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将夜卫光明开始 第194节

  经历了十多年,李仲易才真正坐稳了皇位,才真正懂得皇帝的制衡道,懂得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

  可这些年,他的错误,却需要万千的黎民百姓买单,是用百姓的性命去填出来他的政治头脑。

  老百姓不会起义,在修行者的世界,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修行者的存在,让底层断绝了成功的一切可能。

  不管大唐发生了什么样的灾难,书院的一切补给所需,仍旧需要大唐提供。

  君陌来找颜瑟,便是为了让书院的黄鹤教习更好的和唐王聊这方面的事情。

  书院后山的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修行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也造就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

  而想要无忧无虑的开拓这些领域,便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这些钱也都需要靠大唐这个宝库。

  宁缺回山了,却也被发现他入魔了。

  夫子有教无类,作为夫子的亲传弟子,入魔并不影响宁缺在大家眼中的地位。

  当然,若是书院普通弟子入魔,那他百分百被教习抓起来,揍死。

  唯有后山的弟子,才有那一份特权。

  哪怕唐人,也决不允许魔宗那些恶劣的人存在。

  毕竟,在修行界,人们排挤魔宗是一个很普遍的风气,是无法阻挡的浪潮。

  书院小师叔,单剑破魔宗的传说,一直都是唐人眼中的神话。

  宁缺终于,再度问出了当年宣威将军府惨案的事情。

  夫子都已经死了,还有必要,一直保留这个秘密吗?

  这次,没有人隐藏,君陌很直接的说了。

  天启元年,光明大神官预言永夜将至,并且冥王之子就在大唐长安城。

  于是,光明大神官离开了西陵,来到长安城。

  亲王李沛言是这个案子的审理者,镇北大将军夏侯是这个案子的执行者。

  而真正的幕后主使,便是光明大神官。

  “怎么可能?”

  宁缺确实怀疑过光明大神官,却无法让自己相信,这件事情就是光明大神官所为。

  他曾在岷山逃难,曾经在燕国边境逃难,最终又回到了大唐边境。

  他和桑桑,曾经无数次的预见了死亡,他们两人活得很累,可是有一道光却始终照亮着他们。

  他们坚信,光明大神官是一个伟大的人。

  宁缺想过,报仇之后,就加入光明殿,也成为一个济世救民的好人。

  “二师兄,因为永夜将至,便要杀死宣威将军府上百口人?”

  “林将军,他不是大唐的功臣?”

  宁缺的脸涨得通红,眼珠瞪的几乎要掉出来,紧紧的咬着牙,眉毛也几乎要飞起来,连头发都跟着颤抖起来。

  一年前,宁缺还是一个不能修行的普通人,他刚考入书院,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计算着什么时候能杀死下一个仇人。

  而这一年多的时间,宁缺从一个不能修行的废物,接连突破修为至知命境界,并且凭着元十三箭能爆发出超越他原本境界的力量。

  可他现在,突然有些崩溃,魔宗功法泄露,他的双目猩红,似乎随时都要陷入狂化状态。

第177章 宁缺的锋芒

  天启元年发生了许多事情,荒原天降异象,所有的不可知之地都派遣天下行走前往调查。

  那些站在昊天世界顶端的人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推算。

  而卫光明,作为距离光明最近的人,便是得到了圣谕,昊天让他看清了一些东西。

  冥王之子降临,并且就在长安城。

  卫光明甚至看清了一抹夜色。

  哪怕夫子和观主,这两个人看到的也未必有他清楚。

  因为这一切是昊天让他看到的,于是他便看得非常清楚。

  他也绝对没有看错,宣威将军林府,就是他要落下屠刀的地方。

  卫光明的动作很很快,在安排了诸多长老的事宜之后,便亲自前往了唐国,进入了长安城中做为操刀人。

  哪怕是昊天,也没有算到,卫光明会去的那么突然,并且顺便将大学士曾府也算计其中。

  昊天初落凡尘,卫光明几乎就要成功。

  可天算,就是天算。

  夫子看到了宁缺,看到了桑桑,可他就是没有出手。

  因为昊天在寻找夫子的同时,夫子也在寻找着昊天,他也在期待让昊天来到人世间。

  冥王作为和昊天的对立面,冥王之子的存在,在夫子的眼中,恰好成为了算计昊天的暗子。

  至于冥王之子,究竟是谁,夫子并不清楚,不外乎桑桑和宁缺两人之一。

  夫子同样是谨慎的,冥王之子降临在长安城,降临在夫子的眼前,却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人算不如天算,哪怕是夫子也不清楚,昊天究竟想要做些什么。

  卫光明失败了,夫子没出手,观主远远的观望。

  于是,宁缺在逃难的路上,捡到了桑桑,展开了他的苦难人生。

  宁缺非常聪明,哪怕是入了魔,心中生出业障,同样有自己的疑问。

  “我记得,那时候的卫光明并不是最强的,那时候道门还有观主,掌教,佛宗还有讲经首坐,我们书院还有夫子,难道他们什么都没有感应到,唯有卫光明找到了冥王之子么?”

  宁缺的意志坚定至极,他从小便受到非人的待遇,他一向以最恶的态度对待人性,因此他从不觉得一个人会有多么的好心。

  他想要知道,夫子,观主,讲经首座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想法,为什么唯有卫光明北上长安,杀了宣威将军府上下。

  一般情况下,大人物的动作,都是为了利益,哪怕是卫光明也不例外。

  杀死林家上下,杀死冥王之子,对于他有着什么好处呢?

