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类似于医护人员,近几年的规模在不断膨胀。
江淼倒是知道不少内幕信息。
毕竟这其中还有他的一份力。
他之所以推动医护规模扩大,一方面是考虑到国内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而加入亚洲共同体的东北亚,同样人口老龄化严重,也就东南亚有不少年轻的劳动力,但估计也只能勉强支撑多二十到三十年左右。
另一方面,则是医护产业也是一个可以实现退休金回流的好方向。
很多退休老年人的退休金不在少数,可以通过提供医护服务,将这一部分资金收回金融系统之中。
虽然由于国内这几年的经济狂飙突进,看起来经济一片大好。
但很多问题只是一片大好的经济给掩盖了,或者延迟了,并不代表被彻底解决了。
江淼在这方面提了不少建议,都被采纳,并形成了新的策略。
虽然现在还有不少问题非常棘手,但江淼并没有太担心,主要是有了之前的教训之后,加上这几年经济大发展,阿美丽卡败退回北美洲,留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至少还有十几年。
有了这么多缓冲时间,只要按部就班进行调整,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这一点,江淼比较乐观。
看完了这些报表之后,他喝了一口热姜茶,抬起头来,看到书雅也在看着东西,他没有打扰。
起身后,拿起茶杯,来到了阳台。
夜晚的寒风,吹拂着他的发梢,他看着不远处的街道,哪怕此时此刻已经接近晚上十一点,还是灯火通明,不少走街串巷的小吃车,仍然在热火朝天的经营着。
一股微微的烧烤味,随风滑过鼻尖。
他倚靠在阳台的铁艺椅上,喝了一口热姜茶,拿起一个望远镜,看了一眼那热闹非凡的美食街。
那些流通小吃车的装备,也在与时俱进,各种又轻又耐用的桌椅和餐具,还有以前当地的季节性蘑菇,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了。
在镜头中,他甚至看到有看松茸片和牛肝菌的烧烤摊。
以前这些食材,显然是很难出现在烧烤摊上的,现在却一一出现了。
“果然科技改变生活。”
“什么科技改变生活?”书雅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他笑着转过头,只见书雅拿着一件外套走过来,披在他肩膀上。
“注意保暖。”
“谢了。”
书雅看着他放下去的望远镜,又看向不远处的美食街:“明天要不要找机会去逛一逛?”
江淼闻言却摇了摇头:“不用了,美食街流动人员太多,安保难保不会出问题。”
“好吧!”林书雅也理解丈夫的担忧,两人的身份注定是不能随便去这种美食街。
江淼笑着转移话题道:“明天我们去玉龙雪山那边,顺便去看看公司的一个保密项目吧!”
“咱们公司在玉龙雪山附近还有保密项目?”书雅露出一丝惊讶。
他解释了一下:“是那个种子项目。”
“哦,种子项目。”书雅脑海中,一下子就理清了情况:“那个项目已经完成了?”
“嗯。”
第325章 休假和凝胶
玉龙雪山附近的一处小镇中。
这里宁静祥和,植被茂盛。
江淼一行人并没有去玉龙雪山的景区凑热闹,毕竟那种过度商业化开发的景区,并没有什么好看好玩的项目。
这个小镇只有八千多居民,海陆丰公司在这里建设了一个专门的秘密种子库,由滇南分公司代管。
种子库隐藏在一处以前废弃的三线工厂之中,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山腹废弃工厂,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种子库。
种子库管理站站长李欧,向江淼夫妻俩介绍着眼前的种子库:“老板、老板娘,这里是我们公司在国内建设的12个种子库之一,玉龙种子库。”
种子库大门,镶入山体岩壁之中,上面的山体岩层厚度达到几百米,只要不被大当量氢弹直接命中,这里就可以高枕无忧。
“我记得,种子库都有科研部门吧?”
