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67节

朱元璋本来就多疑,再加上个暴脾气,直接就甩朱标一句:“要想救人等自己做了皇帝再说吧!”朱标也是个不禁吓的主,听到这话直接投河去了,幸亏被太监救起这,朱元璋的命根子才暂时的保住。

不过,朱元璋到底还是疼这个儿子的,朱标为这事儿都投河了那宋濂还是赦免了吧,但是,一波平了一波又起。

开国功臣李善长因为与胡惟庸有牵扯,朱元璋又动了杀心。

朱标知道之后,又跑到朱元璋面前求情,还说朱元璋滥杀功臣。

这次,朱元璋果然又暴跳如雷,要打朱标。

不过,这次朱元璋终于知道要给朱标讲道理了。

事发第二天,朱元璋先用荆棘条打了朱标一下,见朱标不好受,朱元璋又将荆棘条上的刺都去除交到朱标手中。

之后,朱元璋这才告诉朱标是因为自己为朱标除去了刺,你拿着才不会那么疼。

这明显就是告诉朱标,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你当皇帝轻松呀,你怎么就明白我的苦心呢。

而朱标却说做皇帝要是仁德仁善,那臣民也就不会有逆反之心了。朱元璋听到太子又和自己顶嘴,自然气就不打一处来,抓起东西就给朱标砸过去。

之后没几天,朱标就死了。

所以,可以说朱元璋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朱标,实际上,他才是害死朱标的凶手。

正是他的铁腕手段和无数次的打骂,才让政见与自己不合、本就胆小懦弱的朱标患上心理疾病,从而过早的离开人世。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看到朱标已经出现一点苗头,赵辰知道这一切恐怕终将会发生。

求自动订阅……………………………………弓.

第七百二十一章 废除宰相导致朱标英年早逝

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

然后所有担子都落在朱元璋身上了,那么作为大明天子,史上全力最大的太子,自然要帮助他的父皇好好处理政务。

然后就被累的不行,在加上与朱元璋意见相悖,最终英年早逝。

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开始。

古代经常称宰相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人指的就是皇帝,因为宰相就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他不是一个具体的官名,具体官名又会根据不同朝代而不一样。

宰相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上辅佐皇帝处理朝中事务,对下有安抚诸侯,体恤人民,监督其余官员各司其职的作用。可以说宰相确实位高权重,而且压力也不小,当不好对一个国家的影响颇大。

说起来,从大秦开始就有相位,秦朝时,宰相具体官名为丞相,有时候丞相还分左丞相与右丞相,这个时期的宰相制度以及职权已经比较明确,并且宰相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

汉朝汉武帝时期,宰相的具体官职还是丞相,但是汉武帝逐渐将政务中心转移到内廷,宰相职权也就不再是丞相那里,而是转移到尚书台,也就是说尚书台在此时相当于宰相。

晋朝建立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也就是三省六部的雏形,此时执行多宰相制度,宰相不再局限于三公,三省开始与三公共同称为宰辅,一起分担宰相职权。

南北朝时期比较混乱,宰相不是由皇帝任命,而是权臣自命为丞相或者相国,并以此来进行谋朝篡位,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宰相制度弊端已经开始显露。

隋朝时期建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是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并且三省长官分别为内史令、纳言、尚书令,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长官多以侍郎命名,三省六部长官共同承担宰相职权,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标志着宰相制度的进一步成熟与规范化。

唐朝在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不过三省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不再叫尚书令,改成尚书仆射,中书省长官还是中书令,门下省长官改成侍中,此外,这个时期参议朝政的官员只要加衔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也算宰相,所以在唐朝时期出现很多宰相,尤其是李隆基时期,宰相更是多得不行。

五代时沿袭唐朝制度,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等来承担宰相职权,其中只有后唐与后周搞特殊。

宋朝时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宋朝宰相的权利已经被皇帝逐渐削弱,讨论政事都没法坐着讨论,以前宰相都是可以坐着讨论国家大事。

