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沉思片刻,问起了墙上的画作,
池彦泓打量了一眼画像,娓娓道来:“这是本派祖师白玉蟾当年的一段秩事。”
“相传白玉蟾曾用尽苦工3年炼丹,而温养不慎,致汞走铅飞,丹败垂成。
炼丹失败,对白玉蟾祖师爷思想上打击很大,但他并不丧气,而是继续总结经验教训。
在宁宗庆元二年,张紫阳知道祖师爷炼丹失败,命童自天基送金丹400字诀授白玉蟾,教其关防慎密。而后祖师爷方悟分玉沐浴之理。后购药材重炼,尽其防危虑险之能事。于庆元三年炼丹告成。”
第138章 尊者身份
知道了这是白玉蟾的画像,李阳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股怪异的熟悉感却越来越强烈。
“还有其他的画像吗?”
“据我师傅生前所说,这是白玉蟾祖师爷托好友给他画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张,是中年求道的,让我找找。”
说着池彦泓开始动手在这个小殿中四处翻找,最后竟然在青石砖下的暗格处取出来一张绢本墨笔画。
画像徐徐展开,上面松林奇石,写意的勾勒着两个道士轮廓
据池彦泓所说,画上描述的正是白玉蟾祖师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的典故。
李阳望着半跪道士的侧脸,如遭雷击。
他认出来这张脸了!
当时在南山五通神龛破解尊者神魂的时候,在他的记忆深处锁着许多画面,
这张脸曾经在那些画面里面出现过,与尊者相坐交谈。
李阳再一看挂着的白玉蟾炼丹垂败图,那不正是年轻道士老了之后的样子?所以自己才会有诡异的熟悉感。
尊者,极有可能是南宋之前的人,他与白玉蟾祖师爷有过交集!
这一发现太过匪夷所思,李阳自己都被这个念头吓到了。
当他将这个发现和池彦泓说明时,池彦泓亦是满脸的难以置信。
“不可能,灵气寂灭这么久,怎么可能会有人能从南宋活到现在?”
李阳语气幽幽:“你忘了血魔了吗?”
池彦泓摇摇头:“血魔本身不是人类之身,而是还是依靠着血穴苟延残喘……”
“既然有血穴,谁能保证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呢?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李阳顿了顿,语气很是古怪:“我修到了种道,按理来说可以寿至500,在上一灵气寂灭之时,肯定有修为达到了我这个境界,甚至境界比我高的人,那这些人,去哪了呢?”
池彦泓一时无言,思索很久以后回答道:“会不会因为灵气干涸的原因,没有灵气的存在,修道人的身体寿命也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与常人无异,也只能经历生老病死?”
“有这个可能,但我想起了南溟派在石碑上留下的那四个字“逐潮而去”,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个天师道祖很早就感应到了灵气起落,修为足够不想随着灵气寂灭,
假设此番地灵气潮落,有另一地灵气潮起,便一起去了另一端?”
此番设想不可谓不大胆,偏偏又有一丝合理性。
两人怔怔出神,思绪翻涌。
“如果这个尊者真的是南宋以前就存在的人物,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活到了现在,他一定知道很多内幕,
我甚至有些怀疑,这么个人物,真的死在我手上了吗?”
小观中再也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线索,李阳收好古莲种,让池彦泓将它种到白云山上,看是否还会有重新开花之时。
李阳则是直接御剑复又飞到了当时诛灭尊者的那个滇南小镇。
当时尊者的尸体还没有被人发现,得知情况的谢雨就已经派人处理好了现场,所有的尸体碎块都已经焚烧殆尽。
李阳按下剑光到一处无人地方中,踱步到了巷道中。
有游客在巷道里面打卡拍照,这个小镇是滇南有名的5A级景区。
空气中是湿润的泥土和青苔石砖混合的气息,李阳一路走过去,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谢雨又将整个巷道都清理干净,一路走过去,李阳没有感觉到任何异常。
拨打了谢雨的电话,谢雨那边似乎正在部署着几天后各地区灵气堪舆工程的准备工作,听见李阳询问尊者身份的调查结果,有些疑惑。
他传给了李阳一个地理位置还有几张身份信息。
“尊者的身份后来我们比对DNA已经查探清楚,记得我曾经和你说过的那个被柳派发展成信徒据点的村子吗?
