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黄琴心点了点头。
万高峰提点道:“对了,如果资料不够全面,可以向总部的科研事业部请求支援。”
“好。”
万高峰虽然重视这一次座谈会,但他知道这是未来的事情,现在还是赶紧完成民勤那边的飞艇工厂二期规划。
因此他没有在新总部停留太久,第二天早上,就低调搭乘高铁前往民勤。
座谈会是半个月之后,时间还来得及,而且座谈会举办地点是在秦省,他只要在民勤那边完成二期扩建的规划工作,赶回来开会,还是来得及的。
第271章 座谈会
1月18日。
急匆匆从民勤基地赶回来的万高峰,和已经提前过来的黄琴心等人汇合。
此次座谈会在秦省的宜川县举办。
会场地点就在壶口瀑布景区内部。
哪怕是冰天雪地,壶口瀑布还是川流不息,不过冬天的水量小了很多,没有春天和秋天的磅礴气势。
主办方的一个负责人,非常关注蓝鲸飞艇公司背后的海陆丰公司,因此万高峰一到,他就立刻前来迎接:“万总,你好,我是这一次座谈会的负责人之一,李国伟,非常高兴和你见面。”
“你好,李先生。”万高峰也公式化地应付着。
李国伟又带着万高峰,向他介绍了这一次座谈会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来宾。
“这位是张院士,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等领域有突出成就。”
“你好,张院士,我是万高峰久仰大名了。”
两人握了握手,然后张院士笑着摇摇头:“万总客气了。”
一旁的李国伟继续介绍道:“万总,这位是胡院士,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等方面的研究,对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有深入见解,也是黄河泥沙淤积问题的主要研究者。”
万高峰伸出手:“你好,胡院士,非常荣幸认识您。”
胡院士知道蓝鲸飞艇公司背后是江淼,因此表情更加热情起来,一边握手,一边说道:“万总,你们母公司的新型净水设备,未来可是黄河治理的一大利器,我们等会多多交流。”
“哈哈,是我向胡院士多多学习才对。”万高峰可不敢托大。
“万总,这位是王院士,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对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贡献。”
“你好,王院士。”
众人寒暄了几分钟。
胡院士便迫不及待开口说道:“万总,这一次座谈会,我们畅所欲言,别有什么顾忌,无论能不能谈出成果,都不负此次座谈会的邀请。”
“我这一次过来,其实就是来推广我们公司近期在实验的吊船飞艇。”万高峰倒是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
一旁的王院士提了提眼镜:“哦?那个飞艇的情况我看了报导,听说可以吊起2750吨的船舶?”
“是的,目前蓝鲸3型飞艇最大可以吊起2750吨,我们和江新造船厂合作建造了五艘实验运输船,通过新材料增强整体结构,可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损伤船体结构。”万高峰一边说,一边从助理手上拿过来一叠文件,然后派发给在场的几人。
接过文件,胡院士翻看了一会,然后他问道:“万总,这个吊船作业只能用新船吗?”
万高峰点了点头:“老式内河运输船空船也可以吊,但是如果在满载情况下,我们进行过测试,发现钢铁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除非将船上的货物减少到1200吨左右,才勉强达到一个相对的安全阈值。”
“原来如此,看来还是新式运输船比较好。”
“是呀!”
聊了一会运输船和飞艇的事情。
一旁的李国伟趁机引出话题:“万总,如果采用飞艇吊车,那么未来晋陕大峡谷就有可能全线通航,不知道贵公司对于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
“看法嘛。”万高峰停顿了片刻,随即指着远处的壶口瀑布:“虽然飞艇可以拒绝一部分天然阻碍和人工阻碍,但黄河的水还是不够呀!”
“其实,晋陕大峡谷段的黄河,由于建设了大量的阶梯水电站,目前普遍水深可以达到5米到15米左右,一部分河段甚至可以达到15米到25米,这基本可以满足2000吨级的内河运输船通航了。”从事水文研究的王院士解释道。
万高峰说出自己的思考:“我担心的问题是黄河水量不稳定。”
“哈哈,万总不用担心。”胡院士笑了起来,然后他解释道:“刚才我说了你们母公司的净水设备,其实就可以解决黄河中游水资源的一部分问题。”
“哦?愿闻其详。”万高峰虽然猜到了什么,却故作不知。
胡院士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给万高峰等人讲解了一下:“近期我们工程院和科学院接了好几个课题,就是研究截流黄河的科研项目。”
“截流黄河?”
“是的,就是截流黄河。”胡院士看向夹带着浮冰的壶口瀑布:“近几年黄河每年入海的水量为300亿立方米左右,而花园口监测的数据显示,黄河中游每年向下游注入大约550亿立方米淡水。”
稍微给众人一点思考的时间。
过了一会,胡院士才继续说道:“因此上面打算将黄河中游的水留下来,然后从入海口附近建设一条架空自流输水管道,每年将淡水从海口输到花园口附近注入黄河。”
“这…”
“中游的泥沙如何解决?”
“生态问题需要考虑呀!”
“虽然可以截流550亿立方米淡水,但其中的几亿吨泥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这样做,确实可以在黄河中游形成一连串的人工湖,甚至可以改变秦晋两地的局部气候。”
“生态风险太大了,需要考虑清楚呀!”
