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明天一早我给子正兄送去。”
他顿了顿,又说道:“还有就是,枣树胡同里,除了几个头目之外,还有三四十个娼女。”
“大部分年纪都很小。”
他看着陈清,问道:“这里头,一多半是被教匪拐卖哄骗去的,不过我怀疑,这里头也有白莲教的教徒,子正兄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能发还回家吗?”
“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家。”
言琮低声道:“子正兄你也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放她们回家,大多数也没有活路了。”
这个时代,贞洁观念还是相当重的。
陈清低声道:“那就先扣在枣树胡同,过几天,我想办法安置她们,至于这些人里有没有白莲信徒。”
陈大公子摇了摇头:“并不怎么要紧。”
“对了。”
陈清问道:“不是说,有几个当官的,也涉事被捉进来了吗?关在哪里?”
“关在另外一处,那里关的都是当官的。”
言琮说道:“我带子正兄去瞧一瞧?”
“顺带,子正兄也了解了解咱们镇抚司。”
因为教匪案相当顺利,言琮现在对陈清,可以说是相当热情,毕竟这件事里,陈清出了大力气。
陈清点头,跟着言琮一起,一起行走在诏狱里头,很快,来到了关押官员的一边。
此时,诏狱里关押的官员并不多,一眼看去,只有二十人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皇帝还年轻。
皇帝登基十一年,亲政不过三四年,先前是文官掌朝,皇帝动用诏狱整人的机会当然不多,治人罢人,多是通过三法司。
事实上,如今这里关押的官员,还有好几个,是先帝朝遗留下来的“遗产”,一直关到今日。
陈清转悠了一圈,左右张望。
言琮跟在他身边,突然笑了笑:“子正兄在找谁?跟我说一说,这里关的我大多认识。”
陈清一怔,愣在了原地。
不过他随即想起来,自己先前跟言千户说过这个事情,言琮知道也不意外,于是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前任礼部侍郎赵孟静。”
“唔。”
言琮皱了皱眉头,随即把附近的两个狱卒喊了过来,跟他们说了几句话,两个狱卒都连连点头,把钥匙递给了言琮,扭头走了。
等他们走远之后,言琮这才回来,把钥匙递给了陈清,指了指一处牢房,开口说道:“赵大人比较特殊,子正兄见他的事情,最好不要让太多人知道。”
陈清一怔,追问道:“上头会关注么?”
“一般不会,不过有人乱嚼舌根的话,毕竟不好。”
言琮轻轻叹了口气:“赵大人是诏狱里,唯一一个陛下亲自交待如何看押的人。”
陈大公子皱了皱眉头,低声道:“陛下交待过什么?”
“陛下交待说,不能让赵大人在诏狱里死了…”
陈清摸了摸下巴,思考了片刻,这才点了点头,对言琮说道:“多谢了,回头请你吃酒。”
说完这句话,陈清不再犹豫,大步走向那处监牢,到了牢门口之后,陈清用钥匙打开牢门,矮身钻了进去。
“赵大人。”
他喊了一声。
牢房角落里,一个披头散发,如同野人一般的中年人,正躺在草垛上睡觉,听到了陈清的声音,他头也不回,依旧躺在原处,没有动弹。
“今日没有胃口,端走端走。”
陈清这会儿正在左右张望,他发现,镇抚司大牢中,只有这间牢房里,便桶不算恶臭,应该是有人给他倒了,估计是镇抚司,真的怕他死在大牢里。
陈清咳嗽了一声,低声道:“赵大人,我是顾绍顾承隆之婿。”
“受岳丈的嘱托。”
“来探望赵大人。”
干草上躺着的那野人,闻言猛地回头,上下打量了一遍陈清,狐疑道:“顾绍把小盼儿嫁给你了?”
不过随后,这位曾经的赵侍郎看到了已经打开的牢门,眉头皱的更深。
“你怎么进来的?”
第112章 争斗中的机会
对于陈清这样的镇抚司自己人来说,进诏狱是很轻松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外人来说,不要说进诏狱探监,哪怕见钦犯的家里人,也是一件难事。
而且常人进诏狱,或者是正常的大牢探监,也多是在牢房外头探视。
但是陈清,却直接进了大牢里头来!
