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49节

  放眼河东,如今可还没有一人封王,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只怕朝中之人今夜就会踏破越国公府的门槛!

  眼见两个带头大哥都不说话,康君立等人急的抓耳挠腮。只是看着其阴沉脸色,都不敢开口。

  然而没过多久,很快其他太保的亲卫们也都纷纷赶来求见,说是有重要消息。

  李思远和李存旭同时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康君立等人交头接耳之后,纷纷惊呼出声:

  “什么,给老十三封王?”

  “宋王?这不是把最大的功劳直接分出去了?”

  “义父不公!我等出生入死,才得一个县侯,李存孝不过摆弄文墨,凭什么.”

  史敬思不理会周边的喧哗,抓住亲卫的衣领,急促问道:

  “这消息哪里传出来的?越国公府?”

  “不,是大王陛下派人护送安乐公回到旧邸时,亲口说的。”

  “如今消息只怕已经传遍京师了。”

  果然是义父的手笔。

  史敬思眼神闪烁,嘴角流露出几分笑意。

  再有个把月李翼圣就要登基改元,本来在这个时间点外放,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毕竟远离中枢,穷乡僻壤,几乎没有建功的机会。

  可谁知李翼圣又许诺王爵,并且还是宋王,这就是明示了,将来东征的大军中,一定会有李存孝一席之地。

  原本看似冷遇,如今直接变成了委以重任前的历练。

  十二太保,神色各异,之前寻欢作乐的氛围已经荡然无存。

  良久,李存旭方拔步而走,李存审等人急忙跟上。

  李思远长长吐出一口气,也紧随其后,康君立等人赶紧拿起地上的衣服,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叫道:

  “大哥,咱们去哪?”

  “去越国公府,贺一贺十三弟!”

  “大哥,你是没看到康君立那些人脸色多难看,一张马脸都快拉到地上了”

  “好了好了”,看着李光义绘声绘色的模仿着几日前十二太保来祝贺的场景,李存孝摇头失笑。

  他提起酒壶,一旁的叶乘霄立刻受宠若惊地双手捧起酒杯,魏河的反应也大差不差。

  “我让你二人募兵整训,成果如何?”

  叶乘霄酒杯才碰到嘴唇,闻言立刻又放下。

  “华阴之民,皆感念使君与契此大法师救命之恩,闻知使君有意募兵,都踊跃报名,如今已然达到七千之数。”

  言语间,他忍不住悄悄打量对方。

  明明还是那身紫袍,面容也没有变化,但身为上位者的威严却是越发浓厚,让叶乘霄完全喊不出“师兄”两个字来。

  自从知道即将跟随李存孝外放,他这几天都难以入眠,一个劲儿地习武读书。

  官场习俗,称呼刺史为“使君”。叶乘霄更知道,等下一次回到京师,就该叫对方大王了!

  “这么快?”,李存孝稍微有些惊讶。

  “六千之数,是兵员极限,再多的话,沿途补给就难办了,剩余的兵员,我是打算在当地招募的。”

  “既然如此,这七千人便优中选优。另外那一千工兵的员额,务必挑选精熟匠人,不拘铁匠木匠泥瓦匠。”

  “到了文抚二州,都有用得上的时候。”

  “是!”,叶乘霄与魏河齐齐抱拳。

  这时候外面忽然有人通传,说宗人令李贤来访,两人便顺势告辞。

  “光义,你觉得他们这校尉做得如何?”

  仆人换茶的间隙,李存孝随口一问。

  之前叶乘霄和魏河只在他亲卫之中担任队正,手底下不过五十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既然要扩军,自然优先考虑亲信。

  两人这才摇身一变,直接成了各领一营的校尉,麾下两百军士。

  “叶乘霄机灵,擅长激励人心,团结士气。”

  “魏河朴拙,做事一板一眼,但贵在军纪严明,以身作则。”

  “我特地看了看,他们二人练兵的效率,和楼观道那几位校尉相差无几。”

  “只是修为不及黄庭,要结阵作战,只怕吃不消。”

  李光义闻言不假思索,显然经常走访,对军营中的情况烂熟于心。

  李存孝对此自然满意。

  对他来说,李光义就是他在下层军士中的眼睛,是他的代言人。

  等到了地方,他的重心便要逐渐从行政事务中脱离,主要精力得放在修炼和炼丹上。

  “修为的事急不来。我最近正在研究新的丹方,若成功,日后咱们练兵成军的速度,当是要比普通的道兵还快一倍。”

  “快一倍?那成本?”