众人激烈讨论起来。
有人认为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弊大于利。
这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泥沙淤积和生态问题。
毕竟中游不向下游输水,那泥沙很快会沉积在河道之中,三门峡水电站建设前车之鉴。
当初设计三门峡水电站的时候,对于黄河泥沙淤积速度估计不足,导致库区的泥沙不断淤积,不仅仅抬高了水位,还增加了很多风险。
虽然现在黄土高原的治理非常完善,已经极大减少了黄河中游的泥沙含量,但黄河中上游,每年仍然会向下游排入大量泥沙。
比如三门峡,每年就要下游排沙2.3亿吨左右。
如果突然停止向下游排沙,后果就是库区迅速淤积,估计不用十几年,整个库区就会被填满。
这也是这一次黄河通航座谈会的讨论重点。
黄河中游必须下游排沙,而排沙就必然要排水,这和截流中游河水的设想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虽然下游用水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可中游泥沙淤积的问题,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毕竟再怎么治理,黄河都不可能将泥沙减少为零。
因此这其中必须做一个取舍,或者选择一个适合的截流流量,既保证中游可以尽可能获得淡水资源,又要尽可能减少泥沙在中游库区淤积。
难!
这个课题怪不得要让那么多院士参与,显然上面也拿不定主意。
第272章 特殊产业
渭城。
高谈阔论的黄河通航座谈会,并没有引起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关注。
反倒是民勤集团下属的民勤服装厂、蓝鲸公司下属的渭城空港和渭城蓝鲸飞艇制造厂,比较引人注目,这三个产业在当地虹吸了一大波劳动力,因此也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饭后谈资。
清晨,不少街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各种餐饮店已经早早开张。
八点多,天才蒙蒙亮。
几辆罐车来到了一条餐饮为主的街道,几个工作人员下来之后,就撬开了下水道井盖。
“阿铁,开始吧!”
戴着防毒面具的工人,将一条管道插入下水道之中。
刚才说话的小队长,拿着市政设施管理处提供的图纸,根据下水道的高差,找到了处于低位的另一个井盖,同样直接撬开。
最后来到第三个井盖,也是位置最低的一个,撬开井盖之后,将一个专门设计的的硼豆丝气囊扔下去,按下充气泵开关。
嗡嗡嗡…随着压缩空气充入气囊,气囊迅速在下水道中膨胀起来,将下方的下水道直接堵住。
“可以开始了。”
“收到。”拉着一车水的水罐车司机,拿起高压冲水枪,向下水道喷洒着自来水,随着高压自来水冲入,下水道之中的污泥开始翻滚起来,液体也变成了浑浊不堪。
另一个井口边的工人,开启抽水作业,将翻滚的浑浊水吸入罐车里面。
罐车内部的设备也开始运行起来,将水吸出来,然后输送到了净水罐车,也就是在冲水的那辆车上。
而留下来的污泥块,已经干燥得不能再干燥了,直接被设备自动排到隔壁的泥头车车斗上。
连续作业过来半个小时,泥头车车斗装得差不多了,众人才停下来。
泥头车开车去卸载污泥块,而留下来的工作人员则换一段下水道,重复之前的作业。
街道旁边做肉夹馍的老板,看了半天,等生意清闲一点,才和一个老顾客闲聊起来。
“老包,今天这市政怎么这么积极?”
吃着肉夹馍和胡辣汤的老包,看了一眼窗外的工作人员:“这些人不是市政的,应该是城南刚刚建的那个公司。”
肉夹馍店老板一边擦桌子,一边好奇地说道:“城南?他们抽下水道的污泥干什么?难道是承包了环卫局的项目?”
“谁知道。”老包继续埋头吃东西。
另一个食客拿着勺子舀了一勺胡辣汤:“我倒是知道一点,听说是回收污泥,前几天才签约的,由民勤环保公司承包整个渭城下水道和河道污泥处理,价格是一块钱一年。”
“一年一块钱?这不得亏本到姥姥家去?”老包一脸惊奇。
“谁知道,反正签约已经签了10年。”
“污泥真的可以赚钱?”
肉夹馍店老板直言不讳说道:“咱们这条街的下水道里,倒是有一些地沟油,不过也应该没有那么多钱,毕竟很多店都自己回收地沟油去卖。”
一个信息落后的食客,看着眼前的胡辣汤,有些吃不下去了:“老马,你卖地沟油不怕被举报?”
“呵呵,现在地沟油都拿去做柴油了,谁拿地沟油做食用油?”老马拿起自己用的食用油:“现在的食用油比以前便宜了很多,人家最多用久一点,用地沟油那是自寻死路。”
“就是。”
食客们七嘴八舌讨论着。
街道上的民勤环保公司人员,还在继续作业着。
这些被干燥之后的蓬松污泥块,集中被运输到了渭城南部的郊区,这里有一个上个月被收购过来的老工厂,就是民勤环保渭城分公司的办公地点,也是生产中心。
不仅仅渭城,周边小县城和小镇的下水道污泥,也是统一交给了民勤环保公司处理。
污泥矿拉回来的第一时间,就继续重新复水,然后第一步进行粗分离,将油脂、可溶性无机盐分离出来。
然后剩下的污泥,则送去微生物发电厂房进行生物发电,经过生物发电利用之后的污泥,紧接着可以送去发酵沼气。
最后沼液沼渣送去细菌养殖场,利用细菌将污泥之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富集起来。
这些细菌分门别类,可以将污泥之中的金银铜汞铅镉铬锌镍等元素富集。