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技术确实就是更进一步的人造植物,准确来讲,是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人造植物。”
“嘶…”蒋海波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是比现在的人造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人造植物?”
“嗯,我已经研究出如果利用红外光的人造植物,预计可以将人造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从过去的14.6%,再次提升到25%到28%左右。”
咕噜!蒋海波口干舌燥,他再一次感受到了生物学家和生物科技的可怕。
在海陆丰集团摸爬滚打的这么多年,他虽然不是农业和生物专业毕业的,但这么多年来到的耳濡目染下,还是知道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25%到28%的可怕程度。
要知道,目前改进版本的碳化硅纳米薄膜光伏材料,其太阳能利用率上限也只有27%左右。
“其实现在实验室已经有人造植物可以达到这个能量利用率,但它们的具体用途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才需要等到明年,不过没有关系,毕竟50座浮岛平台,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造好。”
蒋海波压下内心的震惊,随即好奇地问道:“那老板打算用这种人造植物生产什么东西?”
“首先传统的油脂、蛋白质、糖份和淀粉之类,交给陆地的室内农场生产即可,没有必要浪费浮岛平台的有限空间。”江淼紧接着补充道:
“我计划利用浮岛平台的海上优势,利用高能量利用率的人造植物,从海水中吸收高价值的矿物成分,目前暂定磷元素、钾元素这两个。”
“磷钾吗?”蒋海波一下子就明白了江淼的思路。
如果说,现阶段有什么资源卡住了亚洲联合体的农业继续发展,那当属磷钾这两个大肥。
不同于氮肥,可以通过大气的氮气进行合成,几乎可以说取之不竭。
磷钾肥料的来源,主要靠陆地上,远古时代沉积下来的磷矿床和盐卤水矿,这些矿物开采容易,但地质上的再沉积形成,至少需要几千万年起步的漫长岁月。
显然人类没有那个寿命来慢慢等待地质再合成磷矿和钾盐矿。
因此江淼盯上了,近现代以来,被人类排放到大海之中的磷钾资源。
特别是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海规模比较大的东亚和东北亚地区,其历史上排入海洋的磷钾资源量就比较大。
其中被赛里斯、南高丽、东瀛环绕的东海,就是积累了不在少数的磷钾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50座浮岛平台计划布置在东海的根本原因。
江淼无奈地说道:“尽管我们采用了很多技术手段,比如通过全面回收城市污水,每年可以回收大量的磷钾和珍稀元素,但当前的磷钾产能仍然不足以支撑农业的进一步扩大。”
对于这一点,蒋海波也非常清楚,他是海陆丰集团的高层,可以了解到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机密信息。
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开采的磷钾资源,加上进口的磷钾资源,只能保证农业生产规模达到2025年的1.8倍左右。
哪怕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人为干涉,让一部分植物在生产植物油、淀粉和糖过程中,尽可能少吸收磷钾。
目前亚洲联合体的农业生产规模上限,大概相当于2025年的2.6倍左右。
如果磷钾资源的供应量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那将拖累亚洲联合体在农业生产上的增长率。
其实官方已经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了,不断在境内和公海找矿,甚至连南极洲都没有放过。
但整体新增的磷钾资源量仍然有限,倒不是不能一下子增产几倍,而是这样做得不偿失。
毕竟采矿需要调节好开采周期,不可能一个几千万吨的矿,一年就给挖干净了,这样做显然是弊大于利。
虽然亚洲联合体捏着粮食武器,让全球其他磷钾生产国不敢随便涨价,但不能随便涨价,对方自然也没有继续扩大生产的想法,而是控制着产能。
海陆丰集团每年需要使用的磷钾肥料,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是一吨肥料价格增加100块钱,叠加起来的成本增加也会达到上百亿,甚至更多。
因此江淼便盯上了海里的磷钾资源。
第362章 我们已经在未来
和蒋海波聊了一个多小时公司的事情,江淼又继续处理公司的一些工作安排。
窗外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映照着的长廊。
有节奏的轻微脚步声幽幽回响。
江淼和从科研基地回来的老婆,挽着手向楼梯口走去,他的办公室就在总部大楼的顶层别墅下面一层,因此他日常回家并不搭乘电梯,而是走楼梯上去。
“我的项目这几天就要完成第一阶段了,要不要这个月抽空去旅游?”书雅边走边说。
“这个月?可以呀!不过兜子呢?”
书雅轻描淡写就将女儿给安排好了:“让爸妈带一个星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也可以,你打算去什么地方旅游?”江淼已经来到顶层别墅的空中花园,背靠着栏杆,傍晚的风吹拂着他的衬衫。
“去婆罗洲如何?”
“热带雨林现在可以是台风高发期,而且天气非常热,你考虑清楚再说。”
书雅白了他一眼:“你觉得现在的热带雨林城市,会对我们旅游造成影响?”
江淼也觉得有道理:“好吧!你想去就去吧!”
“那我们顺便过去看一下幼薇吧!”
“她不是回羊城工作了吗?”
“上个月她那边出了一点事情,便借机去大马的新医院带新人了。”
“上个月?怎么没有听你说起过?”
书雅撩了撩被风吹乱的发梢,然后似笑非笑地反问道:“你上个月在家里吗?”
“额!?”江淼回过神来,尴尬笑道:“怎么没有听你和幼薇提起这件事?”
