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剥皮萱草,王家所有人都吓得冷汗直流,年纪小一点的甚至流出了眼泪,但他们的嘴巴被母亲死死的捂住,不敢出声。
王旭拿出一叠债券求饶道:“这里是10万两的都督府债券,我王家也算是帮你大同社不少的忙,张兄能不能网开一面?”
张亮看着他这些债券道:“社长承诺过,这些债券不受抄家的影响,你可以带在身上,至于你王家其他的财产,从这一刻开始是属于整个天下农户的,还有这些债券不是免死金牌,当初你王家多嚣张,害死了有多少农户,今日这些罪恶全部都要清算。昨日你们如何对待农户,今日农户就会如何对待你们,你们王家能活下多少人,就看你们平时做了多少人。”
“来人,把王家的人全部拉出去,让农户来审讯他们。”
“遵命!”
王家的老老少少只能一个个恐惧的的被士兵拉出去。
张王两家的财富是惊人,哪怕不算土地,宅院,店铺光各种金银财宝,铜钱,粮食,布匹,两家加起来的钱财超过了千万两,粮食有200万石,这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赵胜等人的想象了。
赵胜吃惊道:“都说山西的地主佬才有钱,却没想到他们这么有钱,这两家的财富就抵得上关中三分之一的大族,这要把整个太平府的大户抄家,甚至整个山西行省抄家,只怕会有万万两之巨。”
黄松年皱眉头道:“粮食数量太少了,现在山西最需要的是粮食。”
王金如无奈道:“这些年都督府高价收粮,那些大户有很多粮食都卖到关中去了。”
吴亚军严肃道:“军中不能留这么多钱财,大家本就是农户,没见过这么多钱,要是有哪个被钱财迷了眼,私藏了,被都督府查出来,我等不但脸面无光,也是把他们给害了,某提议直接上报都督,由都督派人来统筹掌控这些钱财。”
赵胜和黄松年两人同意。
赵胜道:“大军即将开拔,太平府不能没有人主事,我提议由王金如为太平府知府。”
“同意!”黄松年和吴亚军道。
而后赵胜对王金如道:“你先暂代太平府知府一职,组织起当地的大同社员和抗旱会员,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均田,二是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王金如皱眉头道:“将军这是要带大军离开太平府?”
赵胜点头道:“第四师要配合第二师合围太原城,最终攻取整个山西行省。”
王金如道:“但如果没有大军镇压的话,那些地方大族盘根错节,我担心太平府会出现反复的情况。”
赵胜笑道:“大族能有几个人,天下的农户才是大多数,第四师在离开之前,会把明军的武器装备留下来,你们要依靠抗旱会,组建民兵队,太平府有几十万百姓,你们就可以组织起十几万民兵,只要把农户组织起来,什么所谓盘根错节的大族,不过是个纸扎的老虎,用根手指都能戳破。”
王金如了然点点头,但他还是问道:“今年在我们的动员下,还是有一些地主减免租子和息钱的,按照都督府的政策,要对这些人有一定的优待,但我不清楚这优待的底线是什么?”
赵胜道:“要以我大同社的宗旨为根本,我大同社要改造大明,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躺着压榨农户,地主霸着土地不对田地投入,就知道躺着收租。他们是旱涝保收了,但对整个天下没有任何益处,既不能带动天下的进步,又不能为天下增加财富,这些地主就是整个天下的寄生虫,是最邪恶的。”
“以这条标准,这些稍显进步点的地主,钱财可以不动他们的,但土地要没收,对当地作坊主暂时不动他们,还可以给他们订单,让他们生产货物为我大同社所用。”
王金如点头道:“某知道该如何做了。”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8日,河南行省,归德府。
孔有德举旗造反之后,孙承宗接连派遣了两支大军想要镇压孔有德,想把影响降低到最低。
只可惜他小看了籍籍无名孔有德,他可是在辽东战场熬历的10年熬出来的,其指挥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大明其他的军队,更不要说他手中还有100门红衣大炮。
哪怕举旗造反之后,孔有德也没有坐以待毙,每当敌人进攻过来,他不但没有被动防守,反而主动出击,上百门大炮就是他手中最强大的利器。
他以这些大炮摆在大道路口,直接轰炸进攻过来的明军,一般情况下,明军承受不住三轮的炮击,就会彻底溃散。
最终孙承宗派遣了精锐的忠信营来围剿孔有德这支叛军。
只是孙承宗万万想不到,李信也想举兵起义,所以他带领大军来到归德府之后,当即就派遣周天为使者表明来意。
考城县,县衙。
孔有德迟疑道:“你说你们是大同社的?”
