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一些砖石结构的坚固堡垒,光靠飞雷炮弹不能炸毁时,大同军的士兵们则会用火枪和手榴弹压制堡垒当中的火力。后方的工兵则会趁机背着炸药包,猫着腰快速冲到堡垒附近,点燃炸药包后迅速丢进堡垒。“轰!”一声巨响,直接把这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摧毁。
这种强大的火力密度和全新的战术,直接把曹文诏给打蒙了。他和曹文博两人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同军攻占自己修的一条条战壕,摧毁自己铸造的一个个堡垒。他的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一条条战线不断丢失,一个个堡垒被无情地摧毁。
“难道这个贺六是韩信一般的盖世兵仙?”曹文诏简直不能理解战场的情况。
他精心修筑的青龙渡防御工事,是根据大同社火炮猛、火枪多的特点,花费了两年时间才修好的战线。他专门针对大同军枪炮犀利的特点,加强了己方的防御,限制了他们的行动。按理来说,即便不能重创大同军,但也应该延缓他们的进攻步伐。
但战场上的情况却是,自己所有的防御设施都被大同军有专门的战术和应对的武器克制。他的防线就好像纸做的一样,被大同军的士兵一捅就破。
这怎么可能呢?双方都还没有开战,这是第一次交手,他的战术怎么会被人克制得如此死?曹文诏满心的疑惑和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轰轰轰!”两发炮弹射向了曹文诏他们的阵地,炮弹直接越过了他们的头顶,炸向了后方。
曹文博惊恐地喊道:“大哥,兄弟们要扛不住了,我们赶快逃!躲在永宁城还能坚守,再晚就来不及了!”说完之后,他根本不管曹文诏的意愿,直接拉着他上马,带着家丁慌慌张张地逃向了永宁城。
而随着曹氏兄弟的离开,战场上的士兵们更加没有了士气。他们看着主将都逃跑了,心中的信念瞬间崩塌。
“不许动!”大同军的士兵用火枪指着宋拴等残兵败将。宋拴脸色苍白,双腿发软,连忙丢下火枪,颤抖着说道:“军爷也不要开枪,不要开枪,我等投降。”
“出来双手抱头,不要做多余的动作。”就这样,明军的士兵们纷纷被赶出战壕或者是堡垒。战场上的硝烟也日渐减少,很快就停下来了。
攻占青龙渡之后,贺六迅速收容战俘,然后立刻带领大军包围了永宁城。
不过在攻城之前,他找来了曹洪蛟说道:“此次大战能如此顺利,伤亡如此小,你带来的图功不可没。你现在去劝一下你大伯和父亲,我们都督府的政策可以保住二人的性命。只要他们投降,交出城池,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曹洪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说道:“多谢将军。我一定会尽力劝说他们的。”
而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了永宁城,来到知州府。只见他父亲和大伯曹文诏两人,只见他们双目通红,身上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整个人显得无比落魄。
曹洪蛟深吸一口气,说道:“大伯、父亲。孩儿这次是代表大同社来招降你们的。现在城中只有2000败兵,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还是早点投降,交出城池,争取宽大处理,孩子也能在都督面前为你们说几句好话。”
曹文博看到儿子,恍然大悟,而后愤怒地吼道:“是你做了奸细出卖了曹家!你这个不孝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曹文诏叹口气,摆了摆手说道:“算了,我等技不如人又何必责怪小辈。大同军的战术武器皆针对我军,显然是有备而来,不关洪蛟之事。咱们走到这一步,是朝廷失了大势。”
而后他双手搭在曹洪蛟的肩膀上,严肃地说道:“以后曹家的未来就只能倚仗你了,不要让大伯和父亲失望。要好好为百姓做事,做个好官。”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2日,曹文诏率领 2000名军投降,永宁州正式落入大同军手中。
大同军的旗帜在永宁城的城墙上高高飘扬,宣告着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后续的中原大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3日。潞州,平顺县
大同军进攻中原,高迎祥得知后,带着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下了太行山,迅速将平顺县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呐喊声震彻山谷,仿佛要将这座小小的县城吞噬。
攻城的战斗瞬间打响,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高迎祥的士兵们奋勇向前,他们扛着云梯,冒着城墙上射下的箭雨和石块,拼命地向城墙攀爬。城墙上的明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奋力抵抗,用手中的武器向攻城的士兵倾泻着火力。
1日后,平顺县城下已经是一片惨状。尸体横七竖八地铺满了地面,鲜血像溪流一样浸润了泥土,空气当中弥漫着一股刺鼻难闻的血腥味。
阳光洒在这片血腥的土地上,显得格外的刺眼。义军的士兵此时正在默默地打扫战场,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搬运着自己战友的尸体,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
老回回、黄龙等人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高迎祥身边,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兴奋。老回回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道:“大哥,今日这战打的太痛快了,以我等的实力早就可以攻破县城了。兄弟们都憋足了劲,没想到这县城如此不堪一击。”
高迎祥看着眼前的战场道:“要不是都督牵制住太原军的军队,让他们无法分身支援平顺县,我等哪有这么容易攻破县城。这都是都督的战略部署得当,我们才能抓住这个机会。”
老回回点了点头又问道:“大哥,我们下一步是不是继续进攻直接攻占整个潞州?”
