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只能靠杂草树皮树叶,想办法熬过去,但老天爷不让人活命啊,又爆发蝗灾,连树叶,树皮,杂草都不让俺们吃,这是要活活逼死俺们。”
徐晨道:“最后你们怎么活下来的?”
流民露出一个难看的笑脸:“后来俺们村里来了赵良先生,他在俺们村组建了抗旱会,给俺们弄了三锅粥,让俺们吃了一个饱饭,当晚带着俺们攻破了赵家的围子,赵家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全被俺们砍死了。”
“赵先生又带着俺们吃了几顿饱饭,只可惜后面官兵来了,俺们根本打不过,死了一大半的人,只能逃到山上去,靠着山上的野菜,树根,树皮,还有时不时在赵先生的带领下下山抢夺一番,勉强活了下来。没有赵良先生,俺们连树根树皮都没得吃。”
徐晨倒是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在大明,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无主土地,野菜,草根,树皮都是有主人的,甚至连河都没有无主的河道。
那些穿越者想出来的发财门路一条都走不通,你敢下河钓鱼,马上就会有地主的狗腿子把你打死,敢上山砍柴打猎,地主的狗腿子照样会打死你。
在这片土地上山山水水都是有主人的,这些地主会全方面堵死你任何一条赚钱的门路,只留下一条允许你们出卖劳动力的道路。
这个故事有说是真的,也有说是满清编的,本人也很难分辨真假,但就我现在了解大明的历史,他们真有这么缺德。
第274章 ,不抵抗与抄家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5日。
十月陕州城的夜晚来得格外早。太阳刚刚落山,气温便骤然下降,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速冻按钮。明军营房里,火把熊熊燃烧,火焰在寒风中摇曳不定,升起一道薄薄的烟柱,在夜空中缓缓消散。星空格外明亮,点点繁星如同镶嵌在黑色幕布上的宝石,洒下清冷的光辉,给整个营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外衣。
营地当中的明军士兵和军官们脸色都十分难看,整个营地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愤怒和哀怨。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不满。军官们看着这些不满的士兵则紧锁眉头,显得忧心忡忡。
贺人龙身着一袭黑色的披风,在营地里巡查着。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哀怨和愤怒的情绪,心中不禁一阵叹息,却不知道该怎么驱散士兵心中的不满情绪。
后世有一句至理名言: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此时的他很有体会。宋建华讲述的那个故事,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士兵们的心中炸开了花。
那是一个关于万历帝为了赖掉上百万赏银而屠杀自家军队的故事。贺人龙自己听了,也觉得大概率是真的。
万历帝,这位大明天子道德感之低,在大明历代帝王当中也算是倒数的存在。他的老师张居正为他打下了一个盛世的江山,可他反手就逼死了老师的几个儿子,差点把老师全家杀光。
身为帝王,他公然贪污国库当中的钱财,把太仓当中的银子使劲扒拉到自己的小金库当中,没钱了就放太监出来搜刮民脂民膏。就这位天子的品行,为了那点银子,真有可能干得出屠杀自家军队的事情。
贺人龙沉思片刻,对自己的副将李卑说道:“明天开始全勤加餐,每日有一顿肉食。”
李卑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将军认为有用吗?人家大同社拿出来的是土地,他们只要攻占陕州,就会马上分大族的土地,就会赈济他们家乡的父老。现在士兵们已经找不到和大同社打仗的理由了,他们看我们的神情就像看仇敌一般。一顿肉食,根本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
