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341节

“这个,臣下不知道。”

“好了,我现在就过去。”

“是,臣下告退。”

侍卫转身离开。

“阴嫚,你带着众位姐姐先回去,我去章台宫看看父皇有什么事情。”

“知道了,太子哥哥。”

赵辰独自前往章台宫。

进入章台宫却看到很多人。

东皇太一,荀子,鬼谷子,北冥子都在。

“辰儿,终于舍得回来了。”

“额,这不是没什么事情吗?父皇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确实有一件事情,就是明天早上祭祀天地之前的礼节该怎么行进,父皇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能有什么意见,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啊,难道大秦当初没有举行过大型祭祀吗?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好纠结的。”赵辰一副你在逗我笑的样子。

嬴政:…………………………

其余众人:……………………

这要不是我儿子,我现在就赐死他。

嬴政心里暴虐的想着,真的有想要打赵辰一顿的冲动,只可惜,好像打不过。

东皇太一他们也是无奈的看着赵辰。

你这话说的还真是轻松。

“辰儿,这可是建立运朝,怎么可能按照一般的礼仪来呢?这是不是有些太敷衍了。”

“这有什么,父皇你好像搞853错了问题的重点,建立运朝所需要的是大秦百姓万众一心,举国上下聚集国运才能成功,而不是这些虚妄的礼仪。

所以,这也是为何让父皇在大秦所有郡县建立祭坛的缘故。

目的就是为了收集民心,所以,与其纠结那些莫须有的礼仪,倒不如来点实际的,比如大赦天下,再比如免除赋税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聚集民心。

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建立运朝成功。

运朝其实就是表现一个国家的民心聚集立,这也是为何上古人皇能够轻易建立运朝的原因,他们为人族做出的贡献可是无比庞大的。

所以,父皇还是想想怎么才能让大秦百姓民心所向吧!”

闻言,嬴政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先前他就感觉忽略了什么,现在听到赵辰如此说,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忽略了百姓。

只顾礼仪了,这算是本末倒置了吧!!

求自动订阅………………………….

第五百二十七章 荀子坚持己见,希望使用上古礼仪祭祀

恍然大悟的不知嬴政。

鬼谷子和北冥子则是一脸笑意的看了一眼赵辰。

果然这小子就是个离经叛道的主,怎么可能会按照古礼呢?

如果真的按照古礼的话,他也就不是赵辰了。

当初与这小子的见面,就知道这小子的为人,再加上他在丰州做的很多事情来看,就知道他不在意那些礼仪。

可是没想到在这么关键的事情上还是这般有些吊儿郎当的样子,真是让他们感到很无奈。

关键是他们竟然感觉赵小子说的很有道理。

运朝既然是举全国之力,凝聚大秦每一个百姓的信念,正是因为如此,才要让大秦百姓有更加坚定的新年才可以。

而赵小子说的这两点确实能够让大秦百姓更加心向大秦。

这么一对比,他们方才那般商议礼仪的事情确实有些小儿科了。

东皇太一也是无比意外的看了一眼赵辰这个小混蛋。

真是没想到,他竟然这般的离经叛道,对于那些礼仪是一点也不在意,最关注的全都再百姓心上。

或许这也是为何他能够得到丰州所有百姓这般崇拜的原因吧!

就是不知道荀子此刻心里怎么想的。

儒家是最注重周礼的,可以说周礼知道现在还能保持下来都是儒家的功劳。

而且现在竟然还想着在明天的祭祀让秦皇陛下使用周礼,真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如果秦皇真的想要按照周礼来的话,怎么可能灭亡大周。

还真是顽固不化的老顽固。

这不,荀子听到赵辰所说,直接开口了。

“陛下,太子殿下此言差矣。

祭祀之事乃是大事,尤其是要祭祀天地,建立运朝,这可是事关整个大秦,如果不按上古礼仪祭祀的话,恐怕不会得到天地认可啊!々々 !”

“哦,那么荀子前辈认为又该如何按照上古礼仪呢?”

嬴政还没有开口,赵辰率先开口了。

“太子殿下,祭祀自古有之。

共分为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三祭之礼。

且渊源甚早,有着鲜明的人文指向,体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

敬鬼神、承大祭的“神道设教”;

质性情,形文饰的中和精神;

慎始终,厚民德的道德教化;

祖有功,宗有德的人文意蕴;

别远近,序尊卑的伦理秩序。

所有祭祀离不开宗教性和人文理性的双重品格,因此,祭祀礼节必须到位,如此才能彰显心诚。

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

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祭祀礼仪中,内外、主客、人神浑然一体,不可区辨。

必须虔诚地祭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不仅如此,祭祀也不可能在明天就来,君子之祭,七日戒,三日斋,必见其所祭者,诚之至也。是故郊则天神格,庙则人鬼享,皆由己之诚以致之也。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可不谨乎!吾不与祭如不祭。诚为实,礼为虚也。

祭祀不只是一套礼仪形式,而是致诚敬于鬼神以彻通死生之界限,使幽明不隔,古今同在。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

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

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

卜筮视日,斋戒修涂,凡筵、馈、荐、告祝,如或飨之;物取而皆祭之,如或尝之;毋利举爵,主人有尊,如或觞之;

宾出,主人拜送,反易服,即位而哭,如或去之。

哀夫敬夫!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心为祭祀之本,祭祀之礼仪统于心,心的诚信与忠敬是祭祀的本质,强调祭祀必须以内在的心理情感为基础,注重祭祀者本身的心理情感表达而不追究祭祀对象的存在与否。

所以,不论如何,此次建立运朝乃是大秦,甚至是整个九州的大事件,不可如此马虎。

也不可能荒废礼仪。

更不可如此草率行事,还请太子殿下明鉴。”

以为荀子说完了,赵辰正要准备说话。

荀子再次开口了。

“还有就是历代圣王制定祀典都遵循有五条原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也,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这五条原则归结为一点,即所有被祭祀的人“皆有功烈于民者也”,也就是只有为人民建立了功劳,对历史文化有卓越贡献的人。

黄帝、尧、舜、鱼玄、禹、契、冥、商汤、后稷、周文王、周武王等十四为显现祭祀皆是如此。

当初的烈山氏之子柱“能殖百谷百蔬”,共工氏之子后土“能平九土”,黄帝能“明民共财”,舜“勤民事而野死”,冥“勤其官而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

……

正因为这些古代圣王“有功烈于民”,所以分别享受到其后代禘、祖、郊、宗、报五种“国之典祀”,即可以享受国家级的祭祀。

祭祀乃是人与神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已经有了新的变化,过去祭祀鬼神主要是鬼神能赏善罚恶,支配人的命运,自然的祭祀的对象都是有利于民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或自然界的事物。

实在的祭祀的实质上是以“人事”为着眼点,以“神事”为附庸物,体现了祭祀文化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所以,就算现在九州有大变化,但也改编不了祭祀礼仪对大秦的重要性,还请太子殿下切莫如此儿戏。”

说道最后,荀子已经算是有了批评赵辰的意思了。

这让嬴政等人纷纷看了过来。

对于荀子默哀杰。

真以为赵辰和其他人一样吗?

恐怕荀子这次要丢脸面了。

他们也很好奇赵辰会如何反驳荀子呢?

纷纷用眼神看向赵辰。

求自动订阅………………………….

第五百二十八章 儒家真的是为了维护礼吗,还是为了愚民呢

赵辰也是在没想到这荀子这么能说。

竟然从上古黄帝,尧舜禹讲到现在,真是厉害。

果然不愧是儒家代表人物。

当真是辩才无双。

只不过,你这用错了地方。

首节 上一节 341/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