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31节

  如今中原旱灾不断,大同社也不过是在勉强维持,而中原只要天灾不断,就是一个王朝崩溃之时,大同社激进的屠杀中原士绅,用他们的土地和财富稳定中原,但现在中原已经没有地主士绅了,大同社失去财富的来源,当他们维持不住的时候,中原的局势可能再次发生翻转。”

  皇太极听着鲍承先的话,眼睛逐渐亮了起来。他原本一直纠结于眼前的困境,却没有想到可以利用朝鲜内部的力量来对抗大同军。

  利用朝鲜人来进攻大同军,确实是解决金国当前困境的一个好方法。而且,这样做对金国来说没有什么损失,不管试探的结果如何,死的都是两班大臣和朝鲜的百姓。

  “好!鲍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和宁卿等人一同商议具体的策略。一定要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至于中原局势是否会发生变化,皇太极并不认可鲍承先的话,大同军的确屠杀了中原的士绅,但他却不认为大同社扛不住中原的天子,今年中原旱灾连着蝗灾,瘟疫,但秋收之后,大同社召开公民议会,其存粮反而增加了一千五百万石,如此猛烈的天灾都不能阻止大同社的崛起,只怕天灾过后就是大同社攻略四方的时候,他可不敢保证老天爷每年都给中原来一场巨大的旱灾。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十月十三日。

  皇太极以张献忠囚禁朝鲜王,霍乱朝鲜的名义,以豫亲王多铎为主帅,逃到盛京的两班大臣为核心,组建了一支15000余人的朝鲜勤王军,同时号召整个朝鲜的百姓,共同反抗残暴不仁的大同军。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十月十五日。

  朝鲜咸镜道的孤山村迎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这是朝鲜一个极为普通的村落,上千亩的田地大部分都掌控在一家地主手中。平日里,村民们围绕着地主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他们会结伴去山林中打猎,用打来的猎物补贴家用。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农户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努力维持着生计,过着饿不死但也活不好的日子。

  大同军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他们审判了作恶多端的地主,将土地重新分配给了村民。

  村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朝廷的税赋也减下来了,还没有了没完没了的徭役,干活的劲头更足了,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打到的猎物、挖到的草药,都能换成钱或者物,不用再接受地主的压榨和盘剥,日子也变得更好过。

  这天村口格外热闹。村长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面大鼓,当看到一支队伍朝着村子走来时,村长大手一挥,锣鼓声瞬间响起。村民们听到锣鼓声,村民们站在村口热烈地欢迎着这支队伍。

  5天前村里就得到了消息,村里的一群青壮去汉城参加全军大比武,获得了射击比赛的团体第一名。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轰动了整个村子。孤山村自成立以来的几百年里,还从未获得过这样重大的荣誉。这些青壮一下子成为了全村乃至咸镜道的英雄。

  当这些青壮走近时,村民们都惊呆了。他们身上穿着崭新的大同服,衣服上的铜扣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显得格外精神。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一堆货物,一看就是高档的布料,手中还提着一大块腌得雪白的肉干。

  青壮们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家中,把这次比武获得的奖品一一炫耀出来。一时间,那些参加比武的青壮家中围满了看热闹的乡亲。

  崔勇家更是热闹非凡。崔勇得意地对父亲说:“父亲,这是天朝来的棉衣、棉服,穿到身上一点也不寒冷。俺还带来了一匹羊毛布,母亲您改一改,可以给全家人都弄一身冬衣。这是鲸鱼的肉干,这段时间俺家就吃这个,这又有肉又有盐,好吃。”

  母亲接过羊毛布,仔细地抚摸着,眼中满是惊喜:“这么好的布留着当聘礼,开春之后我就跟你说房媳妇。”

  听到母亲的话,崔勇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也红到了耳根。

  村民们看到只是参加了一次比武,就获得了这么丰富的奖励,纷纷感叹道:“张都督真大方啊!”

