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强皱着眉头,一脸难办地说:“这很麻烦,哪怕我们杀了刘南卿,重民社还有高登;杀了高登,还有三千重民社员。不管是重民社,还是三边总督衙门,分开来我们都有办法对付,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非常棘手了。”
高尧阴狠地说道:“那就杀,杀得重民社一个不留,杀得他们胆战心惊,宁愿错杀也不能放过一个。杀得关中不敢有人再提重民社的名字。”
杜志强惊愕地看着高尧,说道:“这可是三千多人,而且有很多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想把他们杀光的难度只怕比平定大同社都要难。”
其他人也不敢置信地看着高尧,读书人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可不是那些如同杂草一般的平民。把他们杀了,某种程度上是打破了政治的潜规则,把屠刀对准了自己人。今天可以杀这些读书人,明天谁知道会有人以什么借口来杀戮他们。
高尧不慌不忙地拿出最新的《大同报》,冷笑道:“从重民社说什么要摊丁入亩,他们就不是我们的人了。重民社还说要弄议会制度,你们觉得天子要是知道此事,会不会认为重民社是叛逆?只有借天子的刀才能以最低的代价杀干净他们。”
“对呀,我等甚至不用动手,只要想办法把重民报和大同报的内容想办法递给小皇帝,小皇帝自然会为我等除掉这个后患。”
听完这个计划,所有人都兴奋起来,觉得这个计划很有可行性。天子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只要他们稍微说几句狠话,说不定他就会恐慌,然后下达命令屠杀整个重民社,到时候这事情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韦文明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后说道:“但我还有一个问题,重民社可以借朝廷的手除去,但大同社怎么办?从韦祁他们传来的消息来看,大同社更加棘手。要是我们因为围剿重民社,放大同社入关中,我们的田地、财产只怕都保不住了。”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寂静。这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内有重民社,外有大同社,这两个组织对他们都不友好,而他们似乎只有二选一的艰难道路。关键这两条路都不想选。
重民社他们有办法解决,但大同社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们的手段根本施展不开,甚至想调动朝廷的军队,灭了他们也非常艰难,要是大同军那么好打的话,岳和声也不会感到那么为难。
高尧想了想道:“一个一个解决,先解决重民社,大同社强大了,朝廷自然会增加兵力来镇压他们,三边总督打不过大同社,难道5镇总督还打不过他们,他们才不过几万叛逆,朝廷却有百万大军,大同军能扛得住朝廷的一波进攻,但能扛得住朝廷连绵不断的进攻?他们迟早会败的。”
好吧,其他大族族长想了一想,发现想灭了大同社,除了依靠朝廷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崇祯二年(1629年)9月 25日。
肤施县的大同都督府内,气氛有些凝重。朱屠夫满脸悲戚,跪在徐晨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还请徐大当家,救救义军兄弟,唇亡齿寒,我等被朝廷剿灭了,下一个只怕会轮到大同军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绝望。
徐晨站在山西行省的地图前,眉头紧锁,仔细地研究着局势。听到朱屠夫的话,他缓缓开口问道:“你们退到什么地方了,还有多少人?”