高迎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说道:“现在你们有多少本事就拿多少本事出来,全力攻占潞安府,然后继续北上和大同军会合。我等这次要攻占整个山西行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的厉害。”
老回回却有点担忧地皱起了眉头,说道:“太原镇有 2万大军,还有大同镇支援,想要攻破太原只怕有点难度。太原城高墙厚,防守严密,而且他们的兵力也不少,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朱猛站在一旁,笑着拍了拍老回回的肩膀,说道:“太原有援军,我们也有援军。第四师将会从平阳府北上支援我们,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第六师则会进攻大同镇,让满贵自顾不暇,再加上第二师,他没有精力和兵力来支援太原。现在是我军占据优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攻破太原。”
高迎祥道:“潞州可是有不少你的亲戚,要不要我让士兵注意点他们?”
朱蒙摇头道:“像潞王这样的亲戚,俺可高攀不起,穷亲戚自然会受到我大同社的优待,不需要照顾。”
第273章 ,缺德缺到骨子里的大明王朝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4日,河南行省,陕州城。
大同军的进攻速度极快,在攻破阌乡县,杨秀头的第八师迅速的攻克了洪关,灵宝县,一直在陕州才被贺人龙的大军阻挡住。但后续徐晨带着大同军的主力把陕州城团团包围。
大同军三百多门火炮从东,西,南对准陕州城,贺人龙看到这场景倒吸一口冷气,只能拼命的发求援信息,请求五省总督府援助。
不过大同军的第一波进攻却不是炮火进攻,而是舆论进攻。
一个嗓门大的戏曲团士兵,手上拿着个铁喇叭,对着城上喊道:“陕州城的明军兄弟,你们知不知道登州镇有一支支援你们的军队,因为大明的贪官污吏克扣军饷,导致登州镇的明军粮草断绝。
于是士兵偷吃了当地大户的两只鸡,那个大户就要硬逼着总兵砍死自己的士兵,看看这就是你们要保护士绅的德行,你们难道觉得值得吗,他们看不起你们,把你们看成蝼蚁,污蔑称呼为丘八,你们的命在他们眼中连两只鸡都不如。”
“那位总兵也是个汉子,他不但没有交出自己的兵,反而砍死那个纨绔子弟,带着自己的兵造反,现在在归德府攻城略地,这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汉子。”
陕州城的士兵第一次听到还有这样的事,每人内心升起一股怒气,都为自己感到不值,他们这样拼命维护那些士绅做什么?
