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因为紧张,更多的还是在高G值环境下,有那么一小段时间体内的器官甚至都停摆了。
就是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当斯特罗尔在进入十二号弯之前发现有那么一辆赛车居然堵在在他入弯的内线里,他的大脑差一点就一个低氧选择了直接罢工。
瓦特尔发?!
这就要问问束龙刚才究竟干了什么了。
在进入十一号弯之前,他大概提早了二十米左右就踩下了制动踏板,虽然力度不重只是轻微的制动,但突然放宽的压车空间在第一时间就让斯特罗尔觉得身后的威胁骤减。
这不仅仅是为了与斯特罗尔的刹车点错开,避免对方影响到自己的入弯节奏,同样也是为了更高的弯速去插入少爷的交叉线做铺垫。
一般来说在进入十一号弯之前,车手会从七档退至六档,将尾速由290降到265左右,然后入弯在弯心处达到速度最低点251,之后通过微松20%左右开度的油门调整重心,直接全油推入十二号弯。
这里束龙虽然提早踩下了刹车,但他的速度却始终保持在275左右,提前了常规入弯点大概一个车身的位置就选择了进弯。
能带这么高的速度入弯,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束龙相较于常规赛车线那还要激进20cm的极限蹭墙贴边。
这已经不是车手需要控制操控精度在几厘米的问题了,因为束龙外侧的轮胎确实是已经实实在在地与护栏上张贴的广告泡沫板发生了摩擦,却又只像是手指拂过水面一样暧昧却又轻柔的触碰。
5.5G的横向力算个球,近乎人类理论峰值的综合身体素质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浑身紧绷的肌肉群像是自带了一个战斗机飞行员的高压抗荷服,别人都是努力克服着身体上的负面状态保持操作的精度,在束龙这里几乎就等于没有什么负面的状态。
提前的入弯点,更高的弯速,并不意味着束龙在十一和十二号组合弯的整体速度更快。
事实上这种线路的选择会让束龙把十一号弯出弯的路肩整个吃满,没办法为十二号弯拉出足够入弯角度的代价就是他不仅无法全油门入弯,甚至还得补一脚制动去弥补重心缺失的那一部分前端抓地力。
但是这不重要,轮对轮的搏斗本身就和追求极致圈速的侧重点不同,超车的关键在于身位的争夺,束龙只需要在十一号弯前半段比少爷快就足够了。
选择与前车截然不同的交叉线路,可以说当他卡进斯特罗尔的入弯内线之时,无论对方进弯的角度如何占有优势,此时所有的主动权就全都被捏在了束龙自己的手上。
角度再好,有人挡在这你过得去?
答案是过不去。
不仅过不去,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的少爷在出弯阶段还不小心给大了一点油门,赛车突然间牵引力的失衡让他整体的行车轨迹都向外飘了一下,左后轮都直接扫上了外面的碎石缓冲区。
在后面坐山观虎斗的加斯利虽然讶异于束龙的胆大与精细,但超车的机会已经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脑子都还没有做出决断身体便已经遵从了身为一个车手的本能。
干他!
本来想马上返回赛道的少爷,才刚刚打了一点方向,就被身后第二辆呼啸而过的速度机器给逼退了回去。
“Man!他怎么能?!他们怎么What the fxck?!”
“Copy,兰斯,我们已经看到了。所以这一圈进站,重复,这一圈进站!”