贺人龙无奈地叹息一声,他是看着大同社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不得不承认,徐晨是个该死的枭雄。在得罪天下大族的情况下,一步一步打下了关中,现在更是要鲸吞整个北方。明明百姓向来是一盘散沙,难以组织起来,历代英雄豪杰靠百姓起事,但终究还是要靠大族来治理天下。但偏偏就出了一个徐晨,他就真的把百姓组织起来了。
反而是本应该组织起来的大族却是一盘散沙,内斗得极其激烈。哪怕到现在贺人龙也认为,如果关中的大族能联合起来,徐晨和他的大同社也不可能壮大起来。但偏偏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朝廷跟大族内斗激烈,这才给了徐晨可乘之机,以至于他势大难治。
贺人龙皱了皱眉头,说道:“不能因为敌人的举动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命令各将这段时间好好管束士兵,多宣扬忠君爱国之话。让士兵们的思想坚定一些,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国家和君主而战。”
“遵命!”李卑虽然觉得这一套没有什么用,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
他本是陕西榆林人,出身将门,凭借家族的背景,他升官非常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但成为游击将军之后,好像耗光了他的气运。天启初年的时候,他被征调到山海关,在那里,他遭遇了女真人的猛烈攻击,被打得大败而归,战败后被罢免了官职。
崇祯元年的时候,他想尽办法活动,终于又重新成为了延安府的游击将军。而后又碰到了大同社的徐晨,这次他更惨,不但打了败仗还被俘虏。后来他被三边总督岳和声赎回来,再次成为游击将军,成为了贺人龙的副将。前年他又和杨秀头的大同军交过手,结果又是惨败。要不是他和贺人龙骑射厉害,一路从关中逃到中原,这才躲过了再次被俘虏的命运。
但现在,大同军又打到关中来了,城下更是有近 10万大军把他们团团包围。看着营外那密密麻麻的营帐和飘扬的旗帜,李卑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这次只怕他们想逃都难了。
果然,第二天加餐之后,士兵们虽然吃到了肉,但看上去并没有多高兴。他们依旧满脸愤怒,内心充满着不满。
第三日大同社的宣传员站在城下,声嘶力竭地大喊着:“各位明军的兄弟!我们大同军准备攻城了,第一轮就是炮击,你们躲在角落里多安稳,炮击就一个时辰。之后我军便会攻城。到时候,你们遇到我们的士兵,就赶紧丢下武器,举手投降。我们会给你们发放路费,让你们回家和家人团聚。而且,从陕州开始,就会给大家分地,让你们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所以啊,大家千万别反抗,要是反抗得越激烈,你们父老乡亲得到土地的时间可就越晚,不要为那些地主老财的钱财白白的葬送了自己的小命,还把自己的父母乡亲给饿死,大家要分得清敌我。”
城墙上,贺人龙气得满脸通红,双手紧握成拳,指关节都泛白了。他恶狠狠地瞪着城下喊话的宋建华,真恨不得立刻冲下去将其碎尸万段。
“雷战鼓!”他声嘶力竭地吼道,试图用这战鼓声来振奋士气。
“咚咚咚!”沉闷的战鼓声响彻在陕州城上空,然而,或许是士兵们早已被即将到来的炮击吓得失了魂,又或许是那宣传员的话在他们心中生了根,这战鼓声听起来竟也有了几分有气无力之感。
此时,大同社的阵地上,一门门榴弹炮、重型火炮如同一头头蛰伏的巨兽,炮口齐刷刷地对准了陕州的城楼。
炮兵师长李富站在指挥台上,目光坚定而冷峻,他大手一挥,高声下令:“开炮!”
“轰轰轰!”上百门火炮同时发出怒吼,巨大的轰鸣声如同雷霆万钧,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一枚枚炮弹带着凄厉的音爆声,如流星般划过湛蓝的天空,狠狠撞向陕州城楼。
刹那间,砖头、石块如雨点般乱飞,烟尘弥漫了整个视野,硝烟刺鼻的气味在空气中迅速蔓延开来。被炮弹砸中的明军士兵发出阵阵惨叫,有的被炸得肢体残缺,鲜血汩汩地流了一地;有的则被气浪掀翻在地,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又被后续的爆炸再次震倒。
城墙上的明军士兵们,想起了宣传员宋建华说的话,恐惧和求生的欲望让他们纷纷逃离城门楼的方向,像一群无头苍蝇般躲进了城墙边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试图用城墙来为自己挡住那致命的炮火。
躲在角落中的贺人龙,看着眼前这惨烈的景象,心中满是无奈和愤怒。
