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95节

也不想得罪明军,这群南方的军队,兵锋太盛。

当张兴祖进入曲阜后,孔克坚本人坚决不跟明军接触,让儿子孔希学,侄子曲阜县令孔希章迎接明军。

实在是高明!

次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也不得不跟前朝一样,祭祀孔子,拉拢孔氏后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孔圣后人这块金字招牌就是这么好用。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真正头疼的原因

虽然以前可能是这样,但是看看这些人的表现吧!

在徐达已经攻克东山全境。

在收到朱元璋的指示后,徐达亲自前往曲阜拜访孔克坚,并且邀请他前往金陵见驾,表明立场。

孔克坚心理依然犹豫阿,明军虽然攻克了东山,但是南河、关中地区依然在元朝的掌握中,元大都也安然无恙。

万一元军又跟当时毛贵一样又反攻回来,那不是得罪了元朝?

面对徐达的邀请,孔克坚称病不去,再次派遣自己的儿子孔希学前往金陵见驾。

徐达无奈,只能派人护卫孔希学前往金陵。

孔克坚也没想到,这招无往不利的左右逢源之策,招致了朱元璋的雷霆怒火。

备受历朝优渥的孔圣人后裔,竟然被朱元璋羞辱的无地自容。

在孔希学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金陵。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为什么孔克坚没来时,孔希学只能战战兢兢回答:家父卧病在床。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孔克坚的想法,盛怒之下发了一份诏书给孔克坚。

这份诏书可谓严厉,当场撕破孔氏后裔的脸面。

“朕闻尔祖孔子垂教于世,扶植纲常,子孙非常人等也。

故历数十代,往往作宾王家,岂独今日哉?胡元入主中国,蔑弃礼教。

彝伦攸斁,天实厌之,以丧其师。

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

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帝王之统,且古人起布衣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

天命所在,人孰违之々~ ?”

大意如下:朕听说孔子万世师表,垂教万世,子孙也不是常人。

你们孔家都当了几十代的汉奸了,代代都是帝王的座上之宾,唯独不愿接纳朕的大明朝?

朱元璋也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是真病则罢了,如果是装病据不朝见,要你好看。

可是这封诏书,并没有到达东山,孔克坚就火急火燎地赶往金陵了。

因为短短几个月时间,徐达的大军不光巩固了东山,南河、关中也尽在明军之手,就差北进大都了。

孔克坚就算在如何不懂军事,也知道元朝要完了,马上就要达成围攻大都之势。

这不由的让他心惊胆战,后悔自己没有亲自前往金陵,也不由暗骂元朝军队太过草包,阻挡明军一二都无法做到。

他也应该庆幸此时做了这个决定,因为再过三四个月,北伐大军已经进入了大都。

孔克坚只好赶去金陵,正经由淮安前往金陵的路上,碰到送诏书的使臣。

看到朱元璋申斥诏书,孔克坚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马上飞去金陵。

到达金陵后,孔克坚与朱元璋在谨身店进行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除了记录的在明实录中,也被以白话的形式刻录在孔府之内,现今依然存在。

“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这对话看似平和,拉家常的似的聊天。实则是咄咄逼人,带着教训的口气跟孔克坚对话的。

一是,“不委付你任何勾当”,表示衍圣公再也不能入朝做官,只能守着衍圣公的爵位(明之前衍圣公可以入朝为官)。

二是,孔圣人留下的三纲五常,你并没有读会,你为什么要入仕胡元呢?

三是,“于我朝代出个好人”,意思是为什么不好好效忠我大明呢?

这番对话孔克坚从头到尾都是唯唯诺诺,只有一句“臣五十三也”。事实上也轮不到他说话,朱元璋的口气是毋庸置疑的。

孔克坚当然不可能选择为元朝殉道,终究还是屈服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

尽管经过一番波折,朱元璋出于统治需要,还是要册封衍圣公。

但是人选不是孔克坚,朱元璋对孔克坚之前不来朝见,始终心有芥蒂,而是选择让他的儿子孔希学袭爵。

朱元璋虽然断绝了衍圣公政治上的可能性,再其他方面对衍圣公还是没得说的,优渥程度仅次于之后的清朝。秩正二品,朝会列丞相之后,位列第二,废除丞相制度后为文官之首。

孔氏子孙违法犯罪也多有宽宥,从不责罚。

这是因为如此,这衍圣公孔弘绪滥杀人命四条,奸污妇女四十多人,也仅仅是被革职为民。

说到底,这一切还是朱元璋自己做出来的事情。

也是因此,此刻的朱元璋才会这么犹豫,因为如果现在就重罚孔弘绪的话,一来是自己打自己脸,这对朱元璋来说也不算什么,为了大明长盛不衰,打脸就打脸的吧。

但是八股取士也就完了,科举也就完了,甚至大明七成以上的官员也会出现动荡,这才是朱元璋如此头疼的主要原因分。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七十四章 就看赵辰有没有这个兴趣帮一把朱元璋了

不过,要是赵辰在这里,绝对会给朱元璋一剂猛药,那就是衍圣公并没有对得住朱明王朝的厚恩,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明思宗朱由检上吊自杀,衍圣公孔胤植先是投诚李自成大顺政权。

清军入主京城,多尔衮攻克山东后,孔胤植又迫不及待的上《初进表文》。

多尔衮欣然接受,清廷照例册封孔胤植为衍圣公。

先圣孔子为万世道统之宗。

本朝开国之初,一代纲常培植于此,礼应敕官崇祀,复衍圣公并四氏学博等之封,可卜国脉灵长,人文蔚起。

顺治二年六月,清廷下剃发令。

孔胤植召集衍圣公府属官,庙佃户人,恭设香案,宣读圣谕,带头剃发。剃发完成,还不忘上一道《剃头奏折》,向清廷汇报。

万圣师表孔子纵然值得让人尊敬,他的儒家学说影响东方文化圈千年之年,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至于孔子后人嘛,赵辰只有两个字。

呵呵!