贺人龙听到这话,再看看城墙上士兵的神情,脸色异常难看,他马上大声道:“不要听别人的胡言乱语,贼寇这是想蛊惑军心。”
宋建华笑道:“俺有没有说谎,大家都心里有数,大家想一想平时那些大族是如何对待你们的,你们觉得他们能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士兵们想到大族平时对他们呼来喝去,把他们看成奴仆,哪怕是他们的总兵,也只能低声下气的对这些人说话,明军士兵知道那些大族为了两只鸡是真会要他们的命。
一股沉闷的气氛在在城楼上散开,贺人龙能感觉到自己士兵战意在消散,士气在低落。
他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他命自己的亲卫拿过一把火枪,对着那个士兵就是一枪。
“噗!”子弹落在宋建华身前,激起了一些尘土,吓得他一跳赶紧往后撤了几步。
这个时候阵地上的王二走上前来,拿过了宋建华身上的铁喇叭道:“贺人龙,你不要给脸不要脸,现在俺们好声好气的和你交流,如果你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交流,那俺就要用大炮来交流了。”
城楼上的贺人龙看着王二身后的上百门大炮,脸色虽然铁青,但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那些大炮真能炸死人,现在这样虽然士气低落,但好歹城池还在手中。
王二把铁喇叭丢给宋建华道:“继续说朝廷的黑料,让城头的明军兄弟们想清楚,这样的朝廷值不值得效力。”
宋建华站起身子接过铁喇叭继续道:“明军的兄弟们,你们知不知道戚家军的故事?”
而后宋建华戚继光各种事迹讲了一遍,详细的讲述了他各种夸张的战损比,突出的就是他的战争能力。
城楼上的士兵听的也有一股热血沸腾之感,大丈夫当是如此。
但画风一转,宋建华直接讲戚继光如何被万历皇帝整的凄惨,最后悲惨离世。
城楼上的士兵悲伤中带着怒火,多为戚继光感到不值,没有人怀疑这个故事是假的,因为这种卸磨杀驴的事情,在他们身边频频上演。
他们的千户,百户都是这样耍他们的,用得上他们的时候就好声好气的商量,给他们画大饼,用不上他们就一脚把他们踢开,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养成了看不到银子不做事的习惯,他们很能共情到戚继光。
但这些士兵本来以为戚继光这样的下场已经够悲惨了,朝廷再缺德也只能缺德成这样,大家也习惯了,这世道就是这样,朝廷是黑的,大族是黑的,他们这些将军也是黑的,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他们根本逃不了。
但宋建华话锋一转,又说戚家军在朝鲜抗击倭寇的故事,这段故事徐晨提供大纲,在真实的基础上突出的是热血,故事掺杂了后世网络小说的方法。
于是在宋建华口中这次戚家军英勇无敌,倭寇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好像几十万在朝鲜的倭寇被这一支军队打败一般。
城楼上的士兵也是第一次听这么精彩的故事,尤其是这故事还不像现在的话本的玄幻风格,大明时期隋唐英雄传之类的话本,突出的是武将的能力,什么李元霸,一只大锤800斤,两只1600斤,一个人就能击败几十万大军。
虽然这种故事听得让人过瘾,也能吸引人,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假的,尤其是军中的士兵更知道是假的,什么1600斤的大铁锤,军中的铁锤连16斤都没有。
但宋俊华讲的故事却不一样,这里的战争再也不是武将的单打独斗,而是要军阵布置,双方的兵力对比,以及双方如何出战应战,极其写实。让他们有一股身临其中之感,尤其是这故事突出的更是戚家军当中士兵的重要性,他们勇武,团结,屡胜强敌,这些士兵的代入感非常强。
连贺人龙都迟疑起来了,大同社这是想做什么?
宣传朝廷的勇武?
还是宣传戚家军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但宋建华却马上道:“各位明军的兄弟们,你们觉得奇不奇怪?大明朝廷有一支这么强大的军队,但为什么这支军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甚至你们连听都没有听?”
这的确也引起了这些士兵的好奇。
对呀,朝廷有一支这么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不把这支军队调到前线来?
宋建华冷笑道:“因为这支军队已经被人歼灭了。”
城楼上的士兵一片哗然,这支军队居然如此强大,怎么会有人能灭了他们?
还是说戚家军被大同军给灭了?
宋建行道:“刚才我说到戚家军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击败了几十万倭寇,按照当时朝廷赏赐的规则,一个倭寇首级是50两银子,朝廷也没想到戚家军那么能打,光斩杀的倭寇首级就有好几万。”
“如此多的首级,朝廷要拿出好上百万两银子,不要说大明朝廷拿不出这笔钱,就算能拿的出来,你们觉得朝廷的那些贪官污吏会舍得拿出这笔钱吗?”
