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43节

  “先生仁义!”四周的士兵欢呼起来,这些高利贷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大山。他们每个人都没办法挣脱。现在陈子昂算是烧了他们背上的一座山。

  他继续说道:“河鱼堡能够顺利攻破,各位功劳卓著。我大同社一向有功必赏。今日先给每户发五石粮食应急,余下的钱财等我们社长归来后,必定重重赏赐各位。我在此向大家保证,三日内,各位的欠饷一定发放到位!”

  “先生万岁!”士兵们听闻此言,顿时欢呼起来。这可是他们三年来听到的最好消息。此刻,他们也顾不上发粮饷的是自己曾经的对手,谁能给他们发粮饷,他们就愿意为谁卖命。

  刘祥又问道:“大同社发了粮却没发钱,现在咱们该咋办?”

  张献忠果断地说:“几千两的高利贷,他们说烧就烧了,看来大同社当中是有英雄豪杰的,先把粮食拿回家再说。”

  艾进忠咧嘴笑道:“五石粮食啊,足够家里吃两三个月了。这可比打下大同社划算多了,大同社可比赵宝国大方多了。”毕竟,在这艰难的世道,一两银子可买不到 5石粮食。

  发粮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河鱼堡。士兵的亲属们得知后,纷纷涌向粮仓门口。不得不说,这些军户家眷适应能力极强。起初,他们以为是叛军攻城,吓得躲在隐蔽的角落里。当得知这股“叛军”竟是自家人后,他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新身份。一听说有粮食可发,立刻兴高采烈地赶到城堡,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走进城堡。

  常年的艰苦生活,让他们变得无比务实。在他们看来,能得到粮食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自己的身份是否变成了“叛军”,早已无暇顾及。

  五石粮食,足足 650斤。士兵们挑着两袋,老弱妇孺则扛着一袋。一家 5到 6口人,男女老幼齐上阵,硬是把这些粮食一趟趟扛回了家。

  一时间,河鱼堡的上空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都弥漫着节日般的喜庆氛围。仿佛在这艰难的岁月里,终于迎来了一丝难得的温暖与希望。

  米脂县衙内,

  张光他们刚刚成功抓住李文兵等人,正打算派人出城去打探消息,心里头一直悬着一件大事——徐晨会不会已经被边军给杀了?这个祸害不死,他们难以安稳

  然而,他们的人还没来得及迈出城门,变故陡生。徐晨竟带着 500人的护卫队如疾风骤雨般杀进了米脂城。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以至于张光等人完全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护卫队训练有素,迅速行动,眨眼间就控制了米脂城的城门、粮仓、县衙等各个关键部门。整个米脂城,在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下,张光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上百支火枪怼住了。

  张光这些衙役靠着自己的官皮作威作福还可以,面对这上百支火枪,他们可没有勇气继续反抗。

  徐晨顺利救出李文兵等人后,下令将张光、马铭、高炼等一众衙役全部关进了监狱。这些平日里在米脂城作威作福的衙役,此刻如同丧家之犬,只能乖乖就范。

  随后,徐晨命人找了刘永、陈子昂等大同社的核心高层来到县衙大堂,准备商议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结果却意外的得知陈子昂带领屯垦营去结果河鱼堡了,这个意外的变故不但让徐晨吃惊,也让其他大同社的高层准备震惊。

  现在这里只有刘永,李文兵等人。

  徐晨率先打破沉默,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叔逸带着俘虏的河鱼堡士兵去攻占河鱼堡了。如今局势多变,大家都说说,面对现在这局面,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文兵道:“干脆,我们起事,大明已经彻底腐朽了,多了让大明活一天,天下的百姓就要多煎熬一天。”

  刘永满脸苦笑道:“起事?我等有几个兵,你想用五百护卫队去和大明百万大军对战?”

  现场沉默了,大同社在米脂算是庞然大物,但对整个大明来说却像浮游一般,他们实在难以升起对抗大明的想法。

  刘永继续道:“一个河鱼堡确实不算什么大难题,赵宝国的家丁也被先生狠狠挫败了锐气。可榆林卫就如同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巍峨大山,那可是号称有 10万大军的存在,凭咱们大同社这点力量,实在是难以与之抗衡。要是贸然杀了赵宝国,一旦朝廷的 10万大军压境,咱们恐怕只能逃到荒山野岭去躲藏,毫无还手之力啊。”

