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第190节

第218章 走长江

  “就说我能去!”

  “去了白鹿且看我们三奇如何扬名。”

  “上次那个江南第一才子是没有与我单独放对,若是单挑我也是不惧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就这句话,我要刻在白鹿洞上。”

  “就是不知书院准没准备好楼船,若是没有的话.”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比如.唔.唔.”

  早同学一个肘击打的季瑞眼珠子都凸出来了,宁同学站起身来熟练的给左右同学抱拳行礼,表示这孙子又发癫了,绝对没有炫耀的意思。

  所谓不成熟的小建议是一点都不想听。

  而且什么叫我们三奇,在干这种事情的时候可否以一己之力承担。

  真的怕以后就是入朝为官也逃不掉风评被害的风险。

  梁山伯坐在一旁暗暗羡慕,这就是友情啊。

  这次游学他也没有选上,稍微有些可惜。

  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到碑林刻字的机会,如此才能稳稳的站在鳌头。

  学生们也就是躁动了两天,之后就被教授们压住。

  什么你们不能去是因为学问不到家,你们不能去是因为没有其他人优秀,你们不能去是因为.

  拉扯仇恨,激励学习的手段大家都开始运用起来,让十名游学士子再次享受到了众矢之的的感受。

  许宣则是下山开始和于公对接。

  关于出行的路线是需要经过多次协商的,兹事体大。

  说来白鹿书院的位置离东林祖庭倒是蛮近的,都在庐山边上,相隔几十里地而已。

  就在长江边上,出门肯定是坐船的。

  至于船只倒是不缺,每家书院都有。

  按照于公的秉性自然是从钱塘江往西走,过桐庐,衢州,景德,潘阳,然后到白鹿洞。

  这条线路最近,但是被许宣直接否掉了。

  气到老头子非要对方说出个一二三四五六来,

  原因就是过于像是军伍行进,这条路线一看就是要横穿几条洞庭水系,水域情况复杂多变,妖患众多,带着学生多有不便。

  这一船人是两大书院的精华,若是出事就等于是断了一代传承,风险太大。

  所以他的建议是绕路。

  先往北,过苏州,到镇江,入长江流域,一路西南而去,直达九江。

  长江流域还是稳的,据白姑娘说这里有位超级大佬镇守,没有多少妖魔敢放肆。

  “以老夫的实力足以护持一艘楼船出行,这样显得未免太小心翼翼。”

  “绕那么大一个圈子,路程增加了快要两倍,这其中的风险岂不是更大。”

  于公不满,这不是瞧不起他嘛。

  再说洞庭是乱了一点,可也没有到沸反盈天的程度,怎么就不安全了。

  许宣叹气,他也想早日到达,老头说的岂能不知?

  可洞庭乱不乱我是真知道啊,马上就乱啦。

  为了避免自己暴露其中,赶忙想个正经的理由极力劝阻。

  “于公不知,这游学的重点不是赶路,而是游和学。”

  “士子年轻,不像您坐南闯北见多识广,趁着游学是要扩大知识面的。”

  “这条路线穿过的都是吴郡和九江郡中的大城大县,有各大书院,以及不同的人文汇聚之地。”

  “只有前往这样的地方停靠学习,才能让士子们尽快成长。”

  “也能真正的养出名望,传播出去。”

  “若是急急赶路,反而失了初心。”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老头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自己年轻时逢山开山,遇水搭桥,从来未曾为路线规划。

  倒是自己思虑不周了,于是满意的称赞后辈的稳妥。

  许教习在教化上的功底真的深不可测。

  许宣回到书院后则是说这是于公的建议,他实力足够护持学生,所以多走几个地方好好学习。

  书院也非常满意,有高手保护多走几地自然是极好的,看来这趟游学稳了。

  即便日后双方照面说开了情况,也只当是许教习为前辈挽尊,人品更上一层楼。

  就这样,很多事情一旦开始推动,就是飞速进行。

  路线一定,那么沿途的著名书院,还有名人雅士,各地官员,以及文会都要提前策划沟通。

  于公又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就连日期都订好了。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布置。

  许宣先是来到保安堂说了之后几月不在的事情,这一次游学之旅有于公随同,不能轻易外出,只能远程操控。

  然后把那些为了交朋友而制作的东西交给了小青保管。

  以后保安堂肯定是要扩大的,总不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大家也是需要成长锻炼的。

  正好此事不算复杂,危险也处于可控范围。

  小青熟读兵法,茅道长老于世故,通力合作之下应当不会出大事。

  而小青则是眼中放光,瞪得溜圆。

  似乎对于某人不在有着高涨的热情。

  “这保安堂就交给我吧,错不了。”

  这份过度的热情让许某人不得不多提醒几句。

  “虽然只是远远的投掷一些物品,但记住,放完就跑。”

  “若有不安,立刻就跑。”“感到心慌,立刻就跑。”

  “看到不祥的预兆,就干脆不要出发。不要笨笨的非要出门,知道吗!”

  “上一次有两个书生还有一个道长就是头铁不信,然后差点死了。”

  茅道长尴尬,那个道长就是他。

  之后许某人穿的人模狗样的又出现在了雷锋塔。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不在钱塘,保安堂那里需要你多照顾下。”

  “小青的学习也到了实践的时期,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白姑娘对于这种小事就单独出来说感觉有些疑惑,殊不知许宣这是在打预防针啊。

  小青肯定没事的,那姑娘一身法宝还有救命稻草在身,这话是替茅道长说的。

  “对了,书院这次游学路线主要经过长江,可有什么事项需要提点的。”

  谨慎如许宣自然是担心会在长江遇险。

  “无妨,每日都有修行者横跨长江,那位根本不在意。”

  言下之意就是小卡拉米不要想太多。

  许宣信了。

  说来也是,不是每一个大佬都那么在意自己的。

  咨询完白姑娘他才彻底放下心,修行界人脉之中最靠谱的就是这位。

  她说沿途没事,那大概率就没事了。

  很快就到了临出发的日子。

第219章 正反二象

  上塘河,码头。

  许宣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没有正经的坐过船,或者说没有坐过正经船。

  画舫那个它的运动轨迹主打的是一个气氛和保密。

  正常移动一直都是靠马车或者步行。

  论速度应该是步行要快上很多,若是学到一些爬云之术可能连走路都不用。

  这坐船出远门还是挺新鲜的。

  靠近码头的路上倒是放开了心神听了听后方季某人的吹嘘。

  听了几句就收回了灵觉,简直不堪入耳。

  来到码头边远远就看见了书院的楼船。

  即便是以现代人的眼光也得感叹一声确实宏伟,不愧是战争利器。

  楼船,作为一种具有重楼式上层结构的战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类科技的爆发节点一直都是和战争有关,古代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时候生存的压力会逼的人们不得不想尽办法用外物来帮助战争胜利。

  在大晋灭吴之战中,楼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长江之上和吴国争锋,晋帝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

  益州刺史王濬率领的水军,便是以楼船为主力,沿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这些楼船不仅规模宏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而且设计巧妙,使得晋军能够在水上作战中占据优势。

  书院的楼船是模仿战船制式修改而成,去掉了水上堡垒那些獠牙,规模也小了很多。

  共有三层,各层建筑物分工明确。

  第一层称“庐”,第二层称“飞庐”,最上层称“雀室”,是船上的瞭望台。

  可各类房间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让觐天和崇绮书院的学生老师安排上宽敞的单人间。

  船工,水手,随从等也有各自的空间。

  此刻码头上正在不断的运送物资上去,既是压仓,也是补给。包括一辆巨沉的战车,和几匹战马。

首节 上一节 190/7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