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点点头说:“也就是说差不多 150万斤,这个数量倒也不少。”
赵云飞接着说:“这样的作坊有 5家,扬州不缺盐,有多少鱼都可以腌制。关键是船只太少了,渔民他们的船也太小了,一次捕不了多少鱼。”
刘亚雄笑着说:“现在粮食总是不够吃,地里也不可能突然就多出那么多产出,若是能从海里多捞点吃的,那自然能补上不少。关键是想要多捕鱼少不了船,越大的船捕鱼的收获越大。”
孙磊问道:“现在有多少人在为捕鱼产业服务?”
赵云飞说:“渔民虽然有上万人,但他们不可能每天捕鱼,他们的渔船太小了,海上风浪太大,按照他们的说法,一年当中只有一半时间能捕鱼,还有一些人不想捕鱼,只想种地,整个扬州,淮安一线大概有5000余人,围绕着捕鱼业当差。”
孙磊说:“五千人还是太少了,至少要有五万、十万人,这才能满足都督说的让海洋成为我大同军的粮仓。”
赵云飞无奈地说:“渔民不成问题,关键是没有那么多的船。”
孙磊笑道:“都督让我来这里,就是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我们钱庄出钱给你们购买新的海船,建设造船厂,建造大型的捕鱼船。总之,围绕捕鱼造船这一系列产业链,你们只要建设作坊,我们钱庄就会放贷款。都督对你们这里寄予厚望,想要在扬州这里打造一个海上粮食基地。”
赵云飞听了笑道:“如此就多谢孙磊兄弟了。”
回到县衙后,赵云飞早已精心布置了一桌海鲜宴,桌上有鲜香的海带汤、肉质鲜嫩的清蒸大黄鱼,还有咸香可口的咸鱼干。几人都是老相识,也不客套,端起饭碗就大快朵颐起来。
“这咸鱼还真配饭,一块能顶一碗饭。”孙磊一边吃着咸鱼,一边笑着说道。众人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美食,酒足饭饱之后,孙磊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你们除了捕鱼之外,都督还有两个任务要交给你们。”
赵云飞、刘亚雄、陈诚三人听到这话,立刻坐直了身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齐声说道:“请说。”
孙磊说道:“第一,你们要在扬州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我军下一步进攻江南打好基础。”
赵云飞一脸愕然,问道:“海军不是水师吗?”
孙磊解释道:“是纵横在大海当中的海军,不是在江河湖泊里的水师。”
刘亚雄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我等都是陆将,水战都没打过,现在更不要说操纵海船了。”
孙磊胸有成竹地说:“都督已经考虑到了这点,都督请约翰神父去澳门聘请一些红毛夷人作为教官,准备培训我军第一批海军军官。你们要做好准备,筛选出一批能适应海上生活的军官,士兵,作为我军的海军军官种子,同时在淮安建立海军学院。”
“遵命!”赵云飞三人齐声回答,声音坚定有力。
孙磊接着说:“都督还嘱咐过我,可以想办法联络在福州的郑芝龙,看看他有没有意愿投靠我大同军,如果他愿意投靠,我大同军愿意给他一个将军之位。”
赵云飞惊讶地说:“都督这么看得起这个叫郑芝龙的人。”
刘亚雄和陈诚的内心不禁涌起一丝不满。他们历经无数次战斗,才当上了师长,获得了少将的军衔。而这个叫郑芝龙的海盗,还没立下任何功劳,只要归降就能和他们平起平坐,这让他们怎么能服气?
