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米哈伊尔注意到目瞪口呆的出版商后,为了一些现实上的考量,米哈伊尔还是稍微收敛了一些,轻咳了一声后便说道:“小说而已,报纸上的那些报道根本就没有结合小说内容来看,我会发表一个声明的,抗议报纸上的抹黑与污蔑”
出版商:“?”
为什么不直接维护自己的信仰呢?
由于感觉过于深究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位出版商最终选择了无视这点小细节。
毕竟其它东西固然重要,但英镑这种东西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在确定了这件事的解决方案之后,另一个问题也就摆在了米哈伊尔的面前,新小说的价格和待遇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月票番外已发,月初求票
月票番外已经发了,投一张月票即可,第一次写这种番外,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见谅。
后面看时间再整点免费的番外吧,第一次不熟练,有点少。还有一些歪点子,比如整一期fate什么的,还在构想,这个要求的精力就有点多了,慢慢磨吧。
另外上个月月末设置的目标已经达成了,感谢各位的支持。
国庆不出门,月初前八天我有三天会发六千字,完成加更的承诺。
这个月也一样,月初七天的双倍月票加起来如果有六千月票,依旧加更六千字,如果灵感爆发会加的更多()
明天是六千字,不过更新时间可能要在下午,我在今天完成小组作业加上台发言加被人点评,已经耗光蓝量了,胸口红灯疯狂闪烁,所以明天更新可能会迟一些。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是不想努力,只能说实在是手残,好在接下来有五天假期,我好好沉淀沉淀吧,唉
第237章 流氓国度与恶魔的低语
桑德斯必须开始考虑这会不会是他此生仅有的机会。
作为伦敦一家还算有点实力的文学杂志的老板,桑德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他自然不愿一辈子都只能做个中等杂志社的老板,但想要继续向上走何其艰难?
大作家们一般都不会考虑他这种一般的杂志社,而新人作家们投稿多半也都是要从最好的那一批杂志社投起,经过这些杂志社和出版商的筛选,真正的好作品一般都不会被遗漏,剩下来的一般都是一些一眼就望得到头的作品。
但在最近,桑德斯从自己的好友出版商艾略特那里得知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作家的文稿暂时无人接受,至于原因就像他抱怨的那样:
“据说是不少同行对他新小说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再加上他是第一次用英语写连载小说、他的俄国人身份、他另一部正在连载的小说面临的争议.伦敦的出版商们便决定压一压他新书的价格,不肯一上来就给他一位有名的作家应该有的待遇。
这群蠢货!他们难道就不看到《麦琪的礼物》已经卖了多少册吗?还是他们刻意忽略了这件事?我能告诉你的是,这本圣诞图书的销量已经是狄更斯先生销量的一半了,这可是狄更斯先生的一半!这还未必就是最终销量,我已经开始新一轮的印刷了.”
对于自己这位朋友的运气,桑德斯无疑是羡慕的,毕竟艾略特的实力在伦敦称不上雄厚,但只因他收到了三兄弟写的一部诗集的投稿,再加上他价格和分成给的非常有诚意,好运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至于他的朋友说的是谁,桑德斯也心知肚明,因为前些天报纸上出现的那篇揭露《海底两万里》里面某段情节的文章,伦敦的报纸上最近有不少人都匿名发表批评这位作家的文章。
还有人直接公开质疑这位俄国人的信仰乃至质疑他的人格和行为,从而施加一番道德上的压力。
对此米哈伊尔前两天刚刚刊登了一篇文章作为回应,首先是郑重声明了一下文学创作的自由,纠正了部分人的断章取义。
接着在信仰和道德的部分,他在信仰的部分直接抗议道:“英国教会无权公开质疑一位俄国人的信仰!这是有人蓄意想挑起两国矛盾和教会冲突的卑鄙行径.”
高度这么一上升,一些本来只是想浑水摸鱼赚点英镑的人顿时就哑火了,这帽子扣的也太大了吧?!只是口水仗倒还好说,万一真跟这东西沾上了那岂不是落得一身麻烦.
而在道德问题上,他先是拿出了他在圣诞节前捐了一大笔款的事实,紧接着又开始说:“我本以为英国是一个文明、自由和进步的国家,如今我却开始怀疑这是一个遍地盗版、遍地中伤者的流氓国度。法国比起英国简直要好十倍以上.”
这番话一出,英国的舆论顿时就炸了!
首先这位俄国作家的所作所为似乎确实没什么毛病,他的捐款什么的都是真的,其次英国文化市场盗版他的书以及报纸上公开批评他也是真的.
最后他竟然说法国要比英国好十倍以上?!
那个遍地法国病、道德败坏、傲慢自大的流氓国度竟然要比英国好?!
关键是这位俄国人还是一位有着众多读者的作家,他要是一直向别人宣扬这件事那还得了?