  村长在一旁笑着说:“你们算是飞黄腾达了,县里说了你们开春之后就去报道,以后你们就吃上皇粮了。”

  说起张献忠,村民们都心怀感激,自从都督到朝鲜,朝鲜的天终于晴了,大伙的日子也终于好过起来了。

  而这次朝鲜民兵大比武,是由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出来的。

  一方面张献忠一直没有忘掉要覆灭金国,但朝鲜的军事力量极其差,他只能用军事化训练提升朝鲜军的组织力。

  朝鲜半岛处于沿海,受小冰河旱灾的影响比较小,春耕秋收都比较稳定。

  于是张献忠在春耕之后组织朝鲜的农户进行军训,让大家在农忙之余学习军事技能。

  秋收之后,又要求朝鲜各道派遣训练最好的民兵在汉城进行大比武,目的就是要练出一支精锐的朝鲜军队。

  另一方面是因为朝鲜的税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超过了500万石粮食和60万两银子的税金。

  这些税金张献忠自然不可能留给朝鲜王,但他也不好独吞这笔钱粮。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分配方案,上报给元首府。

  其中200万石粮食和大部分税金被当做奖励,分给了朝鲜都护府下属的官吏。

  剩下的300万石粮食,一半作为常平仓的救济粮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一半粮食则被换成了各种农具、布匹,作为这次全军大比武的奖励,赏赐给那些训练优秀的民兵。

  徐晨看后认可了张献忠的方案,于是这次去汉城的朝鲜民兵,每个人都获得了数量不少的粮食,其中优秀者像崔勇这些人,鲸鱼肉,羊毛布,棉衣等物资也是纷纷成为了奖品发放到他们手中。

第349章 ,朝鲜悲歌,地主的报复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十月二十五日。

  朝鲜国富宁城的天空阴沉沉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残破的城墙和荒芜的街道,发出呜呜的声响。

  女真人经过几日精心准备,直接突破了朝鲜人修筑的长城和堡垒。在内应的带领下,女真人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富宁城。

  富宁城,城主府。

  正白旗的各级将领们围坐在摆满酒菜的桌旁,一个个满脸通红,眼神中透露出兴奋和得意。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城主府内。

  博洛将一碗酒水一饮而尽,酒水顺着他的嘴角流淌下来,打湿了胸前的衣襟。他咧开大嘴笑道:“没想到啊,一个小小的富宁城,居然藏着粮草十五万石!张献忠那家伙,做农夫倒是一把好手,把这朝鲜之地治理得如此富裕,倒让咱们捡了个大便宜。”

  其他女真将领听到这话,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对这次意外收获的惊喜。

  金国自建立之初算起,已经三次入侵朝鲜,但每次都收获寥寥。朝鲜这个国家,在女真人眼中,不过是比那乞丐一般的东江镇稍微富裕那么一点罢了。

  所以女真人向来更喜欢进攻明朝,尽管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稍微强一些,但每次进攻明朝都能有巨大的收获。进攻明军一次,就可以弄到几千具铁甲,或是收缴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石粮食,那才是真正的“肥羊”。

  但这次在富宁城的收获,的确让他们有些惊讶。原本他们以为,最多只能收缴几千上万石粮食,没想到数量竟然翻了10倍。

  图赖皱着眉头,放下手中的酒杯,认真地说道:“主子,咱们应当立即组织民夫把这些粮食运回国内,谨防夜长梦多。”

  多铎微微点头,他也明白这次打了张献忠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也清楚,这种机会稍纵即逝。他环顾四周,大声喊道:“宁完我!”

  坐在宴会最末尾的宁完我听到喊声,立刻站起身来,小步快走,来到多铎面前,恭敬地弯腰行礼道:“王爷,您叫奴才何事?”

  多铎满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说道:“你去吩咐那个李玉,让他组织民夫,把仓库当中的粮食全部运回金国。同时告诉他,他如果有办法弄到50万石粮食,富宁城就是他的了。”

  宁完我连忙点头应道:“喳!”而后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图赖看着多铎,又想了想,说道:“主子,想要给大同社带来重创,这些朝鲜的两班大臣可要利用好。他们在朝鲜经营多年,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如果能让他们为我们所用,说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铎却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平日里只知道争权夺利,欺压百姓,真到了关键时刻,能有什么用?只怕不仅给不了大同军多大的伤亡,还会给我们添乱。”

  其实,这次出战之前他一母同胞的哥哥多尔衮就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在朝鲜要小心谨慎,一切以粮草为主要目标,不要过于停留,也不要对朝鲜的两班大臣寄予厚望。多铎虽然觉得多尔衮小看了自己,但毕竟是兄长的建议,他还是听从了。

  多铎沉思片刻,然后看向博洛,说道:“博洛,你带两甲喇人马和五千朝鲜军进攻会宁。”

  而后又看向众人,大声说道:“我等继续南下咸兴城。”

  将领们齐声应道:“喳!”