孙磊看出了二人的表情,笑着解释道:“你们还不要看不起这个叫郑芝龙的人。在天启七年六月,明将俞咨皋带领舟师讨伐芝龙,结果大败而回。芝龙还放还了捕获的兵将。那时芝龙势力强大,海上活动的兵船已上千只。
明崇祯元年六月,兵部招抚芝龙,九月,他归降巡抚熊文灿,被授予游击将军。当时福建大旱,郑芝龙建议移民台湾,于是招集几万饥民,每人给银3两,3人给牛1头,用海船运送到台湾,让他们开垦田地。因为台湾土地肥沃,秋天收成比大陆多上一倍,人们都能足衣足食,还向郑芝龙纳租。
崇祯三年至四年,郑芝龙奉熊文灿之命,削平海陆上的反叛势力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及钟凌秀等,因此被提升为参将。
人家也是靠自己的本事打下了不少地盘,现在发的船旗,按照船只的大小,一面旗子的价格从几百两到几千两不等,光这一年的收入就是几百万,说他是一方诸侯也不为过。在海上这一块我们还要依仗他,自然要给他好一点的待遇。
当然,除了郑芝龙之外,还有其他的海商,只要他们愿意归降我大同军,以前做的事情既往不咎。”
赵云飞点了点头,说:“某知道了。”
孙磊又说道:“第二,派海船到海外的荒岛挖一种叫鸟粪石的肥料,都督说这种肥料是鸟的粪便硬化成石头一样,可以用来增加土地的肥力。你们现在就可以派人去挖掘,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遵命!”赵云飞三人再次齐声回答。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13日。
大同军在清洗完洛阳的勋贵大族之后,大军停留了半个月,随后主力移师开封。
大明的王爷们大多居住在那些富裕的大城市里,开封府就有周王。这一代周王名叫朱恭枵,是崇祯的皇叔。他在大明的王爷当中算是少数有正常思维的人。当大同军杀入中原,攻占洛阳,清洗整个洛阳城的贵族大族时,中原为之震动,周王朱恭枵更是被吓得半死。他亲自拿出库金五十万,用来犒赏守城的军士,还悬下赏格,杀一个贼就给五十金。他甚至自己出资加筑开封城,试图以此来防御起义军。
然而,中原大军的军心士气早已丧失殆尽。王二的第一师,汇合了李信、孔有德的上万大军,共计 3万大军将开封府团团包围。尤其是孔有德手中的上百门红衣大炮,成为了攻城最重要的利器。王二将自己的火炮团和孔有德的上百门火炮集中起来,攻击开封府南门。一连轰炸了三日,开封府守军的士气彻底崩溃。大同军一次攻防便攻下了开封府。至此,整个河南行省除了彰德府之外,全部被大同军攻克。
当徐晨带领大军主力浩浩荡荡地来到开封府之下时,王二、朱治、李信、孔有德、李九成几人早早来到城门口迎接。
李九成心情忐忑地问道:“大哥,都督不会看不起我等吧?”
孔有德嘴上说着:“都督乃是一等一的豪杰,怎么会看不起我等。”其实他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在明朝,文官一向看不起他们这些武夫。哪怕他们做到了一品的总兵,也会被一个五品知府训斥。像他们东江镇更是饱受歧视欺凌,最后连总兵都被袁崇焕杀了。他们客居山东镇的这几年,当地的官员也看不起他们,把他们看成是麻烦和累赘,这也是他最终选择造反的原因,多年来积累的怨气实在是太多了。
徐晨来到他们身边,下马后拍了拍王二的肩膀,笑道:“做的好。”
王二听到这话,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而后,徐晨来到李信身边,给了他一个拥抱,说道:“这几年辛苦了。”
李信激动得双目通红,说道:“都督终于出兵了,我中原的百姓有救了。”
而后他指着孔有德他们,介绍道:“这两人是东江镇的英雄豪杰,这位是孔有德,后面那位兄弟是李九成。他们在努尔哈赤屠杀辽东百姓的时候,在总兵毛文龙的带领下,建立了东江镇,搅得女真人后方天翻地覆,努尔哈赤都奈何不了他们。要不是名将袁崇焕杀了他们总兵毛文龙,皇太极也不可能在前年那么轻松入关。”
孔有德、李九成二人马上行礼,说道:“末将见过都督。”
看着孔有德,徐晨内心十分复杂。从他查到的有关孔有德的信息,知道他在历史上是女真人的铁杆。
但了解了他的遭遇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大明朝真是太不当人了,把好好的英雄好汉硬生生地逼成了为女真人卖命。