“你们有何证据?”李九成也有点疑惑,忠信营他们也听说,也是读书人组建的军队,深得帝师孙承宗的信任,据说战斗力不可小看,他们还在想办法如何抵挡这股敌人,结果这部敌人却说他们也是大同社的。
周天笑道:“我们大同社最厉害的本事是不是领兵打仗,而是带领农户抗旱救灾,想来将军也听说过我忠信营抗旱救灾的故事。”
被周天这样一说,孔有德内心还真有三分相信,据说大同社抄了整个关中大户的家,就是为了拿这些大户的钱财来兴修水利,抗旱救灾,而在整个中原也有只有忠信营在抗旱救灾,还真有几分相像。
周天道:“如果将军能说,某想知道将军下一步的打算?”
孔有德道:“中原的明军数量太多,本将手中这点兵力难以站稳脚跟。山东有我东江镇的袍泽,某想联络他们,攻占整个山东。”
周天道:“以将军这点兵力想攻占山东只怕很难,但如果和我家将军合并一处,可以攻占整个归德,为大同军攻占中原立下大功,到时候将军也可以被督重视。”
孔有德严肃道:“本将要如何相信你们是大同军?”
周天笑道:“这个简单,我家将军打算攻占归德府治所商丘,正式起事,打出大同军的旗号,将军只要带领大军到商丘与我家将军汇合即可,我想这可以表明我军的身份。”
孔有德想了想道:“好,你家将军何时起事,本将就什么时候带领大军与你家将军汇合。”
周天笑道:“如此某就在商丘县等着将军了。”
说完他就离开了。
李九成道:“大哥,即便这个人真是大同社的人,但我们为什么要配合他们,不如联络耿大哥他们,大家一起攻占山东行省,自己做主不更好。”
孔有德道:“我们不过3000人,加上耿仲明他们也不到万余人,就这点人马,想占据山东行省不过是痴人说梦,反而是大同军此次出动20余万人,一路势如破竹,已经打到了新安了,下一步就要兵围洛阳城了。
这行军的速度,这恐怖的战力,我等哪怕是行军只怕也到不了洛阳城下面,有徐晨这样的明主不投,难道是想等着被大同军围剿。”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9日,归德府,商丘县
李信的忠信营来到商丘之后,县令大喜,终于有一支精锐的力量能保护他们。
他召集全县的大户一起宴请亲李信。
宴会上,商丘县令举起酒杯道:“我等祝将军旗开得胜,平定叛乱!”
其他士绅也举起酒杯道:“祝将军旗开得胜,平定叛乱!”
李信把酒水一饮而尽,然后用力把酒杯摔碎。
当即有上百名士兵冲进来,把商丘县令和当地的士绅全部抓了起来。
“这是何意?”商丘县令和当地的士绅都懵了。
李信冷脸道:“我是大同社员,现在正式起义攻占商丘。”
商丘县令一脸不可置信道:“大同社屠戮士绅大族,你父亲可是官拜朝廷的兵部尚书,你怎么可以和这些反贼搅在一起?”
李信道:“因为某不想看到天下继续衰败,不想和你们这些无耻之辈,继续站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志们,把大同的旗帜挂起来,向天下宣告我大同社攻占了商丘县。”
第276章 ,虎大威的疑惑与撕破脸的福王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日,河南行省。
新安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大同军的到来,让这座城池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大同军每到一处,并不会马上开打,而是照例都会展开一波舆论宣传,试图将他们的均田政策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同社的政策,以争取民心。
新安城的明军守将虎大威提前得知了大同军的这一策略,他决心不给大同军可乘之机。
只要有戏曲团的人想要靠近城墙宣传均田政策,城墙上的战鼓便会立刻响彻四方。那激昂的鼓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试图掩盖住大同军的宣传声。
但虎大威的这一举措效果并不理想。此前,在攻克陕州以及渑池之战中,大同军俘虏了近 2万明军士兵。其中有 15000余人选择留下来,加入大同军的队伍。
另外近 5000人,他们的家乡还在大明境内,心有顾虑,不敢投降。
徐晨考虑到不想浪费口粮,便对这些俘虏进行了一番宣传,详细讲解了大同社的政策,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严禁他们侵害当地百姓,在得到这些士兵保证之后,给他们发了10斤粮食,一两银子,随后便将他们释放回去。
这些被释放的俘虏士兵,经过新安城,被虎大威收拢集中起来,他正为缺乏兵力而苦恼,现在有这么多溃兵跑过来,他当即编入新安的守军队伍。
当时,虎大威和新安县令都十分不解徐晨的做法,他们认为徐晨释放这些俘虏,不仅浪费了粮食,还增强了己方的兵力,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然而,几天之后,虎大威就开始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了。这些被释放的士兵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新安城的守军之中生根发芽,成为了大同军最好的宣传员。