二十五圈的黄胎,现在其实距离他们赛前制定策略的进站窗口还差了不少,但是这赛季的轮胎本来就比较敏感,跑了这么多圈还在沙石地上被折腾了这么一遭,轮胎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废了。
与这场比赛基本上约等于是白瞎了的少爷不一样,超过斯特罗尔之后,束龙的前方是和他有着足足十五秒差距已经完成过一停的维特尔,这才是车队原本计划当中那条所谓的干净空气窗口。
可惜了就差那么一点,如果当时束龙出站后能刚好卡在斯特罗尔的身前,那么这一次进站就算是被法拉利给摆了一道也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的策略。
这所谓的窗口说白了也是P房里策略组的同学们现场算出来的,中间还存在着许多动态的变数,不是每一次都能算的那么精准,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相反,一直没有进站的维斯塔潘和勒克莱尔,在这五圈多的时间里几乎可以算作是一直保持在干净空气的推进节奏当中。
这才是此次束龙在策略上被算计最亏的地方。
第26圈的时候维斯塔潘率先进站,第28圈勒克莱尔也完成了本场唯一的一次换胎,出来后的位置没有意外全都在束龙的前面,也正式宣判了他此次undercut战术的完败。
在干净空气中全力推进了三圈的束龙被告知了这个残酷的结果,在目前剩下的三十圈赛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也从追位置变成了保胎。
这条赛道在21赛季之后有布局改变,后面才在十号弯和十一号弯之间加的第四段DRS。
感谢傲娇的知恩酱、sawbones、如镜、想去河北采花、金勻PO、墳頭野草和一生只爱新垣结衣大佬的月票投喂!
感谢醒着做梦739大佬的打赏!
第80章 理性与兽性的选择
刚才束龙超过斯特罗尔的同时,勒克莱尔和维斯塔潘之间也发生过一次缠斗。
法拉利在这一站好歹是整体数据比红牛还要快的赛车,在一对一单挑的前提下很难出现束龙之前那种就差一口气的无力感觉。
在发车直道的DRS区,勒克莱尔成功取得了和维斯塔潘并排的尾速优势,但因为被潘子给卡住了内线,想要在一号弯超越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过勒克莱尔本来的意图也不在一号弯,他想要的是和红牛一直保持着轮对轮的状态一直到二号弯。
在已经轮胎并排了的情况下,哪怕是维斯塔潘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做出向外挤压线路的动作,相反占据了内线的勒克莱尔还能反过来强迫维斯塔潘走一个更狭窄的行车线,迫使对方减速。
这和束龙超越斯特罗尔有思路上相近的地方,难度其实还要更低一些,因为他在身位上的优势说白了是在直道上抢出来的,反观没有足够尾速抽头的束龙只能在弯速上抢优势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勒克莱尔原本的设想,因为这一套难度更低一些的操作并没有成功。
想要在外线和维斯塔潘保持平行轮对轮,这就意味着勒克莱尔的刹车点必须比维斯塔潘更晚,但到底需要晚多少就不是一个能当场量化出来的标准了,车手所依赖的就只有自己的直觉与本能。
很可惜,勒克莱尔这一次的直觉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准确,或者说他可能稍微贪了那么一点点。
真的就是一点点,可能晚了也就不到五米的距离,从320KM/h的尾速刹到190KM/h,这段过程放在车手的时间感官里也就0.07-0.09秒左右。
但放在阿尔伯特公园这样狭窄的赛道上,这不到0.1秒的误差直接就导致了赛车根本没办法正常入弯,勒克莱尔更是直接冲上草皮来了一个切西瓜,原本和维斯塔潘之间不到一秒的差距也被拉到了两秒左右。
转播的镜头被这一次失败的缠斗给完全吸引了过去,英文流的官方解说更多的是惋惜,不过在国内的五星这边,三位嘉宾主持除了遗憾之外,其实多少还带有了一点幸灾乐祸。
“勒克莱尔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失误啊,这在他去年开索伯的时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一个成熟的车手必须判断得清楚正确的动手时机。”
“不过年轻人嘛,也可以理解。当然大家也都能看得出来,这个进入了大车队之后对于一位车手的那种心理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还是多给他几场的机会磨练一下。”
相较于一登场就把红牛的莽字招牌给纹到脸上的维斯塔潘,无论是从性格上还是开车的风格上,其实大部分的解说还是更喜欢有冲劲同时也更懂得保持竞争尺度的勒克莱尔。
当然如果还要把外貌条件给单独拎出来的话,勒克莱尔也要比一看就是个金毛刺头小猪的维斯塔潘更讨喜一点。
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国内出了一个束龙呢?