朱屠夫连忙回答道:“永宁州,现在大哥身边只有不到上万兄弟了,朝廷的官兵却有 7 - 8万精锐左右。”
张献忠皱着眉头说道:“我军隔着一个黄河不好支援。”
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口,这几个月来,大同军制定的战略是向宁夏镇和关中两个方向发展,对于山西行省方向还是以防御为主。要是进攻山西行省,那就变成三面出击了,这样很容易主次不分,导致大同军在三个方向都无功而返。
贺六看着地图,思索片刻后说道:“要不,某带领大军渡过黄河占据军渡,去接应张三兄弟,而且此时在山西占据一个据点,也有利于我军下一步对山西的攻略。”
徐晨想了想,慎重地说道:“你去接应一下,事不可为则马上返回,以保证自己安全为主。”
“遵命!”贺六响亮地回答道,然后转身准备去安排行动。
崇祯二年(1629年)9月 27日。
山西行省的永宁城。在明军不计伤亡的疯狂进攻下,加上义军当中有叛徒出卖。城池终于还是被攻破了。
义军首领常二等人英勇战死沙场,张三不幸被俘虏。一万义军伤亡过半,其余的也被俘虏,还有永宁州本地青壮以及跟随义军的几万老弱妇孺一起被抓,加上之前抓的俘虏,总计有十万人。
永宁城县衙,山西行省的文武大员汇聚于此,随着张三这股最大的叛逆被剿灭,整个山西省的叛逆终于平定,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山西巡抚耿如杞看着落魄的张三,冷笑着说道:“就是你这个贼寇霍乱两省。”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轻蔑和嘲讽。
张三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但他还是嘲讽道:“没办法,谁叫你们这些老爷不肯给俺们这些穷人一条活路,俺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求活,头断不过是个碗口大的疤,18年后老子回来接着造你们反,你好好活着,给老子等着。”
山西总兵张鸿功怒道:“死不悔改,活不下去你们就想造反,可见你们本心就是一群贼寇,只是这场灾害让你们本性暴露了。来人,把他的嘴堵上,把这些人押下去。”
当即就有两个士兵走上前来,用一块破布堵住了张三的嘴,然后把他带了下去。
而后,山西巡抚耿如杞脸色为难地说道:“现在山西还有十万俘虏,各位有何方法安置这些人。”
他虽然这样说,但眼神却看向贺函的方向。其他山西的文武大员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贺函,他们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这些俘虏是一个大麻烦,他们本来就是叛逆,放肯定是不能放的。但收留也不好办,这场叛乱把整个山西行省打得烽火遍地,没有十年之功都难以恢复元气。现在军饷、粮草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来安置这 10万的叛逆。
他们想来想去,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叛逆都杀光,这样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然而文官沾上杀戮的名声就不好了,以后不管是升官还是对本人的名声都是一个巨大的坏影响。
而太原镇将门他们是本地人,哪怕这些人是叛逆,但也是乡里乡亲的,要是他们杀戮本地乡亲,就要做好几十年内被乡亲戳脊梁骨的打算了。所以,他们发现这个黑锅最好交给贺函来背。
贺函自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冷哼一声,心想自己是客军,凭什么要让他背这个黑锅,他贺函又不是傻子。于是,他干脆双目一闭,开始闭目养神。
这一下现场的气氛顿时尴尬起来。因为贺函为人傲气,加上立下的军功又太高,还不是本地人,山西省的文武大员都有点排挤他,现在想找一个人说上话的人都找不到。
第187章 ,枪炮犀利
山西巡抚耿如杞站在巡抚衙门的大堂之上,眉头紧锁看着堂下,将领,显然没有一人愿意处理这个难题。
无奈之下,耿如杞开口道:“此次战斗,我军虽获胜利,各卫各守备所损失惨重,这些俘虏当中的青壮,皆是有一定体力和作战经验之人。将他们收编到各卫当中,可补充我军实力。不过,要将他们分散安插在各军之中,切不可让他们形成大的团伙。尔等要严格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绝不能让他们有再次叛乱的机会。”
曹文诏等将领闻言,纷纷上前一步,恭敬行礼道:“遵命!大人放心,我等定会严格执行,确保这些俘虏不会再生事端。”
耿如杞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余下那些老弱病残的俘虏,就罚他们为苦役。让他们去修复被战火破坏的城市和道路,也算是将功赎罪了。”
就在众人商议已定之时,一个士兵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行礼道:“大人,大事不好!大同贼寇入侵,他们渡过黄河,已经占据了军渡口。”
耿如杞心中一震,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大同贼寇,那可是难缠的势力,其战斗力和凶悍程度远非之前被剿灭的张三等叛逆可比。山西行省的局面刚刚有了一丝稳定的迹象,若这股贼寇大规模入侵,只怕山西又将陷入一片烽火之中。
他强压下内心的惶恐,沉声问道:“大同贼寇他们有多少人入侵?”