他多次催促朝廷为陕州城调拨火炮,朝廷倒也答应得干脆,说是准备了50门红衣大炮。可第一次送来的,竟然全是木头做的假炮,气得贺人龙暴跳如雷,恨不得将那些办事不力的官员砍头示众。
他无奈之下,只能将这情况汇报给五省总督孙承宗。孙承宗知陕州的重要性,当即便又向朝廷申请调拨火炮,这批火炮由孔有德负责运输。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贺人龙。这批火炮在半路上,地方的大族却百般刁难孔有德,逼得孔有德走投无路,最终愤而造反。就这样,贺人龙期待已久的火炮,到现在还不见踪影。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同社的火炮肆意轰炸,自己的士兵们在炮火中死伤惨重,却毫无还手之力。他在心中把那些朝廷的贪官污吏、地方上无法无天的纨绔子弟骂了个遍,是他们的腐败和无能,将陕州城和他的士兵们推向了绝境。
“轰轰轰!”一个时辰的炮击如同一场噩梦,陕州城三个方向的城门楼几乎被拆得干干净净。硝烟弥漫在整个城池当中,仿佛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黑色的丧服。
就在火炮轰炸停歇的间隙,大同军的工兵们如同敏捷的猎豹,背着炸药包迅速冲到了陕州城的城门口。他们熟练地将几十个炸药包堆在一起,把引线相互交缠,然后点燃了引线。做完这一切后,工兵们转身快速往回奔,他们的身影在弥漫的硝烟中显得有些模糊。
“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声怒吼,陕州的城门楼都被震得地动山摇。城门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尘土和碎石四处飞溅。
“杀!”王二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声喊道。第一师的士兵们如同潮水般,纷纷向这个缺口涌入。他们沿着台阶,向着城池上奋勇进攻,喊杀声震破了冬日的阴霾。
“快,冲上去挡住缺口!”贺人龙声嘶力竭地怒吼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战场上显得有些微弱。
而且他的命令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明军士兵们就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们既不想往前冲去堵住大同军,也不愿意开火抵挡。
当大同军的士兵们端着长枪冲过来,大声喝道:“不许动!”明军士兵们便乖乖地丢下了手中的火枪,按照大同军士兵的指令,在一旁默默地等待着这场战争的结束。
看到这一切的贺人龙,一时间愣住了。他的脑海中闪过四个字:大势已去。他看着自己手中的火枪,心中涌起一股绝望的念头,想着要不要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或许还能避免被徐晨羞辱。
贺人龙对徐晨可谓是恨之入骨。他贺家本是将门世家,在朝廷上有关系、有人脉,他未来的路本已铺得平坦无比。参军后,在草原上砍杀几百个蒙古人的脑袋,然后一路晋升到总兵,这是他原本规划好的人生轨迹。然而,这一切都被徐晨彻底打乱了。
贺家的土地财产被徐晨没收,家族上百年来精心经营的关系网络被徐晨连根拔除,甚至连榆林镇都不复存在。
这些年来,贺人龙一直想找徐晨报仇,可却屡战屡败。他从榆林败到关中,又从关中败到中原,如今这次又败得如此彻底,人还要被徐晨抓住。
他感到向徐晨报仇无望,家族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人生也没有意义,正打算扣动扳机结束自己的性命时,他的家丁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火枪,急切地劝道:“将军,好死不如赖活着啊!朝廷那么多将领被徐晨抓住的,哪家和他没有仇恨?可他们不也都活得好好的吗?尤世辛现在在关中更是混得风生水起,他才是将军您应该学习的榜样啊。”
自杀这种行为本就违背人性,激动过后,贺人龙也渐渐回过神来。那种绝望的念头快速消散,他的眼神中重新有了一丝生气。
“放下枪,不许动!”上百个大同军士兵端着火枪,把贺人龙一伙人团团围住。贺人龙的家丁连忙赔笑着说道:“军爷不要开枪,我们马上放下枪。”
这个时候,包围他们的连长侯勇惊讶地叫了起来:“这不是贺总兵吗?兄弟们,俺们抓到一条大鱼了!”
