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滕哈赫接受了杨诚的邀请,荷兰人也马上要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
而杨诚这边则是趁着球队一周的休战机会,抓紧时间开始研究帕尔梅拉斯重组的问题。
清理球队冗员,谁留下,谁走人,杨诚这次决定不参与。
但他还是为帕尔梅拉斯圈定了几名球员。
有句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何况在巴西,年轻球员来回转会,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毕竟一线队都流动得这么频繁,青年队就更不用说了。
用巴西足坛的一句话,年轻球员就跟菜地里的萝卜一样,会不断冒出来。
杨诚率先就把目光对准了同城的几支球队。
最先倒霉的是圣保罗。
圣保罗U17的门将卢卡斯·佩里,边锋球员戴维·内雷斯连续被挖。
连要到2月份才满15周岁的小将安东尼,都被帕尔梅拉斯勾引走了。
最离谱的是,帕尔梅拉斯竟然连年仅8岁的小将恩德里克都不放过。
圣保罗青训营里,总共有过千名年轻球员,甚至可能都没有留意到走了这四名球员。
紧随其后,帕尔梅拉斯又从桑托斯U15青年队里,勾引走了年轻的01年1月9日出生的罗德里戈。
两家俱乐部的青训营分别在泰特生态园的南边和北边,对于罗德里戈来说,也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情。
但帕尔梅拉斯背靠着贝斯沃特中国人,前景明显要更好一些。
就在桑托斯青训营的隔壁,科林蒂安U16也被勾引走了一名年轻的中场,卡洛斯·奥古斯托。
杨诚还着重备注,这名左脚球员最好改造成左边后卫。
也许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不对劲。
怎么帕尔梅拉斯想挖谁就挖谁呢?
巴西国内的年轻球员真就这么好挖?
答案是,真的。
例如加布里埃尔·马丁内利。
这名13岁的年轻小将在9岁时就加盟了科林蒂安的青训营,表现得十分出色。
在9岁少年队攻入66个进球,州联赛黄金级别比赛里攻入56个进球。
随后3年,他代表科林蒂安U11、U13和U15总共攻入69个进球。
从10年到14年,他总共为科林蒂安青年梯队攻入222球。
但在杨诚前世,这样一名天才少年,在2015年离开科林蒂安,加盟了一支名不见经传的球队。
位于圣保罗西北几十公里外的伊图阿诺。
为什么?
因为这家俱乐部跟曼联有合作。
事实上,也是在伊图阿诺,马丁内利才得以被曼联注意到,17年还代表曼联踢过友谊赛,经历过4次试训,结果没能加盟曼联,反而去了阿森纳。
但现在,这名年轻的小将选择了帕尔梅拉斯。
开玩笑,伊图阿诺只是一家跟曼联合作的俱乐部,就能吸引到马丁内利这样的科林蒂安的天才,帕尔梅拉斯不仅是巴西国内的传统豪门,还是贝斯沃特中国人的联盟俱乐部。
有杨诚和贝斯沃特中国人、尼斯、马拉加、亚特兰大做后盾,帕尔梅拉斯想挖谁不行?
而在伊图阿诺的青年队,杨诚圈起了一个叫做路易斯·费利佩的中卫。
在圣保罗北部坎皮纳斯市的庞特普雷塔俱乐部,帕尔梅拉斯签下了一名中场球员埃莫森·罗亚尔。
16岁的埃莫森·罗亚尔出道于圣保罗青训,在2014年1月自由转会加盟了巴乙的庞特普雷塔的青训营。
挖完了圣保罗州,帕尔梅拉斯则是把目标对准了里约热内卢。
弗拉门戈青年队里,年仅14岁的维尼修斯选择加盟帕尔梅拉斯青训营。
一同从弗拉门戈青年队加盟的,还有17岁的中场球员卢卡斯·帕奎塔。
效力于弗卢米嫩塞的17岁中场小将热尔松,也从里约热内卢来到了圣保罗。
而效力于瓦斯科达伽马青年队的16岁小将道格拉斯·路易斯也选择加盟帕尔梅拉斯。
除此之外,帕尔梅拉斯从科里蒂巴签下了右边后卫多多。
从累西腓体育签下了18岁的前场多面手乔林顿。
从米内罗美洲队签下了17岁的边锋里沙利松。
从格雷米奥签下18岁的中场球员阿图尔。
从格雷米奥奥萨斯库奥达克斯签下了17岁的中场球员布鲁诺·吉马良斯。
与此同时,帕尔梅拉斯的球探在哥伦比亚的巴兰卡斯,找到了在当地业余赛场上踢出了名堂的18岁小将路易斯·迪亚斯。
虽说是跨国转会,但由于路易斯·迪亚斯已经年满18周岁,之前都在业余场上踢球,所以转会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凭借着这些球员,再加上帕尔梅拉斯本队的热苏斯等球员,杨诚相信,未来几年的帕尔梅拉斯都不用为成绩发愁了。
而当帕尔梅拉斯在巴西到处搜刮年轻天才,滕哈赫开始摩拳擦掌,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团队,下定决心要前往巴西大干一场,为3年后执教五大联赛做准备。
杨诚的球队则是在伦敦的保诚球场迎来了范加尔的曼联。
这又是一场不死不休的龙争虎斗!