  与此同时,整个富宁城却处于一片血雨腥风当中。两班大臣们统治朝鲜几百年,一直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就像那高高在上的天龙人。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从不关心百姓的死活。

  但两年前他们被视同蝼蚁的泥腿子赶出了国,狼狈地逃到金国。现在,他们跟着女真人打回来了,自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宁完我按照多铎的吩咐,找到李玉。他在李家原本的府邸。

  这座府邸曾经是李家的百年老宅,如今却充满了血腥和恐怖的气息。府邸的大门敞开着,门槛上流淌着暗红色的鲜血,仿佛一条蜿蜒的毒蛇。院子里,一大群穿着破败的朝鲜人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男女老幼都有。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痛苦和恐惧,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衣衫,也染红了整个院子的土地。

  宁完我小心翼翼地走进院子,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脚下传来的“咯吱”声,那是鲜血和泥土混合的声音。当他走到大厅时,终于看到了李玉。

  李玉此时就像经历了一场死战一般,整个人披头散发,浑身沾满了鲜血,手中矗立着一把宝剑。那把宝剑已经被砍得变形,剑身上还残留着敌人的血迹。李玉看到宁完我,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带血的牙齿,说道:“让公甫兄见笑了。”

  他这一笑,反而把宁完我吓了一跳,生怕李玉突然跳起来,拿起长剑把他也一剑刺死。

  李玉看着这充满鲜血的府邸,眼神中露出一丝怀念。他缓缓说道:“这是我李家的百年老宅,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大同社蛮横不讲理,张献忠那家伙把我赶了出来。但谁让他是天朝的将军,我也只能认了。

  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把我的宅院送给朝鲜的贱民。我可是太祖皇帝的十玄孙,这些贱民怎么敢住进这里!”

  宁完我强忍着心中的恐惧,说道:“豫亲王下令了,只要你能弄到50万石粮食,这座富宁城就归你了。”

  李玉听到这话,露出带血的笑容道:“这些贱民已经有两年没交税了50万石粮食不算多,他们拿得出来。我保证一个月内把50万石粮食交给豫亲王。”

  宁完我惶恐地离开了这里。但他刚走出院子,就发现这个院子突然着火了。熊熊的火焰迅速蔓延,吞噬着这座曾经辉煌的府邸。

  宁完我站在远处,看着那冲天的火光,不断摇头,心中暗自叹息道:“简直就是个疯子,这世道越来越不好混了,我的出路又在哪里?”

  在富宁城的其他角落,两班大臣的朝鲜伪军正在四处烧杀抢掠,他们急切的想要报仇,发泄这两年的仇。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味,哭声、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地狱。

  咸镜道,孤山村。

  村里原本的地主崔烈带着几十个朝鲜伪军包围了村子,然后把村里人全部赶到晾晒场。

  崔烈看到惶恐的村民笑道:“你们没想到吧,我崔烈又回来了,敢要我的地,老爷要你们好看。”

  “崔爷,俺知道这片地真正能做主的就是您,我们知道这些人都把粮食藏在哪。”当即就有些狗腿就出卖了这些村民。

  崔烈笑道:“好,去给老爷把那些粮食全部搬出来。”

  没多久,这些狗腿子把村民的粮食,布匹还有各种奖励的鱼肉,大同社发的铁质农具全部搬出来,他越看这些怒火越盛。

  没想到他离开村子之后,这些泥腿子反而翻身,日子越过越好了,不但有了这么多粮食,还有布匹,肉。这些原本就是他的财产。

  想到这里他越来越生气,“啪啪啪!”不断用鞭子鞭打着晾晒场的村民,村民的哀嚎声才能平复他的怒气,让他心情舒畅。

  “咻!”一支弩箭射中崔烈的咽喉,崔烈惊愕的看着抖动的箭羽,而后肥硕的身躯轰然倒地。

  “咻咻咻!”弩箭不断射过来,崔烈带来的伪军抵抗了一会儿,发现自己这边死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崩溃逃出了村子。

  这个时候救他们的人出现,原来就是在富宁参军的崔勇等人,这些人当即冲向了自己的亲人。

  崔勇道:“父亲,母亲,你们没事吧?”

  村长惶恐问道:“怎么回事,崔烈他们是从哪里跑过来的?”