如此一来,英国的报纸上顿时就有人着急地跳出来说应当善待外国友人,要向他展示出英国真正文明和自由的一面,要让他看到英国招待他要比法国招待他还要好的多得多
总而言之,凭借着这么一篇文章,舆论大有直接翻转过来的架势,但目前总得来说还是有些混乱,没有完全尘埃落定。
就是在这种混乱的舆论风向下,桑德斯借着自己的朋友艾略特的关系看到了那份还未被人接受的稿子,而几乎就是在看完的当天,桑德斯就要来了米哈伊尔的住址,接着便咬咬牙算出了自己能够给的最好的条件,并最终朝着米哈伊尔的住处走去。
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年轻有为的俄国作家的住处并不算奢华,甚至说看上去很是简朴,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便是打扫的十分干净。
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他赶到米哈伊尔的住处的附近的时候,这位年轻作家并未优雅或舒适地坐在家中看着报纸和书籍,反倒是不太体面地蹲在附近某个角落,然后用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什么。
至于说为什么桑德斯能认出来,只能说当蹲在那里的先生稍微抬了抬头之后,桑德斯便一下子就想到了他的朋友艾略特口中的那一大堆称赞的话语。
坦白说,桑德斯本以为这位青年会因为最近的一些风波而感到烦躁和愤愤不平,但等真见到了,他便发现压根就没有这么一回事。
与此同时,米哈伊尔蹲在那里观察什么事物的神态更是一下子就让他想到了小说里面的那位神奇的侦探。
果不其然,那位青年在缓缓站起身后,便笑着开口说道:“您是一家杂志社的老板吧?”
“您猜到了?”
桑德斯微微有些激动地问道:“是根据我的衣服吗?还是根据其它什么细节?”
“因为艾略特先生跟我说今天会有一位杂志社老板想过来跟我谈谈条件。”
桑德斯:“?”
在愣了这么一下后,桑德斯倒是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由于他十分清楚他在一众大型杂志面前并无太大的优势,于是他索性一上来便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直接说道:
“米哈伊尔先生,我的小说旬刊虽然比不上伦敦其它出版商那么有影响力,但在伦敦也有一定的市场,而我是真心喜欢您的新作品,我听说这还是系列小说,接下来还有别的篇章?
而其他出版商能给您的待遇我都能给,其他出版商不能给您的待遇我还能给!”
“哦?那我们进去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吧。”
其实对于选择合适的出版商这件事,米哈伊尔并不算太着急,毕竟他前两天的那篇文章一发,事情慢慢的总会有一个结果,但说实话,被这么拿捏一手总归是有些不痛快的。
而等米哈伊尔将这位貌似很有诚意的出版商请了进去后,他刚要邀请对方坐下,桑德斯却是看着米哈伊尔挂在衣架上的那套衣服以及屋子里其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发起了呆。
本来他就还在想象小说里的那位侦探以及所描述的其它一些场景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看来,一切不都正好摆在他眼前了吗?!
所以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难道真的就是由他一手设计,甚至连并不存在的衣物都能具化成现实吗?
等到桑德斯终于回过神来坐下的时候,他便很快就说出了自己那些诚意十足的条件。
而事实上他给出的条件确实相当不错,米哈伊尔在跟伦敦其它出版商的条件稍微对比了一下之后,难免也露出了一点惊讶的神色,眼见桑德斯并不是在开玩笑,米哈伊尔在简单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并不准备耽搁太多时间的他最终向这位出版商伸出了手:
“那就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在口头确认以后,做事向来称得上雷厉风行的桑德斯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安排:
“那我们这就可以签合同,找公证人画插图的画家我也已经物色好了,您可以直接提出您的要求,到时候成品要是不满意您可以再让他修改。或者您看是今天还是改天再说。”
“就今天吧。”
今天并没有别的什么安排的米哈伊尔点了点头,接着就请桑德斯先在门外面等一会儿,然后没过多久,桑德斯便目瞪口呆地看着一位穿着斗篷大衣、戴着猎鹿帽,手上还拿着一个烟斗的男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重新跟米哈伊尔的眼睛对上后,他简直觉得这位先生张口就能说出他的前生今世和一些不方便告诉别人的难言之隐了!
震惊之余,桑德斯也是忍不住询问道:“米哈伊尔先生,这就是您在书中描写的福尔摩斯的穿着吗?这倒符合他是一个怪人的形象.但这身衣服和这个斗篷来自哪里?莫非您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然后才能写出这部小说的?”
“不,桑德斯先生,人人都可以是福尔摩斯。”
米哈伊尔的声音突然变得仿佛恶魔的低语:
“只要穿上这身衣服,他就已经是半个福尔摩斯了。而且您觉得这身衣服怎么样?是不是既方便又舒适?是不是也足够的美观?您想想这在冬季是不是非常体面的穿着?”
“确实如此。”
打量了米哈伊尔半天,桑德斯便不得不承认这身衣服在米哈伊尔身上既优雅又有风度,而且确实要比英国如今正流行的衣服方便许多,再加上成为半个博学、冷静、机敏的福尔摩斯的诱惑,桑德斯便不由自主地问道:
“那么这身衣服多少钱呢?”