在上一轮客场爆冷输给伯恩利后,曼城已经悄然追近了比分。
而蓝月亮这一轮是主场迎战阿森纳。
两场强强对话,极有可能改变英超本赛季的走势。
第325章 破圈了!天价竞拍!单场双帽子!英超的风向怎么变了?
如果要说2014/15赛季,欧洲足坛在战术方面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战术,那一定就是范加尔在曼联所打磨出来的这一套,被球迷戏称为大圈战术的打法。
所谓的大圈战术,本质上还是后场倒脚和横向转移的一种说法。
到了2015年的当下,几乎所有球队都非常重视球权。
进攻也早已不是过去那种一锤子买卖。
一旦进攻受挫,都会选择回传到后场重新组织。
范加尔的这一套大圈战术,本质上也是如此。
但区别在哪里呢?
从曼联的阵容就能够看得出来,红魔最大的问题是中场控制力不够强,前场有些压不住。
也许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
保罗·博格巴、斯特罗曼、卡里克、埃雷拉、德罗西、胡安·马塔等人组成的中场,再加上卡瓦尼、鲁尼、罗本、阿什利·扬、瓦伦西亚等人的前场,不够强?
但情况确实如此。
范加尔赛季开局就踢得磕磕绊绊,三后卫打法备受诟病,后来采取四后卫,情况也不见好转,这就导致了范加尔不得不进行轮番调整。
中卫不是没有一个很靠谱的吗?
达利·布林德回撤踢中卫,身体又不够强。
大卫·路易斯确实很勇,但太冒失了。
怎么办?
范加尔决定吸取了意大利国家队的一些经验,让德罗西回撤,跟大卫·路易斯搭档。
达利·布林德踢左路,瓦伦西亚踢右路,卡里克单后腰。
表面上看是四后卫,可实际上,布林德和瓦伦西亚经常前压,而卡里克经常后撤。
整套阵型就是在三后卫和四后卫之间切换。
更有趣的是,布林德和瓦伦西亚前压后,中卫会往两边拉开,给卡里克回撤留出空间,同时也支援边路。
这就导致了曼联在进攻拿球的时候,基本都是踢边路。
左路受挫,回传后防线,横传转移到右路,要是右路受挫,再回传后防线,转移到左路。
发现了没?
本质上还是原来传控球打法的那一套。
偶尔博格巴、埃雷拉、卡里克和斯特罗曼也会长传转移。
球基本都是在两条边路和后防线之间活跃。
导致中场中路很空。
看起来就像是在转圈。
这就是所谓的大圈战术。
这种战术的好处很明显,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曼联的整体稳定性和比赛的控制力。
因为球始终在拿球空间比较大的边路和后场。
正如之前所说,曼联的中场控制力是不足的。
或者应该说,这支球队从弗格森的时代开始,就没有踢控球的那种基因。
但范加尔的这套打法,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控制力。
另外就是发挥出曼联的边路进攻的优势。
博格巴本身就很善于在左肋一带活动。
达利·布林德是一个挺尴尬的球员,不管是踢后腰、中卫还是左边后卫,其实都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但优势也足够明显,那就是出球和意识都非常出色。
比较之下,其实他踢左边后卫,反而是最合适的。
布林德、博格巴、鲁尼,三名球员组成了左路,埃雷拉、罗本或马塔、瓦伦西亚组成右路。
前场中锋是卡瓦尼坐镇,后面是德罗西、卡里克和大卫·路易斯。
这就形成了曼联一套很特殊,但又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圈战术。
坦白说,面对这套打法,还是很头疼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要抢球,曼联是在后场转移球,那就意味着必须要前压去抢,身后就不可避免露出破绽。
看看曼联这套中后场,虽然除了博格巴,其他球员的控球能力都不咋滴,但出球能力很强。
一旦上抢,曼联后场有足够的人数优势,找到机会,直接打你身后。
不上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