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98节

…………

乌泱泱一下子跪倒了一大片,他们虽然知道孔弘绪犯的乃是死罪,但是就是不能处置,要是真的处置,将衍圣公的罪孽公布于众的话,那他们这些大明的读书人就真的没-有一点脸面了。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衍圣公这个称号被废。

至于孔弘绪就算是秘密处死也不能公开。

呵呵,这些读书人还真是……

要是赵辰在这里知道他们的想法,恐怕会直接啐一口吧!

当真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吗?

但是如果按照前世封建时代的社会特性来说还真是如此,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对于贫苦人家而言,读书是入仕的唯一的途径,很多人为了一朝得中,穷尽一生的努力,考取功名之人少之又少,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

细数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的改变,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代,采用的“世卿世禄制”,这个制度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传承,读书与不读书都没关系,看重的是出生;

在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采用军功授爵制,在那个时代,只要你立有军功,就享受相应的官职爵位,对于读书人而言,为了获得爵位,只能成为别人的门客,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焚书坑儒,相对的,读书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重用。

在两汉时期,有一套完整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度,所谓的察举制度的标准是以孝和廉为标准,由地方进行举荐,这种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逐渐演变成九品中正制度,这种制度之下,升官途径逐渐被世家门阀所控制,看重的是门阀出生,而不是真正的学识。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从此科举制度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结束,在古代中了秀才,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阶级,但是秀才的身份和一般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社会地位就逐渐地提升,宋朝的秀才在社会上是可以享有一些特权的。

他们不用交所征纳的部分徭役,就算看见知县也可以不下跪。

而且,地方政府和知县都是不能够随便地对秀才动用刑罚的。

但除此之外,任何经济上面的利益就没有了。

而到了明清时期,这些秀才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或者是去其他权贵人士的门下做幕僚,以此来谋生。

虽然他们算不上是特权阶级,但是比起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要高一级的。

但这样的社会地位,只能够帮助他们赢得统治者的尊重。

中了举人之后,是两只脚踏进了富贵的阶级,有考取进士的机会,虽然难度很大,通过率只有5%。

最重要的是。

中了举人,就意味着可以进入仕途,可以拿到政府每个月的高额补贴。

但一般中举的人都选择做个小县令,并没有再次科考的愿望。

古代的官员,正常的收入是很少的,仅仅只能维持一个温饱,除了大官和贪官,大多数人的俸禄只能够维持温饱,住的地方也多是官舍,连一座自己的府邸都没有。

在他们退休之后,没有退休金,没有余荫,全靠自己的积蓄而生活,在宋朝的时候,为了让文官压制武将,大量的录取官员,而实际需要的官员数量很少,于是出现大量的冗官,而宋朝冗官冗兵,已经是积贫积弱了,官员的工资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在明朝的时候,特别是朱元璋的反腐政策之下,为官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在赌,说不定哪天就身首异处,读书人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业,到明朝后期,读书人这个职业不再那么危险,但是毕竟还是很贫困的,海瑞当官的结局和他拥有的财富,可以看出在明代作为一个清官是多么的贫穷。

当官不是为了致富,但是他们到头来就连一间房子都买不起,古代的行业少,对于读书人而言,入仕几乎是唯一的途径,虽然读书人在社会地位上,受到人们一定程度的尊重,可是对他们而言,那只是一个职业,并不是终生制的,退休后面临的是贫困。

可是即便如此,普通百姓也是无比尊重读书人,这是古代百姓的共识。

且不论中不中举的问题,如果那家要是有个读书人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在古代如果哪家的孩子考取了功名,除了免除徭役还不用上交赋税,而且考到了秀才还能见官不下跪。

甚至于读书人在野外遇到土匪也不用怕。

因为如果土匪知道自己劫的是读书人之后会毕恭毕敬的送他们回去,由此也可以看出读书人的身份地位在古代当真很了不起。

这一切当然还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古代是等级森严的,不管社会怎么变,都是士农工商这四层,而士所说的就是读书人,在古代读书人不仅能够享受各种特权,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做官,金榜题名时。

就是他们步入仕途的时候,因此每个读书人都有可能成为官员,而且他们是能够步入统治阶层的,所以人们自然会多一些尊重,说不定以后做了官会念自己的好呢。

. ... .......

其次古代也讲究尊师重道,比较注重学习这一方面,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读书这件事是非常高尚的,而且读书这件事一直都被社会中的各个基层和官府推崇。

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读书人受到尊重是必然的,另一点就是古代的社会生产力低,而且教育落后,那事的读书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所以那个时候的读书人是非常金贵的群体,如果一个村子里能出两个读书人是非常值得庆祝的是,而且一些账房、私塾等职业都需要他们去做,就算当时的大户人家。

能请一个先生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谁家来学习都要客客气气的,就算是主人家也都要对先生客客气气的,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古人都非常迷信,我们看过的很多电视剧中都有过这一情节,那就是哪家的孩子连中三元,大家都夸文曲星下凡之类的,这也是原因所在。

因为古人觉得那些文化人可能是神仙下凡,劫匪们也是因为家里穷得不行才会上山当土匪,所以他们对于读书人非常敬佩。

就比如张大千被绑后劫匪让他写信回家要钱,结果劫匪看到他写的字好看,是个文化人,还要求他留下来给他们上课,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大千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土匪师爷。

而且就算那些读书人不答应土匪的要求,土匪也会毕恭毕敬的将人放了,因为如果被土匪的爹妈知道了他们欺负读书人,也不会轻饶了他们的。

所以,读书人最在乎的就是他们的脸面了。

求自动订阅………………………………丈.