看着大开的牢门,这位曾经的赵侍郎甚至揉了揉眼睛,直到他确认,外头甚至都没有镇抚司的人看着之后,他才又把目光看向陈清。
此时此刻,他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陈清清楚的从他的目光里,看到了疑问两个字。
陈大公子亮了亮手上的钥匙,笑着说道:“开门进来的。”
赵侍郎目光变得更加疑惑。
要不是他脸上胡子长的太长,这会儿说不定还能看到,他的神色也变得十分古怪。
陈清知道,这位赵大人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任,他叹了口气,蹲了下来,用湖州话说道:“我从德清来,刚到京城没有多长时间。”
说完这句话,他又从袖子里,取出一把折扇,在赵侍郎面前展开:“这是赵大人从前,给顾叔写的扇子。”
赵侍郎接过去看了看,虽然诏狱里很黑,但是他已经习惯了这个亮度,很快认出了的确是自己的字迹。
陈清开口说道:“赵大人可以相信我了罢?”
赵侍郎把扇子递了过去,摇头道:“镇抚司神通广大,什么做不得假?”
陈清笑了笑。
“赵大人真是谨慎。”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扭头看了看身后,这才收敛笑容,压低声音说道:“我还有公职在身,不方便在这里久留,往后再慢慢向赵大人解释,我今天来,只想替顾叔,问赵大人几件事情。”
赵侍郎整理了自己已经如同野人一般的头发,依旧看着陈清。
“你先问来听一听。”
陈清点头,轻声说道:“顾叔想问,赵大人有没有出去的可能性,如果有,需要他做些什么?”
“如果赵大人不太可能出去了,顾叔在外头又能为赵大人做点什么?”
“再有。”
陈清看着他,开口说道:“顾叔不清楚,三年多前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他还想知道,赵大人的家眷,到底应该怎么办?”
可能是因为,已经三四年时间没有怎么跟人接触过,也可能是陈清问的太快,赵侍郎沉默了许久,才看向陈清。
这会儿,他已经有四五分相信陈清了。
“顾绍,来京城了吗?”
“半年多前就来了,只是一直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寻不到门路。”
赵侍郎看了看陈清,神色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你是镇抚司的人?”
陈清想了想,点头道:“现在是。”
赵侍郎目光变得锐利了起来:“顾绍不会是因为想让你替他来见我,才把小盼儿嫁给你的罢?”
陈清闻言,有些无语:“赵大人,我是看起来与盼儿一点都不相配吗?”
赵侍郎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陈清看着他,起身叹了口气:“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太好说,我现在已经在镇抚司入了名册,赵大人也就不急着回答我,可以先考虑几天,我过几天再来听答复。”
赵侍郎叹了口气,开口道:“我家眷可还好?”
“不知道。”
陈清摇了摇头,回答的很干脆:“先前赵大人是钦犯,家眷轻易也见不到,我跟顾叔都没有见到,不过往后我想见就容易多了,过些天等我忙完了手里的事情,可以替赵大人去瞧一瞧。”
“嗯。”
这位赵侍郎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老夫是不准备出去了。”
“老夫的家眷,你们能照顾就帮忙照顾照顾罢。”
听了他这句话,陈清已经印证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这位赵大人说,他“不准备出去”,也就是说,如果他想出去,还是有可能出得去的。
再加上,皇帝特地吩咐过,只把他关在这里,却不能让他死在这里,说明皇帝不想杀他,甚至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杀他。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
这两个人…应该是在争一些类似道理,观念等等,这些非具体事务的东西。
皇帝,说不定一直在等着这老头儿服软低头。
涉及到这些事情,就多少有点敏感了,陈清听了他的话之后,站了起来,开口说道:“我大概知道了,改天我再来瞧赵大人。”
他顿了顿,开口说道:“赵大人有没有什么喜欢吃的吃食,过几天我给赵大人带来。”
赵侍郎摇了摇头,开口说道:“他们不会让老夫在这里过得太好的,你也不用费心了,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陈清,闷哼道:“你小子,看起来不像是个老实人。”
“往后不可欺负小盼儿。”
陈清正要说话,这位赵大人已经背过身去,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替我跟顾绍说,就说他有心了,我承他的情。”
“下辈子,我再报答他。”
说罢,他扭过身子,用屁股对着陈清,再不说一句话。
陈清真想要说些什么,不远处言琮已经快步走来,陈清知道差不多到时间了,于是矮身走出了牢房,锁上了房门。
他刚锁上门,言琮已经近前,低声道:“子正兄,世子到镇抚司来了,正找你呢。”
陈清点了点头,把钥匙递还给言琮,笑着说道:“多谢了,我这就去见世子。”
他迈着步子,朝着镇抚司大牢外头走去,而言琮则是留在原地,看了一眼扭过身去的赵侍郎,这才三两步跟上了陈清的脚步。
等到他俩都走了之后,本来背过身去的赵侍郎,才转身去,看了看外头,愣神了一会儿,这才又转过身去,继续面壁去了。
…………
镇抚司里,陈清三两步上前,迎上小胖子,笑着说道:“世子怎么到镇抚司来了?”
“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