  贺老六微微皱眉道:“各位,你们都高估榆林卫的实力了。哪有什么实打实的 10万大军,说白了,不过是 10万奴仆罢了。榆林卫真正有战斗力的,其实就是那些将门豢养的家丁。朝廷发放的军饷,满打满算也就够维持 3到 5成兵力的开销,这点钱根本养不起一支庞大的军队。所以现在大明的将门,都把有限的粮饷集中起来养家丁。就拿百户来说,能养十几个家丁就算不错了;千户呢,能养的也不过百余人。就像这次咱们对付的赵宝国,河鱼堡定额兵员超过千人,可实际上能作战的也就上百家丁。整个榆林卫,拢共拥有的家丁撑死不过上万人左右。”

  他稍作停顿,扫视众人后接着说:“而且,就这些家丁,还要负责防御榆林卫那上千里的防线。真到关键时刻,他们能抽调出来对付咱们的家丁,撑死超不过 5000人。”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虽说 5000家丁依旧不是他们轻易能抵挡的,但比起之前所担忧的 10万大军,压力确实小了几十倍。

  “最关键,朝廷已经有三年没有发粮饷了,榆林卫的将门哪里还有战斗力。”贺老六剖析道。

  这时,徐晨微微点头,目光沉稳而坚毅道:“陈子昂他们之前的想法,细细想来倒也十分可取。如今这局势,可不只是我们心存畏惧,县令、赵宝国他们同样如坐针毡。私自调动上千军队,这可是株连九族的滔天大罪。只要把这件事公之于众,莫说是赵宝国承担不起后果,县令、延安知府、陕西巡抚,乃至榆林卫的参将,通通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他目光炯炯,环顾四周,语气越发坚定:“所以啊,现在的情况是,他们比我们更加害怕。咱们不但不能退缩,反而要更加强势,乘胜追击!当务之急,就是要彻底清算张光等县吏的罪行。从现在起,由我们大同社接手米脂县的日常事务。

  还有贺人俊等 18家大族,他们平日里为非作歹,有罪的必须按照律法严肃处置。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全部都要剥夺分配给咱们大同社的农户。”

  说到这儿,徐晨站起身来,双手背后道:“今年秋收之后,护卫队要深入到各个村子,去训练村民们打枪。只要我们能训练出 5000名合格的护卫队成员,就不用再过分担忧榆林卫的威胁。要是能训练出 1万护卫队成员,哼,到时候,整个榆林卫都将被我们收入囊中!”

第102章 ,全面夺权与分清基本盘

  米脂县衙的后院,一片死寂沉沉,仿佛被阴霾重重笼罩。自从大同社强势霸占县衙后,齐绍光整个人就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时刻担心大同社的人会突然冲进房门,将他一把抓走;又怕徐晨彻底扯起反旗,拿他开刀祭旗。

  师爷在一旁,眼见县尊如此惶恐,忙不迭地安慰道:“县尊大人,您且放宽心。此次谋算徐晨的乃是张光和贺人俊等人,这事儿原本就和您没什么干系。您瞧,大同社也只是抓了张光他们,显然是不会再为难您,您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齐绍光微微凑近师爷,声音压得极低,透着无尽的忧虑:“师爷啊,米脂如今这局势,叫我如何能安心?你瞧瞧,上千人的军队,说败就败,毫无还手之力。大同社如今势力膨胀,已然势大难制。就算我今日侥幸逃过这一劫,可日后朝廷要是追究下来,我哪里还能有好日子过!”

  此刻的齐绍光,内心既充满了惶恐,又忍不住埋怨赵宝国实在是太不中用。上千人的军队,就算打不过大同社,好歹也该抵抗一番,不至于如此一败涂地,让他们毫无准备就被大同社占了米脂县城,而自己现在也只能被困在后院,如笼中困兽。

  师爷听了,一时无语。心想:您这心也操得太远了,还是先想想怎么熬过眼前这道难关吧。

  就在这时,“吱呀”一声,房门被猛地推开。徐晨带着大壮和高小四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只见徐晨身着棉甲,上面还残留着斑斑血迹,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凌厉的杀气,面容看上去格外狰狞,仿佛从修罗场归来的煞神。

  “先生,张光等人的那些谋划,我实在是一无所知啊!”齐绍光一见徐晨,顿时吓得脸色煞白,忙不迭地解释起来,生怕慢上一分,就会被徐晨当场砍了脑袋。

  徐晨神色平静,微微点头道:“某自然知晓,县尊您是被张光等人蒙蔽了。”

  “对对对,我确实是被他们给蒙蔽了呀!”齐绍光忙不迭地应和,脑袋如捣蒜般点个不停。

  徐晨神色一正,缓缓说道:“张光、马铭、高炼等人,与贺人俊等大族狼狈为奸,竟敢联络土匪,全然不顾国法王章,妄图攻占米脂县城。所幸县尊您英明神武,指挥有方,带领米脂百姓齐心协力,成功击退了这上千土匪,保得米脂一方安宁。”

