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方仲永的商业部部长之职被罢免,工业部也被其他臣子接管。
次日,此事登上了大唐各大报纸。
大唐朝堂发生的这件事,说惊动整个大唐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第二天,这件事就成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尤其是那些被文官群臣掌控的《大唐日报》,更是大肆报道,仿佛在宣告他们的胜利。
其他报纸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报道这件大事。
近年来,方仲永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几乎无人能及。
最底层的百姓,或许有人不知道皇帝的名字,但一定听说过“方仲永”这个名字。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件事才让整个大唐为之震动。
这一期的各种报纸,几乎都被抢购一空。
民间更是议论纷纷。
“怎么回事,难道大唐要罢免方状元的官职?”
“不是说方状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吗?怎么会这样?”
“方状元没犯错,却遭受这样的待遇。”
“文官群臣弹劾,简直是无稽之谈,唐皇居然还认可了!”
“方状元遭遇不公!”
民间一时间反应强烈。
各种茶馆、报馆里,到处都能看到义愤填膺、为方仲永鸣不平的人。
方仲永在民间声名远扬,不仅名气极大,而且好评如潮,说一句人人赞誉也毫不夸张。自从方仲永担任状元以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深入人心。
他掌管的“商业部”和“工业部”,在短短时间内便取得了显著成效。因为这两个部门,几乎都是由方仲永一手创立的。工业部中,许多能工巧匠,大多和方仲永一样,是来自现实世界的“种子”。商业部的情况也颇为相似。
如今,天下的商人都无比推崇商业部,因为自商业部成立以来,便鼓励人们经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
次日,当其他文臣前来接管这两个部门时,却遭到了冷淡对待,部门中的官员几乎无人理睬他们。唐皇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民间许多人的不满。
几年过去,大唐的风气已经变得极为开放。报纸的出现,更是让许多人敢于公开谈论国事,关心国事甚至已成为许多大唐百姓的习惯。
然而,这也让一些人愈发不满。“唐皇为何如此反常?”长安城状元府中,方明在自己的房间里,心中充满了疑惑,回想着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明明只是无中生有的弹劾,唐皇竟然承认了。”
“并且顺势罢免了我的商业部和工业部职位。”
“虽然名义上给我升了职,但实际上却把我变成了一个闲职。”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和那天袁天罡有关?”方明仔细思索,想到了这一点疑点。
不过,他并未深入探究。即便袁天罡能对唐皇产生影响,也不至于如此之大,必然是唐皇本身就对我有所不满。
“所以在朝堂之上,当文官群臣弹劾时,他便顺水推舟,顺势将我罢免。”
方明开始反省自身:“我究竟哪里让唐皇积累了不满呢?”
方明甚至进入了“进化者”特有的“超频”状态,即思维超频。在这种状态下,进化者的头脑会异常冷静清晰,智慧和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方明进入这种状态后,回想自己最近的行为和所做之事,很快便抽丝剥茧,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最近……声望太高了!”
“我所做的事,因为阶级差异,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实际上,就连唐皇作为封建王朝皇帝的利益,也被触动了!”“我忽视了这一点,唐皇即便再开明,也终究是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是那个阶层的当家人!”
“所谓功高震主,并非空穴来风!”
“我的风头盖过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甚至盖过了唐皇。”
“这绝对是原因之一。”
“其他的事情,都只是引子而已。”
第489章 罢免
方明心中有了判断。觉悟到这一点后,方明一声叹息。
刘温震惊地看着手中的报纸,他拿的是《状元日报》。除了状元日报,还有许多其他报纸。刘温此时关注的,是这些报纸上报导的同一件事——状元方仲永被罢免。
看着各种报道,刘温感到一阵震惊。
“我们似乎也要加快步伐了。”
刘温想着,将目光投向了办公室外的工厂。
“如今,夏青新建的这座工厂已经无比庞大,几乎什么都能生产,每位工人都很富裕。”
“只要一声令下,这座工厂甚至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枪炮等现代杀伤性武器……”
“但这样的举动,要等到真正无法调和时才能去做。”
“现在,就等大唐各地的同志做出统一决定,统一意见了!”
