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401节

  很快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一大片无人机,从低空向测试基地这边袭来。

  对于这种可以看到低空目标的雷达,王砺锋等人并没有惊讶,因为这种雷达在去年就完成了定型。

  该雷达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电磁波反射型的雷达不一样,而是采用了磁感线读取原理。

  因为所有原子都会产生磁场,哪怕是号称没有磁性的原子,其本身都有特定的磁场存在。

  通过这种原理,加上对鸟类的仿生学研究,才让研究机构成功研究出可以精确锁定物品磁场的设备。

  该设备目前唯一的缺点,就是体积太庞大。

  比如测试基地内部安装的三台磁场雷达,其体积达到了1497立方米,重量差不多是2741吨。

  因此这种雷达目前只能布置在陆地的固定基地内,船舶、飞机上面很难安装。

  不过这种雷达还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能耗非常低,因为它的工作模式是被动感应,而不是主动感应。

  此时基地外面,三台磁场雷达已经展开了磁场感应板。

  通过这些磁场感应板的数据,数据分析系统自动计算出周围500公里内的磁场情况。

  几百台从低空突入的无人机,在常规雷达的探测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幽灵。

  然而在磁场雷达的探测反馈中,其几乎是明晃晃的显眼。

  目前亚洲联合体内部,在边界地区几乎布置了一层密不透风的磁场雷达,任何试图从低空突入亚洲联合体境内的飞行物,在这一层磁场雷达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就如同此时的这些无人机。

  当这些无人机被磁场雷达锁定的那一刻,十几枚天盾牌1拦截导弹从发射车上喷射而起。

  几分钟后。

  这些天盾1导弹在目标附近炸开。

  飞驰之中的无人机,瞬间被密不透风的高强度捕网缠绕,无论是固定翼无人机,还是旋翼无人机,都在碳化硅纳米管组成的捕网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无人机不是被缠绕着坠落,就是被捕网携带的高爆炸药炸得支离破碎,变成碎片坠落在沙漠之中。

  紧接着,基地内部又放出十几架无人机。

  在磁场雷达的指引下,对漏网之鱼的那一部分入侵无人机进行全面围剿。

  这些参与围剿的防御无人机,虽然装备了机炮,但远程控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使用,而是不断发射小型捕网。

  高强度的碳化硅纳米管捕网,对无人机的杀伤力太强了,只要无人机缠绕上,几乎只要陨落的下场。

  在天盾导弹和防御无人机的联手打击下,模拟侵入的300架无人机全军覆没,没有一架入侵无人机可以逼近基地100公里。

  对于这个效果,观摩团的众人都比较满意。

第374章 硬实力

  测试完成天盾导弹对无人机突入的拦截效率之后。

  紧接着便开始测试拦截高速飞机、导弹的拦截情况。

  只见负责发射模拟导弹的发射车,从几百公里之外,锁定了测试基地的位置,便按下了发射按钮。

  十几发各种型号的模拟导弹,瞬间腾空而起,拖着灰白的尾迹云,从高空、低空、外太空三个高度,分别袭向测试基地。

  基地内部的控制中心内。

  嘟嘟嘟…

  凄厉警报声,开始在众人耳边回荡。

  “警报!探测到高超音速飞行物…速度…飞行轨迹…预测目标…”

  王砺锋等人默不作声,静静看着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

  很快基地的发射车,也迅速发射出各种型号的天盾导弹。

  从基地发射出去的天盾拦截导弹,与来袭的模拟导弹数量是一致的,这表明基地这边对于天盾拦截导弹的信心十足。

  当然,王砺锋等人也非常清楚,测试基地此时已经启动了防空网,密布基地周围的防空网,让成为漏网之鱼的那一部分模拟导弹,也很难直接击中基地。

  这个测试武器的测定基地,其绝大部分设施的规格,都和亚洲联合体边界的要塞基地大同小异。

  模拟弹就算可以避开天盾导弹的拦截,最后大概率也会被防空网挡住。

  防空网虽然存在的一部分空洞区域,那是给基地的无人机和导弹使用的出入口,但是这种空洞区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基地的系统进行调节,避免空洞区域被敌人摸清楚位置。

  就算模拟弹走了狗屎运,一头扎入防空网的空洞区域,其实对于这种要塞型基地而言,也很难造成致命的打击。

  比如观摩团所在的地下指挥中心,其位置、深度、防护层都是特别设置的。

  其中位置和深度,在这种类型的要塞基地之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而是一种随机的布置。

  加上专门设计的防护层,哪怕是氢弹直接命中基地表面,也很难给这种基地造成全军覆没的打击效果。

  毕竟氢弹之类的威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比如大名鼎鼎的大伊万,在新地岛的试验之中,是在距离地面大约4200米的高空引爆。

  尽管其威力巨大,但由于是高空引爆,对地面形成的弹坑并非其主要破坏形式。据记载,此次爆炸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直径约390米、深度最大约100米的弹坑。

  如果是在地面直接引爆,那其对于地面的破坏威力倒是可以增强很多,但也是非常有限的增加。

  其实核武器的主要威慑力,并不是直接的爆炸破坏,而是放射性污染。

  主要是在研发了大伊万之后,全球各方都不再继续提升单弹的爆炸当量,而是转为研发中等威力、多弹头类型的模式。

  以这个沙漠边缘的测试基地为标准,哪怕是1000万吨当量的氢弹在表面爆炸,也只能削掉表面的一部分建筑物,并对爆心半径500米左右的地下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