徐晨想到自己看到的有关李自成的事迹,再看看现在孔有德的遭遇,觉得大明朝就是专门把老实人逼得活不下去,这就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世道。
他走上前去,握住孔有德的手,说道:“东江镇上下都是我汉人的英雄好汉,毛文龙总兵更是力挽狂澜的英雄,是大明对不起你们,不是你们对不起大明。”
孔有德听到这话感动的双目通红,他一直很尊重东江总兵毛文龙,徐晨夸赞毛文龙的话比夸赞自己都让他感动。
他心中的忐忑稍稍减轻了一些,他坚定地回答道:“末将愿为都督效犬马之劳。”
翌日,天色微亮,徐晨便带着一队人马匆匆来到开封府外的黄河大堤上。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空旷的大堤,发出尖锐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黄河千年的沧桑。
此时的黄河大堤,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上,而黄河已然形成了地上悬河的态势。
宋朝时西夏人割据河套地区,宋与西夏几十万大军在边塞陈兵对峙,你来我往,为了战事砍伐了大量的树木。那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在战火的肆虐下,变得满目疮痍。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黄河中上游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加剧,黄河里的泥沙大量增加。
同时,宋朝又担心契丹人的铁骑南下,便妄图用黄河作为防线,大规模地修筑堤坝,限制黄河向地势更低的北方流淌。这一系列的举措,就像一把枷锁,束缚了黄河的自然流向,导致在北宋时期黄河三次决口,三次改道。
到了北宋末年,宋将杜充的一次决堤,更是让黄河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黄河改道由东南流向淮河,黄河夺淮之后,大量的泥沙如汹涌的潮水般填充着淮河。
曾经在宋朝还是鱼米之乡的江淮地区,从此开始频繁地爆发各种洪灾。元、明两朝都极其依赖大运河运输粮食补给北方,为了保证运河的安全,更是经常决堤护运河,这可苦了江淮地区的百姓,他们的家园一次次被洪水淹没,生活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徐晨踏上黄河的堤坝,脚下的土地坚实而厚重。因为此时是冬天,黄河以南全部冰封,成为了一条晶莹剔透的冰河。阳光洒在河道上,不断地反射着各种光芒,仿佛是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闪烁。
他沿着河道一路前行,目光随着黄河向东南方向延伸。看着这壮丽而又无奈的景象,他喃喃自语道:“北方缺水,黄河还要往南流,最后北方没水,淮河还被堵塞了,真是天灾人祸,一起害人。”
说句实在话,徐晨看着现在地图上的黄河河岸,心中满是不适应。在他的记忆当中,黄河应该往北流,从山东渤海湾处入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路斜斜地往南方流过去。尤其是在这样的小冰河时期,北方干旱少雨,黄河每年几百亿立方米的水源补充,对北方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水源。可如今,这些宝贵的水源却白白地浪费到江淮河道去了。
“黄河是什么时候改道向北的?”他一边对照着地图,一边思索着。后世的黄河是从考城改道向北的,可他却不知道黄河究竟什么时候会再次改道。
“是花园口大决堤还是什么时候?”徐晨的脑海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不过,他已经在心中做出了决定。等这场大战结束之后,他一定要去巡查一下考城附近的河道,看看能不能提前把黄河改道到北方来,把几百亿立方米的黄河水提前输送到北方,让干涸的北方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让饱受干旱之苦的百姓能够迎来甘霖。
第291章 ,孔家问题与招降卢象升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16日。