士兵们明白,这些贪官污吏肯定不愿意了,他们平时的赏赐也是七扣八扣,到手连平时的三成都没有,他们打农民军根本就没赏金,也就给了点粮食。
宋建华冷笑道:“于是朝廷又开始卸磨杀驴了,他们把戚家军调到蓟州,当时的蓟州总兵王保和朝廷的官员,万历这个昏君共同谋划。说是给戚家军发响,叫士兵不要带铠甲兵器去校场,王保带着自家的家丁,直接把戚家军给屠光了。
人都死光了,自然不用发军饷,这也就是你们从来没听说过戚家军的原因,因为这支士兵已经被大明朝廷给屠杀殆尽了。”
“为这样的朝廷效力,兄弟们,你们觉得值吗,打输了你们要死,打赢了你们得不到赏银还有可能被朝廷屠杀,一样是要死。
与其投靠缺德的大明朝廷不如投靠我们大同军,我们大同军只要打到了你们的故乡,就会给你们分土地,一户最低也能分30亩土地,明军的兄弟,你们要想清楚哪个更值得投靠!”
城楼的士兵听到这个结果一片哗然。明军士兵听到这个故事的结尾内心发凉,从躯干梁冷到四肢,最后到头颅,哪怕身上穿着棉甲也不能给他们带来一丝的温暖。
他们已经很低估朝廷的下限,克扣军饷,喜欢画大饼,但这个世道参军好歹能混口饱饭。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朝廷会这么狠毒,下限会这么低,没有用了,不愿意发军饷也就算了,还要直接屠杀他们,这缺德缺到骨子里了。
虽然这是敌人说的故事,但这些士兵根据自己遭受的境遇,朝廷缺粮是常态,甚至有三四年都不发粮饷的,大概率是会做这样缺德的事情的。
贺人龙脸色大变,他虽然不知道这事情是真是假,但却明白不能让大同社这样宣传下去,要不然这仗不要打了,士兵直接会献出城门。
“擂鼓!”贺人龙大吼道。
“咚咚咚!”战鼓声音响彻四野,压过了宋建华的声音。
不过战鼓虽然能压过宋建华的声音,却不能压住士兵内心的不满。
陕州郊外。
徐晨来到一个驿站,几百个如同枯骨一般的人,在这里整平土地砌墙建房。
这些人是中原的流民,因为中原的兵力众多,他们想要起义很快会被镇压,只能在抗旱会社员的带领下,躲在附近的山上,靠着野菜,树根,树皮艰难求。
这次大同军攻入中原,他们马上下山,喝了三天米粥之后,在抗旱会社员的组织下,他们承担起运输粮草,修筑道路,驿站的差事。
徐晨皱眉头道:“应该让他们多休息几天,恢复元气,再让他们做事。”
李自成苦笑道:“俺已经说过,但他们不敢,他们生怕丢了这份差,喝粥恢复的一丝力气,就开始做事。”
徐晨怜悯道:“他们这是饿怕了。”
他们现在的样子,徐晨只在电视上那些,被矿井压在下面几十天的人看到过,如同枯骨居然不是形容词。
徐晨道:“现在我们招募了多少人?”
李自成道:“妇孺儿童全算在内共有3万人,这个数量比某预计的要多一倍。”
而后他担忧道:“整个中原的流民怕是有百万之众,要是算上整个北方,只怕有三五百万之众,某担心粮草不足。”
徐晨冷笑道:“有人会有粮食的。”
趁着这些人休息的时候,徐晨询问了一个农户这两年中原的情况。
这个农户苦笑道:“俺的家乡连旱了两年,俺们拼命的浇水,也没保住多少粮食。”
当地的大户赵家,一点租子也不愿意减,俺们辛苦耕作了一年,辛苦的打水,保住一点粮食,最后几十亩地,交完赵家的租子,只剩下一坛子的粮食,只能做种子粮。”
而后他露出一副想哭的表情,但他的身体已经被掏干了,实在是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
“就这样朝廷也没放过俺们,俺们交完租,朝廷的官差又来了,要俺们交税,抢走了俺家最后一坛子粮食不说,还把俺闺女也给抢走了。
这样也好,俺闺女抢走了,好歹有条活路。还有一些亲戚反抗交税也被官差给打死了,家里的房子也被烧掉了,最后全家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