道这些镜头是有助于拿奖的!
《阿诺拉》、《卡罗尔》这类名为女性主义电影,实则有大量满足男性欲望的镜头,工会投票也并不意味着“公平的审美”。
但…这个戏,热芭是天然拿不了奖的——她的角色不够女性独立,那就没有必要再展示身材啥的…
剪完之后,沈言觉得…《燃烧》这个戏,即便拿不了金狮奖,他演的宗秀大概率也能拿个最佳男主角!
对了,《燃烧》剪完直接送审——电影不送审就去参加电影节,是不符合规定的。
审查结果非常快…第二天就给了通过的批示。
然后,还有字幕工作…
……
7月20号,忙着做《燃烧》后期的沈言抽时间参加了《失孤》的首映…
没办法,这是‘主旋律献礼’片。
拍的相当克制,甚至不乏幽默——残忍的幽默!
‘最大的庆幸,找孩子的是我,不是我老婆,有个大姐丢了娃娃,全中国都找疯了,有次她跟我聊天,说刚丢孩子时,有骗子说他知道孩子的下落,条件是跟他睡觉,这成了她一辈子的噩梦。’
但所有的卖点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沈言!
毕竟沈言值得聊的话题太多了!
“这个电影是我看了纪录片,然后找到三爷,三爷找了黄导,我们一起碰出来的!”
出去吃饭…还有一章,估计要到0点之后,大家明天再看!
第592章 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33)
“电影人除了靠电影赚钱,我觉得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剧情、人物等元素,引发观众对社会、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失孤》这部电影,主题很简单,就是原型人物的那句话‘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自己是个父亲!’”
“我们是可以商业包装的,拐卖儿童的案例太多了…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射到那些为寻找孩子而风雨无阻的父母,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者,那些令人揪心的横幅字板,那些触目惊心的案情真相,都在提醒着悲剧的存在,以及冷漠的存在…但没有必要,我们不加修饰直白呈现!”
“最开始,孙洪磊老师想演这个戏,但我感觉他的气质不够弱势,说来也巧,我去探班《一仆二主》,男主角就是张佳译老师,然后跟他说起这个事,他当时就给原型人物郭刚堂打了通电话…后来还专门去找了他,跟他聊了三天…”
“这个电影是国家电影总局拨款的重点项目,我们就只是帮着站个台…”
顿了顿,沈言说道:“《失孤》的成本是900万,只要收回成本,盈利的部分,我们会捐献30%给天涯寻亲协会,让这个协会可以继续下去…”
“也算是我们为寻亲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关于捐献30%,这个是沈言跟韩三坪、黄建新共同讨论,然后决定的!
其实,最开始想用阶梯式捐献——票房越高捐的越多…
比方说票房破亿,捐20%,破两亿,捐30%之类的。
后来觉得这么干太恶心了!
干脆就定了30%…
“我个人已经捐了500万!”
“真希望这部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
然后记者直接问了:“为什么要在《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中间上映?”
“…总不能跟他们同期上映吧?我们这是潜心制作的,非常现实的题材…”沈言笑了笑:“希望各位粉丝们在看完《小时代》、《后会无期》之后,可以看一下《失孤》,比较一下…”
“我相信,大部分审美正常的观众是可以分辨好坏的!”
呃…这是踩着两部电影做宣传了!
事实上,选择这个档期,没别的原因,就是方便制造话题。
……
《失孤》正式上映…
节奏、叙事方式参考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故事情节,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切换,主要剧情围绕着寻亲时候遇到的困难展开,以及他决定放弃的原因…
没错,郭刚堂后来放弃骑行寻亲了!
一方面,他有二儿子需要照顾——他因为找大儿子,事实上缺席了二儿子的童年;
另一方面,身体条件撑不起了——最后一次骑行,他亲眼目睹了100多起车祸,10多起当场死亡,其中骑摩托车的6个,都死掉了。
还有一方面,他看到了网络的力量。
他也帮助别人寻亲——这个过程,慢慢治愈了他…
这个释放善意的过程给了郭刚堂很大的慰藉。
“郭振刚走失的那两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火遍大江南北,当时我就琢磨,要是凑上一两百万,让陈佩斯、朱时茂说一下孩子的信息,也许郭振就找到了!”
“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去年,我看《欢乐喜剧人》,里面有一期沈滕还有开心麻花演的小品《爸爸爸爸爸爸》,我当时很感动,然后沈言就联系我了,他说想以我为原型拍一部电影…”
“有跟人发生过矛盾吗?”
“乞讨、流浪,为了省钱找寺庙道观借宿。饭馆老板、街头混混、桥洞里占地盘的流浪汉,怕跟人起冲突误事儿,所有挑衅、嘲笑、刁难都不去理会。明明笑不出来,也要硬挤出张笑脸,求这一路上的人行个方便…
大部分情况下,都还挺好。
唯一一次大冲突是有年在河北,路边吃饭时碰到几个醉汉,原本挨了几下可以忍过去,但对方把旗子从摩托车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几脚。
挨完揍推着摩托车走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了了,折回去和他们打了起来。”
“我年轻时是个体育能手,最后也算不得吃亏。”
电影最后,张佳译说了一句话:“我也问过大师,我这辈子也没干过坏事,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丢了呢?我们村那么多跟我一样的人…为什么只有我的儿子丢了?”