大同军的主力在开封城下休整3日之后,继续向北出发,打算直捣黄龙,彻底占据大明的京师。
此次进攻大同军依旧是兵分三路,第二师,第四师,第六师汇合,与新编十一师,十二师,从太原方向进攻宣大镇,清理大明北方的边镇,代替他们守住关内,防止女真人入关。
第一师与新编第十三师向山东行省进攻,斩断明军最后在北方的支援力量,徐晨则带领大同军主力,北上进攻京城。
进攻的任务分配好之后,新任的第13师师长孔有德欲言又止。
徐晨鼓励笑道:“这是军事会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你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说。”
孔有德道:“都督,俺在东江镇还有旧部,大军攻占山东之后,我想请都督派人去招降东江镇,俺可以保证他们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将来都督继续进攻女真鞑子的时候,可以用得上他们。”
孔有德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因为现在东江镇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从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开始,整个东江镇就处于内乱当中,大明虽然派了黄龙继续担任东江镇总兵,但他没有威望指挥不动东江镇的各路将领,也是因为东江正处于内乱当中,皇太极才可以肆无忌惮的派遣女真人主力入侵关内。
历史上的明朝就没有一个官员重视过他们,他们处于辽东腹地,唯一能得到的补给的地方就是山东登州镇。
但此时大明内忧外患,哪有人还管得了他们,他们居然被女真人和明军共同封锁,已经处于粮草断绝的窘境,大量的士兵和逃过来的灾民被饿死,他的那批亲朋好友和袍泽再不得到救济只怕要饿死了。
徐晨却有点惊讶道:“东江镇还没沦陷吗?”
徐晨还以为从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东江镇就被女真人攻破了,要不然孔有德这些东江镇的将领怎么会来到山东?
孔有德激动道:“没有,都督,俺们东江镇十几年来一直在对抗女真人。”
徐晨喜对王二道:“好,你们东路军攻占山东之后,立马派遣船只运输武器,粮食,布匹支援东江镇,务必不让那些在前线抵抗女真人的英雄好汉再挨冻受饿。”
这对他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了,如果东江镇还存在,那他进攻辽东困难程度降低了10倍都不止。
王二道:“遵命!”
孔有德激动道:“俺保证俺的那些兄弟投靠都督之后不会有二心,他们如果敢有这样的想法,俺亲手了结他们。”
只是孔有德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十几年时间,终于有人重视和尊重他们东江镇了,这次算是投对了人呐。
说完东江镇的事情,李信却欲言又止。
徐晨好笑道:“有问题就提出来,开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李信道:“都督山东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孔家,按照我大同社的政策,孔家也要被抄家,但孔家是圣人家族,天下文脉汇聚之地,如果抄了孔家,不但天下的读书人都会非议我大同社,只怕其他社员也会反对。但如果不抄孔家,我大同社均田的政策就实行不下去了。”
张献忠不以为然道:“我等连大明的王爷都抄家,大明的天子都要被我等赶下龙椅,区区一个孔家算什么。”
朱治冷哼道:“闭嘴,不懂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处理孔家不能莽撞。”
徐晨看着下面的将领,像张献忠,王二,张存孟这样的底层出身的将领对孔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朱家的龙子,龙孙都被自己杀了一大片,扫大街,挑大粪的王爷他们又不是没见过,孔家又能算得了什么。
但朱治,李富,刘文雄,陈安轩,云廷他们却眉头紧锁,显然他们也没有太好应对孔家的方法。
