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女子大约似乎有所明白!
两次魔师落荒而逃,江湖之中也只有那一人了。
三真教陆羽!
魔师被揭伤疤,脸上也是不恼,沉声道:
“我就是知道此人之强才不敢贸然行动,才选择和枭月公子联手!”
枭月却不做声,脸上只有淡淡的笑意,又“哗啦”一声展开扇子,轻轻扇动!
“我为何要和你联手?我和终南山可没有死仇!”
魔师却不为所动,意味深长地说道:“枭月公子近几个月来在岳塘江徘徊,所图何物,我虽不能尽知,但猜也能猜到一二,定与那座终南山脱不了干系。”
枭月似乎被戳破心思,脸上笑意收敛。
魔师继续道:
“枭月公子所求什么,我并不关心,也不想知道。”
“我只要亲手杀陆沉就行,公子以为如何?”
枭月沉默片刻后,缓缓点头:“好!就依你所言。”
谢穆听后一声叹气,终于逃不掉关乎这位少保。
魔师脸上浮现笑容。
“时间就在,下个月陆沉下终南山之时!”
第179章 圣君还是昏庸,师长
佳康城。
宇文璃浅这一行从主城的官道一路畅通无阻来到驿站。
今天已是第三天!
一行人没有启程动身去往燕王府,因为宇文璃浅在等大楚的学子使团。
宇文璃浅之前在大楚白鹿书院求学,这次来人之中就有昔日的先生。
大楚使团除开荀礼这位大楚重臣外。
白鹿书院学子的领首者乃公孙世家之嫡孙,今已荣升白鹿书院学督,兼掌户部侍郎之职,名望与家世皆显赫一时。
璃浅对此人并无好感,以其行事张扬过甚。
他所的崇敬的那位师长,虽是在大楚白鹿书院求学,家境寒微,却有一身豪壮之气,处事豁达,读书用功,精通时政,善诗词,写下过几篇名动大楚之作。
然此人淡泊名利,不愿涉足官场纷争,学成后归隐乡间,开设私塾,以教幼童为生。
宇文璃浅却知其才,离开大楚亲自走入巷子里拜访过这位师长。
想他去韩国为官仕途,被其拒绝。
未料!
此番大楚使团莅临燕地,师长竟赫然在列。
不过想来也是,师长在白鹿书院读书之时,五国人物也是最为推崇这位“大庆少保”。
第二日乾元的使团便到了,领头的是乾元的第三亲王武隆。
武隆在乾元权利极大,军中九大柱石之首,深得女帝信任。
她带学子游历乾元之时,都没有见过此人,想不到竟然来了这里,可想乾元对燕地的重视。
这三日里!
宇文璃浅并未在驿站内久留,而是换上了便服,悄然步入佳康城内。
眼见百姓生活富足,笑容洋溢于面。
行至江边,只见码头上脚夫们忙碌之余,也不忘歇息片刻,谈笑风生间,衣襟半敞,内里竟是细软的丝绸。
宇文璃浅携侍女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大街之上,官道两旁空气清新,道路下面排水和有专人打扫之故。
路上拉车的马匹品种繁多,甚至不乏七八匹骏马并驱的壮观景象,初时宇文璃浅还觉惊讶,如今却已习以为常。
午后时分,宇文璃浅见一群孩童在名为“公苑”内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公苑”乃是城主府斥巨资数百万两白银所建,专为百姓聚会游乐之用,内有避暑凉亭,亭中饲养着各式花草贵树,占地广阔,足有上百亩之巨。
宇文璃浅望着这一幕,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疑惑。
在寸土寸金的佳康城,竟建专为百姓玩乐,实属罕见,却是为何?
反观佳康城的府衙!
却是另一番景象,府衙建筑低矮,要不是上面的牌匾上的几个大字,难以认出这是衙门之地。
不似一座如此大城的府衙!