从外形到潜力到相同血脉自带的潜在认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完全值得他们的无条件偏袒
比起为勒克莱尔这一次以失败告终的勇敢尝试感到遗憾,他们现在更在意的是这一次勒克莱尔的失误究竟能不能让束龙把先前的策略失误给找补回来。
然后就在这个镜头之后,一个比勒克莱尔的选择还要更鲁莽更不理智同时也更“成熟”的画面就这么糊在了屏幕上。
和前面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这是一次完全成功尝试,除了让解说们刚才盖棺定论了的论调被抽得“啪啪”作响之外,演播厅里更多的是一种难言的沉寂。
这该怎么解说,好像有点不方便找到足够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这般画面怎么办?
大脑跟舌头一顿打架,最后零零碎碎拼凑出来了的东西在观众们听来大概就是:
“哎呦我但是卧槽!这也太啊?!”
放给嘴巴一向快得好像冲锋枪一样的英文流解说也是大差不差,唯一的区别可能也就是他们多少还有点话可以讲,只不过大部分的时间也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哦买噶”和“瓦特尔发”。
只是单纯的作为评论员,他们可能并不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次超车对于车手来说真正的难点在哪里,但光是赛车与赛车之间最近距离可能都不足五厘米的精准插入,就已经完全足够让人感到口干舌燥。
外界是怎么评判刚才那番操作的束龙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看见前面出站后的那辆黄T架红屁股法拉利的时候,自己脑袋都是疼的。
勒克莱尔确实因为失误损失了将近一秒钟,但他在这晚进站的八圈时间里利用干净空气拉出来的圈速优势可不仅仅只有一秒。
束龙现在能看见法拉利,单纯只是因为这条发车的大直道足够长,实际上他和勒克莱尔之间的差距少说也有三秒钟。
什么叫做真正的可望而不可即?
望梅止渴当做成语寓意在于目标对于人心的激励,但有时候望梅不仅止不了渴,它反而还容易滋生出心魔。
能看见法拉利有用吗?
屁用没有!
横竖又吃不上DRS,长距离的跑法也不可能像是排位赛那样去压榨轮胎压榨赛车性能挤圈速,大部分时候都得哄着赛车去跑。
这时候一辆地球组的赛车和火星车的差距就真正显现出来了,同在干净空气中的勒克莱尔因为剩余比赛里程更少的缘故,他的黄胎只需要跑二十八圈,在轮胎的使用手法上可以更肆无忌惮一点。
相反束龙现在的黄胎已经跑了近十圈,如果不想让二停毁掉自己节省出来的时间优势,他这套胎的总里程就必须撑够至少200KM。
此时别说是去追勒克莱尔了,对于身后的加斯利他到底是防还是不防这也是个问题。
答案就是不防。
束龙不仅没防,他甚至在将加斯利放过去之后还稍微放缓了一下推进的节奏,给自己让出了一段相对比较的干净的空气。
这让许多国内的观众都大为不解,明明刚才还一身势如破竹的气势,怎么超了个菜鸡少爷之后突然就萎了呢?
总不能是只会虐菜吧?还是说遇上了职场霸凌,附属车队的车手就只能给主队让路?