士兵连忙答道:“上千余人。”
听到这个数字,现场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一些。曹文诏嘴角微微上扬,笑道:“看来这大同贼寇显然是想救张三的人,只可惜他们来晚了。”
曹变蛟年轻气盛,眼中闪烁着战斗的渴望,急切地说道:“府君,总兵,我等何不大军压境,趁势灭了这股大同贼寇,挫挫他们的锐气。”
总兵张鸿功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大同贼寇的厉害,岳和声掌握三镇兵力时都不敢轻易对付他们,更何况如今的太原镇刚刚经历与张三的战斗,早已是五劳七伤。山西行省才刚刚平定了内部的叛逆,此时实在不宜再节外生枝。
想了想,张鸿功缓缓摇头说道:“把他们驱赶回黄河即可,无需节外生枝。我等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山西的局势,不可因一时之勇而引火烧身。”
他环顾四周的将领,目光落在曹文诏身上,喊道:“曹文诏。”
曹文诏立刻上前一步,大声应道:“末将在!”
“你带领本部人马前去监视并驱逐大同贼寇。记住,贼寇渡过黄河后,不可再与他们纠缠。”
“遵命!”曹文诏领命,转身大步走出了大堂,迅速去集结自己的部队。
与此同时,贺函回到了自己的营地。营帐内,伍靖和萧涛等人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归来。
贺函一脸严肃地说道:“战利品能变卖的就尽快变卖,我等要快速回关中。都堂那边的情况很不好,急需我等支援。”
萧涛好奇地问道:“关中发生什么事情了?”
贺函冷笑一声,说道:“还能是何等事,不就是那些大户不愿意交税。这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国家的危难。山西行省这一年来,许多村落被杀得十室九空,百姓、流民、士绅都不能幸免于难。这景象让我越发确定,朝廷现在就应该强硬起来。流民敢造反就杀流民,士绅敢不交税赋就杀了这些败类,只有朝廷强力维持秩序,天下才能稳定。”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开始着手准备返程的事宜。
而在军渡口,大同军的营地内,气氛则有点悲苦。朱屠夫双眼通红,满脸悲戚,正苦苦哀求着第三旅第一团团长姜超:“姜兄弟,能不能再等等看?或许俺大哥逃了也不一定。”
姜超无奈地叹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道:“探马已经看得清楚了,永定州已经被明军攻占了,而且你们逃来的义军也证实了这一点,常二当家和多位义军统领已经战死了,张三哥也被明军抓住了。救援的任务已经没办法完成了,我这 1000人又如何打得过山西镇的七八万人呢?”
说着,他拍了拍朱屠夫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我也很想帮忙,但我要为全团上千兄弟的性命负责啊。”
朱屠夫内心痛苦万分,他实在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无力地低下了头,悲伤如同潮水一般将他淹没。
“团长,有一伙 5000人的明军向我等杀来。”一个士兵匆忙跑来报告。
姜超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大声下令道:“停止撤退,全军原地结阵。”
大同军的战士们听到命令,迅速行动起来。后队变前队,原本行军的纵队瞬间变成了一个整齐的进攻横队。士兵们熟练地在队列前方 50 - 30步的位置布置了两道铁丝网,以此来阻挡明军的进攻。
黄河岸边,尘土飞扬,一支5000人的明军队伍正缓缓前行。队伍的最前方,一杆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曹”字。
领军之人正是曹文诏,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在他身旁,年轻气盛的曹变蛟一脸不服气,时不时地嘟囔着几句。
此时,明军的探子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向曹文诏抱拳禀报:“将军,前方十几里处发现大同军踪迹,他们似有撤回黄河西岸的迹象。”曹文诏眉头一皱,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传令前锋队伍,压慢速度,密切监视大同贼寇的动向,切不可轻举妄动。”
曹变蛟一听,顿时急了,大声说道:“叔叔,我军人数是贼寇的五倍之多,您这般小心谨慎,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曹文诏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变蛟啊,你长期待在山西镇,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凶险。当年我在辽东战场,那才叫真正的残酷,比和张三等叛逆的大战要惨烈十倍不止。”
曹文诏陷入了回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道:“女真人个个身披三重重甲,箭射不穿,刀砍不动。他们虽身负如此重担,却依旧能骑马射箭,奔袭百里。我大明多少英雄豪杰、将门英才都折戟在辽东战场。若不是叔叔我一生谨慎,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
后来杨鹤总督把我调到关中,没想到刚出狼窝又进虎穴。女真人再猛,打了10年也没能灭了辽东镇,可大同贼寇呢?不到两年时间就灭了榆林镇。榆林总兵杜文焕那可是南征北战的老将,在西南打过土司,在辽东打过女真人,经验何等丰富,最后却被大同贼寇吊死,死状凄惨啊!”