贺人龙看着侯勇,觉得这个士兵有点熟悉,听他的口音也是榆林人。他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记忆,想着这到底是哪位故人。
侯勇咧嘴笑道:“俺是侯家的家丁,榆林城破之后,俺就加入了大同军了。没想到今日还能遇到贺总兵。”
贺人龙这才有点印象,他的确在侯家见过这个家丁。但他现在只能苦笑了,要是有选择的话,他真不想让自己熟悉的人看到自己这副狼狈的模样。
陕州的明军士兵们来了一场大明版的不抵抗运动,大同军得以快速攻占陕州城。随着贺人龙被抓,城中的枪火声音快速平息。士兵们被抓的抓,关的关,整个陕州城就像一座失去了抵抗意志的堡垒,迅速落入了大同军手中。
翌日清晨,阳光洒在陕州城那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墙上,给这片略显破败的土地增添了一丝温暖。
徐成召集了所有在陕州的大同社和抗旱会成员。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与关中那些精神饱满的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个个显得极其狼狈落魄,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头发胡子几乎纠结在一起,几乎每个人都饿到面黄肌瘦,身形如同竹竿一般,走起路来都带着几分虚弱。
徐成看着眼前这些为大同社默默付出的成员,心中满是愧疚。他走上前,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这一年辛苦你们了。你们做得很好,是当之无愧的大同社员,更是大同思想真正的继承人。”
说罢,徐成率先鼓起掌来,那掌声在空旷的场地中显得格外响亮。张献忠、王二、高大壮等武将也纷纷响应,跟着鼓掌,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这些成员这一年来付出的赞誉。
掌声渐渐停止,徐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我知道你们很疲惫,很需要休息。但是现在每耽搁一天,就要饿死无数的百姓。如今的情况刻不容缓,还需要你们继续出力。
从今日起,整个陕州进行军管。军管期间,所有的粮食都要充公。你们熟悉陕州的情况,我把陕州当地的士兵留给你们。你们的任务是把陕州所有大户、地主全部关押起来,然后抄他们的家,把他们的钱和粮食都找出来,用这些来赈济当地百姓,从今天开始,陕州任何一粒粮食都不允许买卖,所有人都要粮食配给。”
徐成心里清楚,这些士兵的老家都在大同军的控制范围内,他们不敢也没必要造反。而且在整个大明,除了大同社,没有地方会给他们三十亩甚至更多的土地,所以他并不担心这些士兵会有二心。
“遵命!”现场的大同社员们几乎是含着热泪说出这句话,他们早就在心中盼望着这一天,盼望着能为百姓做点实事。
“赵良为陕州知州,你的任务很重,不仅要抓住那些地主士绅,还要给农户分地,同时还要组织农户帮大军运输粮草物资。为了尽可能帮助中原的农户,运输粮草的任务就全交给你们了。一定要想办法让当地的农户活下来。”徐成再次强调任务的重要性。
“遵命!”赵良等大同社员齐声回道,声音坚定而有力。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7日,山西省,平阳府,蒲州。
第四师出潼关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攻势如火。他们先后攻克蒲州、解州、临汾等地,在十余日的时间里,就占据了大半个平阳府。此役,他们击杀两千明军士兵,俘虏上万,明军面对他们的进攻毫无抵抗之力。
11天的时间里,大同军几乎每天都要攻占一座城市,他们进攻的效率和他们的行军速度成直接关系,这一路上的明军几乎没有一丝抵抗力。
但10来天的进度,他们一路行军了500余里,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
参谋长吴亚军认为大军需要休整,他向师长赵胜和监军黄松年建议道:“师长、监军,士兵们连日征战,已经非常疲惫了。如今我们占据了大半个平阳府,是时候让大家休息一下,恢复体力,以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赵胜和黄松年商议之后,认可了吴亚军的想法。
虽然士兵们开始修整,但大同社和抗旱会的成员们却没有闲着,他们在王如金的带领下,开始行动起来,准备清算当地的士绅大族。
蒲县是此次清算的中心,这里有两大家族格外引人注目。一家是出过首辅张四维的张家,另一家则是出过宣大总督王崇古的王家。
这两大家族不仅是官宦世家,家族中有多位子弟在大明担任高官,更是整个山西首屈一指的富商家族。张家垄断了北方的盐业,每年的收入上百万两银子以上;王家则拥有塞外的商路,而且两个家族还共同经营着钢铁作坊和钱庄,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高俊领着一营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张家大院。刚一踏入,众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栏玉砌精美绝伦,墙壁上的堆金立粉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整个大院布局考究,端庄大气,尽显富贵奢华。
高俊他们这些士兵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但看到这座宅院,还是觉得仿佛到了传说中的紫禁城一般。那股浓郁的富贵气让士兵们都不自觉地畏手畏脚起来。
王如金看到士兵们的样子,严厉地说道:“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张家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财富,如今通通都要偿还回去。大家怕这些地主老财做什么,这些人被我们打死的还少吗?”
王如金的话让士兵们如梦初醒,他们纷纷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一个士兵小声嘟囔道:“对呀,俺们在关中抄了多少大族的家,可不能让这些山西老财主小瞧了俺。”
张家大厅内,张氏一家老小都惊恐地看着这些冲进来的士兵。张家的现任家主是张辇均,他是张四维的孙子,也算是见多识广之人。但今日这一幕,还是让他感觉到一丝悲凉。他看着王如金说道:“贤侄真要做的这么绝吗?”