“材质不同价格也会不同,不过这样的衣服应当只面向真正的绅士,所以一件大衣至少十英镑起,您觉得如何呢?”
一件大衣至少十英镑?
好像没那么贵但好像又有点贵.
稍微想了想,桑德斯便老实回答道:“不算高,想必一位真正的绅士愿意为自己的爱好和体面掏这个钱。如果控制一下成本的话,这可比您写书要赚的多得多了。
恕我直言,这个价格可能还是有点低了,如果是我的话,当您的这部小说真的在英国的上流社会流行开来之后,我只会在伦敦的东区雇佣一些最便宜的裁缝,然后前期我应该会再将您给出的价格翻上七八倍,后期才有可能慢慢降下来.”
本以为自己像个魔鬼的米哈伊尔:“?”
大英祖传血统觉醒了是吧?
第238章 广告与浓雾中的福尔摩斯
显而易见,以米哈伊尔的性格和他对自己的要求,他并没有成为资本家的潜质,或者说,他开办的工厂某种意义上有成为天堂的潜质.
当然,如何平衡好良心、收益、市场以及其它同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米哈伊尔如今只能说还在慢慢摸索。
抛开这个暂且不谈,在跟桑德斯谈好合作上的事情后,米哈伊尔跟桑德斯都不是什么爱拖延的人,加上两人也都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于是没过多久,在有关米哈伊尔之前的争论都还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伦敦的很多报纸上就陆陆续续刊登出了米哈伊尔新小说的广告。
虽说之前有过一些看不见的争端,但生意就是生意,更何况随着米哈伊尔的回应,舆论风向已经在朝他那边偏离了。
因此当贾斯帕还沉浸在那位俄国作家会上门向他敬酒的幻想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报纸上看到了类似这样的宣传:
“《海底两万里》、《麦琪的礼物》等作品的作者米哈伊尔先生,他的最新作品《血字的研究》即将在《小说旬刊》上连载!继‘科幻小说’之后,又一种崭新的小说类型将在英国诞生。
这是米哈伊尔先生献给英国的礼物!”
贾斯帕:“?”
这才过去多少天,那位俄国作家的新书这就要开始连载了?
《小说旬报》的老板
是那位平日里温和谦逊、没少跟他说奉承话的桑德斯?他怎么敢的?!
贾斯帕惊怒交加之余,也是不由得想起了他前两天一不小心似乎又跟人打了什么赌,也不小心想起了他有一次看到的浓稠的泰晤士河的场景,一时之间,贾斯帕干呕一声的同时,也是赶忙想起了办法。
他准备找人写一些针对性的评论的时候,也是准备等这件事过去后,一定要跟桑德斯好好算一笔账!
事实上,桑德斯在找上米哈伊尔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这么干肯定会得罪伦敦杂志界的不少人,但有时候不试着拼一把,又怎么能为自己再博得向上的空间?
除此之外,由于桑德斯在广告这一块花了不少钱外加米哈伊尔最近才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米哈伊尔新书的广告也是借此飞到了更多人的手中。
在所谓象征着高雅和上流的俱乐部当中,身处其中的地道的英国绅士一举一动看起来很是从容和镇静,而面对报纸上有些略显浮夸的广告,他们最多也就表现得微微有点诧异,还跟一旁的人说道:
“看起来有点像是普通的纽盖特小说或者旧贝利小说,就像安斯沃思的《鲁克伍德》那样,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将罪犯塑造成一个迷人的歹徒的犯罪小说。这有什么可稀奇的?又怎么能说是全新的小说类型?”
“这部小说好像将视角集中在了侦探身上,侦探有什么可写的?依我看远远不如盗贼、歹徒的故事刺激和有趣,当然,这样的小说实在是美化了犯罪、败坏了社会风气。”
“谁知道呢,可能是他对英国文学了解的不够多,结果误把已经出现的东西当成自己的全新创造了。”
“那您到时候会看看吗?”
“当然!看完之后我就知道这位俄国作家在我们英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我打赌他会失败,也只有俄国人才会跟其他欧洲人一样,一个劲地学法语和法国文化,他们那种头脑不清醒的人又怎么可能理解我们英国?”
“虽然我也不觉得他会成功,但是赌什么?”
“我想想”
而在更多人那里,有许多英国人已经因为米哈伊尔的《麦琪的礼物》这本书记住了他,并且就此肯定了米哈伊尔用英语写作的能力,这一部分人可谓是遍布英语的各个阶层。
无论是根本花不起钱买书、只能听别人念一念故事的底层穷人,还是说中产阶级,亦或者是所谓的上流人士,他们多多少少也关注到了这则消息:
“是写《警察和赞美诗》的那位作家吗?他简直写到我心里面去了!济贫院那种地方我宁愿进监狱我都不愿意去!他跟狄更斯先生一样,有一副好心肠。我一定会去听听他的新小说的。”
“我喜欢他的英语小说里面的结尾,依我看英国的作家里面没几个人能写出这样的结尾,希望新书里面也能看到精彩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