曹文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他们的火枪火炮极为厉害,重炮能打到几里之外,一炮下去,人马俱裂。就算躲到城里,也难以抵挡他们的炮火攻击。”
曹文诏内心还有一丝庆幸,以关中的局势来看,要不了多久,关中就会变成下一个辽东战场。能在战事还未完全激烈之前,他先逃出了关中算是万幸之事了。
但内心深处,他还是隐隐有些不安,因为一旦关中战事吃紧,朝廷必定会调动其他各镇的人马支援,而太原镇距离关中最近,恐怕难以幸免。
这朝廷怎么了?这天下怎么了?明明都是按照上百年的老规矩在运转,怎么越来越乱了?
曹变蛟不清楚叔叔内心的惶恐,而是自信满满地说:“叔叔,您也太过高看大同贼寇了。他们不过是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而已。如今侄儿有了火枪,未必会输给他们。”
什么教训都比不得用生命得到的教训深刻,尤其这不少是用自己的命。
在将门当中原本逐渐废弃的火枪,太原镇的将门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开始重视起来。太原本就是军镇,物资和人员并不匮乏,大部分工匠也懂得打造火枪。
只是之前让他们免费做事,打造出来的不过是一些容易炸膛的鸟枪。但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也能打造出能击破重甲的重型火枪。如今,太原将门为了自保,纷纷请工匠打造重型火枪,每个将门队伍中或多或少都配备了重型火枪,少的有两三成,多的甚至占到了一半。
曹变蛟现在率领着1000人,其中有200家丁骑兵,400长枪兵,400火枪兵。若不是火炮的制造工艺要求太高,说不定他们连重型火炮都能带上了。武器装备的提升,让曹变蛟在击败一些小股贼寇后自信心大增。当初弃城而逃的事情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污点,他急切地想要甩掉这个污点,重振曹家虎子的大名,而让人谈之色变的大同贼寇显然就是最好的立威对象。
曹文诏看着自信满满的侄子,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你才玩火枪几个月,徐晨他们可是玩了几年,而且人家还是纯火器部队。”
两支队伍缓缓靠近,曹文诏很快发现大同军已经摆开阵势,这是在防备他们。但他也不想打下去,便打算下令撤退。
然而,曹变蛟却不肯罢休,他抱拳说道:“叔叔,侄儿一心想要见识一下大同贼寇的厉害,看看他们的火枪是否真如您所说威力巨大。侄儿恳请出战!”