他们不仅四处宣传着大同军的政策,还告诉新安的士兵,当打不赢的时候要赶快投降,因为大同社不但不虐待俘虏,还会发放路费。如果家乡是在大同社的地盘,那就更要投降了,大同社会给大家分地,还会烧掉高利贷的契约,把那些地主老财关押起来,为大家报仇,所以遇到大同军要赶快投降,要是投降的晚了,连仇都来不及报了。
大明军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普通士兵之间流传的消息,上层将领往往很难及时知晓。虎大威他们竟然好几天都不知道大同社的政策已经在军中传播开来,还是在他一次巡查营房的时候,偶然听到士兵们的交谈,这才如梦初醒。
随着这些消息在军中的传播,士气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一方面,通过那些俘虏士兵的描述,新安的士兵们知道了大同军强大的火炮威力。他们想象着那如雷霆般的炮火,心中充满了恐惧,觉得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根本没有胜算。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再为朝廷卖命。谁也不是傻子,这些士兵的心里跟明镜一样,如果朝廷败了,大同军会给他们分土地,让他们和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可要是朝廷胜了,他们还要继续在这乱世中当贼配军,眼睁睁地看着家人和父老乡亲饿死。
虎大威意识到军心的动摇,决定振奋一下士气。他找到士兵们,语重心长地说道:“朝廷养活着你们,给了你们军饷,俺们是不是应该忠心爱国,报效朝廷?”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和期望,希望能够唤起士兵们的忠诚。
然而,一名士兵站出来,无奈地说道:“将军,朝廷虽然给了俺们一口饭吃,但却没办法养活俺们的妻儿老小,更没办法救俺们家乡的乡亲。今年中原闹旱灾,地里的庄稼都旱完了,可朝廷还要征税,大户也要俺们交租,完全不管俺们死活。
大同社就不一样,他们会杀了大族,把土地分给俺们,还会带领俺们挖水渠抗旱灾。俺听说关中的百姓,全家老小没有一个人饿死,乡亲们也都平平安安的。为什么贼寇能做到的事情,朝廷却做不到?”
士兵的这番话,如黄钟大吕一般不断的在虎大威脑海当中回荡,让他无言以对,是啊,为什么连贼寇都能做好赈灾的事情,朝廷却做不到呢?
他是一个粗人,靠着一刀一剑在战场上拼杀,才坐到了如今的位置。他觉得自己有今日的地位,一半是靠自己的功劳,一半是靠朝廷的赏识。所以,他一直非常忠于朝廷,忠于当今的天子。但此刻他从底层杀上来的经历,让他也开始困惑,为什么朝廷要在闹旱灾的时候继续加税,为什么不能像大同社一样抗旱救灾呢?
他无法回答士兵心中的疑问,甚至于自己心中都起了疑问,自然也无法挽回大军的军心士气。新安城的士气就这样一天天地低落下去。
只能说虎大威太正常,三观太正了,以至于不能融入到明末这片乱世当中,这个问题是不能思考的,只要越思考就会越陷入混沌当中。不挣开大明的枷锁,明末的英雄豪杰就难以发挥他们全部的能力。
士兵们并不傻,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心里一清二楚。他们不愿意为那些大户的土地田宅付出自己的性命,反而觉得大同社是在为他们争取利益。要不是虎大威平时对他们不错,只怕士兵们都想绑了他,献出城池,投降大同军了。
虎大威满心悔恨,自己的错误决定让局势变得如此糟糕。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上书给五省总督府,提醒朝廷要警惕大同军的舆论攻势。
而他自己,尽管知道局势艰难,却依然决定拼死报效朝廷。
崇祯四年11月3日。
冬日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洒在大地上,却难掩那刺骨的寒冷。河面已经开始结冰,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冰冷的光。然而,对于大同军和新安城的明军来说,这看似晴朗的日子,却即将被战火和鲜血所笼罩。
徐晨此前的舆论宣传在新安城收效甚微,虎大威的严防死守让大同军的宣传难以渗透。于是,徐晨果断决定用大炮发声,以武力来打开局面。
大同军将300多门火炮全部推到新安城外,一字排开,炮口阴森森地对准新安城的东、西、南三侧城门。这些火炮犹如一头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轰轰轰!”随着一声令下,300多门火炮几乎同时开火,巨大的轰鸣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10斤重的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狠狠地砸向城墙。