“那个大师跟我说了一句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其实,我也有想过找到他…然后他完全不认识我了,但也就是一个“有朝一日能够缘聚”的可能性,放弃这种可能性,就连可能都没有了。”
然后出镜头变黑…再亮起,出现了一组照片,是郭刚堂的照片,以及其它很多寻亲的真实图片…
最后出现一组字幕:天涯寻亲网、微博寻亲、藤讯公益寻亲已经开启,愿天下无拐!
《失孤》虽然呈现的也是一个巨大的无可奈何的悲剧,却处理得并不滥情。
甚至冷静且克制…
从商业角度来讲,这是不合适的!
因为这个题材,天然给人一种煽情感,你得让观众痛哭流涕…
包括买孩子的家庭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生二胎是否对丢失孩子的背叛,其实这些都可以探讨一二。
但电影压根没提到这些。
重点是这样的坚持真的有意义吗?
——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还能坚持吗?
——如果是我,我能坚持下去吗?
银幕突然一亮,张佳译变成了采访者,他问郭刚堂:“您为什么一定要坚持骑行呢?明明希望很渺茫!”
郭刚堂苦笑:“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
电影结束…
……
众人上台,然后黄建新开口:“郭振,现年17岁。1997年9月21日,2岁半的郭振在山东聊城开发区被拐。孩子左脚小脚趾和脚面之间有烫伤的疤痕,两只耳朵外侧有明显的尖尖。”
“这是原型人物拜托一定要说的话,请大家多多报道这条消息!”
“另外,拜托大家不要用伟大的字样,郭先生说他是无奈…”
第593章 自来水(13)
“其实,有个事情,没在电影里讲,郭振1997年丢的时候,还有个小女孩被带走,但又放回来了,这就说明买方家庭很明确是缺一个小男孩,嫌犯就是针对一个男孩作案…而且郭刚堂先生说了,没有家族遗传病,以现阶段的医疗条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患大病或夭折的可能性几乎为0…这也坚定了他找到儿子的决心!”
“对了,求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同时,要借助所有的公益寻亲平台,但要注意,只要是收费的,找到的概率几乎为0,不能说没可能,但它主要是奔着利益去的。”
“最近几年郭刚堂其实很少出去了,现在网络发达,主要靠直播这些手段寻亲。他说再像以前那样骑摩托往外跑,就有点作秀了。”
“很朴实的山东男人!”
不止电影电影主创们上台聊了电影幕后,天涯寻亲协会也被邀请登台分享了很多事情:
“针对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公安系统2009年就建立了DNA数据库,包括后来的“一长三包制”打拐长效机制,以及针对拐卖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修改,都是很具体的改善。”
“我们天涯寻亲协会的主要做的事,是收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因为老年痴呆等原因离家出走、流浪乞讨人员、因自然灾害因素与家庭失联的人员等信息,反馈给职能部门,配合他们工作。”
“举个例子,我们接到一个求助,当时一个女的打来电话说,女儿13岁,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批评了女儿之后,女儿离家出走,有人看到女儿上了一台出租车…
我们怎么找?
把信息发到出租车群,我们把出租车叫“城市之眼”,你给钱不给钱它都在路上跑,出租车司机是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大街上游走的人的。发了信息几分钟,就有一个师傅给我打电话,他说这个孩子在我车上,我们就把孩子妈妈的电话给师傅,然后师傅把这个孩子送回家。从我接到求助,到把孩子送回家,只有17分钟。”
“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我们社会现有资源的功劳!所以没必要突出我们协会如何如何,还是要靠职能部门,用好现有的社会资源。”
……
参加完首映,沈言拒绝了饭局…
没办法,《燃烧》的后期工作非常紧张——必须要赶在八月之前,把电影搞定…
不过他也抽空关注了一下《失孤》的票房情况。
首日…票房仅有1040万…
不算很高。
也可以理解,张佳译也不是什么电影明星,最出圈的角色是《失恋33天》里的大老王…
即便有沈言的吆喝,用处也不是很大——首日排片仅有14%。
毕竟跟《小时代3》、《京城81号》同日上映!
对了,说一下《京城81号》,这电影本身其实是及格的——故事的内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故事,只是在掺杂了冥婚、还魂、轮回、蛊惑、蜕尸这些灵异元素,毕竟是惊悚片,肯定要追求感官刺激!
离奇怀孕,鬼胎传言以及惨遭灭门等情节也是足够骇人,不仅如此,公鸡拜堂、与尸圆房、头七还魂、百年蜕尸、魂断地窖这些场景也算还原呈现…
但拍摄方式太糙了!
而且,导演水平不够…
想拍摄出《胭脂扣》的感觉,但剧本逻辑混乱,台词雷人,而且现代戏的部分过分狗血…
也就音效以及音乐挺吓人的!
导演是叶伟明…
香港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