  然而超出爆心半径500米之外的地下设施,最多只会出现错位、崩裂、倒塌的风险,并不会被完全毁灭。

  比如此时这个地下指挥中心,其处于基地中心点的西南2800米外,其深度则是200米左右,沙漠有厚厚的流沙层、基岩层、人造结构层,只要不是爆炸核心,基本很难被一次性毁灭。

  至于核武器引爆之后的放射性污染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对于现阶段的亚洲联合体而言,并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以前很多研究,确实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才得出人类没有办法在大规模核爆之后的环境下生存。

  但是亚洲联合体的智库中心,重新根据现阶段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各种模拟。

  在最新的模拟结果之中,得出的结论是亚洲联合体可以在大规模放射性污染的环境中幸存下来。

  而且这个分析模型中,亚洲联合体在核战中的人口幸存规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推论。

  原因就在于室内农场、净水技术的存在。

  放射性污染比较容易随着风暴、降水,从空气和陆地之中,逐渐转移向水体。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发生核战,那地表水将变得非常危险,因为其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会快速飙升。

  同时所有露天种植的农作物,也将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变成无法食用的废物。

  而这对于亚洲联合体而言,恰恰不是什么致命的难题。

  毕竟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露天农业已经逐步被室内农业取代,除了类似于木蔗、橡胶草、胶松、仙豆大豆等经济作物,和一部分粮食作物,其他的蔬菜水果、园艺花卉、植物药材、香料植物之类,都在快速转变为室内农场的种植了。

  容易被污染的地表水,在净水技术目前也没有什么威胁。

  毕竟民勤集团拥有的净水器技术,连氢的同位素都可以分离出来,获得最为纯净的淡水,那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解决了这两个后顾之忧,其实核武器的威胁也就一般般。

  加上现在亚洲联合体不断增加的拦截系统、防御系统、地下设施,进一步削弱了核武器的威胁性。

  如果不是不想搞烂地球地表的生态环境,亚洲联合体根本不怕和北大西洋联合体死磕。

  从进入白金时代开始,其实亚洲联合体就已经逐步掌握着主动权。

  这也是为什么,亚洲联合体虽然在内部对于人工智能严防死守,但对于北大西洋联合体、南方联盟的人工智能研究,并没有在明面上指手画脚。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亚洲联合体有毁灭地球地表的生态环境之后,仍然保证内部绝大部分人口活下来的底气。

  如果未来北大西洋联合体在人工智能上翻车,被人工智能反杀,那亚洲联合体将毫不犹豫启动地球清洁计划的第一阶段。

  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漠视和暗中观察的态度为主。

  王砺锋等人中,很多人也是这种态度,他们并没有吞并全世界的想法,主要是这样做不划算,而且强扭的瓜不甜。

  比如现在一片混乱的南亚地区,当地倒是有很多人想润进亚洲联合体,可惜联合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表示反对。

  甚至在洪沙瓦底的西部边界,耗资五百多亿,建设了一条高度50米的巨大围墙,还是建设了大量要塞基地,并在边界周围,布置宽度达到5公里左右的密集雷场。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阻挡南亚人偷渡过来。

  南亚地区现在的战火虽然消停了,但其内部已经变成十几个势力,而且内部形成了大片的放射性污染区、化学污染区。

  当地的农业设施、工业设施不是被破坏了,就是因为缺乏原材料无法开启。

  短短几年时间,当地人口大概只剩下不到9亿左右。

  由此可见,南亚地区这几年是处于一种异常惨烈的内耗之中,直接消失了近六七亿的人口。

  对于这种地区,亚洲联合体要来何用?

  总不能留地不留人吧?

  还不不如当做没有看见,让他们自生自灭。

  南亚可不是地广人稀的澳洲,可以通过人口进行同化,南亚地区基本不可能被亚洲联合体同化,因此吞并这种地区,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现在亚洲联合体实际控制的区域并不小。

  陆地有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南极洲,还有一小部分南亚的犄角旮旯。

  海域则有整个南太平洋、整个南大洋、四分之一个北太平洋、绝大部分东锡兰洋。

  在海洋控制区的面积上,几乎是全球最大。

  陆地上,也独占了两个大洲。

  虽然南极洲在名义上,还属于国际公共区域,还有其他势力的科考站,但亚洲联合体仍然凭借其硬实力,硬生生实控了绝大部分的南极洲。

  毕竟南极洲光伏开发项目,加上那好几座在南大洋海域的海上浮岛城市,以及天空之城,都是其他势力难以对抗的硬实力。

  对于亚洲联合体在南极洲的横行霸道,其他势力也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现在要仰仗亚洲联合体解决南极洲冰盖的大面积消融,他们只能对于南极洲被亚洲联合体霸占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是国际规则的一部分。

  或者说弱肉强食,在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因此亚洲联合体对于实控南极洲的事情,并没有太过于扭扭捏捏,实力到了,这些东西自然而然会送上门来,如果有一天亚洲联合体的实力不行了,那很多东西也必然保不住。

  这也是王砺锋等人,为什么大力支持各种武器和相关技术的研发。

  他们就是为了保证亚洲联合体在硬实力方面,可以一直领先其他地区,甚至要可以直接碾压其他地区。

  只有保持优势,才可以保住自己吃下去的东西。

  未来亚洲联合体还要控制月球、金星、火星等星球,如果硬实力不够,那北大西洋联合体、南方联盟肯定不会让亚洲联合体称心如意。

  当拥有可以碾压其他地区的实力时,其他地区只能忍气吞声。

  这就是弱肉强食的现实。

首节 上一节 401/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