宇文璃浅心中疑惑,遂向当地商贩打听缘由。
“燕王有言,衙门不必高,以免百姓心生害怕。”
宇文璃浅闻言,目光掠过眼前这简朴的府衙,心中暗自比较,它与韩国的官府截然不同。
在韩国,官府建筑巍峨壮观,门口石狮子威严。
意在让百姓心生敬畏。
而在这里,却是以亲民为本,两者理念大相径庭。
二女一路再走,去看码头的青帮。
却没有想到!
这座青帮的堂口,竟然有如此之大,比之刚刚的官府都大了许多倍。
甚至在这城中就有七八个堂口。
宇文璃浅带着侍女,站在青帮堂口的大殿之中,屋顶是璀璨的琉璃瓦,桌椅也是沉香黄木,做工精致。
三日前拦路的陆三亲自接见二人,态度恭敬。
也见到了大堂中央悬挂的那副画像。
没有天地君亲师!
在正堂之中所挂只有一副画像。
图画上所绘之人乃是一挺拔青年。
他身材欣长,身披道袍,姿势自然而立,左手负后。
右手拿着一卷书籍。
五官俊郎,神态自然,目光向下,眼神之中多是温和之意。
身边是画朵朵彩霞,周身环绕着祥和之气。
宇文璃浅自然认得,这佳康城之中商户百姓家中多有悬挂。
燕王陆沉!
香火缭绕其上,画像之人便是这位燕王年轻之时。
手上的那卷书籍据说乃是,燕王一夜写成的《治北政要》。
宇文璃浅走出青帮祠堂,踏上回驿站的路途,夜幕已悄然降临,华灯初上,将佳康城装点得如诗如画。
“公……小姐你看,好漂亮呀!”
宇文璃浅却有些走神,这佳康城似乎和自己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位燕王在民间的威望实在太高,就算是自己在韩国有圣君之称的父亲也达不到。
她听到侍女的惊呼声,慢慢回过神来。
街上人声鼎沸,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仿佛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然而!
今天并非什么特定的节日,这份突如其来的热闹!
各地的酒楼都在张罗开来。
烟花不断冲上天。
“今天是什么日子,好像也不是什么节日,怎么这么热闹!”
佳康城不设宵禁,敲锣打鼓之声此起彼伏,江面上花船穿梭,舞女轻歌曼舞,酒楼小肆更是热闹非凡。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大街之上如同白日之时。
学子们在酒楼开设诗会,吟诗作对,外面之能在窗户上看见人影。
宇文璃浅继续前行,烟花的绚烂映照在她的脸上,每一次炸裂都伴随着人群的欢呼,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某个即将到来的盛事而沸腾。
侍女心中的疑惑更甚,她拉住了一位匆匆路过的书生,想要问个究竟。
书生初时面露不悦,本来是恼怒之色,见二人皆是貌美,尤其是宇文璃浅自带一股贵气。
脸色才放缓,慢慢解释起来。
今晚之所以如此热闹!
原来是燕王要下终南山去往燕京,就要下山路过佳康城。
侍女听后仍有些不以为然,她反驳道:
“那也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吧?”
书生闻言,笑了笑,说道:
“姑娘此言差矣,燕王下终南山,对于燕地百姓而言,无异于天大的事。”
侍女不甘心地追问道:
“可是,这次四国有使团游历燕地,其中还包括了韩国的公主,难道这都不算大事吗?”
书生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他上下打量了二女一番,似乎明白了什么,看向宇文璃浅试探问道:
“莫非小姐是从外地而来?”
“小姐,不如一同参加诗会如何,今夜要是受知府几位府尊赏识,都是有赏的。”
宇文璃浅却没有回答,二女告辞离去。
书生望着宇文璃浅离去的背影,眼中不禁闪过一丝留恋。
女子的容貌比青楼里的花魁也不遑多让。
长夜漫漫,苦没有佳人相陪。
书生有同伴相催,应了一声便赶紧离去。
宇文璃浅和侍女回到驿站安排的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