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pd c官员的求援方案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人们相信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在不同文明之间也完全适用。
可惜的是,三体文明并没有给人类任何反馈。
无论那名PDC官员抱着那颗六维智子如何的声情并茂的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三体文明也丝毫不为所动,它没有显示一行字来敷衍一下这名官员。
最终还是联合太空军司令呵斥了这滑稽的一幕:
“人类文明只能依靠自己,与其在这里做白日梦,希望三体文明怜悯我们一点技术,不如发奋图强,在这100年内拉出一支强大的太空舰队出来!”
这番话得到了大多数主战派的认同。(因为面壁者的原因,行星防御理事会各常任理事国几乎全是主战派)
于是,人类世界的军事大转型,开始了。
第167章 技术大爆炸
关于丁仪,罗清也没有继续逗他,在真理祭坛撤出后不久,罗清就通过传音将宇宙大一统模型告诉了他。
在丁仪对着宇宙大一统模型陶醉时,罗清点醒了他:
“丁仪兄,人类还面临很多危机,轮胎飞船和三体舰队都是我们的威胁。
人类没有300年的时间了我们只剩下了100多年的时间,那个大轮胎就会飞到太阳系。
人类现在拥有1艘恒星级战舰和70艘行星级战舰,以及近地轨道防御系统、月球防御基地、火星防御基地、水星空泡基地和正在建设的木卫二、木卫三前沿基地。
但这些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人类只剩下了100年的时间,在这100年里,我们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宇宙舰队,来应对那个大轮胎的威胁。
只有成功应对了大轮胎的威胁,人类才有资格去迎接300年后的三体舰队入侵。
我知道你这个人钟情理论研究,尤其是前沿物理理论,对于应用物理的研究一直是不屑一顾的。但我相信你这个人一直有应用物理的天赋,从你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你如果专攻某一个领域,并不会比几十年前的那位汪淼教授的成就更差。
在已经有宇宙大一统模型的前提下,我希望你能将注意力稍微往应用物理学上放一放,去想办法为人类突破迫在眉睫的技术难题,太空军需要你,文明需要你。”
面对罗清的真情流露,已经100多岁(实际年龄50多岁)的丁仪也深受感染。
“我会的,会去研究应用物理,谢谢你的宇宙大一统模型。”
“未来几十年,辛苦你了。”罗清认真的说。
丁仪确实没有让罗清失望,以丁仪为首的‘人皇幡科学家群体’在接下来的短短几年里,以极高的工作效率,完成了数个重大的技术突破。
人皇幡科学团队、各国科学团队、数字共和国科学团队。
三大科学团队齐头并进,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当下的人类文明贡献了璀璨如星的技术突破。
尤其木卫二和木卫三两座强子对撞机的建成,让人类抓住了智子技术封锁的空隙,趁着新智子抵达太阳系的短短几年,大量前沿理论被突破,树在人类科学之路上的那堵智子之墙,被人类以最暴力的手段破开。”
至此。
继三体文明技术大爆炸之后,人类文明也迎来了技术大爆炸。
首先是恒星级战舰发动机的突破,最新型的无工质辐射可控核聚变推动发动机,可以将恒星级飞船带到理论航速的最大值,10%的光速。
10%光速的理论最大速度,已经超过了三体舰队1%光速的巡航速度。
如此强有力的技术突破,极大程度鼓舞了人类文明的信心。
尽管将10%的光速理论化作实际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人类总算看见了希望。
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联盟,太平洋阵线,拉丁同盟。这些本应该在大低谷中饱受摧残甚至消失的国家,以一种新生的骄傲姿态,齐齐踏入了对太阳系深空的探索之中。
第一批,足足六艘恒星级战舰开始建造!