如果让朱元璋知道这所谓的衍圣公是这么的墙头草的话,恐怕绝对会下定决心直接弄死大明境内的所有孔氏29族人吧!

这也是赵辰在整个丰州不推崇儒学,不培养儒生的关键所在。

甚至在大秦也要打压儒家的真正原因。

实在是孔圣后人的表现太不堪入目了,他也不想让儒家发扬光大,让所谓的孔子后人沾光。

孔圣就那么高高在上就好了,至于其他人姓孔的那就做一个平头百姓吧!

不可能有丝毫特权存在的。

说到底,孔家就是庇护在先人的好处之下才会如此,在加上历朝历代皇帝对他们的纵容,才有了现在这样的祸患,如果是放在前朝,别说孔圣后人被封为衍圣公。

就算是正常的爵位都不可能。

这就是大秦的不同之处。

也是因此,大秦才会被儒家厌恶,以后才会这般抹黑秦始皇。

而且最主要的还是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再历朝历代都把儒学思想作为治国纲领,这种思想不仅仅制约统治者,更重要的是以统治者为中心制约天下臣民,也是因此,作为读书人的楷模,孔子不仅仅高出天下所有人一等,甚至威名远甚于历代皇帝。

当然,大汉,大唐一来,孔子后人的地位虽然也很特殊,但还没有到那种特别高的地步,尤其是在大唐,李世民可是将道教老子作为祖先,自然要打压一下儒家。

衍圣公这个荣誉称号是从宋朝开始的,这得益于赵匡胤开创的以文制武的治国理念,在这个治国理念影响下,儒家学说被推到新的巅峰,孔子以及他的后代当然也涨船高,要知道,在宋朝私塾教书,基本上讲的都是儒学,如果不讲儒学,那老师是要被骂死的。

宋仁宗宣布封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这是历史上第一任衍圣公,至此以后,衍圣公作为一块经久不衰的“牌匾”,为统治者服务,持续了接近九百年。

而且那时候的程朱理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程朱理学的产生让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就曾说过:“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听听,这是连大秦,大汉,大唐都看不起。

自认为天下无二了。

可是大宋留下了什么呢?

弱宋,大怂的名声。

这恐怕也得益于儒学。

得益于程朱理学。

这一切都是统治者与孔家贵族的一场交易罢了。

可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学的初衷是好的,儒家学说中所提倡的任何一个品德都值得让人称赞的,儒家学说中所提到的条条框框约束着天下人甚至是皇帝应该如何行事,等到这些框人的道德准则都深入人心,雷打不动了,这时候该谈的就是报酬问题了。

孔家贵族要求的报酬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牌匾”,一个名声,一个特权(衔位)。

衍圣公作为一个“牌匾”,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这个“牌匾”可以号召全天下的读书人为统治者卖命,因此孔氏家族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争相拉拢的对象,但凡哪个朝代建国之初,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奠孔子。

这就好比是李四和张三从小关系就铁,并且李四救了张三一命,张三就给儿子说:“以后你李叔就是你干爹了,以后咱们家和你李叔家就是世交了。”

世交是什么?就是世世代代都会交往,换句话说就是孔家贵族和统治者成为世交,贵族永远是贵族,因为这个贵族是天下读书人捧出来的,读书人又是源源不断的,而统治者却是随时有被踢下来的可能,这样看来,做一个孔家后人可比做皇帝安逸多了。

统治者需要孔家贵族来稳固统治,孔家贵族也要依附于统治者来实现世代相传的愿望(主要是地位),这就是交易,也是衍圣公们为何深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

而这期间,这些所谓的衍圣公都做了什么投资呢?

首先就是著名的靖康耻了。

宋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同年,康王赵构在扬州即皇帝位,建立南宋。不久之后金兵大举南下,兵锋直指扬州,宋高宗赵构过淮河,渡长江,一路南逃,衍圣公孔端友也随着宋高宗赵构南逃,留下弟弟孔端操在曲阜。

这就是孔氏南宗和北宗的起源,孔端友为南宗起源,孔端操为北宗之始。

在金军入主中原后,孔端操的二137儿子孔璠被封为金朝的衍圣公,后来蒙古族入主中原,又封孔元措的侄子孔之全为衍圣公。

至此,宋元金各有一个衍圣公,真可谓是三方投资呀!这种投资对于孔家贵族来说真是稳赚不赔的。

宋元也好明清也罢,不管是哪个掌权,衍圣公这个铁饭碗总是越吃越香,在宋朝时候衍圣公为八品,元朝的时候为三品,明初的时候为一品文官,后又位列文官之首,清朝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不得不说还是那句话,流的皇帝铁打的衍圣公。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得益于先祖孔子的光环,衍圣公与历代朝廷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你损我不损,你荣我也荣。

只是这种所谓的荣誉在大宋,大明,大元有用处,但是在赵辰的丰州现在的武周还有大秦可是没有丝毫作用。

首节 上一节 495/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