“气运流转,人道更迭。”远在北俱芦洲的叶恒察觉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只要他心念一动,就能感知到那些来自现实世界的“种子”们的任何情况。
因此,叶恒对大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知晓方仲永的遭遇,也明白如今看似繁华的大唐,在平静之下正暗流涌动。
同时,叶恒也清楚,大唐的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叶恒自己,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身气运的变化。
“气运迁移变化已经开始,这是一场解放改革,也是一场气运之争。”
“大唐走了一步错棋。”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他们激化了阶级矛盾,等于加快了改革进程,自削气运。”
钦天监中,袁天罡眉头紧锁。他凭借仙官的职能,能看出一些独特的东西。
这日,他居高临下,看向整个长安城。
“有些不妙……大唐的气运仍在分散。”
“唐皇罢免了状元方仲永的职位,但方仲永身上的气运却更浓了。”
“反而是唐皇以及一干文臣官员的气运在不断消散。”
“奇怪奇怪,明明大唐的国运还有三百载。但此刻气运却不断变化,俨然是一副日月翻转、人道更迭的模样。”
袁天罡喃喃自语,感到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袁天罡还想要上报此事……但转念一想,自己刚刚已经向天上玉皇大帝和地上唐皇汇报过这个事情,如今再去汇报,恐怕有些不妥。
这一迟疑,袁天罡决定再观察一些时日。
另外一边,西游组合这些时日接连走过了白象国,遭遇了金角银角,又走过了乌鸡国。
在白象国,他们遭遇了奎木狼。
在乌鸡国,他们遇上的却是文殊菩萨家养的青狮。
他们一路未曾停歇,继续向西行进,全然不知大唐国内正悄然发生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西游师徒四人,抵达了火云山,遭遇了镇守在郎灭云洞的妖怪——红孩儿。
红孩儿根本不把孙悟空这个“齐天大圣”放在眼里,也全然不顾往日交情,一门心思只想吃唐僧肉。
而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都拿红孩儿没办法,因为红孩儿施展的“三昧真火”神通,实在太过厉害。
“俺老孙还记得以前碰到那黄风大王,他那一手三昧神风就让我束手无策。”
“如今这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同样带着‘三昧’之名,果然也是强悍得无法解决。”
孙悟空思索着,心中有了主意:“四海龙王掌管天下行云布雨,按理说水能克火,俺得去找他们帮忙!”这些时日,一路上碰到各种妖魔鬼怪,孙悟空已经习惯去“求助”了。
毕竟,路上有太多厉害的妖魔,就算是他这个当年的齐天大圣,也有些对付不了。
一个筋斗云,孙悟空就到了东海,直接进了龙宫。
孙悟空在龙宫里,见到了东海龙王敖广,把遇到的事情说清楚了。
然后,孙悟空问道:“龙王,您能不能行云布雨,帮我在那红孩儿施展三昧真火的时候,降下雨来灭了它?”
东海龙王敖广哭笑不得,说:“那三昧真火可不是普通的火,连海洋都能烧起来。”
“且不说能不能用雨把火灭了,光是我们龙族降雨,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我虽然负责下雨,但不能擅自做主;必须得有玉帝的旨意,吩咐在那个地方,下几尺几寸,什么时辰开始什么时候停。”
“还得三官记录,太乙发文,再命令雷公、电母、风伯、云童来配合。俗话说:‘龙没有云就不能飞’哩。”
敖广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也不需要大范围地行云布雨,就希望你们龙王能施展神通,用水试试能不能灭了那火,帮我一把就行。”
在孙悟空一番劝说下,敖广决定帮这个忙。
不过,敖广觉得自己一条龙的力量不够,还叫上了自己的兄弟们。
很快,东、南、北三位龙王就都来了。
孙悟空疑惑地问:“怎么西海龙王没来?”
敖广解释道:“齐天大圣有所不知,我那弟弟的三太子敖烈拜白骨大圣为师的时候,和红孩儿那边有些渊源。”
“因为这个关系,所以西海龙王现在不太方便露面。”
孙悟空一听,这事儿还和白骨大圣扯上关系了,顿时不再追问,疑惑也消了。
他们当即回到火云洞,孙悟空再次挑战红孩儿。
红孩儿喷出三昧真火的时候,孙悟空大喊:“落雨!”
孙悟空话音刚落,天上三位龙王立刻施展神通,一时间仿佛有倾倒海洋般的巨大水流涌现!
但是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却越烧越旺,孙悟空这一招没有奏效,只能无功而返。
送走了三位龙王,孙悟空开始思索其他办法,要降服红孩儿,救出被红孩儿抓走的唐三藏。
与此同时,在北俱芦洲的叶恒白骨道宫里,来了一位客人。
“平天大圣牛魔王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白骨道宫大门打开,叶恒亲自出现在了道宫门口。
门口站着的,正是骑着避水金睛兽、五百年前自号平天大圣的牛魔王。
不过此刻,牛魔王面露苦笑,站在白骨道宫前说:“此番前来,是有要事相求白骨道友。”
牛魔王态度端正认真,称呼也很正式,用“道友”来称呼叶恒。
“请进白骨道宫详谈。”
叶恒把牛魔王请进了道宫里。
进去后,两人盘膝坐下,牛魔王这才说明来意。“收红孩儿为徒?”
叶恒的语气中有些意外。
“没错,如今我也只能想到这个办法了。”牛魔王叹气道,“我那孩子,陷入了这场劫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