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26节

  “我只想试试,多了我,这乱世的浊流,会变成什么模样?”

第319章弥勒,大佛

  “这还道于天的异象,是不是结束得太快了些?”

  “不是说大宗师身陨之所,足以诞生一块宝地.”

  康君立低声言语,被李思远严厉的眼神制止。

  “或许是因为太乙真人刚刚突破不久,加上连番大战,耗损本源,因此不足以让此地地脉灵气更上一层楼。”

  李翼圣若有所思,却没有想过太乙真人存活的这种可能。

  大宗师的修行,是将内景外显,真正可以说掌控一方小天地。

  不是行将坐化,绝不可能发生内天地消融、还道于天的异象。

  此时见得李存孝与严道通联袂而出,众人不管真心假意,都围拢上去。

  “唉,真人可惜,老十三节哀啊”

  “一代宗师,就此身死道消,可叹”

  “老十三,节哀”

  “.”

  等到一众太保言语毕,李翼圣这才最后开口,神情真诚:

  “存孝,你师之死,我深感惋惜,若非朱全忠那畜生倒行逆施,下此狠手.”

  李存孝听到对方开口,顿时忍不住握紧了拳头,闭目向天,眼角挤出两行清泪,不愿叫对方看见自己的眼神。

  比起一个藩镇中杀出来的枭雄,他更愿意相信师伯严道通。

  太乙真人的惨剧在前,若非金刚杵这一件异宝,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父差点就要魂飞魄散,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而严道通暗示他李翼圣并非良善,结合方才发生的事情,他心中要说一点怀疑也没有,那是假的。

  只不过在一个大宗师面前显露敌意,那是嫌自己命长。

  李存孝经此一战已经明白,未来想要以最快速度成为宗师、大宗师,亡灵千万、怨气冲天的战场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哪怕战场上刀剑无眼,要冒风险,也必须如此,因为乱世之中,就是要争。

  和别人争,和自己争,和时间争!

  为此必须留在河东军中,就不能叫李翼圣这些人发现自己的异样。

  “晋王援手,已属不易,贫道感怀于心。”

  严道通适时接过了话头,引开注意力。

  环视周围的满目疮痍,神色怅然,不似作伪:

  “只是经此一战,山门破碎,门人弟子死伤大半,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了。”

  “乱世当隐,贫道要西迁保留道统。这天下的风云,还是由晋王这等人杰来主宰吧。”

  “严真人要走?”

  李翼圣看似皱眉,心中却是一松。

  他只想要楼观道在京畿和国朝的影响力,并不是真的想要给自己找一位国师来掣肘。

  李存孝是太乙真人的高徒,炼丹术高超,妻子又是越国公之女,种种身份,足以让他利用来拉拢京师势力。

  这个时候,严道通主动提出离开,正合心意。

  “不知真人打算西迁何处?”

  李思远紧跟其后,神态恭敬,但神情中似乎有些紧张。

  “千余年前,我创派祖师关尹子自关外而入,如今自然要西出临洮,或许会落于甘、肃二州吧。”

  严道通此言一出,李存孝明显感觉到,无论是李翼圣,还是其他十二太保,都显而易见地松弛下来。

  原因也简单,京畿道西边,并不只有一个去处,

  西南为剑南道,蜀中繁盛,但地形多山,易成割据,当今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王建不过宗师修为,道门青城山也无大宗师。

  若是严道通入蜀,只怕城头变换大王旗就在顷刻。等李翼圣入主京师,便得地方有人捅自己屁股。

  而西北则为关内道,紧挨京畿,眼下是李翼圣的盟友李正臣主宰,陇西李氏这些年也都逐渐迁来了这里。

  至于临洮二州,是关内道西方边界,西出临洮,便是陇右。

  陇右之地距离京畿已然数千里之遥,且地多风沙,粮食不足,难以供养大军。

  加之如今四处战乱,甘、肃二州所在,便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

  但李翼圣无所谓,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只要严道通能离他的大本营远一些,二三十年内能相安无事,便是万事大吉。

  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位大宗师在外,引而不发,他对于留在麾下的李存孝就不得不更加重视。

  哪怕以后内部党派争斗倾轧,李翼圣都得先确保李存孝平安无事,免得把对方背后的靠山引来了。

  “出家人不拘俗礼,贫道这就要走了,只是临走之前,烦请对我这师侄多照顾一二。”

  “存孝啊”,严道通转过身来。

  “这剩下的四百道兵,师伯留一半给你,如何练兵练阵,你也都是知道的。”

  “之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说到“靠你自己”的时候,严道通用力捏了捏李存孝的肩膀,给了他一个只有两人才明白的眼神。

  李存孝知道,这句恰恰是反话。方才在对方道场中,老道士已经给了他联络的信物,以备不时之需。

  这既是嘱托他照顾自己,也是在嘱托他照顾好太乙。

  “师伯,我都明白。”

  李存孝心中温暖,郑重行礼。

  李翼圣见得此情此景,似乎也颇受感动:

  “严真人休小看了我。我虽是行伍出身,目不识丁,也懂得千金市马骨之意。”

  “便是抛开情分,只为老十三一身本领,也断不能小气,叫人看了笑话。”

  说着,假意思索片刻,大手一拍便道:

  “这样,存孝如今既为我帐下第十三太保,也该独领一军才是。”

  “便再从我帐下飞骑军拨出一千八百来,给你凑整,怎么样?”