  崔勇恶狠狠道:“他们投靠了女真人,成为了成为了女真人的奸细,就是他们打开了城门,让女真人杀进了富宁城,俺们拼死抵抗,还是被女真人杀散了。”

  “女真人又来了!”村民们一阵惶恐,这几十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女真人,他们几乎每隔几年就要入侵朝鲜一次,每一次都是杀的朝鲜血流成河。

  崔勇道:“乡亲们不用担心,我们有大同军保护,张都督一定会来歼灭这些贼寇。我们先南下,躲避女真人兵锋。”

  说完崔勇他们就指挥着村民,收拾逃难的家当,而后向着南方逃命。

  而这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原本和他们关系亲密的村落,烟尘直冲云霄,在几里之外也能看到火红的火光,整个村落被烧成了一片白地,逃难的百姓都露出仇恨的目光,他们没想到这些地主会这么狠,一条活路都不给他们留。

  这个场景在整个咸镜道到处都是,两班大臣迫不及待的想用杀戮,重新建立自己的威严,让当地的百姓不敢反抗他们。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十月二十七日。

  寒风凛冽,汉城的天空阴沉沉的,压抑的氛围笼罩着朝鲜王宫。

  张献忠身披沉重的铠甲,铠甲上的铁片在寒风中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全副武装,腰间的佩剑剑柄上雕刻着狰狞的兽头,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

  他带着十几个亲卫,步伐有力踏在石板路上,脚步声回荡在寂静的宫殿外。

  来到景福宫大门前,张献忠眉头紧皱,眼中满是愤怒,一脚狠狠踹开了那扇厚重的大门,“哐当”一声,大门重重地撞在墙上。

  宫殿内,朝鲜王李倧正坐在王座上,脸色苍白如纸。看到气势汹汹的张献忠,他吓得冷汗直流,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打湿了他的衣领。他连忙起身,双腿发软,差点跌坐在地上,勉强稳住身形后,战战兢兢地问道:“张将军找小王何事?”

  张献忠面色严肃,眼神犀利如刀,扫视着李倧道:“女真人进攻朝鲜,说是你这个朝鲜王被本将欺负了,要进京勤王。”

  李倧听到这话,额头上的汗更多了,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他赶紧上前几步,卑躬屈膝,讨好地说道:“张将军英明无比,应该可以看出这是女真人入侵我朝鲜的借口啊。我朝鲜好歹是文明之国,怎么会向这些未开化蛮子借兵。”

  张献忠冷哼一声,双手抱臂,质问道:“本将只看现实。你说你没请女真人,但你原本的臣子,却在助纣为虐,帮助女真人进攻朝鲜。他们在整个朝鲜宣扬,要打进汉城解救你这个朝鲜王,现在正在大肆招兵买马,这又作何解释?”

  李倧听了,脸上露出义正言辞的神情,他挺直了腰板道:“女真人是我朝鲜的死敌,这些大臣投靠女真人就是背叛我们朝鲜国。他们做出数典忘祖之事,就不是小王的臣子,更不是朝鲜人!小王对他们也是深恶痛绝!”

  张献忠点了点头,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倧,说道:“这些两班大臣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背叛了朝鲜,也背叛了你。应该判他们一个叛国罪。你马上写一封诏书,宣告整个朝鲜国,两班大臣背叛了朝鲜,任何朝鲜人都有责任诛杀这些叛徒。”

  李倧连忙点头哈腰,说道:“小王这就写诏书。”

  他匆匆走到书桌前,手忙脚乱地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水,手却不停地颤抖,半天都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字。好不容易稳住心神,才开始一笔一划地书写诏书。

  张献忠看着李倧写完诏书,满意地点了点头,警告道:“这就好,朝鲜王,我希望你识时务点,不要在这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我天朝能救你,也能灭你们。如果行差踏错,这朝鲜王也未必需要你才能当。”

  李倧吓得连忙拱手,声音颤抖地说:“小王知道,定不会行差踏错。”

  当张献忠离开之后李倧才松了口气,他内心期盼女真人能打到汉城,把自己救出来。

  出了朝鲜皇宫之后,张献忠就召集自己所有的部下。

  尚可喜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那片蜿蜒的山脉处道:“诸位,这片地区就是女真人入侵的咸镜道。咸镜道内多山脉,山脉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几乎将此地完全覆盖。”

首节 上一节 231/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