徐晨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有点低估孔夫子的影响力。也是,这个时代天朝还没有遭受后世的屈辱,当时的英雄豪杰,寻找各种办法救活,儒家学说不能救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丢弃,在内外合力共同打击下,那100多年的时间当中,儒下学说已经被批凑成为腐朽的代名词。
徐晨生活的那个时代国力提升,大家逐渐正确看待儒家学说,在封建时代还是有其先进性的,能维持天朝2000多年的大统一,但明显不适应工业时代,儒家学说最终成为了天朝文明的一部分。
但在这个时代,大明大部分读书人可以说都是圣人门徒,虽然明末时期也有很多思想流派,但主要还是儒家学说的各种分支,哪怕是大同社的读书人也不会觉得儒学没有用处,他们只是认为儒学应该改进适应这个时代。
徐晨看到他们的表情淡然道:“孔夫子是圣人,这一点我也承认,他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经过2000多年皇权的扭曲,儒家思想已经僵化的只能为皇权服务,所以对待孔家,我等也不必高看他们,要一分为二的看他们,孔夫子是孔夫子,孔家是孔家,圣人子弟没有恶迹我等也不需要为难他们,但有违法乱纪之事,毫不留情镇压,想来孔夫子也是非常欣慰,我等为孔家处理了这些败类。”
朱治担忧道:“话虽然这么说,但孔家毕竟是天下文脉之基,贸然对孔家动手,只怕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非议,甚至影响我大同社占据天下。”
徐晨淡然道:“儒家学说这2000年都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了,孔夫子看到现在的儒家经典只怕也会被气死,而且我等反对的不是孔夫子,不是儒家学问,而是那些权贵,那些压迫人的制度。”
徐晨内心暗骂道:要不是现在没有DNA检测技术,我直接把这些姓孔的全抓去验DNA,让天下人知道,孔家有三个祖宗,但就是没有夫子的血脉。一群借尸还魂的小鬼而已,吃了天下几百年的香火,还真当自己是神佛了,孔家人又怎么样,一样进行劳动改造。
刘文雄担忧道:“天下的地主士绅本就在污蔑我大同社,我等再对孔家动手,这更加给这些地主士绅口舌,这些外在的敌人某道不怕,大家靠枪炮说话。
某是担心会影响到大同社内部,进而影响到都督府攻占天下的进程,那就不妙了。都督,某以为对孔家暂时还是以安抚为主,等我大同社攻占天下之后,再对孔家和圣人的学问进行改造。”
现场的大同社员哪怕是读书人倒也没太尊重这些圣人的后裔,毕竟战场是最务实的地方,打得赢就生,打不赢就死,那些不务实的人早就死在战场上了,他们只是担心清算孔家的影响力会影响到大同社平定天下的进程。
李富不满道:“什么叫改造,是正本清源,我大同社推崇的公天下,一直都是孔夫子赞同的三代之政,真要算起来我大同社才是真正的儒家嫡系,其他儒家学派这几千年来不过是为帝王服务的仆人而已,他们连孔夫子最核心的仁政都做不到,算什么儒家门人。”
陈安轩,云廷也说道:“都督,我以为现在攻占京城才是我军首要之务,清洗孔家可以稍后再进行。”
徐晨淡然道:“我大同社宗旨之一就是平等的看待天下的,朱家我们不会优待,孔家也一样不会优待,以后这片土地上不会出现贵族,不会出现老爷,不允许任何人欺压在百姓头上,这是我大同市最根本的原则,不管是朱氏还是孔家,都不能挑战这个原则。”
而后他看向李信道:“攻占济南之后就由你来审判孔家,不需要歧视,不需要优待,只需要按照我大同社的法令来审判他们即可。如果你做不到,我也不强人所难,会另外安排人去做。”
张献忠兴奋道:“都督,俺去山东,俺打小就笨,夫子都说俺没有一点文气,是一个不开窍的榆木脑袋,这次去孔家,俺也去沾沾圣人的文气。”
李信着急道:“都督,这个任务我接下了。”
这要是张献忠这种莽夫去了孔家那还了得,以他的秉性放把火,把孔家烧光都有可能做的出来。
徐晨道:“好,清洗孔家就由你去完成。”
朱治等人松口气,他们也害怕张献忠去孔家,李信好歹是读书人,不会乱来,但张献忠这个莽夫去了孔家就不一定了。
徐晨却下定决心,攻占北方之后,要开始对儒家进行改造,现在天朝没有到生死危亡的时刻,很多激进的手段不能用,也用不上,但把儒家那些封建等级制度,维护王权的典籍要清洗的干干净净,要把儒家学问改造的适合工业化发展。
反正圣人的学问董仲舒改过,朱熹改过,他徐晨再改一改,想来夫子是不会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