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快婿 第119节

  皇帝“嗯”了一声,背着手出了杨家,一路上了自己的御辇,上了车之后,皇帝闭上眼睛,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

  他都已经亲自来请了,这老头,还是不给他面子。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睁开眼睛,开口说道:“去大时雍坊陈家。”

  外面陪着的仪鸾司官员以及几个太监都愣了,有太监低着头,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大时雍坊哪个陈家?”

  皇帝挑了挑眉。

  “去陈清家。”

  既然杨相公不给他这个皇帝面子,皇帝自然也要有所表示,这个时候,去陈清家里,无疑是最好的表示。

  很快,皇帝的御辇,停在了陈家门口,随着随从仪鸾司的一声高喊“陛下驾到”,陈家上下,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过了盏茶时间,陈清才慌慌张张的带着顾家父女俩,以及家里的几个下人,跪在了天子御辇前接驾。

  “陈清恭迎圣驾!”

  御辇里,皇帝下了车,瞥了一眼陈清家里的这些人,也没有说话,只是背着手,径直走进陈家。

  陈清从地上爬了起来,伸手拉住一旁的顾老爷,低声道:“顾叔,起来了。”

  顾老爷两腿发软,好半天才从地上站了起来。

  陈清不是头一回见皇帝,相比较来说,还是从容很多的,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进了自家家门。

  走到正堂里的时候,天子已经在正堂落座,陈清上前欠身行礼。

  “陛下圣驾驾临,臣事先全不知道,失礼之处,请陛下海涵。”

  皇帝瞥了一眼陈清:“连杯茶也没有?”

  陈清立刻回头,对身后的顾小姐挤了挤眼睛,顾小姐这才匆忙去泡茶去了。

  皇帝看向陈清,开口说道:“你本事不小,刚到京城不久,就置了这样一座宅子。”

  陈清苦笑道:“是臣岳丈买的。”

  天子这才看了一眼陈清身后的顾老爷,又看了看陈清,忽然问道:“你们与赵孟静,是什么关系?”

  他这话说的云淡风轻,但是陈清却已经有些后背发凉,他连忙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

  看来,自己接触赵侍郎的事情,并没有瞒过这位年轻皇帝的眼睛。

  顾老爷也跪在地上,咬牙道:“陛下,赵孟静是小民的义兄。”

  皇帝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

  他没有理会顾老爷,而是看着陈清,淡淡的说道:“一会儿,你陪朕一起,去一趟镇抚司大牢。”

  “去见赵孟静。”

  陈清愕然抬头,看着皇帝。

  皇帝面无表情。

  陈清只能低头。

  “臣遵命。”

  老爷们!八点跟十二点的更新,都是我前一天晚上写的,有时候睡着了的话,就来不及写,以后如果十二点没更新,就是在下午更新…

第159章 喉舌与起复

  皇帝亲自来了,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陈清现在还没有反抗的余地。

  等顾小姐端上来茶水,皇帝还喝了一口,然后看向陈清,夸奖道:“你家这茶比宫里的也不差。”

  陈清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是臣岳丈…”

  “朕知道。”

  皇帝笑着说道:“江南富庶嘛。”

  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陈清闲聊,又问起了赵侍郎的事情,但实在是没有问到什么有营养的内容,到最后,还跟陈清聊了聊侠记的事情。

  陈清知道,皇帝这是想在自己家多待一会儿。

  待在这里干什么不重要,他只要在这里多坐一会儿,就足够对外表态了。

  聊了一会儿之后,皇帝摸着下巴说道:“后面你这侠记,还准备办下去?”

  陈清点头道:“陛下,现在顾氏书坊每天收到不少人投稿,臣如果得空,便自己写一些,如果不得空,单单是这些稿子,就足够侠记办下去了。”

  皇帝看了看顾盼,问道:“是你这未婚妻在审稿子?”

  陈清点头,笑着说道:“多半是她在审。”

  皇帝“嗯”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陈清目光闪动,微微低头道:“陛下,如果朝廷需要,臣可以将侠记纳入镇抚司或者是仪鸾司,往后此物不仅仅是刊物,还可以成为陛下的喉舌。”

  皇帝想了想,问道:“怎么个喉舌法?”

  陈清低头道:“陛下稍待。”

  他扭头转身,回到了自己房间里,取出一份稿子,两只手递给皇帝,低头道:“陛下请看,这是臣这几天撰写的一篇书稿。”

  皇帝伸手接过,上下看了一遍。

  这是一篇类似新闻稿的短篇,写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浙江巡抚,向相府二公子送十数个美人的香艳故事。

  只是没有写当事人的具体姓名。

  陈清文笔不差,再加上他的确了解过其中的一些内容,添油加醋之下,写的绘声绘色。

  皇帝很快看了一遍,然后看向陈清:“你准备印在侠记上?”

  “还没有定下来。”

  陈清开口笑道:“要是陛下同意臣印,臣就着手去印,陛下若是不同意,这东西也就是写来一乐,将来臣年纪大了,再把这些杂七杂八的稿子收罗起来,汇编成手札笔记。”

  这个时代的印刷出版业已经相当发达,要不然也不可能有话本小说行业的兴起,也正是因为印刷业发达,这个时代还盛行文人的手札笔记。

  一些有成就的读书人,中年以后就可能会把自己的作品重新编撰,然后找个书坊印出来,这也是书坊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毕竟这些个有些成就的读书人,消费能力是相当可怕的,他们完全可以自费出版,不需要考虑任何市场问题。

  天子认真的看了看这篇书稿,没有说话。

  陈清想了想,继续说道:“还有,陛下交办的京兆尹周攀一案,也可以照此办理…”

  皇帝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这个事,朕要细细考虑考虑,暂时不要弄。”

  陈清听了这话,心里有些惋惜。

  差一点,他就能成为紫禁城的发言人了!