“又不是什么大事,没有必要专门给你打电话,我也是刚才突然想起来这件事。”书雅站累了,便坐在一旁的一棵中华木绣球下方,继续说道:
“就是她那个前男友家里的老母亲,跑幼薇工作的科室闹事,羊城海陆丰医院的负责人觉得这件事很麻烦,便建议幼薇别在羊城这边工作了,免得出事情。”
江淼眉头一皱,这种事情其实很麻烦,当时何幼薇那个男朋友,是羊城另一个医院的主治医师,两人也是在交流红斑狼疮医疗技术的时候认识的。
随着何锦堂介入,两人的事黄了,后来她那个前男友还因为乱搞男女关系,加上其他一些问题,被所在的医院给开除了,并吊销执业医师资格证。
显然这件事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是非常严重的打击,几乎可以宣告职业生涯结束了。
要知道现在的赛里斯医疗系统,是和整个亚洲联合体高度一致的,在赛里斯医疗系统被吊销执业医师资格证,那就意味着在整个亚洲联合体内部都很难从事医疗行业了。
因此对方的老母亲会跑过来何幼薇工作的医院闹事,也是非常符合人性的行为。
而这种情况下,羊城海陆丰医院负责人建议何幼薇调动到外地工作,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毕竟作为一个擅长治疗红斑狼疮的执业医师,何幼薇的号在网上可以挂得到,在国内的哪一个海陆丰医院工作,也可以通过网上查到。
这可比江淼夫妻俩容易调查一万倍。
虽然作为私营医院,可以将人直接拉入黑名单,但对方借用其他人的身份,还是可以挂到何幼薇的号,这一点几乎是无解的。
只要何幼薇一天是在职医生,那就很难避开被人锁定位置。
因此调到外地工作,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案。
而何幼薇也不想麻烦医院这边,便主动提出去大马在婆罗洲的海陆丰医院工作一段时间。
江淼对于这个结果,只能表示理解,随即岔开话题:
“你的那个项目搞定了?”
“只是第一阶段,剩下的内容可没有那么简单。”书雅说起这个事情,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头疼的表情。
这是她去年年底开的一个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是真菌分解沥青,这并不是书雅自己想研究的项目,而是中科院那边委托她进行的科研项目。
“遇到什么难题了?”
“分解不彻底,在发酵容器和特定辅料帮助下,一吨沥青只能分解出大约600立方米的甲烷,大概不到430公斤左右,剩下的残留物中,还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
“那就慢慢来吧!”江淼并没有开口说什么交给他之类的话,而是让书雅自己慢慢磨。
毕竟这种技术并不是重要的核心技术。
中科院那边也没有想马上获得成果。
其实书雅研究的这个项目,并不只有沥青分解这个方向,还有塑料分解、橡胶分解等方向。
这些东西和沥青大同小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东西,还都是自然降解难以在短时间内分解的复杂化合物。
如果要等自然界自然进化出,可以高效分解塑料、橡胶、沥青的微生物,估计还需要几十万年起步的漫长岁月。
人类大概率是等不到这个时间了。
现在只能通过实验室的方式,人为加速微生物的进化,让其对于特定高分子化合物产生“特攻”效果。
其实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的塑料问题不大。
出现这个状况,主要是和亚洲联合体的一些特殊情况有关系。
一方面,亚洲地区有焚烧垃圾的传统,这导致很多塑料垃圾没有进入自然转移阶段,就被烧掉了。
另一方面,则是亚洲地区对于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工作,进行得比较好,进一步减少了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环境的规模。
然后则是这些年的新技术出现,以海陆丰集团为首的企业,开发了大量可以被微生物快速分解的聚乳酸塑料,这些新型环保塑料已经取代了很多传统的塑料日常用品。
比如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地膜、塑料家具等,如果没有特定要求的应用产品中,其含有的塑料成分,都改为了聚乳酸塑料。
最后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污水处理厂和海水淡化厂的大规模出现。
这两个类型的水处理工厂,由于技术革新的原因,几乎可以百分百过滤掉水体之中的微塑料颗粒。
那些净化处理之后,生产出来的副产物,即富含微塑料颗粒的污泥,也会被送入专门的发酵工厂,通过微生物分解出甲烷,从而彻底分解掉其中的微塑料成分。
书雅并没有开发微生物分解塑料的技术,就是因为海陆丰集团早已经掌握相关技术。
这也是中科院将微生物分解沥青的项目,委托给书雅的重要原因,毕竟海陆丰集团早就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可以加速技术的研发。
看着远处的山峰上,落日余晖已经快消失了,书雅没有说自己的研究项目,而是问了江淼这边的情况:
“你的项目呢?可以抽空去婆罗洲旅游一个星期吗?”
江淼摇摇头:“没有问题,我这边的项目都安排好了,我偶尔放松一下,也无关紧要。”
突然书雅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前段时间看了集团内部的机密论文库,你们研究的那个33号项目,会不会太危险了?”
“33号项目?”江淼随即想起来是哪一个项目了,他镇定自若地回道:
“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真的?”书雅目光有些狐疑。
落日余晖的光影交错下,江淼的面容有些模糊不清,但那语气却有着斩钉截铁般的自信:
“你觉得我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眼前眼前的丈夫,书雅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意有所指地提醒道:“我知道你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但那种技术终究是太危险了,你应该清楚我说的危险是什么。”
“书雅!你说人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江淼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拉长着语气,缓缓地反问道。
“…”书雅沉默不语,她的目光再次看向自己的丈夫,这一刻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来江淼。
‘或许我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他的内心…’
“未来呀!看似遥远,却又近在咫尺。”江淼用一种莫名的语气,幽幽地叹息着内心的情绪。
书雅仿佛读懂了那声音之中的不安和戒备,有些不理解地问道:“你在担心什么?”
江淼目光灼灼看向妻子的那黑白分明的眼睛:“我担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未来呀!”
“我们在未来?”书雅喃喃自语地轻语着这句话,随即又重复起来:“我们在未来!你说得对,我们现在确实是在未来,告别黄金时代的我们,已经迈入了科幻般的白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