由于宋朝对宰相削权严重,并且变化多端,引起当时宰相的不满,所以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宰相乱政比较严重的朝代,搞得天下一片大乱。

元朝时期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中书令一般由皇太子担任,往下是左右丞相,再往下是平章政事,这些都属于宰相,这个时期的宰相有时候也多达十余人,数量较多。

明朝初期也有宰相,比如中书省、左右丞相都属于宰相,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黜中书省,废掉丞相,以内阁大学士来辅助自己办理一些文书工作。

至此,宰相制度被废除。

宰相制度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开始,到公元1380年结束,总共1600年左右时间,在封建王朝二千年左右的历史上占据80%,足以说明这个制度的优势相当明显。

比如:给皇帝减少压力,还有就是分权避免皇帝乱用权利。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就是影响皇帝集权,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江山与权力比什么都重要,人人都想成为皇帝,而皇帝也担心有人对皇位虎视眈眈。宰相作为最接近皇帝的群体,当然对权利的欲望也更加大,而且机会最大。所以很多宰相就会借着宰相职务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任用人才只要自己的人,最终导致皇帝权利失衡,无法控制宰相。

这样的事例历史上很多,比如唐朝的李林甫,任用人才就是专门按照自己内心想法任用,根本不管国家安危,在位19年,将唐朝人才基本搞没了,最后任用一个安禄山,还导致引发安史之乱,给唐朝致命一击。

宋朝时期的宰相赵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还有元朝时期的宰相最终也是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最后灭国。所以说,宰相这个职位,对皇帝的皇权影响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国破家亡。

第二就是宰相不作为。

除了宰相夺权之外,不作为也是对国家社稷十分不利的,宰相身居要职,掌握着国家很多人事任用以及各种特殊权利,要是不作为或者仅仅想着给自己捞好处,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比如宰相贪污腐败,因为大小事件都要经过他的手,他完全可以借助职务之便对一些要办事的人收取好处费,不给好处或者不讨好他的,他就坚决不办事。

这种事情,东汉,西汉,三国,晚唐,大宋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弓。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二十二章 朱标被赵辰看的浑身不自在

可以说自古宰相的出现就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比起夺权那种危险系数太高的事情而言,不作为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所以宰相制度一直在变化,机制越来越复杂,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宰相实现分权,防止宰相独权专政,影响国家发展。

不过,在1600年左右的宰相历史上,事实胜于雄辩,不得不说的是,宰相制度的利大于弊,大多数宰相还是兢兢业业,一心想着国家与江山社稷,并且效犬马之劳,只有少部分宰相名声不好坏了这个团体的名声。

至于朱元璋为何要废除宰相,更多的原因并不是宰相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朱元璋自身原因,为何这么说呢?

朱元璋出身比较差,在一个农民家庭长大,这与历史上很多君王的出生都是截然不同的,不得不说历史上的君王大多还是出生于名门旺族或者王侯将相家里,并不是说出生不好就会怎么样。

而是因为与很多君王相比,朱元璋的教育以及心胸是有所区别的,再加上他的经历,曾经最落060魄时当过乞丐要饭,最后成为皇帝,自然对权利把控欲望更加强烈。

但这些也还不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元朝的灭亡教训以及胡惟庸一案对他影响太大,在对元朝灭亡进行总结时,朱元璋说:“元氏混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他的理解就是元朝灭亡主要原因是君主不够集权,导致臣子专权谋权,最终引发人心涣散,天下大乱,以至于灭亡。

而君主不够集权的主要原因还是制度有问题,这里所说的制度大概率指的就是宰相制度。因为宰相制度削夺皇权,导致最后宰相专权,这是朱元璋所担心的事情。

后来胡惟庸涉嫌造反,这个曾经与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的患难兄弟,在担任宰相后也逐渐迷失自我,最后与朱元璋公然敌对,想要谋权篡位,最终被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决,至于造反真实与否,我们很难弄清,反正朱元璋为了实现君主集权,几乎把所有开国功臣都杀光了。