  “对,对对,正是我英明领导,才击退了那些土匪。张光等人实在是死有余辜!”齐绍光忙不迭地顺着徐晨的话说道,心里却在暗自叫苦。

  徐晨这时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递到齐绍光面前,说道:“这是通匪的名单,还请县尊按照律法,将他们抓捕。”

  齐绍光颤抖着双手接过名单,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只见名单上,三大捕头、六房主事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心里明白,徐晨这是打算将他的县衙班子彻底清洗掉啊。

  他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说道:“整个县衙都被指通匪,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要是没了他们,县衙的日常事务可该如何处理呢?”

  徐晨微微一笑,却不达眼底,说道:“十步之内必有忠信之士,县尊又何必担忧无人可用?我大同社人才济济,愿意为米脂的百姓和事务尽一份心力。”

  说罢,他又拿出一份名单,递到齐绍光面前,说道:“这上面,我推荐刘永担任主簿,李文兵担任典史,陈子昂、胡益堂、蒋乡泉、郭铭、吴亚军、魏青为六房主事,王大勇、王光恩、赵云飞为三班捕头。如此安排,定能让米脂县衙的事务井井有条。”

  齐绍光看着徐晨手中的这份名单,只觉得冷汗直冒。他心里清楚,大同社这分明就是想要架空自己,将县衙的实权牢牢掌控在手中。

  他仍不甘心就此屈服,还想挣扎一番:“这么多人都被指通匪,会不会其中有无辜之人呢?我觉得我们应当仔细查询一番,万不可冤枉了好人呐。”

  徐晨冷笑一声,目光如电般射向齐绍光:“县尊这话可就有意思了。您若说他们不是通匪,难道这突然出现在米脂的上千人都是榆林卫的正规边军?

  要知道,私自调兵那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榆林卫的军队为何会出现在米脂,这和县尊您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如此看来,我们确实更应该查个水落石出才是。县尊,有些事情,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一旦上了秤,那可就千斤也打不住了,您可得想清楚了。”

  听到这话,齐绍光只觉得如遭雷击,顿时亡魂大冒。他心里明白,若是仅仅丢失米脂县城,大不了自己一死;可要是牵扯到私自调兵这件事,那可就是全家老小都得死光的大罪啊!

  权衡之下,他当即神色一正,严肃说道:“没错,就是张光等人通匪。多亏了先生带领大同社诸位贤能之士出手相助,我米脂才得以保全。本县这就任命刘永等人担任主簿、典史等职。”

  徐晨见状,拱手行礼,说道:“既然如此,米脂的事务就交给我大同社来打理吧。县尊您只需垂拱而治,安享太平即可。某这就告退了!”

  说罢,徐晨带着大壮和高小四转身离去。房门关上后,齐绍光和师爷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齐绍光哭丧着脸,哀叹道:“这徐晨啊,除了没公然举旗造反,所作所为和谋反又有何区别?简直就是正大光明地夺权呐!”

  师爷无奈地笑了笑,宽慰道:“县尊,您不妨往好的方面想想。徐晨既然只是想架空您,而不是直接杀了您,说明大同社目前可能还不想公然与朝廷为敌,暂时还没有造反的打算。”

  “也是啊!”齐绍光听了,心中微微一松。在这混乱不堪的局面下,这对他来说,或许真的是唯一能让自己感到些许安慰的好消息了。

  米脂县衙内。

  徐晨面色沉毅,目光依次扫过刘永、李文兵、蒋乡泉,言辞恳切且坚定地说道:“如今局势发展到这般田地,我等绝不能有丝毫软弱退缩。一旦心生怯意,往后的局面将不堪设想。”

  众人神情专注,静静聆听徐晨的话语。徐晨接着说道:“从今日起,整个米脂的政务便由我们大同社正式接管。你们当下有两件重中之重的事情需要去办。其一,审判张光等人。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审判,更重要的是,要用他们的田产和财产建设我大同社的制度,扩大咱们大同社在米脂百姓中的影响力。

  此事刻不容缓,最为紧要。即便审判张光等人的进度有所延迟,但务必先将那些大族的土地分发给百姓。但要让百姓知道,只要得到了土地,就有义务参军,并且在冬季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这是我们壮大力量的关键一步。”

  言罢,徐晨又将目光投向王二、贺老六、朱治、周晓珊四人,神色凝重地说:“你们肩负的军事任务同样艰巨。要在每一个村子都安排一名护卫队成员,由他们负责组织本村的军事训练。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秋收之后,搭建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军事体系,而后展开训练,这关乎着我们的未来与安危,切不可掉以轻心。”

  王二、贺老六、朱治、周晓珊四人神情肃穆,齐声应道:“我等定当全力以赴,完成使命!”