他就是那个村子的老人,但是当地派出所的记录中,他已经死了,并且彻底销户,我们找到了他的后代,这才比对出血缘关系。”
照片上是一张陈旧的身份证照片,那是80年代最早的一代居民身份证。
“你确定,尊者是现代人吗?”
“什么意思?按照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没有错的,他的本名叫做胡善业,被伱击杀时,年龄为84岁。”
不可能的,如果只是现代的高龄老人,他神魂里疑似与白玉蟾祖师爷论道的画面无法解释。
而且按照他在柳派的作风,并且提前一步就开始布局灵气复苏,这都不是一个现代人可以做出来的。
“尊者的身份可能有大秘密,我希望你们可以继续追查下去,他不是现代人,极有可能是一位……长生者。”
电话那头谢雨沉默了很久:
“你们那边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我这边没有证据,只是猜测。”
李阳挂断电话,心中思绪万千。
如果尊者真的是南宋就活下来的人,谁也无法想象,这么些年,他到底积攒了多少后手?又是以怎么样的存在,如幽灵般蛰伏在华国至少千年的历史里?
若修为高深者逐潮而去,尊者真的有能和白玉蟾论道的逼格,他是实力不够没有离去,还是留下来另有图谋?
就算尊者真的死了,那尊者这种存在,究竟是不是个例?
更有甚者,那些逐潮而去的存在,去了哪里,他们……会不会回来?
太多的疑惑,太多的可能,李阳越是深想,越是遍体生寒,
李阳苦笑着摇摇头,他只想安心的修修仙,装装逼,守着自己的白云山好好当一个山大王,实在不想再被尊者血魔这种老阴逼跳脸了。
回到白云山,那颗莲种已经被池彦泓种下,峨眉山的开发已经在初步进行,灵矿虽然没有挖到,但还是零零散散的发现了一些灵石。
按照约定,白云山有20%的份额,十枚灵石被送到山下,被池彦泓领了上来,埋在古莲种的附近。
四天后,尊者的身份调查还是没有进展,放假的赵紫瑶和王鑫陆续回山。
六月一日,李阳带着池彦泓和赵紫瑶御剑而起,前往京城参加灵气堪舆工程的开幕式。
第139章 储物戒指
开幕仪式由谢老主办,但他也只能坐在下面,真正发言的是另一位。
赵紫瑶这丫头虎惯了,原本大大咧咧的家伙,整个开幕仪式上硬是一点声音不敢发出来,背挺得笔直,李阳甚至发现她的小腿在微微颤抖。
大佬离开后,赵紫瑶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意气风发,嚷嚷着要奋斗,恨不得立刻飞身赶往她负责勘探的闽浙一带。
一切准备就绪,六人和各自的团队依次出发,除了负责勘探的先天高手和地质专家团队外,道盟方面还准备了18名启灵高手,均分到六个小队中。
于是,这一天开始,华国各个地区的人们陆续看见有几架直升机飞过头顶,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溯着长江黄河,沿着青藏云贵,极为低调神秘,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鄂州地处华国中部,三面群山环绕,汉江借山势冲积出一片沃野千里。长江自西而来,沿途撒下众多湖泊,孕育出水陆相间的千湖印象。
湘南地处华国中南部,中部丘陵河网密布,众多江水最终通过北部的洞庭湖与长江相连。
李阳和团队率先赶往鄂州地区,按照神农-宜昌-天门-大洪-汉江-清江-黄冈的顺序进行勘探。
这可不是直接飞过就好,需要细细感应每个地区的灵气复苏情况,若是灵气浓度达到了1.0的标准值,还要初步勘定有无异兽矿产之类的东西出现。
这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十分的细心。
其余先天需要配合直升机来提升速度,到了一个地方先是航拍,先天高手初步感应,个别特殊地区地方直升机再下落地面,由先天实地勘探,再把记录的数据汇报给各类专家。
六支队伍里面速度最快的自然是李阳这边,直升机的浆都快呼冒烟了,也没来得及赶上李阳。
几个老学究苦逼的颠簸跟在李阳的后面,有时候还没休息片刻,李阳已经御剑转了一圈回来,只能继续苦逼的刷刷刷的画图赶数据。
王书桓倒还好,看着李阳穿梭在山间云际,面上满是神往。
这次他主动请缨,是李阳随队的三位启灵之一。
李阳对此颇有兴致,记得上一世初高中时有一部《航拍中国》十分火爆,以航拍俯瞰国家壮阔的土地河山。
他现在看到的景色就跟这部纪录片里面看到的差不多,
修仙修仙,御剑飞行,朝游北海暮苍梧,可不只是为了仅仅是为了赶路,此间在数千米之上俯瞰山河,其中震撼又怎么能是镜头记录可以比拟的?