  话音刚落,十二太保尽皆露出异色。

  “义父,这不合适吧?”

  “老十三将来独当一面是肯定的,可是现在”

  “领军是应有之义,不过调拨义父帐下飞骑.”

  看着这些丘八一个个七嘴八舌,李存孝鼻尖好像都闻到了浓重的醋味儿,好像自己真的占了好大便宜,引得众人嫉妒。

  可看着一脸真诚的李翼圣,他心中却只有冷笑。

  大秦军制,以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伙,设伙长。

  五伙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四队两百人为一营,设校尉;五营千人为一厢,两厢二千人为一都,设指挥。

  五都万人为一军,方设军将。

  只不过藩镇五人,习气骄矜,素爱夸耀,便逐渐以都为军。像是朱全忠的两个儿子,各领赤鸦军、控鹤军,实则是不到万人的赤鸦都、控鹤都。

  但李存孝的不以为然,却不是因为这夸耀习气,而是因为李翼圣此举,别有用心。

  严道通给他留下的班底只有二百道兵,作为同门出身,他本可如臂使指,保证其绝对忠诚。

  但李翼圣这一口气塞进来一千八百人,把他的班底稀释得和米汤一样不说,人还都是飞骑军,晋王的亲卫。

  如此一来,当自己得到李翼圣信重时,当然可以指挥这一支天下闻名的强军,威风八面。

  但万一哪一日对方要拿捏自己,到时候这些飞骑是听自己的,还是听李翼圣的呢?

  好难猜啊。

  “大王厚爱,存孝感激涕零。但飞骑是大王亲卫,大太保和三太保都不曾获此殊荣,我怎能接受?”

  李存孝说话时,悄悄观察众人神情,果然那种似有若无的敌意散去许多。

  至于李思远和李存旭,则是神色间多了认真,显然他的应对,让二人心中的评价更上一层。

  至于严道通,则是完全放下心来。

  “有这份谨慎心肠,又天赋极高,这孩子未来的成就,只怕连我都要仰望啊。”

  挽着拂尘,单手一礼,严道通用两仪幡将残余的楼观道门人带走一半,随后化作流光,很快消失在天际。

  直到其身影彻底消失,李翼圣捏着宝塔的手才终于松开。

  两位大宗师,对于凡人来说,完全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

  但凡方才有什么摩擦,大战的余波,都会给这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强者镇压一切不假,但没听说大宗师坐在椅子上就能治理天下的,要维持地方统治,还是要靠军队。

  李思远和李存旭这次带来的,都是河东精锐中的精锐。

  其中甚至有一千人,都是黄庭境界,由宗师带领下组成的军阵,连法象一击都能抵挡。

  若是只因对待李存孝的问题引发严道通不快,而平白折损,那就太让人心痛了。

  “哈哈哈哈,十三弟还是客套了,你该叫我三哥才是。”

  严道通一走,李存旭等人的神情顿时鲜活起来。

  “父王的飞骑虽悍勇,但也十分骄横,驾驭起来的确不易,可也总不能让你当光杆子将军。”

  “关于这一点,小弟倒是有些想法。”

  李存孝从善如流地改换了称呼,转而看向李翼圣:

  “不过在此之前,大王是否该先看看华阴城民?”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若非李存孝提醒,他们险些都忘了,明尊临走之前,还给华阴县城来了一发大的。

  只不过有契此和智恒这两位佛门宗师在,加上方才李翼圣和严道通两尊大宗师不动声色的交锋,将焦点全都转移。

  此时一经提醒,李翼圣方大手一挥,聚拢流云,片刻便带十三太保飞至华阴城头,就见大威德明王和孔雀明王两尊法相镇压其上。

  法相中央,一张巨大打着补丁的口袋敞开袋口,将赤黑之气从城中尽数吸出。

  哪怕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砍过的人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看着那赤黑的不祥之气,这些太保也都如芒刺在背,心中发寒。

  “好腥臭的煞气!这么浓这么多,怕是杀几十万人才弄得出来。”

  “这么多?我看华阴县还剩不少人啊,而且这煞气,不像人气,倒像地脉之气。”

首节 上一节 426/4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