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上帝啊!我的上帝啊!您究竟为这世界带来了什么?十天!只要十天!世间竟有这样的天才?!上帝显灵了!米哈伊尔先生,你真的对得起你的名字,您是真正的神的化身!”
米哈伊尔:“.”
整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另外很抱歉我骗了您,其实第一天我就会了,但我还是硬生生地熬到了第十天
总而言之,米哈伊尔现在拥有一口地道的老BJ正黄旗话,可谓是地道里的地道。
因此当他指出那位法国年轻人的发音问题后,这位年轻人很快就面露愧色,然后忍不住钦佩地说道:“先生,您简直要比教授我这门语言的教授还要博学!”
当这位年轻人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后,那么米哈伊尔到底会不会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已经被证实了。
于是一时之间,刚才那堪称死寂的沉默终于被打破了,在场的法国年轻人们忍不住议论纷纷的同时,本来还庄严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雨果,也是真的正视起了眼前的年轻人。
传闻中的天才听起来虽然让人惊讶,但总归是让人觉得有些虚幻并且很容易产生怀疑,可当这一切真的呈现在眼前,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天才到底能够给人带来多大的震撼。
至于最开始嘲笑米哈伊尔的俄国身份乃至暗讽米哈伊尔本人的那位阿图尔,他此刻的脸色简直跟吃了屎一样难看,就算不说米哈伊尔后面的表现,光是他前面那个关于奴隶的推论,一旦出现在报纸上估计就够他喝一壶了。
这样一来,出名是出名了,但是别的东西呢?!真的守得住吗?!
顺带一提,由于当时教米哈伊尔的俄国老外交官实在是太过震惊,以至于他到最后完全就把这件事情当成了一种神秘学现象来对待,几乎不跟外人讲这件事,而是自己对着什么典籍在那里猛猛研究。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希望他不会得出一个太过离谱的结论
而由于他不肯跟别人提起这件事,因此米哈伊尔很快便感受到了来自屠格涅夫的凝视。
等到米哈伊尔着看向他的时候,屠格涅夫反倒是先伸出了两根手指,然后用一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语气问道:“米哈伊尔,你是不是又要跟我说略懂一点点?”
“那不是。”
米哈伊尔简单画了一个圈:“这个我懂的还是挺多的。”
屠格涅夫:“?”
换新花样了?
可恶的米哈伊尔!
两人说话的这会儿功夫,场上的议论声已经渐渐平息了下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微妙的尴尬,毕竟刚才的事情发生之后,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自然而然地进行接下来的话题。
等到了最后,已经完全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雨果稍稍思考了一阵,最终还是决定由他来为这件事下最后的结论。
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他还在为这种实实在在的天才感到吃惊,但他回过神来的时候,还是米哈伊尔前面的那番话让他更有感触,于是他便开口说道:
“米哈伊尔先生,您刚才的话是正确的,是啊,如何能随便评论贫民窟和工厂里的人呢?又如何能随便评论境况或许还要更悲惨的人呢?至于您说的那种主动成为奴隶的人,或许这才是巴黎如今还是这副模样的根源,我在当议员的期间已经看到了很多这种事情,我目前也正在写一部这样的小说”
尽管雨果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感慨,但阿图尔的脸色却是愈发惨白。
毫无疑问,雨果先生已经为刚才的那些对话定下了基调,而显然,他并不属于公正和道德的那一方.
而米哈伊尔在听到雨果的这番话后,略感意外的同时,倒是也不觉得太出乎意料。
毕竟雨果老师虽然不算是什么完美无瑕的圣人,但涌动在他心中以及他的作品中的那份高尚的情感也并非作假,而是实实在在地萦绕在他心间。
等到这件事情过去后,米哈伊尔眼见气氛已经缓和了许多,雨果老师看起来也对他看重了许多,因此米哈伊尔索性便乘胜追击,直接又开口说道:“其实,我目前已经正在试着用法语写诗歌了,就是不知道在法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水平,不知能否请您指点一二。”
嗯?
听到这样的话,雨果顿时又愣住了,至于在场的其他法国年轻人更是面面相觑,仔细看的话,或许还能从他们的脸上发现一丝丝崩溃。
毕竟有些事情显而易见,那就是能够流利地使用法语跟能够用法语写诗歌完全就是两码事,甚至说,能够用法语写小说跟用法语写诗歌都差了一段不小的距离。
那么为什么呢?语言,还是语言!