  徐晨微微点头,接着又道:“其二,便是收税,在整个米脂范围内,不论对方有无功名,每一亩田地都要征收三成的税,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啊!”刘永听闻此言,不禁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先生,如此一来,我们大同社怕是要将整个米脂的大族都彻底得罪光了呀。”

  徐晨神色淡然,目光坚定地回应道:“难道一直以来与我们作对的不是这些米脂大族吗?自大同社建立之初,我们定下的目标便是建立公天下。然而,如今米脂八成的田产都掌控在那些大族手中。倘若我们不想放弃这一目标,就必然会与他们产生冲突,得罪他们也是在所难免。”

  刘永仍试图劝说:“先生,我理解您的决心,但做事也需讲究时机啊。如此激进地推行这些举措,恐怕会引发大乱子,局面一旦失控,对我们十分不利。”

  徐晨神色严肃,目光扫视着在场的大同社成员,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虽击败了河鱼堡的士兵,抓住了张光等人,但大同社面临的危机并未解除。说实话,当下大同社正处于成立以来最为危险的时刻。一旦朝廷认定我们是在谋反,派遣大军前来镇压,我们靠什么去抵抗?又能依靠谁来抵抗?”

  徐晨的这番话,让在场众人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的确,此刻的大同社就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被视为叛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徐晨继续说道:“大家仔细想想,那些大族会支持我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大同社创立至今,一直坚定支持我们的是谁?是米脂的普通百姓啊!米脂的大族作为大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贪得无厌,无论我们如何争取,他们都不会站在我们这边。

  但米脂的百姓却截然不同,在大明现有的体系下,他们深受其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饿死的边缘,迫切渴望打破这沉重的枷锁。所以,他们天然就是我们的盟友。倘若我们不积极争取这些百姓,却一味顾及大族的利益,那便是连敌友都分不清。一个连敌友都无法分清的组织,又怎能长久生存,大同社必将走向灭亡。”

  刘永听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即便大同社不征收他家的税,以家族的立场和利益考量,也绝不可能站在大同社这边。如此看来,倒不如征收税款,用这些钱粮来争取米脂的普通百姓,让他们真心实意地支持大同社。

  甚至他深入想了想,发现大同社建立的这套体系当中,几乎没有大族的位置,朝廷要依靠大族,是因为皇权不下乡,县令他们需要大族来征缴税负。

  但大同社自己在村里就有夫子教导学生宣传卫生知识,上情下达通畅,他们可以组织起乡村的百姓。

  从这点而言,大族不但不是他们的盟友,反而是他们的敌人,没有大族的乡村,大同社威望是最高的,有大族,大同社的命令反而难以完全的施展,手脚不能完全施展的开。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刘永惊的一身冷汗,按这推论下去,大同社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家族就会逐渐消亡。

  刘永暗道:“一定要让父亲带刘家转型,把资源投入到作坊的建设当中。”

  因为他发现对大同社有好感的就是那些有产业的大族。

  像孙家王家的砖窑厂,他们家布料坊,常家的造纸厂印刷厂,这些作坊都因为得到了大同社天量的订单,两年内不断扩张发展。

  徐晨见众人若有所思,接着又加重语气说道:“而且,这三成税可不止针对今年,我们要往后追溯,从天启五年、四年,一直查到天启元年。要让这些大族把这五年所缺的税全部补齐。”

  “这……这不好吧!”刘永听闻,顿时冷汗直流,心中暗忖,先生这是要彻底刨了大族的根基啊。

  徐晨面色冷峻,毫无妥协之意:“没什么不好的。米脂的百姓承受着五成、六成的重税长达上百年,他们不也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吗?