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号”恒星级战舰、
欧洲联盟的“悖论引擎号”恒星级战舰、
太平洋阵线的“惟微号”恒星级战舰、
俄罗斯的“极光号”恒星级战舰、
中国的“青铜时代号”恒星级战舰、
拉丁同盟的“亚马逊号”恒星级战舰、
这六批恒星级战舰,成为了继“亚当号”恒星级战舰实验舰之后,人类的第一批拥有作战力量恒星级战舰,六舰齐出之日,就一举成为了联合太空军的主力舰队单位。
在联合太空军的号召下,这六艘恒星级战舰都加装了人类已经成熟的太空战武器,分别是大功率激光炮、星际核导弹(恒星型氢弹弹头)、星际电磁炮。
除去这三大太空战武器之外,各个恒星级战舰也加装了符合各自特色的战舰武器,比如欧盟“悖论引擎”号的恒星级战舰就安装了具有欧盟特色的聚合光棱武器。
太平洋阵线的“惟微号”恒星级战舰,则更像一个大型星际航母平台,可以投放大量太空战机进行接触作战。
如此种种,不一而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行星级战舰的历史地位地位正在被逐渐取代,像类似万年炎帝号和万年风雪号这种老一代行星级战舰,已经彻底沦落为了科研用舰。这两艘已经有了快60年历史的老战舰,几乎成为了水星的同步卫星,年年漂浮在水星轨道上空来负责充当水星空泡基地的中转站。
而美国的‘彗星号’老行星级战舰、和英联邦的老‘新大陆号’行星级战舰,更是被完全拆解,其“身体”的部分材料,成为了新战舰的底料之一,为新战舰燃尽了最后一把火。
但无论这些行星级战舰的结局如何,行星级战舰历史都是人类联合太空军走向深空的重要一步,其意义不容抹除。
除却联合太空军取得的重大进展之外,地球政体也进行了一次重组,轮胎飞船的威胁迫在百年之后,原本以为三体文明300年之后才能抵达的那份安全感也荡然无存,为了更好程度的统合人类文明的力量,本就已经有了实权的联合国,在危机纪元100周年的当天,宣布组建地球联合政府。
各超级大国、各超国家组织、各中小型国家成为了地球联合政府的加盟国,这有点像上个世纪的苏联,但要比那个牢不可破的联盟要紧密的多。
在双重外部敌人的威胁下,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第一次在形式上实现了完全统一。
联合太空军虽然已经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但仍然需要接受地球联合政府的总体领导。
近地轨道的太空城市和其他卫星殖民地属于地球联合政府的一部分。
罗清出席了这场盛大的仪式。
主导全球政治整合的最后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暨最后一任行星防御理事会主席站在纽约的联合国广场上,按下了那个负责表决的按钮,在太阳系星图上,六千颗红点在太阳系各个地区上亮起,代表人类分布在地球五大洲、近地轨道、月球基地、火星殖民地、水星空泡基地、木卫二前沿基地、木卫三前沿基地、数字共和国的所有据点。
其中代表地球的红点有5000多个,剩下的则分布在太阳系各处。在这场延迟6个多小时的统一表决上,组建联合政府的提案获得了压倒性的政治投票。
最后由七大常任理事国/超国家组织(含数字共和国)进行了最终授权,正式宣布了地球联合政府的成立。
在这艘文明的帆船上,人们暂时整合了力量来摆动船舵,但在这漫长黑暗的宇宙中,没有人知道结局会驶向何方。
已经通过智子观察了第三者文明的三体舰队没有丝毫动摇,仍然在稳步朝着人类跋涉着。但在这场持续400年的征程中也有一些惊喜,他们的捕获器根据智子的实时定位,成功捕获了一颗遗失在星际几乎被人类遗忘的大脑,虽然运回这颗大脑到第一舰队还需要五十年,但这也足够令舰队兴奋了。
而彼时逼近柯伊伯带,即将返回‘老家’的第三者文明,也浑然未觉智子的存在,它们正期待着一场阔别了无数年的饕餮盛宴。
晚风掠过联合国广场的草坪,广场上的欢呼声送向渐次亮起的近地轨道城市。这个危机纪元一百周年的夜晚,六艘恒星级战舰庄严的驶过地球上空,所有人抬头望向天空,在那六艘恒星级战舰的璀璨光辉下,他们终于消散了一些对于未来的恐惧。
在这场不确定的世界中,无论人们有没有准备好,未来都要来了。
第168章艘恒星级战舰
危机纪元120年。
火星,乌托邦平原。
年逾七十的丁仪骑着电单车,戴着头盔,行驶在草原上。
乌托邦平原是火星上一片广袤而平坦的区域,平原的面积同澳大利亚差不多,它位于火星北半球低地,地质结构稳定,是远古时期火星大规模洪水泛滥形成的地貌,底下探明了尚未干涸的液态水资源。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乌托邦平原成为了人类在火星的主要聚集地。
人类也在乌托邦平原种满了青草。
在乌托邦平原的核心区,还有一片薄薄的海洋,面积和渤海差不多,那是罗清早年因担心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辛苦运来的地球海水,这些海水的存量大概相当于十五个贝加尔湖。
乌托邦海洋+超级青草+圆圆的肥皂泡。