第七百七十九章 小看朱元璋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然,读书人首要在乎的是脸面接下来就是他们自身享受的待遇了。

古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极度重视读书,读书人备受推崇的现象呢?

那就是当时的读书人所能享有的待遇了,相信任何人看到这种待遇都会心动的,因为这实在是在丰厚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好待遇的,只有那些学业有成的人才能享受这令人羡慕的待遇。

不说秦汉唐这些,因为那个时候的读书人待遇虽好,但也没有多好。

就说明朝吧!

虽然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但是他还是很注重读书人。

就拿明朝的的秀才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都知道秀才在读书人的阶层里是属于底层的,在此之上还有举人、进士之类的一大串的层级,因此我们用处于底层的秀才能享受的待遇来举例是非常有可信度。

根据明朝的规定,秀才能享受的待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面:一、免除赋税:

赋税一直以来就是古代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在古代,农夫的赋税是很高的,在加上当时的粮食产量也不如现在。

因此赋税一直的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而想要免除这种赋税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里出了一位秀才。

只要家庭当中出了一位秀才,那么这个家庭就可以不用缴纳赋税,生活也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二、免除劳役:

与赋税共同压在百姓头上的另外一座大山就是劳役了,在古代,受人口因素和社会形态的影响。

国家在修建基础设施的时候,是不会像今天一样花钱雇佣劳动力的,在古代只要政府一纸令下。

大量的劳动人民就要从刚刚结束的秋收中抽出身来,带上行李前往工地了免费服劳役。

这些人在服劳役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收入的,除了简单的吃住,再也没有其他的福利。

并且因为吃的东西少,体力劳动又大,很多服劳役的人都会选择从家中自备干粮,以便饿的时候垫垫肚子。

在这种全民服劳役的行为下,秀才就有权不参与劳役,并且还可以帮另外一个人也免除劳役,这项特权是最受人追捧的。

三、社会地位:

在明朝秀才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都知道古代不管你是多么有钱的财主,在见到县令的时候都是要跪下来磕头的,以表示对县令的尊敬。

而秀才则不需要这样,秀才在见到当地官员时只需要拱手作揖即可,如果官员心情好的话,还能赏赐个座椅。

除了见到当地官员不用下跪磕头之外,秀才还可以随时和当地官员保持联系。

只要秀才有事找官员时,就会递上一种两指宽的名叫“治生”的帖子进去,官员就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见或者不见,而且就算是不见的话,也会给秀才一个回信,这样就保证了双方的交流通畅。

所以在这种种的好处之下,读书人怎么可能不拼命呢?

就连读书人当中底层的秀才都能享受到如此之高的待遇,秀才之上的举人、进士更是不用说了,只会比这个更好。

因此古人对于自己子女的学业是看的非常重要的,就算家里揭不开锅了也要尽量保证子女的学业,只希望能从众多的子女中出个秀才、举人之类的.. .........这样就可以快速改变社会地位,改变家庭的经济条件了。

但是这一切的好处,头衔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

那就是读书人之上有圣人,就是孔圣和孟圣。

皇帝为了他们的通知不得不尊敬孔圣,那么作为他的后人自然也享受到先祖的余荫,得到很多好处。

当然先前也说了这是皇权与孔家做的一个交易。

你给我孔家荣华富贵,我孔家支持你成为皇帝。

这也就算是在九州大陆也是默认的事情。

可是如果现在将衍圣公的所作所为曝光出去,那么天下百姓会怎么想呢?

他们又会怎么看待他们这些儒生呢?

他们的地位还会不会如此呢?

这一切都不敢想,绝对不会了。

百姓虽然愚昧,但也并不傻。

在衍圣公和朝廷之间,还是朝廷比较让人信服吧!

如果朝廷3.4说衍圣公有罪,那么他就是有罪,既然作为读书人代表的衍圣公都能犯如此大罪,那么读书人就真的那么清高吗?

自然不会,一旦被打上怀疑的标签那在想翻转过来那就真的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即便朱元璋要处决孔弘绪也必须秘密处决,不能公开,而且不能动摇衍圣公的称号。

这也算是他们最后的底线,也是他们最后的脸面了。

只可惜,他们太小看朱元璋了。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八十章 文官集团疯狂试探朱元璋底线

“咱是真没想到,你们究竟是大明的臣子,还是所谓衍圣公家的狗,在这种时候还想着维护所谓的衍圣公。

真以为咱会放过他们吗?真以为是孔圣的后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将大明法律放在心上吗?”

朱元璋是真的被气到了。

语气冰冷,眼神愤怒的盯着下面跪倒的人,杀机毕现。

此刻是真的杀心起来了。

如果这些人没有来求情,朱元璋或许只会将孔家那些犯罪之人惩罚就可以了。

衍圣公的称号还是会保留下来。

可是这些人竟然不畏生死的前来求情。

哪怕知道孔弘绪所作所为之后竟然还出言维护。

这怎么能让朱元璋忍受呢?

作为大明皇帝,或者说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允许手下的臣子这般占据大义来威胁自己吧!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杀了。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大明虽然厉害,但是皇帝与文臣之间的在最开始就29出现了间隙。

甚至于文官为了制衡皇帝当真是不遗余力。

首节 上一节 498/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