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朝廷还不做人,把山东行省的主力和火炮全部调到京城去了,偌大一个山东,只剩下3万老弱病残,还要他们在第一线抵挡大同军,这不是让他们去送死。
尤其是陈良谟和张可大看到大同社任命孔有德为第十三师师长,这不就和他们搭好了线。于是两人主动和耿仲明说明相同投靠大同军的想法,耿仲明当即和孔有德联系。于是东路大同军兵不血刃攻占定陶城。
大同军来到定陶城墙之下,耿仲明更是笑道:“有德,某这次给你带来大礼。”
说完几个士兵开出一个用绳索捆绑的人。
孔有德惊讶道:“这是孙巡抚?”
听到这话李信马上问道:“可是登州镇巡抚孙元化!”
耿仲明点头道:“此人不愿意投靠大同军,被某绑起来了。”
王二马上道:“快快松绑。”
耿仲明,陈良谟和张可大三人面面相窥,连孙元化都有点懵道:“今日败在你等贼寇手中,本官无话可说。”
而后他气愤道:“你等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
耿仲明满不在意道:“得了吧,还深受皇恩,朝廷这几十年来一直在歧视我东江镇,粮饷就没给齐过,毛总兵更是被朝廷的奸臣害死了,说起来是朝廷亏欠我等,现在还让我等带着一万老弱病残在第一线,这就是想让我们去送死,朝廷既然不重视我等,我等另行出路有什么错。”
孙元化怒道:“你这不忠不孝之徒。”
这下轮到王二尴尬了,他示意李信带走孙元化。
于是李信道:“孙师兄,我等去别处说话。”
而后王二解释道:“孙巡抚师从徐师,某也在徐师门下听过课。”
第293章 ,再战松山
孙元化被拉着一旁询问道:“阁下是何人?为何叫某师兄?”
“某叫李信,被徐师教导过两年。”
孙元化脸色复杂道:“徐师!”
徐光启去了大同社,大明的高层也是知道,但他们并没有声张,一来是徐光启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的位置,是大明的重臣,这样的人投靠敌,对大明朝来说脸面无光。
二就是徐光启在大同社并没有担任具体的职务,也没有加入大同社。严格来说并没有对不起朝廷。
所以大明对徐光启的事情,不声张,不主动,就当无事发生,反正他也告老还乡。
但孙元化却是知道徐光启在关中的,双方的书信往来并没有停止,徐光启也说了关中发生的事情,而且劝说他来关中,只有大同社才是天下的未来,来自关中才能发挥他的本领。
徐光启和孙元化算是大明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们意识到大明在数学,天文,历法上已经远远落后西方世界,所以徐光启会入天主教会学习西方的知识。孙元化也拜徐光启为师,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尤其是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想要通过这些先进的科技技术来维持大明的统治,大明其他的学派,口上虽然喊着经世致用,但却没有多少实际的行动。
孙元化就不同,他在徐启光的教导下,学会了制造红衣大炮不说,还训练出一批优秀的火炮手。当然他的成果最后直接便宜了女真人,这又是后话了。
现在听到徐光启的名字,他忽然感到有些羞愧,他这些年铸造大炮,想要富国强兵,结果他铸造出来的火炮便宜了大同社,他练出来的兵,一战未打就把他给出卖了,这让他有点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脸面无光。
李信看出孙元化的心思道:“孙师兄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不要说师兄失败,主要是大明朝廷无能,没有完全发挥师兄的能力。”
孙元化羞愧道:“终究是某无能,连下面的军官都管不住。”
李信道:“师兄的才能更加适合治理天下而不是领兵作战,我大同社有重修黄河大堤,在整个中原新修水利,抗击旱灾,缺的就是师兄这样的人才,等我去平定山东,我就带你去见都督,都督必定会欢迎师兄的到来。”
孙元化问道:“徐晨已经领兵北上了?”
李信点头道:“按大明现在的军心士气,最多一个月时间,都督就可以攻克京师。”
孙元化想了想大同军进攻的速度,再想到自己被手下的军官出卖,朝廷现在俨然是树倒猢狲散了,他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22日,辽东,大凌河城外。
皇太极经过了10日的准备,皇太极亲率八旗劲旅,蒙八旗,汉军旗共8万余人,直接向关内杀过去。
当然他对明朝并没有完全放心,更加不会把自己的后路交给明朝这个敌人,他要求明朝把山海关和关外大明所有城池土地,作为金国的酬劳交给他们,双方围绕山海关这点争论了很久。
最终还是因为大同军继续向北开进,大明一方妥协,于是皇太极带领大军一路接管了锦州,大凌河城。
皇太极越过大凌河城,继续南下,经过松山之时,回忆起去年和秀子营的大战,那一战是女真人打的最惨烈的一战,秀子营也是女真人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
而这次他要遇到比秀子营更加强大的大同军,他内心还是有不安全感的。
“轰轰轰!”忽然前方传来一阵火炮声音,把皇太极吓了一跳。
没多久一个传令兵奔驰过来道:“大汗,我军先锋遭到了明军火炮的埋伏。”
“怎么回事?”皇太极感到心有余悸,按照他得到的情报,大明的军队不断的往关内调动,这个时候关外怎么可能还会有明军?