虽然这些炮弹难以直接摧毁大明那厚重的砖石城墙,但对于城墙上的城楼、箭楼等防御设施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而榴弹炮发射的开花弹,更是如同死神的使者,在半空中炸开,无数的弹片如雨点般散落,无情地杀伤着城墙上的明军士兵。
虎大威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一幕,惊骇得瞪大了眼睛。他虽然早知道大同军的火炮厉害,但却没想到竟然如此恐怖。这威力比朝廷的红衣大炮还要大,而且数量如此之多,铺天盖地的炮火让他感到绝望。他这一年多来辛苦修筑的防御工程,在这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就像纸糊的一般,迅速地被摧毁。
有了陕州城被炸药包炸开城门的前车之鉴,虎大威早有准备。他下令士兵用泥沙和砖头把城墙口堵得严严实实,试图以此来阻挡大同军的进攻。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大同军的脚步。在火炮的掩护下,大同军的步兵们扛着云梯,如同潮水般向着新安城冲了过去。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必胜的决心。
当他们冲到距离城墙30步的位置时,炮兵师长李富果断地打出了停止射击的旗语。瞬间,上百门火炮同时停止了轰鸣,战场上暂时安静了下来。
“冲呀!”连长李国栋肩膀上扛着云梯,像一头猎豹般快速地冲过了这30步。他的身后是一群同样勇猛的士兵。在他们的配合下,云梯稳稳地搭在了城墙上。李国栋肩背着步枪,健步如飞地顺着云梯向上攀爬,他的动作敏捷而熟练,宛如一只灵活的猴子。
虎大威这才反应过来,他大声吼道:“敌人冲过来了!快反击,不要让敌人冲上城墙头!”
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但此时的明军士兵早已被那猛烈的火炮炸蒙了。他们的耳朵里还回荡着炮火的轰鸣声,脑袋一片混乱,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也难以组成有效的军阵进行反抗。
大同军的士兵登上城墙后,迅速地把手中的火枪拿在手上,装上刺刀。他们训练有素,抬手就是一枪,精准地射向靠近自己的明军士兵。
而后,三人一组,紧密配合,向着明军士兵发起了猛烈的拼杀。后方的士兵则拉响肩带上的手榴弹,用力丢向人群密集的地方。
明军士兵看着那些冒着青烟的手榴弹,个个吓得亡魂大冒,转身就跑。“轰轰轰!”一声声爆炸声响彻城墙头,硝烟弥漫开来,将整个城墙头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那些没来得及跑掉的士兵,不是被手榴弹炸得鲜血直流,肢体残缺,就是被爆炸产生的气浪震下了城墙,摔得七窍流血而死。
虎大威见状,提着战刀,怒吼着冲过了手榴弹的爆炸范围。他的武艺极其高超,在战场上纵横多年,经验丰富。只见他一把战刀挥舞得虎虎生风,隔开了三把刺刀,反手三刀就砍死了三个大同军的士兵。
“杀!”他的双眼通红,犹如一头愤怒的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咆哮着冲向大同军士兵。在他的大刀之下,大同军的战士一时间被杀得节节败退。
“快把他们赶下去!”虎大威大声怒吼着,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和愤怒。他的勇武激励了他的亲兵,四周的明军士兵和他的亲兵也开始围了上来,试图将大同军赶下城墙。
李国栋看到这一幕,心急如焚,他怒吼道:“用火枪打死他,打死他!”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愤怒。
“砰砰砰!”三支火枪几乎同时开火,子弹如闪电般射向虎大威。由于距离太近,虎大威根本无法躲避。他那沾满鲜血的铠甲上出现了三个孔洞,鲜血汩汩地流了出来。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拼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把手中的战刀丢了出去。这把刀带着他的愤怒和不甘,直直地砍中了李国栋的肩膀,差点把他的肩膀砍成两半。
李国栋忍着剧痛,咬着牙又对虎大威开了一枪。这一枪直接打穿了他的胸膛,鲜血如喷泉般涌出。虎大威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他那庞大的身躯轰然倒下,溅起一片尘土。
“将军战死了!”四周的士兵惊恐地呐喊着,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李国栋大吼道:“你们的主将已经死了,还不快快投降!”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充满了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