神农架是鄂州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共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四大流域,树林茂密,生物资源极其丰富。
李阳重点考察了这些山峰林区和河水流域。
这里人类活动较少,灵气浓度已经超过了1.0的标准值,李阳在神农架的林区发现了不少破落的遗迹神像,还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深山云雾中发现了异种黄精。
李阳随后又辗转了神农架多个高地林区,在灌丛或山坡斗阴处都有发现这种异种黄精的影子。
这种黄精里面蕴含了一缕精纯的生命灵气,掰开之后根茎已经出现了淡淡血色。
《本草纲目》言黄精:“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古人认为,黄精属于芝草类,尽得土之精华灵气,故《五符经》谓之“戊己芝”,李阳尝了一块,发现不无根据。
这异种黄精对先天高手作用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是女人,月水红潮后,只需一小块,就可以滋补血气,恢复状态,堪称妇女之宝。
姗姗来迟的几个专家记录下李阳勘测的数据,并对异种黄精同样进行留样记录。
随队的专家解释道:“这些灵药奇植我们记录下来后,若能开发并且可以人工栽培的话,会联系制药公司研发新药品,让每一种资源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李阳点点头,灵气复苏有利有弊,之前的血魔造成蜀川浩劫生灵涂炭,但若是开发得当,像这种黄精,开发出来对于人类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无数被月水腹痛折磨的女人都将受益。
接下来李阳还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两种同样异化的灵植,同样被记录在册。
李阳也记下了几种灵植的位置,等灵气堪舆工程结束后,先挖一些到白云山去,看能不能在白云山栽培成功。
李阳有些遗憾的是,在神农架跋山涉水那么久,还是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野人,只在神农架的深处有一只异常凶悍的熊瞎子,实力不弱。
王书桓先和这只熊瞎子动起手来,差点被胖揍一顿,还是动用剑丸的剑气才逼退了熊瞎子。
李阳摇摇头,没有动用月精轮,而是直接唤出南冥剑,一剑挥出把熊瞎子吓回了山洞。
整个神农架占地面积数千平方公里,要想全部考察一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全部走完整个神农架不现实,大概看了一遍后,第三天,李阳和团队出发去了下一处。
他们一路沿着长江往下,过宜昌出出荆州,进入武汉,黄石,辗转来到江汉平原。
李阳爬上一座又一座山峰,走过一个又一个山谷,一群专家教授和三位启灵在山里面更是钻的跟野人一样的。
一路行来,他们的运气不错,发现了好几处灵气浓度达标的地方。
其中在武当山天柱峰的北麓,李阳在山崖的岩缝裂隙中,发现有一个入口,里面弯弯曲曲,是一条长长的石头甬道。
他带着三位启灵,打着手电筒沿着石头甬道不断往里走,深入两三里后,里面的甬道越来越宽,
甬道湿滑,尽是潮湿的泥土和青苔混杂起来的味道。
王书桓突然像是望见了什么,突然惊叫了一声:“李真人,你看里面有人在打坐!”
李阳凝神戒备,向甬道的尽头看去,却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空间的尽头端是一具趺坐的肉身,看面目栩栩如生,头戴冠巾,呈现道士模样,但是没有丝毫生机,肌肤也失去了弹性,显然已经死去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