会这门语言和懂如何使用是两码事,懂得如何使用和天才般的应用又是一道天堑。
就像很多流传到后世的经典作品,人们往往是喜欢扯什么反映现实、永恒的人性、精彩绝伦的创意和故事.
但是大多数作家都是傻逼吗?他们不知道人性是什么吗?他们写不了现实?而创意和故事,这个世界天天都在产生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有些作品脱颖而出甚至成就伟大呢?
天才般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往往具备点石成金般的魔力,以至于平庸的故事都能在这样的作家笔下绽放出新的光彩,有的作家光是写吃饭都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他们吃的很特别?吃的东西很不得了?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用合适的语言来写吃饭。
当然,这并非说其它东西不重要,而是没有这样天才的语言能力,一位作家就不可能真正伟大。
正因如此,在这年头写诗歌的自认自己就是爷,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如此,那么问题来了,这位俄国年轻人要是真的会用法语写诗歌呢?要是真的能写的不错呢?
尽管这有些不太可能,但是一想到这个可能,在场的法国年轻人们顿时就感觉天都快塌了。
但偏偏,雨果在惊讶了一阵后,由于他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自信,因此他很快便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米哈伊尔先生,倒不如说,我真的很期待你的法语诗歌。”
米哈伊尔眼见雨果已经点头表示同意,米哈伊尔倒也不再磨叽,很快就掏出了自己专门带上的稿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是刚来巴黎,再加上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因此米哈伊尔并不准备一下子就拿出那种完美无瑕的法语诗歌,人多多少少还是得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因此想了想后,米哈伊尔只是拿了一首现在看来还不错但放在后世已经无人问津的作品,当然了,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毕竟,这首诗歌好歹也是从雨果老师后来的诗里面选的,虽然不太起眼,但得到雨果的称赞应该没什么问题。
于是:
“什么是万物的结局?是生命,还是坟场?
是任你浮游的清波?还是催你沉默的恶浪?
何处是这无数纷乱的脚步那遥远的前程?
”
随着米哈伊尔将这首诗渐渐念了出来,那些本来就感觉有点不妙的法国年轻人,他们的心也是随着这首诗一点一点下沉,甚至说有些人的心情已经称得上绝望。
首先在韵律上,这首诗跟法国如今流行的风格相契合,基本上没有错误,其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也颇具哲理,充满着对于生命、命运的思考,或许谈不上有多么震撼,但无疑是一首具有很高水准的诗歌。
所以说,这位俄国人竟然真的已经能用法语写诗歌,并且还能写到这种水平?!
那我们这些人说了二三十年的法国话算什么?
到头来一个外国人竟然比我们更懂法语的韵律、节奏和使用?!
就在有些人感觉越来越不可思议,甚至都想问问这位俄国青年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时候,米哈伊尔也终于是将这首诗给念完了,而在念完之后,米哈伊尔当然就是看向了似乎微微点了点头的雨果老师。
至于其他人的目光,陆陆续续也汇聚在了雨果的身上。
就在这样的注视下,雨果老师微微一沉吟,随后很快就吐出了两个字:“一般。”
米哈伊尔:“???”
不是哥们,这对吗?!
第200章 诗人 革命与正义切割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
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尔别馆
——《悲惨世界序言》
一般来说,一位诗人一生当中会写出来大量的烂诗和一些好诗,而他愿意放进自己诗集当中的诗肯定就是他相对比较满意的作品,因此米哈伊尔想过了不少可能,但就是没想到雨果老师竟然会来上一句“一般”。
只能说雨果老师又像在政治上一样开始忘本了,不过之前忘的是来时路,现在忘的是后来路。
不可否认,米哈伊尔多少有一点当面ntr一下的恶趣味,岂料雨果老师不仅当面拒绝了ntr,而且还在说完“一般”后,又给出了不少批评和建议:
“我认为你在这首诗中对有些东西的思考未免过于片面,不够深刻也不够深沉,诗歌的内在韵律也无法唤起人们对有些事物的思索”
看着庄严地作出评价的雨果的米哈伊尔:“.”
这我能怎么说?
雨果老师你这家伙,嘴真是硬呢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雨果的真实情况确实就像米哈伊尔想的那样,当在场其他年轻人的心一点一点沉入谷底的时候,雨果的心情多少也有些不好受。
毕竟他也意识到了这确实是一首颇为成熟的法语诗,倘若念出这首诗的人是一位初入文坛的法国青年,他早就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开始夸对方了,但偏偏念出这首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并不把法语当作重心的俄国年轻人!
这要是夸的太厉害,那我们法国人和法国的诗人们又该如何自处?!
