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啥祖宗,都是我编的 第123节

  几息之后,背生四翼的妖娲羽主回来,道:“狼兄,此地不久前爆发过一场恶战,而战斗的余波,湮灭了所有参与者的气息,手段极其高明老辣,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能找到的。”

  银痕狼主听罢,冷笑道:“找!一定要把人找出来!本座倒要看看,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敢狼口夺食!”

  “嗡——”

  虚空涟漪中,几道遁光显现。

  陈清眼前不再是冰天雪地,而是一片幽邃黑暗。

  远处,乃是曾见过一次的黑曜岛与太阴教诸殿,但这次该是真的。

  有阴寒死寂之气扑面,带着一种温润滋养之感。

  “此地便是吾教山门根基,黑曜岛。”烈坤长老的声音在陈清身侧响起,“依托九幽之隙碎片,非教中秘法接引,外人难觅其踪。”

  陈清泥丸宫中虚空灵符微微震颤,他心下明了,非是太阴教本身在移动,而是连接外界的“门户”不断变换位置。

  锚定不变,泊位常移。

  他们并未飞向那最大的、形如狰狞兽首的主岛殿阁,而是落向群岛边缘一座形似断碑的孤岛。

  岛心处,一个深邃洞口如巨兽之口。

  “九幽镇魂碑便在幽冥古洞深处。”烈坤长老声若洪钟,当先引路,“此物乃上古奇珍,甚至能磨灭时空,寂明道友所携之物,非此碑不可除!”

  众人跟随,踏入洞窟。

  甬道蜿蜒向下,两侧石壁光滑如镜,隐隐有扭曲的符文显现,散发出无形的束缚之力,连神念探出都感迟滞。

  行走间,幽婵忍不住问道:“烈坤师兄,云冥师兄,你二人如何来得那般及时?恰在阴九鹫那老匹夫发难之际?”

  烈坤脚步未停,哈哈一笑:“说来也巧!仙朝中枢的谕令,已由巡天使者传至吾教!吾等一想,其他各家,大概也得了消息,于是便赶着先过来,果然碰上了玄阴宗的人。”

  幽婵这才明白,随后又问起那巡天使者之事,是否是来应对魔祸的。

  “不错。”烈坤便继续道:“使者言,魔踪诡谲,恐有暗子潜伏,防不胜防,为保北地修士根基,特赐下护心符令。”

  他从怀中摸出一枚寸许令牌,令牌中央一点幽光如豆,缓缓流转。

  “便是此物。”烈坤将令牌在陈清眼前晃了晃,“此符令平日佩戴,可温养神魂,抵御阴煞魔念侵蚀。若遇域外魔气爆发,符箓自生感应,能示警传讯于中枢,更能激发一道破魔玄光,虽威力有限,但足以护持修士灵台片刻清明,争取一线生机!乃保命护道之宝!”

  幽婵与玄素闻言,眼中均闪过一丝亮色。

  凌婉也微微颔首,此物若真有效用,对常年与百族、魔物厮杀的北地修士而言,确是福音。

  陈清眉头一皱,按照他此番入梦,所见仙朝的行事风格,却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问:“仙朝体恤,此乃善政。只是,当真只有这些?”

  烈坤笑容微微一滞,随即化作一声叹息。

  他身旁一直沉默的云冥长老,此刻接口:“寂明道友慧眼,那使者说,炼制、分发此符令,要耗用仙朝库藏灵材无数,而维系其运转,使其灵性不衰,更需源源不绝汲取精纯灵髓。”

  他看了一眼陈清,继续道:“故而,仙朝谕令:自下月起,北地各宗,无论大小,门下弟子、执事、长老,凡领符令者,每月需向仙朝新立的安魔金库缴纳定额的‘安魔金’,一作维系符箓运转之资耗,二则积为‘劫运捐’,以应未来魔劫汹汹之时,调拨资源、犒赏除魔之功所用。”

  “安魔金?劫运捐?这是仙朝又设了新名?”幽婵眉头瞬间蹙起,“每月定额?这岂不是……变相加赋?”

  烈坤重重哼了一声:“谁说不是!仙朝使者话说得漂亮,什么同舟共济、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可这安魔金的数目定得可不低!长此以往,各宗弟子修行用度,都要被生生刮去一层!那些小门小户,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更马上来……

第134章 山海

  陈清在旁听着,不由暗道好家伙!

  他料到仙朝会有动作,却不想这动作如此之快、如此精妙!

  魔祸根源尚未厘清,剿魔方略未见端倪,这借平魔之名行敛财之实的妙策,竟已传达到了北地边陲!

  这份执行力,当真令人叹服。

  末了,他也只能感慨一句:“仙朝中枢,当真是体恤下情。”

  云冥长老叹道:“使者持令而来,谕令已下,此事已成定局,只盼这符令真有其效,莫要成了空耗资源的摆设。”

  谈话间,甬道已至尽头。

  烈坤停下脚步,停止了对仙朝新令的议论,转而对陈清道:“寂明道友,前面便是九幽镇魂碑沉眠之地。有些话,只能在此处说明,在外面或被人探得玄机,在里面又会犯忌讳。”

  “道友请讲。”

  烈坤开宗明义:“你须知,那碑中蕴有灵性!”

  陈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奇:“石碑成精了?”

  “正是!”烈坤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几分,带着深深的敬畏:“你只需谨记,恭敬、守礼、按规矩行事,便无大碍。”

  他指着洞窟深处,继续道:“九幽镇魂碑周围的石壁上,刻有前辈先贤留下的道途真解烙印,按着约定,道友你可从中择取一门,静心参悟。切记!只可挑选一门!万万不可贪多!”