“咚咚咚!”激昂的战鼓声音在松山四周响起。
“全军变阵,防备敌人!”皇太极当即命令。
“呜呜呜!”悠长的牛角号声音也响彻四野,女真人的军队快速的由行军的纵队变成进攻的横队。
没多久皇太极就看到了秀子营的旗帜,他怒哼道:“贺涵你敢暗算朕。”
一旁的范文程脸色大变道:“陛下,大事不妙,明朝内部又起党争,贺函不想让陛下入关,和秀子营大战之后,不管胜败,我军都无力在入主关内。”
皇太极脸色难看道:“朕知道!”
他的怒火和杀意已经压抑不住,之前入关胜败未知,但现在他已经彻底失去入关的机会了。他入主中原的梦想也被打碎了,他对贺涵的杀意前所未有的重。
范文程想了想道:“如今之计,陛下先击败秀子营,抢占山海关,然后再坐观大同军和明朝大战,这是我军唯一的主动之机。”
皇太极点头,认可范文程的战略,现在这情况下他的大军是不敢贸然入关的,要不然再出现像贺涵这样的人,他将死无葬身之地。
“轰轰轰!”在秀子营火炮的不断轰炸下,女真人的先锋在损失惨重,逐步撤退。
贺函带领三万大军逐步靠近女真人,他看着皇太极的大旗冷哼道:“我大明的天下岂是你们这些异族可以染指的。”
贺函新军三万大军,组成三个大方阵,按照前一后二,以品字形排开。
贺涵坐镇在后方,留着1000骑兵作为全军的预备役。
不过他看向女真人方向脸色难看,去年女真人只有少量火枪,但今年他们大部分都是火枪兵,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女真人没有火炮,他还能占据远程火力的优势。
而皇太极看着秀子营前方几十门火炮头痛不已,火枪他们还能打造,但火炮他真的是打造不起来,尤其是徐晨还截胡了孔有德火炮手,远程的火力成了女真人现在最大的缺陷。
“命令阿济格,让他带点镶蓝旗摧毁敌人的火炮!”
而贺函为了发挥自己火炮的优势,派遣两营士兵在火炮营四周护卫。
阿济格得到皇太极的命令之后,看着对面的秀子营眉头紧皱,这几年秀子营算是打出威风,他现在把贺函当成是对等的敌人。
阿巴泰道:“敌人的火炮能打到三里之外,我军还没靠近敌人就会被敌人大量杀伤,只有靠骑兵快速杀入敌军当中,如此才能以最小的伤亡战胜敌人。”
谭泰摇头道:“如果是普通的明军,这套战术还有效果,但对面的是秀子营,我军骑兵靠近他们之后,他们的火枪不但杀伤力极强,而且阵型也极其严整,骑兵根本破不了阵,即便是勉强战胜了敌人,我镶蓝旗也要伤亡惨重。”
去年的伤亡让所有的女真将领心有余悸,所有将领都不想再打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谭泰想了想道:“主子,还是请大汗调拨汉军旗给我军,用他们来消耗敌人的火枪,火炮。”
阿济格想了想,认可了谭泰的建议,于是他派遣传令兵诉说了自己的意见。
皇太极虽然不满阿济格的迟疑,但还是派遣了一万汉军旗给阿济格。
去年的惨烈伤亡对皇太极来说也不是完全毫无收获,因为八旗大部分都是骑兵,火枪战术和骑兵战术不兼容,所以女真人学会火枪战术,实力的提升并不显著。
但去年女真人伤亡惨重,连蒙古人都被吓到了,大量的逃亡投靠大同社,以至于他不得不重用汉军旗,汉军旗的总人数突破了3万,已经超过了蒙八旗的数字了。
而且他训练这些汉军旗之后,发现这些士兵只要训练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就能形成不差的战斗力,也就是靠着这些汉军区增加的数量,金国还能维持10万以上的大军。
这让皇太极既惊喜又担忧,火器部队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形成战斗力,这反而削弱了八旗的战斗力。
因为整个金国的人口也就百万,他再怎么增加八旗数量,金国的兵力只有10万上下,但大明有万万的人口,加上这套简易快速的练兵方法,他担心未来金国会被汉人百万的火枪兵给淹没。
如果朕获取天下定要禁止汉人制造火器。
上万汉军旗来到阿济格麾下,他当即令五千汉军旗士兵为先锋,阿巴代领着一甲喇的骑兵在后方压阵,寻找机会摧毁敌人的火炮阵地。
汉军旗佐将马国栋大吼一声道:“全军前进。”
汉军旗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听到命令之后,第一列,他们整齐的步伐往前进,当他们走到5~6步远之后,第二列继续前进,而后是第三列第四列。
最后5000人的大军,形成长上百步,厚几十步的波浪阵型,这显然是学习去年秀子营的战术,这种阵型能最大程度减少火炮的杀伤范围。
“轰轰轰!”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秀子营的火炮虽然不断的开火,但每一轮开火能造成的杀伤极其有限,有的火炮甚至杀伤不到敌人,他连射五轮火炮,但对对面敌人的杀伤却不到三百人,
而经过了这五轮火炮的射击,双方已经走到了100步的射程范围。
马国栋当即命令道:“飞雷炮准备。”
汉军旗士兵当即架起五十门飞雷炮,女真人很难打造出红衣大炮,但打造飞雷炮却没有什么难度,铁桶加铁丝缠绕, 10斤重的炸药包发射出去,100步内的杀伤力比火炮都要凶猛。
伍靖站在秀子营的阵前,双眼紧紧盯着汉军旗的飞雷炮冷汗直流道:“飞雷炮发射!”