三者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人类依托乌托邦平原,开始尝试将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态。
早在危机纪元38年,中国就在乌托邦平原南部,濒临乌托邦海洋的预选区域建造了首个科研性质研究基地(含火星强子对撞机)——昆仑站
在危机纪元64年,美国联合俄罗斯、欧洲联盟在乌托邦平原西部建立了首个具备殖民意义的永久居住火星小镇——流浪者小镇。
到了危机纪元110年,地球联合政府则在乌托邦平原东部建成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火星城市——星火城
其中昆仑站和流浪者小镇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小城市。
昆仑站衍生的昆仑科技城、流浪者小镇衍生的流浪县城,成为了星火城的卫星城市,这一大二小三座火星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100万。
三座城市都坐落在草原之上,丁仪此刻正骑着电单车跨过无穷草原从昆仑城的科研中心向着星火城驶去。
尽管这火星城市之间存在着城际列车,但丁仪不想坐,他更喜欢这样近距离接触苍茫的无穷草甸,尤其是在火星的夕阳之下,瞧着乌托邦平原的草浪被染成琥珀色,又在火星大气的微风中徘徊徜徉。
这是他来到火星之后的最大乐趣。
丁仪也算是火星的老住户了。
自从真理祭坛消散后,他在领导着人皇幡科学团队连续工作了十多年,并在危机纪元107年来到了火星,一直定居至今。
但今天,他感觉自己或许需要回到地球了,这也是他前往星火城的原因。
火星上的行星级民用飞船的主要停泊区域就是星火城的上空。
星火城建造了一座太空电梯,可以直达近火轨道,只要通过火星太空电梯去往近火轨道去乘坐民用行星级飞船,就可以在两个月后返回地球。
至于想要返回地球的原因,则是丁仪想要冬眠了。
这过去的二十年,他已经做的足够多了,在他的努力下,关于恒星级战舰的技术难关一个又一个被攻克。
尤其是最后生命科学家们关于“深海加速液”技术的突破,让恒星级战舰载人加速至10%光速巡航成为可能。
关于“深海加速液”,这种液体含氧量十分丰富,经过训练的人员能够在液体中直接呼吸,液体可充满肺部及各个脏器。当飞船以高加速度运行时,舰员处于由深海加速液保护的“深海状态”,可保持人体内外压力平衡,免受过载伤害。
如果没有“深海加速液”保护人体,那么当恒星级战舰启动[前进四]时,所有的人都会被巨大的加速度压成一层薄薄的血皮。
在解决了这个最后障碍之后,人类文明开始冲刺,尽最大工业能力爆产量。
在这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人类在近地轨道、火星轨道兴建了二十座太空船坞,并以四年一艘的产出速度,在MOSS和数字共和国的统筹协调下,建造了一百艘恒星级战舰!
这一百艘恒星级战舰组成的太空舰队,成为了联合太空军绝对主力。
罗清在面壁者计划听证会中,无奈承认:他已经不是太空舰队的对手。
在两年前,也就是危机纪元118年组织的木星轨道演习中,罗清惨败于人类舰队之手。
面对恒星级氢弹、超级电磁动能炮弹、伽马射线激光束、无人太空战机、舰载光棱炮、高能粒子束、次声波氢弹的围剿下,罗清凭借跳帮战术,勉强击溃三艘恒星级战舰(模拟击毁),硬抗了三分钟的舰队轰炸,被迫举手投降。
被打自闭了的罗清当即选择闭关,并表示,在战争来临前,不要叫醒他,他要想办法突破元婴期。
在木星轨道的那场演习,罗清的太空遁速仍然最高只有1%的光速,他可以追上[前进三]状态下的太空舰队,却对[前进四]状态下10%光速巡航的太空战舰毫无办法。
人类也终于意识到,原来人类文明已经成长到了超越了面壁者的水平了,一直庇佑人类成长的面壁者,原来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修仙者的力量是有极限的。
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人类对这位面壁者的尊敬,所有人都明白,面壁者只是正面打不过太空舰队而已,并非打不过地球联合政府的地面军队。
面壁者仍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战力。
人类的恒星级战舰最大的特点是,最大巡航速度极快,10%的光速,几乎已经逼近了可控核聚变无工质发动机的理论推进比极限。
与之相比,紧以1%光速巡航的三体第一舰队,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了。
人类几乎不再担心三体第一舰队,而是担心那个至今不知道会从哪个方向驶向太阳系的“轮胎”文明。
地球联合政府公开了未来八十年的造舰计划表。
联合政府认为:人类文明仍处于技术大爆炸后的高速发展阶段,按照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在八十年后,也就是危机纪元200年,人类能够生产出2000艘恒星级战舰,那是一股强大绝对的力量,足以和三体舰队、“轮胎”文明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