  陈清颔首应道:“烈坤长老放心,我省得轻重,必当只取其一。”

  烈坤见他态度郑重,又补充道:“另外,磨灭魔意邪光非一日之功,道友在此参悟期间,若有紧要消息或变故,便由玄素负责传递。她身具宿慧,心思缜密,又是太阴弟子,进出此地相对方便些。”

  玄素小脸一肃,对着陈清微微欠身:“寂明道友若有需要,随时可唤玄素。”

  “如此甚好,有劳玄素道友。”陈清拱手致谢,这安排正合他意。

  交代完毕,烈坤、云冥、幽婵三人整理了衣袍,这才迈步前行。

  又转过一处,眼前豁然开朗——

  巨大的地下洞窟呈现眼前。

  洞窟中央,并非预想中的石碑,而是一座高逾十丈、形如断剑的巨岩!

  巨岩表面布满了古老符文,顶端,斜插着一块约莫丈许高的石碑。

  那石碑与巨岩浑然一体,黑沉如狱,表面光滑如镜。

  碑身之上,只有两个古篆大字,非刻非写,像是天然生成的纹理——

  镇渊!

  “镇渊前辈!”

  烈坤、云冥、幽婵三人,连同玄素在内,齐齐躬身,朝石碑恭敬行礼,神色肃穆。

  片刻,一个苍老、干涩的声音,在众人识海中响起,不带丝毫情绪:“何事?”

  烈坤上前一步,恭敬传念:“禀前辈,弟子等携隐星宗寂明道友前来。寂明道友于魔窟中镇了一缕域外魔意真髓,凶戾异常,非前辈镇渊神碑之力不可磨灭。同时,他还身负与本教交换道途真解之约,欲借古洞石壁一观,参悟契合之法。”

  “嗯。”那声音干涩冰冷,意念扫过陈清,“规矩,都懂?”

  陈清顿感一股沉重意念落在身上。

  他稳住心神,抱拳道:“晚辈寂明,见过镇渊前辈。规矩,烈坤长老已告知,晚辈谨记于心。”

  “可。”镇渊碑的意念收回,然后如同宣读律令:“石壁所录,乃前人遗泽,汝只可择其一,老夫自会开启传承禁制,予你真解烙印。烙印期间,不得外传,不得强记其他。手过界,指骨断;念逾矩,神魂伤。至于那魔念真髓,待你挑好了法门,再说磨灭之事。”

  话语冰冷直接,毕竟在这尊古老石碑眼中,陈清与其他来此寻求机缘的修士并无不同,规矩便是铁律,不容半分僭越。

  “晚辈明白,谢前辈。”

  陈清行礼过后,烈坤等便都拱手告辞。

  周围一片寂静,再无变化。

  陈清看了一眼石碑,托着佛罩血光,转身走向周围的黑色石壁。

  石壁之上,并无文字图形,只有一个个闪烁着微光的名字,或者是玄门术法,或者是神通诀窍,或者代表着一门直指金丹大道的道途真解!

  陈清目光如电,迅速扫过。

  《幽冥渡厄法》、《玄阴戮魂枪》、《九幽寒魄真解》……

  每个名字都散发着独特的道韵,或阴寒刺骨,或诡谲莫测,只是知晓名姓,他心底便隐隐有玄妙滋生!

  突然,陈清目光一凝!

  视线停留在一个名字上——

  《太素山海印》!

  “山海……”

  陈清念着这两个字,心念便与这名字生出奇异共鸣。

  他当即道:“前辈,我选这《太素山海印》。”

  “哦?这些名字不过是引子,内里玄奥,不观其意,难窥真容。”镇渊碑的神念似乎顿了一瞬,“不再看看其他?此印非轻易可悟。”

  “不必了,心有所感,便是缘法。”陈清决意已定,不打算更改,“是难是易,总要试过方知。”

  顿了顿,他又问道:“前辈,此功可是太阴教高人所创?”

  镇渊碑的神念才再次荡开:“此乃古时一炼气士自神庭归来后参悟所得,偶为太阴前人所得,其意深奥,然汝既选定,便无更改之理。”

  “嗡——”

  话音未落,石碑本体骤然亮起一道幽邃玄光,精准投射在“太素山海印”的名字之上!

  “嗡——”

  那石壁泛起幽光,涟漪荡漾,显化出一个幽深漩涡。

  下一刻!

  “轰隆!!!”

  无法形容的磅礴意志,裹着荒古气息,从漩涡中冲出!

  陈清眼前一黑,心神剧震!

  他眼前所见的不再是石壁,而是一片混沌初开的景象!

  一股苍茫之力在其中酝酿,而后猛然爆发!

  一部分化作无尽山峦,拔地而起,其势磅礴;一部分聚为浩瀚沧海,其量无涯!

  山与海交织,力与量共鸣!

  最终,一方无法形容其大的印玺凝聚成型!

  印玺通体灰白,印钮为盘绕混沌的太古神山,底座是翻腾咆哮的无垠沧海。

  山岳为骨,江海为脉!

  “这就是……太素山海印的真意烙印?!”

  陈清瞬间明悟过来,而这方大印甫一出现,便带着颠倒乾坤、镇灭寰宇的恐怖伟力,朝他狠狠镇压下来!

第135章 坏了,没存档

  大印轰然砸落!

  陈清神魂剧震,意识“嗡”地一声炸开,散作无数缕气流,融入眼前这片磅礴景象之中。

  山为骨,海为脉!

  陈清的意识碎片,便如微尘,飘散在这山海的每一处角落,感受着山脉无声的拔节生长,体悟着洋流永恒的奔涌不息。

  “海岳之意……原来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23/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