听到老板的提问,李欧点了点头:“是的,老板。我们玉龙种子库有玉龙农场和玉龙育种站,目前一共有57名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这也是为了人尽其才。
作为一个私营企业,虽然海陆丰公司财大气粗,但也不是可以肆无忌惮的浪费人力物力。
而种子库这种项目,属于特殊的战略备份,哪怕官方每年有几百万补贴,但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种子库,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这不仅仅是因为设备和基地设施的维护成本,还有驻守人员的工资和福利。
可以过来种子库工作的员工,都有专门的学历要求,甚至还有性别和年龄要求。
没有错,连年龄和性别都有特殊要求。
这个种子库只是名字上叫种子库,实际上,整个基地的功能是非常全面的,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作为末日基地使用。
其内部除了储存了全球绝大部分植物的种子和可以培育组织之外,还有储存了类似于蜜蜂、蟋蟀、面包虫等昆虫的虫卵。
因此,所有过来这边驻守的员工,必须通过特异蛋白过敏测试,即保证自己不对绝大部分可食用昆虫过敏。
毕竟万一哪天真出现末日危机,基地内部只能通过培育可食用昆虫,来补充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这就要求此处的员工不能对这些昆虫过敏。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微生物发电系统和技术、简易的机械式机床和制造技术、医疗设备和药物生产技术等。
基本上,人类的绝大部分初级技术和设备,在这里都有储备。
所以在这边工作的员工,都是农业、机械、化学、生物、冶金方面的专业。
这些人的年龄都在24岁到32岁之间,性别为各一半,总人数为200人,而且他们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
海陆丰公司在国内的12个秘密种子库,都是这样的配置。
这类型的种子库,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孕妇疗养院。
滇南分公司的女员工怀孕之后,可以直接申请过来这里值班和生孩子,其实就相当于带薪休假。
毕竟种子库这边真的没有什么工作。
而这也是为了保证种子库内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种子库医院的妇科,一共有10人左右,加上其他医护20人,整个医疗系统在这里就占据了15%的员工规模。
因此有不少女员工怀孕之后,会选择到附近的种子库医院进行疗养。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过这些医护人员提供了大量经验;另一方面也为员工家庭提供了很大的福利。
江淼一行人在种子库大门前,而左手边的小山包中,就是对外开放的孕妇疗养院。
“…目前疗养院那边有47名孕妇在待产,另外还有13名女员工刚刚生完孩子,还在疗养院内休养。”李欧向两人继续介绍着。
海陆丰公司的产假是15个月,从怀孕开始计算,可以申请15个月的带薪产假。
一般情况下,女员工喜欢在怀孕之后的第三个月开始申请产假,因为这个时候申请最划算,生完孩子还可以休养八个月左右。
书雅想了想,便开口说道:“阿淼,我过去疗养院慰问一下员工吧!”
“可以。”江淼转过头看向李欧:“李站长,你安排一下。”
“没问题。”李欧赶紧叫副手兼医院院长的王丽云过来。
过了一会,穿着白大褂的王丽云急匆匆赶过来。
“老板、老板娘…”
“王院长,我夫人要慰问一下疗养院的员工,你安排一下。”
“好,老板娘,请跟我来。”
在王丽云带路下,书雅等人过去了疗养院。
江淼则和李欧等人,进入了种子库内部。
经过一层层厚重的大铁门。
众人来到了温度和湿度恒定的山体内部,他们进入的第一个区域,就是一条长廊,长廊两侧是一个个大铁门。
他看了一眼,镶嵌入走廊岩壁之中的基地空间结构图。
整个基地分为上下三层,他们此时在第一层,往下还有两层。
而且这个基地并不止一个出入口,而是每一层都有三个出入口,一条主出入口,一条备用主出入口,一条隐蔽的小型出入口。
走在长廊上,基地的很多设施,都显得有些复古。
准确来讲,并不是复古,而是为了耐用性,不得不进行复古。
很多外界普遍使用的智能管理系统,这里的使用比较少,主要是越精密的设备,其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发大,加上现代工业品需要考虑计划报废,其产品使用寿命往往不会太久。
因此这里的很多东西,在外界都是不生产的定制产品。
毕竟建设这个基地,就是为了考虑未来的危机,自然不能采用市面上的计划报废产品。
哪怕是专门定制的产品,这种基地内部的储备物资和设备,都是要定期更换的,尽可能保证储备的东西,都在一个可以使用的寿命范围内。
当然,随时更新库存物品,也是为了与时俱进。
毕竟现在国内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比如书雅之前发现的青禾激素,这东西已经进入全面研究阶段,其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人体休眠技术。
另外一个实验室,则在研究生物休眠舱技术,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工程,改造出可以高度适应恶劣环境的参天大树,然后将这种大树改造成为生物休眠舱,配合青禾激素,让人类可以在树体内部长期休眠。
这种自持式生物休眠舱,其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传统休眠舱那种复杂又娇贵的电子系统。
毕竟作为休眠舱,第一要求就是要保证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要满足低维护的要求。
人类如果真要进入休眠舱中,估计不是身体出现问题,就是地球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了,或者是需要在外太空长期进行星际航行。
这三个可能中,如果第一个可能,问题倒是不大,身体出现问题,那大概率就是出现短时间内无法治愈的绝症,或者面临老死,这种情况下,肯定有其他人类可以维护休眠舱。
但如果是后面两个可能,那就麻烦了。
生物休眠舱现阶段,肯定不会投入应用阶段,因此反而没有必要考虑第一个可能。
毕竟现在人类没有真正遇到末日危机,也没有进入真正的大宇宙时代。
而为了避免老死,而开发休眠舱技术,其实内在需求不大,而且面临伦理问题。
十几年前流行一时的人体冷冻技术,现在已经普遍被证明是一个个骗局,很多接受人体冷冻的受试者,其身体已经不可能恢复了。
欧美那些PPT科研团队,倒是搞出了不少新项目,但江淼一眼就看出这些项目都是在骗钱罢了。
其实很多人妄想通过人体冷冻技术,延长寿命的设想,基本都是在痴心妄想。
这些项目很难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不靠谱,而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维护难度。
要知道,人体进入冷冻状态之后,就不能随随便便解冻,那受试者如何保证接下业务的企业,会老老实实按照合同执行?
好,就算是这个企业老老实实执行合同,那又要如何保证该企业可以“长命百岁”?
如果中途企业破产了,那这些被冷冻的受试者将面临什么结局?
结局就是如同垃圾一样,被整个社会彻底遗忘和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