  宁缺记得,卫光明作为昊天最虔诚的信徒,这个世界里最伟大的光明大神官,同年被关入了幽阁。

  在书院的典籍之中记载着,关于冥王之子的传说,只是一个传说,这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跨过头顶上许多大佬,独自进入昊天世界最强的帝国大唐,冒犯昊天世界最强的人。

  卫光明真的是为了拯救人类?

  事实上,宁缺猜的很准确,他对于人性的把握也非常恰当,可他的问题却难住了君陌。

  君陌沉默着,回答道:“不知道,道门唯有这位光明大神官看到了夜的影子,而其他人都是默不作声,掌教,观主从未表态,只是在卫光明回到桃山后,将他关了起来,似乎是为了平复老师的怒火,担心老师再度杀上桃山,讲经首座,还有魔宗,同样没有表示过什么。”

  宁缺身上的天地元气似乎有些不受控制,一半露出极深的光明神辉,一半则被阴暗掩埋着。

  “我不信卫光明是个好人,哪怕他确实做了许多的好事。”

  好人并不一定做好事,坏人也不一定做恶事。

  而卫光明这样的成大事者,绝对不会将自己的性命,轻易绑在人民的船上。

  知道了谁是真正的仇人之后,宁缺身上的戾气逐渐的稳定下来,整个人看起来都已经恢复了平静。

  不远处的余帘露出了赞叹的表情,她以为需要她亲自出手镇压,却不想宁缺自己走出了死胡同。

  宁缺迈入了知命境界,凭着元十三箭,他高兴了许久,他自信哪怕这世上任何人成为敌人,他都有把握对付。

  可是,他没想到,会是光明大神官。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会为卫光明隐藏真相的原因。

  这么伟大的光明大神官,不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眼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做法,哪怕是夫子也不由的高看卫光明一眼。

  谁又愿意将这个尘封已久的秘密说出来呢?

  君陌向着宁缺劝解,他本以为宁缺会不顾一切的杀向入西陵,却没有想到宁缺表现的非常平静,甚至让君陌都感到一丝的可怕,只能无奈的叹气。

  余帘来到了宁缺的近前,小脸上一副冷峻的模样,这时候她仿佛看到了曾经她小时候的那份坚毅。

  宁缺之于卫光明,就像是她余帘之于莲生三十二。

  哪怕他们天赋再好,都难以企及这些大人物。

  宁缺能迈入知命已经很强了,可五境之上,却是一个全新的境界领域。

  这个世上曾经有无数惊才绝艳的知命巅峰,历史上,也曾有柯浩然,柳白,莲生这样的存在,他们依旧无法迈过那道坎,又岂能是宁缺这个知命境界的修者能匹敌的。

  五境之上较于五境这是云泥之别,就像神仙对应凡人。

  宁缺的刀法再强,他的箭羽再厉害,终究是凡人之剑,他永远无法伤到他的对手。

  要知道,卫光明甚至将夫子都困入了棋盘世界。

  重伤之躯,观主都无法杀死他。

  五境之上,又享有许多的寿元,那么想要杀死他,又该付出怎么样的努力呢?

  余帘曾经瞧不起卫光明。

  可哪怕是现在的她,修炼成功了二十三年蝉,依旧无法对卫光明造成哪怕一丁点的威胁。

  余帘自然是看得出,宁缺是一个不会做傻事的聪明人,就像是她曾经放弃了杀死莲生一样,也许宁缺也会做出相当的决定,可她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宁缺,你打算怎么做?”

  宁缺呵呵一笑,说道:“人这一生,总是要有一些为之拼搏的目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就像是曾经的我不能修行,许多人都不觉得我能成为一个修行者,没人觉得我能成功,可我成功了。”

  澄澈如玉的水面上,倒映出蓝天白云,如梦似幻,沿着青草离离的青砖铺地的小径而行,但见道旁树木葳蕤,竹影婆娑。

  桑桑南下了,跟着卫光明南下。

  有传闻说,桑桑是冥王之子,曾经有无数唐人军队南下就是为了杀死桑桑。

  并且,传出桑桑是冥王之子消息的,就是夫子。

  反倒是,卫光明称呼桑桑为光明之女极力的维护,甚至有传言说卫光明就是为了维护光明之女,才会和夫子动手。

  至于说,桑桑究竟是光明之女,还是冥王之女。

  这世上的凡人,已经无法辩证了。

  大唐的官方,认定了桑桑就是冥王之女,而属于光明商会的势力,认定了桑桑就是光明之女。

  这两个消息,都是十分可靠的渠道,因此凡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抉择,只能分出了两个派别。

  宁缺并没有提起桑桑,因为书院的弟子都很清楚,桑桑所在的尴尬局面。

  哪怕君陌对桑桑的印象不错,可他们仍旧要考虑夫子的决定。

  宁缺是一个理智极强的人,绝不会因为魔宗功法陷入崩溃状态,他也绝不能失去理智,他必须要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点,于是他便凭着他两世的经验,将心底的那股狂躁之意给压制了。

  他还需要借助书院的力量,毕竟除了卫光明之外,他的仇人还有许多。

  比如说,夏侯,比如说,李沛言。

首节 上一节 194/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