王如金指着周围雕栏玉砌的宅院,义正言辞地说道:“你张氏家族,上不能辅佐天子安稳天下,下不能赈济乡人维持地方稳定。你们张家则不配拥有现在的财富。这些财富本就应当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张辇均长叹一声,说道:“成王败寇而已,我张家三代积累的家业,被你大同社夺走,老夫输得心服口服。但你们把这些财富散给百姓,这又是何必呢?自古以来百姓愚昧,他们又能记得你们几年的好?”
王如金笑道:“百姓为什么要记我们的好?我大同社本就来自百姓,我们和百姓本就是一体,何必分开来看。今天你张家就是败在百姓的手中。”
第275章 ,忍不住的贪欲与不想和你们站在同一片天空下
而在另一侧,张亮也带着一营大同军士兵冲进了王家宅院,王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个个吓和鹌鹑一般,惊恐的看着这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冲进自己家中。
张亮看着王家家主王一元冷笑道:“王老爷,几个月前我等要你减租免息,你不愿意,今天就是你为自己贪婪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半年前,山西省爆发旱灾蝗灾,王如金他们就想办法和山西大族交流,让他们减租免息赈济灾民,并且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赈济灾民,大同社占据山西之后,会给这些家族优待,只可惜几乎没有大族有这样的举动。
张亮当初就是和王一元谈判的代表,他到现在都记得这位王老爷子丑陋的嘴脸,说什么租子是早就定好的,人无信不立,说什么一遇到灾情就减租免息,会养成农户吃大户的心态,不利于天下的稳定。
还有什么其他大户不降,他一个人降,容易得罪人等等的各种理由。
总之你大同社厉害,我王家可以购买你们的债券,但对农户让利,哪怕是1文钱那也是万万不行。
然后他就看着王家趁着这旱灾蝗灾之际,又兼并了1万多亩土地。
张亮反而怒极而笑了,真是死都要贪,这些人知道关中大族的下场,也知道大同社对山西行省磨刀霍霍,等大同军冲到山西行省,手中拥有土地的家族越多,罪恶就越大,都会遭到清洗,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忍不住自己贪婪的欲望。
有这样现实的例子存在,张亮终于明白,社长说的作为个体,地主士绅有聪明的人,他们的学识远远超过农户。但作为集体,一个阶层,他们的贪欲会压制智慧,最终表现的比一个傻子都不如。
王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就是这样,即便是有远见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兼并土地,但他们也是照样兼并土地。
王一元也算是硬气道:“土地是我王家的,我王家愿意减租免息就免,不愿意就不免,这天下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道理,你们大同社现在的举动和土匪恶霸有什么不同?你们不过是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行劫掠之实。
今日你们强盛,老夫无话可说,等他日你们衰败,你们掠夺的一切终将也会被他人掠夺,自古以来像你们这种行为就没有好下场。”
张亮可不会被他这套话术蛊惑,他冷笑道:“这是你们地主的道理,不是农户的道理,更不是这天下的真理,你王家拥有的土地可有一亩是你们家人自己开拓出来,你们霸占的土地有哪一亩不是农户用鲜血和汗水开拓出来的,你王家可以用权利霸占农户的土地,现在我的农户用武力把土地夺回来,你倒觉得委屈了。”
王旭不甘心道:“张兄你不觉得这样做的太过分吗,我王家也是乐善好施之家,今年灾年也捐了不少钱,某家族的土地都是购买过来的,根本就没有霸占过来的,你这样污蔑善良的家,良心不会受到谴责吗。”
张亮嘲讽道:“你们所谓的捐银,不过是左手倒右手一两都没用到灾民身上。至于没有一亩是霸占来的,王公子谎言听多了,连自己都信了。
哪怕是大明朝廷给一品总督一年的俸禄不过是千两,大明朝廷也不允许官员经商,朱元璋也只是规定官员可以免摇役,土地税是没有免的。”
而后张亮看着这富丽堂皇的庄园冷笑道:“虽然你王家出了几位官员,但靠着他们的俸禄修得起这样的庄园吗?”
“要不要某拿一本朱元璋的太浩在手,我们一条一条的对,看看你王家违反了多少大明律?你们如果不喜欢我大同社的律令,我就按大明律来审你们,六十两银子剥一张皮,我们要不要打赌一下,我赌今日抄出来的银子够你们王家每个人都剥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