“噗噗噗!”三十个十斤重的炸药包,带着呼啸的风声,划过一道显得有点混乱的弧线,砸进了女真人的军阵当中。
与此同时,女真人五十个炸药包也划过了一个优美的弧线,扎进了秀子营的军阵当中。
“轰轰轰!”比刚刚炮弹射击都要响好几倍的声音响起,巨大的气浪和冲击波瞬间席卷了周围的一切。双方的士兵不断的被炸飞,哪怕被冲击波波及到的士兵,也是倒地不断的哀嚎。
这一轮炮击双方各自伤亡了几百人,可谓是伤亡惨重。
当彼此的距离缩短至五十步时,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两边的士兵几乎同时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火枪。
那冰冷的枪身,此刻却似有了生命,成为了他们在这残酷战场上身家性命的唯一依仗。
汉军旗的士兵们,大多是初上战场,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冷汗湿透了他们的后背。他们的目光惊恐地锁定在对面黑洞洞的火枪口上,双腿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而对面的秀子营士兵,却一个个神情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决绝。
“开火!”一声暴喝,不知是哪方阵营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刹那间,双方在三十步的距离上展开了激烈的对射。子弹如雨点般在空气中呼啸穿梭,带着死亡的气息,无情地穿透人体。
秀子营和汉军旗的士兵们纷纷倒下,鲜血汩汩地涌出,迅速染红了脚下那片干涸的土地,将其变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深红。
硝烟弥漫中,双方士兵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装填弹药过程。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生死的较量。
汉军旗的士兵们在慌乱中清理着火药渣,双手颤抖着咬破准备好的定量火药包,将火药倒入枪管,再匆忙填入弹丸,然后用通条用力压实。他们的动作显得笨拙而慌乱,每一个步骤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而秀子营的士兵们则显得老辣得多,他们有条不紊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眼神始终坚定地锁定着对面的敌人。他们根本不在意身边战友被击毙后倒下的身影,仿佛那只是战场上再寻常不过的景象。
在他们心中,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多打一轮,就有可能让对面的汉军旗崩溃,这样他们才能在这血雨腥风中最大限度地活下来。
“砰砰砰!”双方的枪声断断续续地响起,如同死神的催命符。一个又一个士兵在排队般地倒在对面的火枪之下,生命在这冰冷的枪声中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汉军旗的士兵们在军官的呵斥声中,凭借着肌肉记忆机械地行动着。尽管内心充满了惊恐,但他们还是麻木地填补着战死士兵的空缺,继续重复着装填弹药、开火的步骤,等待着命运的裁决,要么打死敌人,要么被敌人打死。
两轮激烈的对射过后,汉军旗的伤亡超过了上千人,士气如决堤的洪水般彻底崩溃。恐惧如同瘟疫一般在他们中间迅速蔓延,他们再也顾不上后方督战的女真骑兵,为了活命,不顾一切地向后方奔逃。混乱中,甚至有士兵红了眼,竟直接拿起刺刀刺向阻拦他们的女真骑兵。
这一幕,彻底激怒了阿巴代。在他眼中,汉军旗这些奴才竟敢对主子动刀,简直是大逆不道。他的双眼瞬间瞪得通红,怒喝一声:“反了你们!”当即命令女真骑兵抽出马刀,毫不留情地砍向那些逃兵。一时间,汉军旗的队伍中惨叫连连,鲜血飞溅。
“不许逃,往前杀!”阿巴代声嘶力竭地驱赶着汉军旗的士兵继续向前。
而在后方观战的阿济格,此时心中却泛起了一丝欣喜。尽管汉军旗已经崩溃,但他们毕竟给秀子营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他的心中,只要能拼光对面的秀子营,哪怕金国死光最后一个汉人,对他们来说也非常划算。
但他也清楚,此刻汉军旗已然失去了战斗力,再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人鸣金收兵。
“当当当!”清脆而急促的锣鼓声在战场上回荡。汉军旗的士兵们如释重负,仿佛听到了来自天堂的福音。他们纷纷停止奔逃,向后方集合。
伍靖站在秀子营的阵前,警惕地注视着女真骑兵的动向,并未贸然追击。就这样,双方结束了第一日的大战。
夕阳的余晖洒在战场上,将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映照得更加触目惊心。
第294章 ,崇祯的安排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24日。
紫禁城坤宁宫内,气氛压抑得如同即将崩塌的山峦,所有的宫女和太监神情都是慌慌张张的,叛军距离京城已经越来越近了,即便是他们这种宫中的底层人也感到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