总之出于自己内心的某种感情以及考虑到一些事情,雨果最终给出了一般的评价,不过说多了良心总归是有点过不去,因此眼见在场的其他法国年轻人多少精神了一点之后,雨果还是补充道:
“但是,这首诗总得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倘若你能坚持写下去,你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凭借诗歌在法国文坛成名”
听到这个转折,即便在场的其他法国年轻人刚才已经恢复了一点信心,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还是有些五味杂陈。
有可能凭借诗歌在法国文坛成名!
这可是伟大的雨果先生的亲口认证!
如今这样的殊荣竟然给了一位俄国人!
他们感到五味杂陈的时候,米哈伊尔听到了这个转折后也是稍稍有点意外,而到了这一步,米哈伊尔此行的目的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这一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名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在文学领域就更是如此,这其中往往牵扯着许多复杂的东西,就比如你上面有没有人,关系够不够硬,有没有人替你扬名,有没有评论家疯狂地推荐你.
在俄国米哈伊尔当然是靠着既有影响力又格外无私的别林斯基起家,但是在国外的话,想比较快且不受太多外力限制的话,那还是写写面向市场的小说,让更多的读者来说话吧。
至于像诗歌这种能带来巨大声望和收益的领域,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可多着呢,实力和别的东西一般都得有,不然历史上也不至于有那么些生前不怎么样死后反倒成了名的作家。
所以一举成名不指望,但能有雨果老师这种法国文坛的大佬的肯定,米哈伊尔其实已经能够在法国以一个诗人自居了!
这年头诗人这个称号可还没有烂大街,很多时候,它其实是一项隐形的殊荣,就算你其实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二流子,你也有可能凭借着这个称号进入什么上流社会,见识见识贵族和贵妇人。
而一位俄国人竟然能靠别的语言在别的国家成为诗人吗?!
这个问题在同样也写诗的屠格涅夫脑中轰鸣了许久,以至于到最后,什么也不愿再想的屠格涅夫只能是选择抬头望天,然后思索着到时候到底要怎么跟俄国的那些朋友们说这件事。
要是真按这个势头继续下去,等米哈伊尔回到俄国的时候,就连沙皇都有可能亲自接见米哈伊尔了吧?!
当然,要是米哈伊尔知道了屠格涅夫的这个想法,他只能说那很糟了
而在此时此刻,眼见雨果老师这么给面子,米哈伊尔在微笑着感谢了雨果之后,也是真心实意地道:“这都是受到了您的影响,我看过您几乎全部的诗”
哦?
一位俄国青年看过了我几乎全部的诗,那他岂不是非常热爱我的作品?
而一位超乎想象的天才都这么热爱我的诗歌,这又说明什么?!
一想到这里,即便米哈伊尔并没有赤裸裸地说一些赞美的话,但最近心情其实挺糟糕的雨果还是像吹了夏夜的凉风一般,感到无比的舒爽。
于是他那张严肃的脸上很快就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然后点头道:“这是好事啊,多看看想必对你是很有益处的”
就这么人捧人高了一会儿之后,场上的气氛顿时就和谐了不少,即便有些年轻人还在懊恼和嫉妒,但这场小型聚会还是继续了下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像那位最先向米哈伊尔发难的阿图尔,此时此刻已经一声不吭,而是犹如受刑一般地等待着聚会的结束,与此同时,在场还有人却是及时调整好了心态,或者说,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米哈伊尔。
毕竟米哈伊尔在这次聚会上的表现已经完全足够颠覆别人对他的刻板印象,而真正的天才,其实从来都不会缺少崇拜者,于是等这次聚会结束后,在场的其中一位年轻人先是毕恭毕敬地找上了雨果,向他询问了什么东西。
而雨果在认真思考了一阵后,最终似乎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然后这位年轻人便径直朝米哈伊尔走了过来,一到米哈伊尔面前,这位眼睛里似乎有点狂热的年轻人就热情地说道:“米哈伊尔先生,我想根据今天发生的事情写几篇稿子给各家杂志和报社,雨果先生已经同意了,在这里我想问问您的意见。”
嗯?
哦对,雨果老师可能也是想洗刷掉什么东西,或者用新的什么新闻覆盖过去,更何况像今天这种情况的话,雨果老师倒是也算半个主角。
“当然没问题,说起来我还要感谢您。”
看着这位之前好像还对他有点排斥的青年,米哈伊尔也是毫无芥蒂地同对方握了握手,然后微笑着说道:“很高兴认识您,我还不知道您的名字呢。”
“感谢您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