胡惟庸事件之后,朱元璋宣布其罪责:“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噪进之徒及功臣式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此后不久,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就废除宰相制度,声称: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意思就是说以后谁敢建议或者提出设立宰相,就要用极刑进行处置。

因为朱元璋说了这样的话,以后当然没人敢提设立宰相一事。

不过朱元璋自己一个人处理政务一段时间,感觉到力不从心,根本忙不过来,即便有朱标帮助也不行,甚至还连累朱标死亡。

于是设立内阁制,让内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一些文书之类的事情,后来又不断完善内阁制。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强化皇权。

当然有利有弊。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决,出现偏颇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明朝皇权的加强只有在其后的清朝能够超越,纵观有明一代,既没有像两汉一样受制于外戚,也没有如同李唐一般内受制于宦官,外困于军阀,更没有出现过一例权臣废立之事,这无疑是废除丞相带来的稳定——在内阁、宦官、部院相互制衡的同时,皇权也相应得到了加强。。

其次自元以后,中国的地方势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每次国家动荡也是迅速完成了改朝换代,并没有形成历史上常见的大分裂阶段。就如开篇所说中国历史权力的斗争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皇权与相权的制衡,一条则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抗,当中央集权的地位逐渐不可动摇,那么焦点必将来到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可以说皇权的独大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丞相的废除确实导致其后明代诸帝在能力各不相同的情况下,权力真空,引起内阁与宦官,内阁与部院之间的党争,以至于行政效率低下。

但是内阁的设置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丞相的废除所带来得一些政务上的困扰,即使君主怠政,内阁协调下健全的文官体系也能维持国家的运转。结合历史实际情况,以内阁制为首的政府体系经历了276年的风雨之后,接受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扩大、白银输入、通货膨胀的考验,也最终消除南倭北虏的外患,甚至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来临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海上冒险。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要发生的事情。

因为在废除宰相之后到建立内阁,完善内阁这个真空阶段自然一切的政务处理都落在朱元璋这位皇帝身上。

那么,作为太子的朱标自然也就成为了处理政务的主要人手。

谁让朱元璋最信任的就只有朱标呢?

正是因为如此,朱标常年劳累,加上与朱元璋的各种一件相悖,还与被朱元璋的逼迫,最终导致英年早逝。

可以说,朱标的死,朱元璋要负大半的责任,当真是悲哀。

这么想着,赵辰的眼神怜悯的看了一眼朱标。

朱标:?????

怎么了?

我怎么感觉赵公子看我的眼神那么怪异呢?

当真让人感到很不爽。

怎么感觉像是在看死人一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是正在说身为太子和皇帝的事情吗?怎么忽然就用这样的眼神看我,难道我真的会出什么问题吗?

不行,稳妥之下还是问问比较好。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强大的控制欲很难做出改变

“赵公子,是不是又在想不好的事情。”

“额……”赵辰顿时意外的看了一眼朱标。

怎么的,朱标竟然会她心痛了不成?

难道能够知道自己心里的想法吗?

“标兄为何这么问?”

“公子的眼神太不正常了,甚至让我感到很不妙,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哦,没什么,就是我现在问一下,标兄,自从胡惟庸死后,是不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了。”

“没错,正是如此,我现在每天基本都到很晚才睡觉,如果不是赵公子询问,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朱标也是恍然大悟。

“公子,难不成我头疼也与每天熬夜有关系吗?”

闻言,赵辰点点头。

“正是如此,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是四个时辰左右为宜,但29具体的睡眠时间也要因人而异,如幼儿期要睡眠五个时辰左右,老年人睡眠三个时辰也可以,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就好,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情况。

日常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加重人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出现失眠、无法入睡、睡眠质量低、容易做梦等情况,可以每天运动锻炼一下,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养成习惯,如果一段时间后情况没有改善,这就需要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赵辰简单解释了一下。

“公子此言当真,可是如果每天四个时辰休息,那么一天就只剩下八个时辰,刨去吃饭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七个时辰,如何能处理那么多事情呢?”

“哪里有那么多事情,还不是你们自己给自己加进去的。”

首节 上一节 467/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