  这个权力,比镇抚司的权力,也差不到哪里去。

  只可惜,皇帝还是谨慎的,没有能够同意。

  天子琢磨了一番之后,看了看时辰,开口说道:“时辰差不多了,你去换身衣裳,咱们去镇抚司。”

  陈清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裳,有些愕然:“陛下,臣刚才迎驾才新换的衣…”

  说到这里,陈清的话戛然而止,他知道皇帝话里的意思了,立刻起身,欠身道:“臣这就去。”

  他退出了正堂之后,拉着顾小姐一起离开,回到了自己房间之后,翻出了那身只穿了一回的麒麟服。

  这种赐服,穿起来有些麻烦,好在有顾小姐帮忙,陈清很快穿戴齐整,穿好了之后,陈清对顾小姐低声笑道:“这会儿盼儿见到陛下长什么模样了罢?”

  顾盼有些紧张的摇了摇头:“我…我没敢抬头看…”

  陈清哑然:“那就没办法了。”

  换好了衣裳之后,陈清才回到正堂,皇帝起身离开,陈清跟在他身后,来到了天子仪仗之中。

  天子仪仗里,多是飞鱼服,不过陈清这一身麒麟服,混在仪仗里,倒也不显得突兀。

  他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步行跟在天子御辇之侧,前往镇抚司。

  镇抚司与陈清家同在大时雍坊,很快,御辇就停在了镇抚司门口,在仪仗之中随行的言扈,还有镇抚司的镇抚使唐璨,这会儿已经带着镇抚司上下人手,齐刷刷跪成了一排。

  皇帝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只是背着手,对陈清说道:“领路。”

  这镇抚司,算是皇家特务,天子私兵,但皇帝并不总来,对镇抚司大牢的位置,也不熟悉。

  陈清飞快扭头,看向镇抚使唐璨,以及包括言扈在内的镇抚司五个千户,大脑飞速转动,他低头道:“陛下,镇抚司大牢里,恶臭难闻,陛下龙体贵重,臣觉得不宜踏入这种恶臭难闻之所,不如让唐镇抚领您去镇抚司大堂,臣去大牢,将赵孟静给提出来,去大堂见您。”

  天子瞥了一眼陈清:“你一肚子鬼心思,你想背着朕,偷偷跟赵孟静说什么?”

  “朕就是要去大牢里看一看他,看看他这三四年,变成了什么模样。”

  陈清没有办法,只好在头前引路。

  镇抚司大牢,他已经摸的很熟,很快他就把皇帝带到了镇抚司大牢门口,进了大牢之后,果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这种腐烂中带着臭味的味道,大牢里的人早已经闻习惯了,但是皇帝显然是闻不惯的,皇帝陛下取出一张锦帕捂住口鼻,还是皱着眉头,进了镇抚司大牢。

  大牢里,陈清已经拿过钥匙,轻车熟路的带着皇帝,来到了赵侍郎牢房门前,他熟练的打开了牢门,矮身走了进去,蹲在了赵侍郎旁边,推了推赵侍郎。

  “赵大人,赵大人!”

  陈清推了他几下,压低声音:“陛下来瞧你来了!”

  赵侍郎蓬头垢面,胡子几乎已经长满整个脸颊,听到了陈清的话之后,他先是扭头看了看陈清,再回头看向牢房外头,果然见到一身紫色常服的天子,正皱着眉头,站在牢房门口。

  赵侍郎是读书人,所谓天地君亲师,在儒家伦理道德之下,他对皇帝自然不可能不恭敬,见到皇帝之后,他麻利的爬了起来,很干脆的跪在地上,伏下身子。

  “臣赵孟静,叩见吾皇万岁。”

  天子用锦帕捂着口鼻,在牢房外,静静的看着跪在地上的赵侍郎。

  “抬起头来,朕瞧一瞧你。”

  赵侍郎抬头,露出了乱七八糟,已经长满脸上的花白胡须。

  皇帝眯缝着眼睛,问道:“快四年了罢,在这里可有什么领悟?”

  赵侍郎跪在地上,低下了头:“回陛下,臣依旧自觉无错。”

  天子闷哼了一声:“你这人,真是死性不改。”

  三四年前,赵侍郎一番上书,让当时刚刚亲政的皇帝,着实害怕了一段时间。

  他是太后亲儿子,但是太后还有另一个儿子。

  当时他那个兄弟,还在京城,没有就藩。

  一直到一两年前,皇帝才放自己的胞弟出京就藩。

  而那个时候,赵孟静同时得罪杨元甫还有太后,皇帝自然不可能跟他站在一起。

  好在,这些危险都已经慢慢过去了。

  天子看着赵孟静,问道:“想不想从这里出去?”

  赵侍郎跪在地上,毫不犹豫的低头道:“想!”

  皇帝“嗯”了一声,开口说道:“想出去就好,想出去,朕会找时间,把你赦出去。”

首节 上一节 119/1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