解说们其实也挺疑惑的,首先怀疑的就是束龙的赛车是不是出了什么故障,但一看他在和加斯利保持了两秒左右的差距之后圈速又恢复了正常反而又在慢慢往前追,就算是专业的解说也不知道该如何下定论了。
原因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加斯利还没有进过站,实际位次可能差了束龙五六名左右,从整体的比赛结果上来讲就算大红牛的车再快他们两个现在也构不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所谓的红牛指令压迫更是无稽之谈,这毕竟还只是赛季的第一站比赛,他们甚至都没有限制束龙去和维斯塔潘抢位置,更别说是从P16起步的加斯利了。
加斯利去年在小红牛的整体表现也足够亮眼,可不管怎么说四岁多的年龄差放在这里,培养的优先级上明显也是更年轻也更具有潜力的束龙更高。
然而不管是霍纳还是马尔科,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大家似乎目前对于另一名红牛体系内的车手阿尔本闭口不谈,他在媒体眼中就好似进入了某种极低存在感的微妙状态。
压根没有人提,有时候哪怕是现场的镜头无意间扫到了一个人默默做准备的阿尔本,解说和各类主持们甚至都想不出多少多余的形容词来对阿尔本进行一番介绍。
排除了这些毫不相关的场外因素,此时束龙做出如此没有骨气决定的原因,其实就是车组的策略重点已经从逆袭失败的乐扣和塔炮那边移开了,相反他们盯上的是更前面的维特尔和汉密尔顿。
法拉利那边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让维特尔在第15圈就率先完成了一停,这在比赛的初期怎么看都像是他们准备坚定地执行二停策略的苗头。
再加上今年轮胎饱受车手诟病的敏感特性,甚至都有不少解说当时就夸赞起了倍耐力今天对于轮胎配方调整的精妙之处,强迫所有的车队采取更多停靠的比赛策略增加比赛变数。
由某一支车队从头领跑到尾这种毫无悬念的比赛真的很无聊,尤其是在自由媒体集团接手了F1的运营管理之后,他们最热衷的事情就是让比赛更有爆点更有看头。
以上的种种原因这么一综合,几乎所有的人都默认了比赛会演变为二停争夺大战的结论。
对于长距离单圈速度其实没那么有优势的小红牛来说,唯一能翻掉前面火星车的机会就是用一停打二停,所以对于束龙来说现在保胎比什么都重要。
赛车的运动艺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什么只靠满脑子的热血和争勇斗狠就能出其不意拼出一条血路的草莽游戏。
它是优雅的西装暴徒,信奉的是行走在规则与极限边缘的灰色暴力,却用绝对的科学和理性粉饰自己。
让过加斯利是因为束龙不想因为无谓的防守浪费轮胎,这时候趁机抓住加斯利的尾流确实也能帮他更快地追进勒克莱尔,但就算是追上了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还不如眼光放长远一些。
超一个赛车竞争力一般技术也算一般的少爷都要费那么大的劲儿,比赛到了这个阶段就算束龙侥幸逮到了勒克莱尔的DRS说实在的也难有作为,超过去了也很有可能守不住。
事实证明束龙和车组一起做出的判断确实很合理,加斯利的第一套黄胎一直跑到了第39圈才终于进了站,前面那段时间但凡束龙上头和他进行了无谓的争斗,很有可能到了比赛的末期就会陷入是否二停的难题之中。
唯一的好消息是维特尔二十六圈的旧黄竞争力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在维斯塔潘十多圈黄胎的连续进攻之下让出了领奖台的位置。
同时这也是一个坏消息,过了这个窗口之后,维特尔和汉密尔顿选择一停跑到底的概率就已经无限接近于100%了。
在车队反馈的圈速情况中,他们现在长距离的单圈甚至都要比束龙慢0.4左右,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攒够了17秒还多的优势。
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数字,剩下十多圈的比赛里程完全不足以让束龙对他们完成追进,这个时候若是他们选择进站也确实是会落在束龙的身后,傻子都知道这时候进站完全没有任何收益。
P6,看来已经是这场比赛一辆小红牛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但是!这并不是束龙在这场比赛里所能做到的极致!
今年为了提升比赛观赏性,增加车队和车手争冠的悬念,FIA引入了一个新的规则。
或者说这并不完全算是一个新规则,而是一个已经销声匿迹了将近六十年,自F1这项运动诞生之初就伴生而来的上古时代老规则——正赛最快单圈奖励。
经过赛会的一系列评估,如今这项规则被重新引入到了比赛的积分奖励当中,并且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和完善,仅限于完赛位次前十的车手可以获得这一积分。
来到第48圈的时候,束龙向车队确认了两个问题。
一是目前占有着最快单圈的博塔斯现在和汉密尔顿差了多少秒,二是他自己和身后的马格努森现在差了多少秒。
一直在P1的干净空气中领跑的博塔斯这一站发挥得相当完美,策略上在有汉密尔顿提前帮他试错的情况下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第二十五圈完成了自己正常的进站一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