曹文诏看着不服气的侄子,心想让他亲身经历一下大同贼寇的实力也好,毕竟如此莽撞,很难在越来越残酷的战争中很难存活下来。于是,他点了点头:“好吧,你作为大军前锋,试探性进攻。”
“遵命!”曹变蛟兴奋地领命,转身回到自己的队伍中。
“咚咚咚!”战鼓的声音在黄河两岸回荡,仿佛是战争的号角。大同军和明军缓缓靠近,气氛变得愈发紧张。
曹变蛟的队伍并非纯火器军队,而是长枪和火枪混杂在一起。前三排是长枪兵,他们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后三排是火枪兵,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火枪,眼神坚定。火枪用于远程进攻,长枪则用于近程搏斗,同时保护火枪兵。队伍的最后是曹变蛟的核心力量——200家丁骑兵,他们骑在战马上,身姿矫健,士气高昂。
曹变蛟将800人分成两个方阵,模仿着大同军的步伐,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向姜超率领的一团逼近。
姜超站在阵前,看着敌人半长枪半火枪的方阵,冷笑一声:“哼,学的似是而非,简直是在找死。等敌人进入火炮射程之后,立即发动进攻,我要一波打垮他们。”
当曹变蛟的队伍走到距离大同军100步的位置时,“噗噗噗噗!”四枚飞雷炮响起,10斤重的炸药包带着呼啸声飞了出去。“轰轰轰轰!”四声如雷鸣般的声音炸响,曹变蛟的队伍顿时出现了4个巨大的窟窿。爆炸范围内,一丈之内的士兵不是被炸得粉身碎骨,就是七窍流血而死。这一波进攻,瞬间造成了上百人的伤亡。
曹变蛟看到这一幕,眼睛瞬间红了,他大吼道:“加速进攻!”然后拔出战刀,高声喊道:“跟着本将冲锋,杀!”200骑兵在战场上划过一个微小的弧度,如同一支利箭般杀向大同军。
战场上的明军队伍已经开始骚乱,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吓得惊慌失措。
但他们还是按照命令加快了冲锋的步伐。当冲到50步位置的时候,他们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圈半人高的奇怪东西。等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东西好像是铁制造的,上面还有一串串荆棘,这就是铁丝网,它直接阻碍了他们前进的道路。
有不少士兵拔出自己的刀,用力砍向铁丝网,但却发现这些铁丝极其坚韧,很难砍断。曹变蛟他们也遇到了相同的麻烦,有铁丝网的阻碍,他们的骑兵根本无法侧击大同军。
而就在他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大同军的掷弹筒开始发威。“噗噗噗!”上百枚一斤重的手榴弹被掷弹筒投射出去。“轰轰轰!”这些手榴弹砸进明军的队伍当中,炸得他们人仰马翻。“砰砰砰!”紧接着,火枪也开始开火射击,明军的胸口上炸出一团团血花,而后纷纷倒地不起。
冲锋在前的曹变蛟极其幸运地没被这波攻击炸死,但他的坐骑却中了火枪,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少将军,敌人枪炮犀利,快骑上马,我们撤!”一名亲兵焦急地喊道。
“进攻!”姜超继续下达命令。“啪啪啪!”大同军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阻挡在他们前进方向的敌人,或是被火枪打死,或是被刺刀刺死,这一路可谓是杀得血流成河。
而曹变蛟逃回后方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叔叔已经带着本部人马开始逃跑了。此情此景让他一阵恍惚,心中有种偶像破裂之感,有虎将之称的叔叔就是这样在辽东战场活下来的!
第188章 ,草台班子的大明
崇祯二年(1629年)10月 3日。
京城的兵部府衙内,一片忙碌景象,但每个人却极其安静小声,生怕发出声响会引起怪物一般。兵部尚书王在晋却一脸萧然地坐在一旁,看着部下们来来往往,竟没有一人前来理会他。这尴尬局面的缘由并不复杂,众人皆知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位子坐不了多久了,如今非但没人巴结,甚至都对他避之不及。
面对这种情况王在晋理解,但心中满是委屈,觉得自己实在是殃及池鱼。
任何王朝到了末期,组织都会变得涣散,犹如草台班子,大明王朝也不例外。
崇祯元年九月时,崇祯为巩固皇权,想提拔一些他认为信得过的人来看守京师,选来选去就提拔了勋贵出身的彭城侯张麒五世孙,张庆臻,让他提督京师。
这对张庆臻而言本是天大的好事,可他偏偏是个草包贵二代,没有一点政治素养。他得到这个任命之后,高兴之余,觉得提督京师的权力还不够大,竟妄图扩大职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