  如今我们只收三成税,而且仅仅后查五年,这些大族就叫苦连天,那只能说明他们根本没有资格继续在这世上作威作福。”

  他目光坚定,扫视众人后继续说道:“当下正是我们大同社威望最强盛的时候,也是米脂大族最为惧怕我们的时候。此时不趁着这大好时机把规矩定好,征收足够的钱粮,日后我们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这便是所谓的‘狭威自用’。我留下 300名护卫队成员给你们,关键时刻要用他们来镇压大族可能的反抗。要是大族没有足够的粮食完税,可以让他们用土地来抵税,也可以先欠着,但土地必须先归我们使用。毕竟,我们正需要大量的田地来养兵,扩充实力。”

  连徐晨也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抗旱社下属的村子当中,最支持大同社的是当初均田的五个村子,在这个时代,府兵制是争霸天下最好的利器,田地是最能调动农户积极性的东西。

  虽然大明王朝内部非常腐朽,只要大同社没有正式起义,说不定他们还能蒙混过关。但徐晨却也不能心存侥幸。而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在战斗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武器装备和信仰来加成了。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九月十九日。

  在妥善安排好米脂县的诸多事务后,徐晨带领着 200名护卫队成员,快马加鞭地赶到了河鱼堡。

  一到河鱼堡,陈子昂便立刻迎上前去,引领着徐晨前往参观河鱼堡的钱库。当钱库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陈旧却又带着财富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徐晨踏入其中,眼前的景象让他着实吃了一惊。只见库内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种财物,那些铜钱、布料、银子以及金子,堆积如山。即便是米脂首富刘家的家产,与之相比也远远不及。

  陈子昂恭敬地向徐晨介绍道:“先生,经仔细估算,这个钱库里的铜钱、布料、银子和金子,总计价值 36万余两。此外,还有 32000石粮食。只是当地军户已经三年没有领到俸禄,生活艰难,几乎家家都面临断炊的困境。所以,昨日我自作主张,给每户军户发放了五石粮食,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说着,陈子昂将他们之前两次会议的纪要呈递给徐晨。

  徐晨接过纪要,认真地翻阅着,脸上渐渐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他伸手拍了拍陈子昂的肩膀,由衷地称赞道:“做得好啊!”徐晨并非封建君王那般狭隘,他不会觉得陈子昂的举动是在侵害自己的权力。相反,看到陈子昂他们如此积极主动且富有主见,他心里满是欣慰。在他心中,大同事业正需要这样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即便日后自己不幸在战斗中牺牲,他也坚信大同社最终能够取代那野猪皮,夺得天下。

  徐晨环顾着满屋子的金银珠宝,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嘲讽,感慨道:“河鱼堡的军户忍饥挨饿,但赵宝国却有几十万的家产,河鱼堡军户们最大的敌人,哪里是什么蒙古人?分明是这贪婪无度、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的赵家,是整个榆林卫那些贪婪、卑鄙、无耻又无情的将门啊!”

  陈子昂微微点头,接着问道:“先生,那依您看,我等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呢?”

  徐晨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河鱼堡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不仅是我们大同社稳固的后方,更是我们购买羊毛原材料的关键通道。虽说此次占领有些意外,但既然已经拿下,就绝不能轻易放弃。”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继续说道:“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河鱼堡的士兵发放他们应得的粮饷。还有这里的土地,按照 50亩一份,重新分配给所有士兵。士兵分到哪块土地,哪块土地产出的粮食就归他们所有。如此一来,连秋收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陈子昂听闻,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先生此谋甚妙!如此这般,河鱼堡士兵的心必然会全部归附我大同社。”

  徐晨微微颔首,神色庄重地说:“这便是所谓‘天授不予,反受其咎’。上天赐予我们这样的机会,若不牢牢把握,必将遭受其害。”

  没占领河鱼堡也就罢了,如今既然已经掌控此地,徐晨不仅不打算放弃,反而决心将这里打造成大同社最坚固的后方堡垒。对于十万大军,徐晨或许还会有所忌惮,但面对那些不过一万之数的封建家丁,他心中倒是没有太多担忧。

  想到此处,徐晨指着那一堆堆的黄金白银,果断地说道:“这些金银财宝,对于我们所追求的事业而言,并无实际用处。从今天起,立刻联络各方的商队,将这些金银全部换成我们大同社急需的东西,比如牛马、粮食、盔甲、火枪以及火药等等。”

  陈子昂连连点头,笑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们所经营的乃是成就帝王之业的宏图伟业,金银在我们眼中,确实如同废铁一般,既不能充饥,也无法在战斗中发挥作用。某这就去张贴告示,告知全军,明日便发放粮饷。”说罢,陈子昂带着坚定的神情,快步离去,准备去落实徐晨的各项指令。

  河鱼堡的告示栏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河鱼堡的士兵,张献忠也在人群之中。徐晨带着 200多人抵达河鱼堡的消息,早已在士兵们之间传开,大家都知道,大同社真正能主事的人来了,他们迫切地想获取第一手信息。

  张献忠挤到告示栏前,目光落在上面的几行大字上,随后缓缓念出声来:“天启六年九月二十日,全军校场集合,发积欠的粮饷。”这短短几个字从他口中念出,四周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张献忠。

首节 上一节 43/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