  李光义吃了一惊。

  道兵法门,已经是普通军队的优化版本。

  以放弃黄庭境界之后的晋升为代价,辅以更加昂贵的秘药,让道兵能够规避入魔的风险,更快形成战力。

  可大哥现在却说,新的丹方,还要再快一倍?

  他们养得起吗?

  “成本不会高,甚至还会更低。”

  李存孝神秘一笑,摸了摸腰间的李翼圣赠予的金钥匙,其色泽已经有些黯淡,像是使用了很多次。

  两兄弟言语间,仆人引导着两位来客步入厅堂。

  当先那位,自然是最近炙手可热的宗人令李贤。

  而在其身后的年轻身影,就更加让人感到熟悉。

  “思齐师兄?”,李存孝惊喜上前。

  “你不是跟着掌教师伯走了吗?你这次来是?”

  李思齐看着眼前的青年,感慨万千,随即流露出几分笑意:

  “这事儿,还是因为师弟。”

  “我?”

  “不是因为李使君,我怎么当得上秦州刺史呢?”

第336章龙珠,新法的雏形

  秦州刺史?

  李存孝先是一愣,随即喜上眉梢。

  “思齐师兄要出任秦州刺史?这可真是喜事登门了!”

  李贤一看对方这反应,心道这一步果然没走错。

  除去节度使,一州刺史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地方要员,上州刺史已经是穿紫袍的从三品。

  李翼圣许诺的这个位置,陇西李氏的族人哪个不想坐一坐?

  李思齐虽然年轻有为,可到底年轻,族中还有不少六七十岁玄关境界的年轻族老。

  如果要论资排辈,是轮不到他来做这个刺史的。

  还是李贤力排众议,说服了众人,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李思齐是李存孝的同门!

  “我虽得了宗人令和礼部尚书的位置,但终究是李翼圣的赏赐。家族没有宗师,始终没有底气。”

  “大太保和三太保又争斗得厉害,没有宗师撑腰,站队都没有价值。”

  “李存孝年仅二十,就已经是玄关武者,十年之内若能成宗师,那就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宗师。”

  “三十岁的宗师,还有一百五十年好活,陇西李氏就还有一百五十年的富贵,还有五代人的机会,能够孕育出下一个天才。”

  “身处乱世,不得不冒险,要赌,就要赌一把大的!”

  李贤坐在席间,看着太乙门下二人谈笑风生,心中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本来陛下让我远走文抚二州,我还有些心中惴惴,如今知道是师兄任秦州刺史,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李存孝端起酒杯,和李思齐碰了一下,后者立刻正色道:

  “师弟放心。为兄别的不敢说,但只要你在陇右,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权限之内的事,我必然无所保留,整个秦州,都会成为师弟的后盾!”

  李存孝闻言越发开怀,“那可就全仰仗师兄了。”

  陇右道的地形,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的一个长条,其中秦州挨着京畿在上,往下穿过成、武二州,便是李存孝即将赴任之处。

  若是一个不认识的人坐在秦州刺史的位置,那以后要想获取京师的资源和消息,就难免被人卡脖子。

  但如今咽喉之处坐的是自己人,那李存孝就没有后顾之忧。

  以陇西李氏在陇右道数百年的耕耘,只要岐王李正臣不是铁了心要和李翼圣作对,李存孝在此都可以如鱼得水,呼风唤雨。

  锄头挥得好,说不定还能挖一挖墙角。

  后勤的问题解决,剩下的就是蜀中王建,不过此事也不是一日之功,具体情况还要等到了地方才知道。

  契此已经得到消息从东都动身回返,有宗师在,事情便多许多从容。

  解决了正事,李存孝这时才又想起起先的疑问来:

  “师兄,掌教师伯他们如今安置在何处?几位师叔还好吗?”

  “在甘州。几位师叔休养大半年,伤势已经稳定。”

  “不过刚到那儿的时候,为兄可是被吓了一跳。”

  李思齐说着,给自己又倒了一杯葡萄酿,细细品味。

  “甘州有何不妥之处吗?”

  “师弟不知,当初安史乱国,大秦内里空虚,玄宗尽发河西精锐边军回京戍卫。”

  “河西空虚,雪山上的乌斯藏和周围的草原蛮子趁机发兵。”

首节 上一节 449/4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